華文網

又一日本企業造假遭封殺,波及全球500家企業,日本製造怎麼了?

作為日本的三大鋼鐵廠,神戶制鋼為軍工,造船,航空,

航太,高鐵,汽車等諸多企業提供產品,而隨著更多資訊的披露,神戶制鋼造假的產品種類和影響範圍越來越廣,歐洲聯盟航空安全局近日更是直接發佈聲明決定“封殺”日本神戶制鋼所。

神戶制鋼所董事長兼社長川崎博也在新聞發佈會上就資料造假醜聞向公眾表示道歉。他表示,神戶制鋼的信譽已跌至零,他將努力挽回信譽。

據統計約500家企業受牽連,同時川崎博也承認,

除了在日本境內的公司外,其在包括泰國、中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子公司也存在資料造假的問題。

至此,豐田、本田、馬自達、三菱、日產和鈴木等日本車企,通用、福特、戴姆勒、標緻雪鐵龍、現代起亞等國際車企巨頭,多家鐵路公司以及三菱重工、川崎重工、IHI、斯巴魯重工等軍工企業和MRJ、波音、空客航空領域的各大巨頭捲入其中,無一倖免。

日本神戶制鋼所(簡稱KOBELCO)是世界500強之一,

是日本第三大鋼鐵聯合企業。該公司創建於1905年,以鋼鐵製造業、鍛造業起家。

10月20日晚間,深陷造假醜聞的神戶制鋼所召開新聞發佈會,承認公司在近期的自查過程中,發現了新的違規行為。集團下屬的多家子公司、一線工廠都存在篡改、瞞報、捏造質檢資料的情況。

此前,神戶制鋼承認,篡改了部分用於飛機、汽車、火箭、火車和核反應爐的產品的品質證明資料,以次充好交付客戶。問題產品的資料篡改歷史或可追溯至十多年之前。

崛起於二戰後的日本製造業曾經一度輝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日本的電子產品、汽車產品以技術先進、做工精良、品質穩定聞名於世、風靡一時。在中國,“日本貨”也一直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

就在兩年前,“去日本搶購馬桶蓋”還是國人爭先恐後幹的事情。

2015年7月,東芝深陷財務造假醜聞,財務造假醜聞和核電業務危機等讓本就經營狀況不佳的東芝陷入泥潭。直到今年初,東芝不得不宣佈變賣最賺錢的快閃記憶體業務以求自救。

2016年4月,三菱汽車承認在油耗測試中採用不當手段,使得燃油經濟性測試結果好於實際情況,涉及62.5萬輛微型車。

一個月之內,

小車之王鈴木公司被曝油耗值造假,名譽掃地,公司管理層引咎辭職。

曾經的全球最大的安全氣囊製造商高田,被曝出從2008年出售有品質問題和安全隱患的氣囊產品,因為高田氣囊的安全問題,全球範圍內被召回的汽車數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4000萬輛。直接導致今年6月“日本製造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高田破產案。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製造業的日漸崛起,日本本土製造業面臨的壓力也隨之增大,而自身創新能力的不足也直接導致競爭力的持續降低。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日本一些製造企業為了保持競爭力而鋌而走險,出現舞弊行為,給該國精密製造業的聲譽蒙上了一層陰影。

直接導致今年6月“日本製造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高田破產案。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製造業的日漸崛起,日本本土製造業面臨的壓力也隨之增大,而自身創新能力的不足也直接導致競爭力的持續降低。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日本一些製造企業為了保持競爭力而鋌而走險,出現舞弊行為,給該國精密製造業的聲譽蒙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