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東書協10大副主席書法作品欣賞,70後書家已嶄露頭角

山東,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大省。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及孟子,

墨家思想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孫武,都出生在山東。山東書法文化,也相當繁榮。山東書法家協會成立于1980年,最初名叫“山東書法篆刻研究會”,後更名為“山東省書法家協會”。近年來,山東書協開展過許多書法活動,會員也多次獲得全國各類書法大賽優勝獎。2017年初,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圓滿召開,新選出孟鴻聲、範正紅等15位副主席。

我們選取其中十位元的書法作品,來一起欣賞一下。陳靖,1975年5月生,山東濟寧人。現任山東藝術學院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員,山東書協副主席。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拜在書法篆刻家范正紅先生門下。受范先生悉心教導,他正式結緣書法藝術。陳靖的藝術積澱越來越豐厚,20多歲時,

他便頻繁亮相於國內大型展覽......

范國強,山東書協副主席,于2017年4月榮任青島市書協主席。

在書法創作上,范國強專攻章草,堅持對歷代章草大家以及兩漢簡牘的研習。

劉正成認為:在中國當代眾多力主創新的書家中,范國強是一位比較容易辯識的書法家,他的作品獨具風格樣式,常令人驚歎和贊服。

範正紅,生於山東濟甯,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篆刻委員會主任。

二十歲時,範正紅就獲得過山東省篆刻評比一等獎,二十三歲時入展全國第三屆書法篆刻展。30年後,范正紅依然從事他的教師工作,現為山東財經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黃斌,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書法研究所所長。

黃斌先後發表譯文近十篇,編著出版了《漢字小史》、《山東省博物館藏品集-書法卷》等。

紀君,山東濰坊人,著名書法家,山東書協副主席。

紀君十歲拿起毛筆,朝夕其間,文從沈夢瞭解,有專家認為:紀君的書法創作植根于傳統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他廣采博取,綜合營構,用筆豐厚,淋漓酣暢,形成了卓犖不群的“紀君體”。

靳永,1970年生於山東章丘,畢業于山東大學文學院。隨蔣維崧、徐超攻讀古文字與書法方向的研究生,獲博士學位。著有《書法研究的多重證據法》《藝術之旅》《老子解說》《孟子譯注》《楊沂孫篆書在昔篇》等著作......

孟鴻聲,生於山東淄博。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

有評論家說:孔子說“五十知天命”,五十歲以後的孟鴻聲已經完全參透了書法的境界,進入到無拘無束的筆墨揮灑和生命體悟中。

吳苓,字芷君,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婦女書法委員會主任。

漢隸是我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歷代書家無一不是以漢代碑刻為範本研習書法。吳苓在繼承了漢隸的審美範式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法古出新的路子。她的書法蓄開張之勢,含清麗之韻,字美意古,清麗婉轉。

1965年出生的謝長偉,和書法結緣,是上小學時寫描紅。謝長偉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雖當年生活條件很艱難,父母卻很注重對子女的教育,父親尤其崇尚傳統文化藝術。很多事情是緣分使然,書法篆刻亦是如此。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謝長偉參與其中的濟寧十八位青年書法家,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孔孟之鄉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于首都書法界引起不小反響,被稱為"十八羅漢闖京城"。其後,他更是潛心學習,鑽研不輟,在隸書與漢金文等書法領域達到一種高的境界,在中國印壇佔有一席位置。

於明詮,別署於明泉、於是乎等,山東樂陵人。

于明詮名言:當年的流行書風是有人喜歡有人恨,當下的“展覽體”是想說愛你不容易,想罵你也還真找不到技巧技法方面的“硬傷”與“把柄”;當年的流行書風儘管不成熟甚至良莠不齊,但還能看得出是想從點橫撇捺裡邊尋覓一點書寫之外的“趣味”和“意思”......書法書法,“法”固然是不可忽視的,重視法度本沒有錯,錯只錯在僅僅重視法度而看不見別的。

整理:《一幅好畫》編審部

主題:大師的藝術,大美的生活

編輯:FANG

紀君,山東濰坊人,著名書法家,山東書協副主席。

紀君十歲拿起毛筆,朝夕其間,文從沈夢瞭解,有專家認為:紀君的書法創作植根于傳統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他廣采博取,綜合營構,用筆豐厚,淋漓酣暢,形成了卓犖不群的“紀君體”。

靳永,1970年生於山東章丘,畢業于山東大學文學院。隨蔣維崧、徐超攻讀古文字與書法方向的研究生,獲博士學位。著有《書法研究的多重證據法》《藝術之旅》《老子解說》《孟子譯注》《楊沂孫篆書在昔篇》等著作......

孟鴻聲,生於山東淄博。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

有評論家說:孔子說“五十知天命”,五十歲以後的孟鴻聲已經完全參透了書法的境界,進入到無拘無束的筆墨揮灑和生命體悟中。

吳苓,字芷君,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婦女書法委員會主任。

漢隸是我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歷代書家無一不是以漢代碑刻為範本研習書法。吳苓在繼承了漢隸的審美範式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法古出新的路子。她的書法蓄開張之勢,含清麗之韻,字美意古,清麗婉轉。

1965年出生的謝長偉,和書法結緣,是上小學時寫描紅。謝長偉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雖當年生活條件很艱難,父母卻很注重對子女的教育,父親尤其崇尚傳統文化藝術。很多事情是緣分使然,書法篆刻亦是如此。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謝長偉參與其中的濟寧十八位青年書法家,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孔孟之鄉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于首都書法界引起不小反響,被稱為"十八羅漢闖京城"。其後,他更是潛心學習,鑽研不輟,在隸書與漢金文等書法領域達到一種高的境界,在中國印壇佔有一席位置。

於明詮,別署於明泉、於是乎等,山東樂陵人。

于明詮名言:當年的流行書風是有人喜歡有人恨,當下的“展覽體”是想說愛你不容易,想罵你也還真找不到技巧技法方面的“硬傷”與“把柄”;當年的流行書風儘管不成熟甚至良莠不齊,但還能看得出是想從點橫撇捺裡邊尋覓一點書寫之外的“趣味”和“意思”......書法書法,“法”固然是不可忽視的,重視法度本沒有錯,錯只錯在僅僅重視法度而看不見別的。

整理:《一幅好畫》編審部

主題:大師的藝術,大美的生活

編輯: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