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注」《音樂會》:中國版《這個殺手不太冷》戰爭中英雄之外的生死悲歌

黑夜雖然漫長,它的盡頭卻是黎明,如同鳳凰涅槃。當經歷血與火的洗禮後,必將有個美麗的盛世,在等待著我們。

這是一名優秀抗聯戰士的晚年獨白,這是她對於抗日戰爭那段艱苦歲月的總結,也是她對於自己人生歷程的感慨。她就是《音樂會》的女主人公——金英子。

電視劇《音樂會》已經殺青,總體來說,算得上是獻禮十九大、弘揚主旋律的正劇。該劇講述了在1932年,熱愛音樂的抗日英雄遺孤金英子與抗日領導人秋雨豪的抗日救國故事。但如果把《音樂會》單純地理解為抗日英雄人物傳記,那就錯了。在《音樂會》中,沒有大人物,也不談大英雄,該劇植根於戰爭與人之間真正的關係,

以及戰爭中那些英雄之外的生死悲歌。

抗日題材劇為何取名為“音樂會”?該劇製片人陳奕名為我們解釋道:“首先,《音樂會》是由朱秀海老師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其次,這個劇是由一場音樂會引發的故事,樂音當中有七個音符,

不同的角度聽到的每個音符都是不同的,就好比每個人對戰爭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如同羅生門一般。”在小說《音樂會》中,朱秀海老師是以女孩的視角來講述整個故事的,所以在電視劇版的《音樂會》中,女主的演技對劇的成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導演與製片人在面試了100多個女生之後,最終選則了當時還未提名金馬獎女配和影后的文淇飾演金英子一角,而男主則由內地實力派演員張正陽飾演。
年僅14歲的文淇與張正陽首次搭檔,20多歲的年齡差距會碰撞出怎樣不一樣的火花?作為史上最年輕提名金馬獎的最佳女配和影后的文淇為什麼會選擇《音樂會》這個本子?作為零零後,她又該如何詮釋金英子這個角色。本刊帶著問題專訪到“乖寶”文淇與“柔情硬漢”張正陽。

對話文淇:天生的演員

年僅14歲,被金馬獎雙料提名,報獎作品恒河沙數,涉及演員棋布星羅,然而文淇卻刷新了金馬獎歷史最小提名者!從2016年的金馬獎的雙黃影后,到2017年文淇作為金馬獎歷史上最小提名者,金馬獎近年可謂無出其右,驚喜的同時亦有眼見為實的公正;還在念初中的文淇,小小年紀便站了金馬獎的一隅之地,這樣會挑戲會演戲,不禁想像她是怎樣的一個有靈氣的女孩。

初次見到文淇的時候,擁有著一臉充滿膠原蛋白的好皮膚,她身穿寬鬆的軍綠色外套,齊劉海短髮。一上來就很禮貌地跟所有的工作人員打招呼。一旁的工作人員誇讚道:“我們的大長腿來了!”只見她刷地一下臉蛋就紅了。她很靦腆,也有點羞澀。後來我們對面而坐,採訪有序地展開,我從她眼神逐漸流露出的專注與變化,似乎理解了“演員都是天生的”這句話。

“如果女孩戲不好的話,那這整個劇就不太成立。”這是製片人陳奕名和導演李印共同的擔憂,“不做狀”是導演對女主金英子的要求,角色☆禁☆情感的表露要真誠、純粹,不用技巧去演戲,這對於很多成年演員來說都是難的。但在製片方見到文淇之後,他們的顧慮被徹底地打消了。他們驚訝于文淇的領悟能力:“現在系統院校出來的好多演員,演戲的時候都會容易拿勁,但文淇沒有,她很真誠,她領悟到了超越她年齡段才能領悟到的東西,當我們跟她講戲的時候,從她的眼神就帶著戲出來了。拍攝現場的反應給的也是十分的準確,基本她拍攝的東西不會超過三條。”製片方表示讓文淇飾演女一號有如獲至寶的感覺。而對於文淇來說,在演戲的時候也不會單純地去模仿成年人的思維,而是將自己投入進去,用真誠的情感去表達對角色的理解。

提名金馬獎是意料之外,

演戲本身對我就有吸引力

Q:能說一下入圍金馬獎之後的感受嗎?你之前預料到了嗎?

A:知道入圍的時候很激動,當時根本就沒有往這方面想,畢竟去參與的片子太多了,我也沒有想過會入圍或者拿獎,而且我一開始演戲也不是為了要去拿獎或者成名,只是因為我喜歡,後來知道入圍的時候,整個人都很開心,這是對我的一種演技上的認可與肯定,這兩部戲對我來說挑戰蠻大的,扮演的角色年齡都比我自己自身的年齡大,其中一部是在我12歲半的時飾演16歲的一個離家出走的打工妹,另外一部是飾演的是一個千金小姐

Q:那你接新劇的標準是什麼?

A:沒有什麼標準,就是劇本我自己喜歡,符合團隊當下的定位,然後覺得和演員,導演也聊得來,就可以合作,對於角色,只要我很喜歡,我就會去接,我喜歡對我自身比較有挑戰的角色,經常會去看一些好的電影,從中學習與借鑒來不斷提升自己

Q:作為00後,你的生活跟《音樂會》那個年代已經比較遙遠,那麼這次參與這個劇,你個人在專業上或者在對那段歷史的理解上怎麼去把握她?

A:我會在開機之前去準備很多東西,比如說會聽一些長輩講這些故事,然後自己有就會去搜一些相關的資料,我經常會去請教歷史老師,還有語文老師和看一些比較優質的戰爭劇去揣摩劇中演員的表演,反復的研讀劇本和導演交流和討論。

Q:你是如何理解金英子這個角色的?

A:這個角色其實她是有一個很大的變化的。她一開始在幸福美滿的家庭中生活,爸爸媽媽都很照顧疼愛自己,她是一個非常單純、可愛、善良的小女孩,也沒有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直到爸爸媽媽死後,緊接著自己唯一的親人弟弟也死在日本人的手下,就從一開始的迷茫、悲痛到後來堅定了自己的目標,最終跟著秋雨豪叔叔,一起對抗日本人。我在中間演的時候也很痛苦,因為覺得金英子這個女孩真的經歷了太多波折。

Q:你自己認為哪一個片段或者經歷讓你覺得很難忘?

A:其實難忘的經歷太多了,但是最難忘的應該是在戲中我發瘋的那個狀態。就是有一段時間裡,我持續發瘋,整個人都神志不清,然後會亂認人,就會把秋叔叔認成爸爸,會把誰誰誰認成自己的媽媽,在那段時間裡面我很痛苦,因為只要進入角色裡面我就開始發瘋,整個人都很有壓力,就會一直揣摩到底要怎樣,這確實很難,我經常會在拍完戲一段時間出不來仍然在金英子的世界裡走不出來,直到殺青後有一段時間是一直調整不過來的,整個人完全進入了金英子,已經和金英子融為一體了。

Q:在《音樂會》中體現出你本人極致的是什麼?

A:可能是執著吧,就是這個角色,雖然她一開始心裡全都是復仇,一個小女孩她可以為了自己的父母,為了國家做出那麼大的犧牲。一開始看劇本的時候可能只是同情這個女孩,但真正到演的時候就會覺得與角色融為一體,自己也變得非常執著,非常堅定,也很心疼金英子。

Q:在劇組適應嗎?

A:劇組的氣氛很好,讓我很快就融入到這個大環境裡面,不會感到拘束,也不會感到有壓力,大家開拍之前一起圍讀劇本,提前劇本中的問題和導演交流和討論,讓我覺得很有安全感。因為我年齡小,製片人陳總和導演還有劇組的工作人員都非常照顧我,導演在開拍前都會給演員提前講戲,把他想要的表述給演員,而導演每次想要的我基本都可以領悟到給到導演想要的,基本上都可以很準確的詮釋每一場戲,也可以很快很清楚地知道每一場戲該怎麼去很好的完成。

Q:你是怎麼去感受演員這個職業的?

A:它對我來說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雖然拍戲每天都很累,壓力很大,又很辛苦,但是拍完會想著繼續拍。當我看到這個角色得到觀眾的認可的時候,或者評價我把這個角色演的特別到位誇讚我的時候,我就會覺得我完成了一件事情,會特別滿足,會很有成就感,對於我來說每一個角色都是一個挑戰,當我完成了就等於超越了自己,讓我覺得很有趣,也很想在每一次挑戰中戰勝它,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

對話張正陽:

演員這個職業有時候就是生與死的一場選擇

初次見張正陽老師,他穿得很休閒。與影視劇鏡頭中的大多數角色相比,現實世界裡的張正陽老師更謙和,會為在座的每一個工作人員沏茶。他尚未開口,便給人舒服愜意的感覺。但他一開口,還是讓人看到了無比熟悉的那一面,口齒伶俐透著聰明勁兒,有主見,有棱有角。

在張正陽看來,拍著舒服的戲那一定是好戲。

他說得不懸乎,作為演員都有著這樣的共鳴,拍的戲好不好,不用別人來說,只要自己內心感覺到舒服,那一定是好戲。張正陽早年憑藉著個人首部電視劇《征服》進入大眾視野,緊接著又為觀眾呈現了一部部經典的影視作品,塑造了多個鐵血硬漢的經典形象。面對《音樂會》抗聯司令這一角色,他表示在面對這類弘揚主旋律題材作品的臺詞時,我們不能練口號,一個好的演員只有把臺詞發自肺腑地講出來,講得讓自己舒服,講的觀眾能聽,這個人物才能說演到位了。

多年前的一部電影《可哥西裡》,讓張正陽名聲大噪,雖然在近些年,他更喜歡嘗試與自己完全迥異的性格和經歷的一類角色,但在觀眾看來,他都是能夠將角色打上自己特殊烙印的那類演員,這可能便是源於他骨子的那種拼勁和對工作的認真。《音樂會》拍攝環境艱苦,除了氣候條件惡劣之外,還要與狼為伴,在拍攝的時候甚至讓他感受到命懸一線:“導演說預備開始。我站著沖過去,到最後都缺氧得不行了,趴地下就剩下這一口氣,進去了都出不來的感覺,那時候就感覺演員的工作真的就是生和死之間的一種選擇,有可能就死了,但是你不能說我躺著我不演了,我經常給自己做思想工作。”張正陽回憶道。

秋雨豪的信仰很堅定很乾淨

Q:《音樂會》搭檔小演員文淇,是搭檔過年齡最小的女一號嗎?年齡的差距會不會導致溝通上有障礙?和零零後搭戲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A:文淇是我搭檔最小的女一號,但我們之間完全不會存在溝通上的障礙,我們這部戲就有點像那個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我是一個大叔,帶著一個小女孩,陪伴著她的成長,最後看著她變成一名優秀的抗聯戰士。

Q:請介紹一下這次在《音樂會》中飾演的秋雨豪這個角色,他有哪些性格特點?

A:秋雨豪這個人物很人性。他的信仰很堅定、很乾淨,有著大智慧,不會去盲目犧牲。每一次完成任務,他都永遠給自己留一個後手。刺殺行動的時候,他會制定很多個方案,保證幾個可能性的發生,因為只有活著,才能實現我的理想和抱負。秋雨豪他其實是足智多謀的,但是他表現出來的確是玩世不恭的一面,這實際上是一個偽裝——敵人越輕視我,就越摸不著我的路子。

Q:你覺得你的搭檔金英子主要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A:她最大的特點就是倔強,製作方沒有把這個人設計得十全十美,尤其是孩子,導演主要想流露出孩子一些很真的東西,她對一些事物當她不明確或者說考慮沒有那麼周全的時候,金英子會由於年齡的這個關係,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造成了一些人的犧牲,其實這些東西也是她的一個成長。

Q:整個拍攝過程中對你來說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

A:開拍前壓力特別大,因為導演和製片人在不經意中跟我說了一些這個人物的傳奇故事。秋雨豪他有點像劉邦那種市儈小人的形象,為了生存各方勢力都要涉及,但最後你會發現他是一個特別擅于隱藏的共產黨人。剛開始我覺得最難的是演員的立場問題,當時我心裡也沒底,因為演過了,我心裡又不覺得他是個共產黨員,演得不夠,怎麼能夠在監獄裡和地痞流氓混在一起,還要完成自己的使命?

Q:哪場戲讓你印象深刻?

A:有場戲我被包圍了,我戲裡的岳父岳母,包括金英子的弟弟也剛剛被日本人殺害,然後我就是帶著這種感情進入山寨。這場戲對於我來說很難,演員的最大痛苦就是在戲裡跳進跳出,就算是雙子座的AB面都不夠用。一開始,我跟著人物的慣性去演,所以那場戲我演完就覺得不舒服,導演馬上就知道是什麼問題。他讓我把之前的事忘掉。起初我說換個人一樣的,觀眾會不會覺得我沒心沒肺,導演告訴我自己扮演的是一個智者,跟地痞流氓在一起摸爬滾打是我的一個任務,把自己想像成上海灘大佬的形象。所以在碰到這幫土匪時,我肯定用他們的方法去解決一些事情,所以那場戲拍了好幾遍,這場戲演完之後覺得還挺舒服的,相信戲呈現出來也是好的。

通過對製作團隊以及演員的採訪中,我們也更加瞭解了《音樂會》的中心概念;每一部戲都有一個內核支撐著觀眾一起走向結局,在眾多主旋律電視劇中《音樂會》的大格局獨樹一幟,不是無懼生死盲目犧牲,集體打鬼子般的叫好,而是"只有活下去"才能實現更遠大的報復!期待《音樂會》的播出,相信會給觀眾帶來一個更具現實、智慧與世情的抗戰作品!

THE END

金馬獎近年可謂無出其右,驚喜的同時亦有眼見為實的公正;還在念初中的文淇,小小年紀便站了金馬獎的一隅之地,這樣會挑戲會演戲,不禁想像她是怎樣的一個有靈氣的女孩。

初次見到文淇的時候,擁有著一臉充滿膠原蛋白的好皮膚,她身穿寬鬆的軍綠色外套,齊劉海短髮。一上來就很禮貌地跟所有的工作人員打招呼。一旁的工作人員誇讚道:“我們的大長腿來了!”只見她刷地一下臉蛋就紅了。她很靦腆,也有點羞澀。後來我們對面而坐,採訪有序地展開,我從她眼神逐漸流露出的專注與變化,似乎理解了“演員都是天生的”這句話。

“如果女孩戲不好的話,那這整個劇就不太成立。”這是製片人陳奕名和導演李印共同的擔憂,“不做狀”是導演對女主金英子的要求,角色☆禁☆情感的表露要真誠、純粹,不用技巧去演戲,這對於很多成年演員來說都是難的。但在製片方見到文淇之後,他們的顧慮被徹底地打消了。他們驚訝于文淇的領悟能力:“現在系統院校出來的好多演員,演戲的時候都會容易拿勁,但文淇沒有,她很真誠,她領悟到了超越她年齡段才能領悟到的東西,當我們跟她講戲的時候,從她的眼神就帶著戲出來了。拍攝現場的反應給的也是十分的準確,基本她拍攝的東西不會超過三條。”製片方表示讓文淇飾演女一號有如獲至寶的感覺。而對於文淇來說,在演戲的時候也不會單純地去模仿成年人的思維,而是將自己投入進去,用真誠的情感去表達對角色的理解。

提名金馬獎是意料之外,

演戲本身對我就有吸引力

Q:能說一下入圍金馬獎之後的感受嗎?你之前預料到了嗎?

A:知道入圍的時候很激動,當時根本就沒有往這方面想,畢竟去參與的片子太多了,我也沒有想過會入圍或者拿獎,而且我一開始演戲也不是為了要去拿獎或者成名,只是因為我喜歡,後來知道入圍的時候,整個人都很開心,這是對我的一種演技上的認可與肯定,這兩部戲對我來說挑戰蠻大的,扮演的角色年齡都比我自己自身的年齡大,其中一部是在我12歲半的時飾演16歲的一個離家出走的打工妹,另外一部是飾演的是一個千金小姐

Q:那你接新劇的標準是什麼?

A:沒有什麼標準,就是劇本我自己喜歡,符合團隊當下的定位,然後覺得和演員,導演也聊得來,就可以合作,對於角色,只要我很喜歡,我就會去接,我喜歡對我自身比較有挑戰的角色,經常會去看一些好的電影,從中學習與借鑒來不斷提升自己

Q:作為00後,你的生活跟《音樂會》那個年代已經比較遙遠,那麼這次參與這個劇,你個人在專業上或者在對那段歷史的理解上怎麼去把握她?

A:我會在開機之前去準備很多東西,比如說會聽一些長輩講這些故事,然後自己有就會去搜一些相關的資料,我經常會去請教歷史老師,還有語文老師和看一些比較優質的戰爭劇去揣摩劇中演員的表演,反復的研讀劇本和導演交流和討論。

Q:你是如何理解金英子這個角色的?

A:這個角色其實她是有一個很大的變化的。她一開始在幸福美滿的家庭中生活,爸爸媽媽都很照顧疼愛自己,她是一個非常單純、可愛、善良的小女孩,也沒有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直到爸爸媽媽死後,緊接著自己唯一的親人弟弟也死在日本人的手下,就從一開始的迷茫、悲痛到後來堅定了自己的目標,最終跟著秋雨豪叔叔,一起對抗日本人。我在中間演的時候也很痛苦,因為覺得金英子這個女孩真的經歷了太多波折。

Q:你自己認為哪一個片段或者經歷讓你覺得很難忘?

A:其實難忘的經歷太多了,但是最難忘的應該是在戲中我發瘋的那個狀態。就是有一段時間裡,我持續發瘋,整個人都神志不清,然後會亂認人,就會把秋叔叔認成爸爸,會把誰誰誰認成自己的媽媽,在那段時間裡面我很痛苦,因為只要進入角色裡面我就開始發瘋,整個人都很有壓力,就會一直揣摩到底要怎樣,這確實很難,我經常會在拍完戲一段時間出不來仍然在金英子的世界裡走不出來,直到殺青後有一段時間是一直調整不過來的,整個人完全進入了金英子,已經和金英子融為一體了。

Q:在《音樂會》中體現出你本人極致的是什麼?

A:可能是執著吧,就是這個角色,雖然她一開始心裡全都是復仇,一個小女孩她可以為了自己的父母,為了國家做出那麼大的犧牲。一開始看劇本的時候可能只是同情這個女孩,但真正到演的時候就會覺得與角色融為一體,自己也變得非常執著,非常堅定,也很心疼金英子。

Q:在劇組適應嗎?

A:劇組的氣氛很好,讓我很快就融入到這個大環境裡面,不會感到拘束,也不會感到有壓力,大家開拍之前一起圍讀劇本,提前劇本中的問題和導演交流和討論,讓我覺得很有安全感。因為我年齡小,製片人陳總和導演還有劇組的工作人員都非常照顧我,導演在開拍前都會給演員提前講戲,把他想要的表述給演員,而導演每次想要的我基本都可以領悟到給到導演想要的,基本上都可以很準確的詮釋每一場戲,也可以很快很清楚地知道每一場戲該怎麼去很好的完成。

Q:你是怎麼去感受演員這個職業的?

A:它對我來說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雖然拍戲每天都很累,壓力很大,又很辛苦,但是拍完會想著繼續拍。當我看到這個角色得到觀眾的認可的時候,或者評價我把這個角色演的特別到位誇讚我的時候,我就會覺得我完成了一件事情,會特別滿足,會很有成就感,對於我來說每一個角色都是一個挑戰,當我完成了就等於超越了自己,讓我覺得很有趣,也很想在每一次挑戰中戰勝它,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

對話張正陽:

演員這個職業有時候就是生與死的一場選擇

初次見張正陽老師,他穿得很休閒。與影視劇鏡頭中的大多數角色相比,現實世界裡的張正陽老師更謙和,會為在座的每一個工作人員沏茶。他尚未開口,便給人舒服愜意的感覺。但他一開口,還是讓人看到了無比熟悉的那一面,口齒伶俐透著聰明勁兒,有主見,有棱有角。

在張正陽看來,拍著舒服的戲那一定是好戲。

他說得不懸乎,作為演員都有著這樣的共鳴,拍的戲好不好,不用別人來說,只要自己內心感覺到舒服,那一定是好戲。張正陽早年憑藉著個人首部電視劇《征服》進入大眾視野,緊接著又為觀眾呈現了一部部經典的影視作品,塑造了多個鐵血硬漢的經典形象。面對《音樂會》抗聯司令這一角色,他表示在面對這類弘揚主旋律題材作品的臺詞時,我們不能練口號,一個好的演員只有把臺詞發自肺腑地講出來,講得讓自己舒服,講的觀眾能聽,這個人物才能說演到位了。

多年前的一部電影《可哥西裡》,讓張正陽名聲大噪,雖然在近些年,他更喜歡嘗試與自己完全迥異的性格和經歷的一類角色,但在觀眾看來,他都是能夠將角色打上自己特殊烙印的那類演員,這可能便是源於他骨子的那種拼勁和對工作的認真。《音樂會》拍攝環境艱苦,除了氣候條件惡劣之外,還要與狼為伴,在拍攝的時候甚至讓他感受到命懸一線:“導演說預備開始。我站著沖過去,到最後都缺氧得不行了,趴地下就剩下這一口氣,進去了都出不來的感覺,那時候就感覺演員的工作真的就是生和死之間的一種選擇,有可能就死了,但是你不能說我躺著我不演了,我經常給自己做思想工作。”張正陽回憶道。

秋雨豪的信仰很堅定很乾淨

Q:《音樂會》搭檔小演員文淇,是搭檔過年齡最小的女一號嗎?年齡的差距會不會導致溝通上有障礙?和零零後搭戲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A:文淇是我搭檔最小的女一號,但我們之間完全不會存在溝通上的障礙,我們這部戲就有點像那個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我是一個大叔,帶著一個小女孩,陪伴著她的成長,最後看著她變成一名優秀的抗聯戰士。

Q:請介紹一下這次在《音樂會》中飾演的秋雨豪這個角色,他有哪些性格特點?

A:秋雨豪這個人物很人性。他的信仰很堅定、很乾淨,有著大智慧,不會去盲目犧牲。每一次完成任務,他都永遠給自己留一個後手。刺殺行動的時候,他會制定很多個方案,保證幾個可能性的發生,因為只有活著,才能實現我的理想和抱負。秋雨豪他其實是足智多謀的,但是他表現出來的確是玩世不恭的一面,這實際上是一個偽裝——敵人越輕視我,就越摸不著我的路子。

Q:你覺得你的搭檔金英子主要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A:她最大的特點就是倔強,製作方沒有把這個人設計得十全十美,尤其是孩子,導演主要想流露出孩子一些很真的東西,她對一些事物當她不明確或者說考慮沒有那麼周全的時候,金英子會由於年齡的這個關係,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造成了一些人的犧牲,其實這些東西也是她的一個成長。

Q:整個拍攝過程中對你來說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

A:開拍前壓力特別大,因為導演和製片人在不經意中跟我說了一些這個人物的傳奇故事。秋雨豪他有點像劉邦那種市儈小人的形象,為了生存各方勢力都要涉及,但最後你會發現他是一個特別擅于隱藏的共產黨人。剛開始我覺得最難的是演員的立場問題,當時我心裡也沒底,因為演過了,我心裡又不覺得他是個共產黨員,演得不夠,怎麼能夠在監獄裡和地痞流氓混在一起,還要完成自己的使命?

Q:哪場戲讓你印象深刻?

A:有場戲我被包圍了,我戲裡的岳父岳母,包括金英子的弟弟也剛剛被日本人殺害,然後我就是帶著這種感情進入山寨。這場戲對於我來說很難,演員的最大痛苦就是在戲裡跳進跳出,就算是雙子座的AB面都不夠用。一開始,我跟著人物的慣性去演,所以那場戲我演完就覺得不舒服,導演馬上就知道是什麼問題。他讓我把之前的事忘掉。起初我說換個人一樣的,觀眾會不會覺得我沒心沒肺,導演告訴我自己扮演的是一個智者,跟地痞流氓在一起摸爬滾打是我的一個任務,把自己想像成上海灘大佬的形象。所以在碰到這幫土匪時,我肯定用他們的方法去解決一些事情,所以那場戲拍了好幾遍,這場戲演完之後覺得還挺舒服的,相信戲呈現出來也是好的。

通過對製作團隊以及演員的採訪中,我們也更加瞭解了《音樂會》的中心概念;每一部戲都有一個內核支撐著觀眾一起走向結局,在眾多主旋律電視劇中《音樂會》的大格局獨樹一幟,不是無懼生死盲目犧牲,集體打鬼子般的叫好,而是"只有活下去"才能實現更遠大的報復!期待《音樂會》的播出,相信會給觀眾帶來一個更具現實、智慧與世情的抗戰作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