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額滴神|清明節可以說“節日快樂”,你說了嗎?

正值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期間,

某社區門口的一道橫幅,

在被拍下發在網上後卻惹來了爭議。

因為橫幅的內容是,“恭祝全體業主節日快樂!”

“清明快樂”??!!

如果有人清明節給你群發這句祝福,

你的第一反應是

回他一句祝福?

流亡國外十九年,回國之後,介子推避入深山,重耳放火希望逼出介子推,反把他燒死。後人為紀念他,便有禁火之舉,形成寒食節。這一天,民間要禁火掃墓。

清明之樂

作為一個在節氣上發展起來的人文節日,

歷史上的清明節習俗活動十分豐富。

比如,唐代清明節的習俗活動除了上墳掃墓,還有改火、鬥雞、蹴鞠、拔河、秋千、宴飲、踏青出遊、治蠶室等各種活動。

“改火”是古時清明節的一個重要儀式。古人生火不易,只好長保火種。

到了清明,萬物復蘇,一年的生活正式開始,

一定要啟用新火,裡面有舊象更新的喜悅。

杜甫在《清明》中描述:“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而且,清明正逢收茶時令,因此茶也是新的,正是蘇東坡所謂的“且將新火試新茶”。

和清明風作伴的,還有清明風箏。

清人潘榮陛所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

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

杜甫在題為《清明》的詩中有這樣的描述:“著處繁花矜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豔明眉,爭道朱蹄驕齧膝。”清明郊遊的盛況,從中更可見一斑。

清明之思

歷史上的清明節習俗活動十分豐富。不過,如今有些習俗已難覓蹤跡,清明節幾成掃墓節。

“清明節原來是一部生活交響樂,

有很多聲部,既有對先人親人的緬懷祭奠,還有對大自然的親近,是對幸福快樂生活追求的願望表達。清明節是清明和寒食的融合,現實中我們更多實踐的是寒食掃墓,而把清明節對大自然的親近的原始含義淡化了。”

文化的魅力在於多樣性的具體體現,

所以清明節掃墓與踏青、放風箏、詠詩都是並融的,尤其是龐大的低頭族、網蟲群體,他們無一例外是對大自然的疏離,所以更有必要趁著清明節親近大自然,走到戶外,放飛心情,讓身心更加健康快樂。

掃墓時的傷感、離別和愁苦,踏青時的快樂、團聚,這兩種不同清明節的生活,展現了“我”在不同關係中的生活記憶。

無論哪一種關係,均在於關懷生命。清明節記憶內在驅動力是生命,是感念先祖賜予的生命,在人與自然關係中尋找生命的力量,在人與人之間尋找生命的力量,在“我”與“我們”中尋找生命的力量。

祭祀行為本身就是讓人明白,人應該有所節制,有所敬畏。

其實,祭祖也是向祖先交答卷的時候,自己的禮數、德行、功業如何?面對祖先能否無愧於心?

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人生或日常生活能否清明?一個人是不是一個乾淨的人?就像清明節名稱本身所提示的境界。在清明節期間,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捫心自問。

如何協調莊嚴的祭祀和快樂的遊玩?

有網友建議:“半天祭祀,然後遊玩,都照顧到。”

你覺得呢?

內容綜合網路

新媒體編輯 仔薦

這兩種不同清明節的生活,展現了“我”在不同關係中的生活記憶。

無論哪一種關係,均在於關懷生命。清明節記憶內在驅動力是生命,是感念先祖賜予的生命,在人與自然關係中尋找生命的力量,在人與人之間尋找生命的力量,在“我”與“我們”中尋找生命的力量。

祭祀行為本身就是讓人明白,人應該有所節制,有所敬畏。

其實,祭祖也是向祖先交答卷的時候,自己的禮數、德行、功業如何?面對祖先能否無愧於心?

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人生或日常生活能否清明?一個人是不是一個乾淨的人?就像清明節名稱本身所提示的境界。在清明節期間,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捫心自問。

如何協調莊嚴的祭祀和快樂的遊玩?

有網友建議:“半天祭祀,然後遊玩,都照顧到。”

你覺得呢?

內容綜合網路

新媒體編輯 仔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