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國演義》中被嘲諷的小人,在正史上卻是叱吒風雲的無雙國士

《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一回,孫權奪取荊州、斬殺關羽父子後,為大都督呂蒙擺下了慶功宴。席間,孫權奉呂蒙上座,並親自酌酒敬呂蒙,君臣之間其樂融融。忽然,一陣陰風襲來,呂蒙被關羽鬼魂附體,

把酒杯丟掉,又揪住孫權,破口大駡,“我(關羽)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未逢敵手,現在被你們這群小人用奸計陷害,我現在就把呂賊(呂蒙)的命索走!”說罷,呂蒙七竅流血而死。

從一開始謀劃“白衣渡江”這種“奸計”,到關公索命這個情節,呂蒙被徹徹底底地貼上了蠅營狗苟、奸詐小人的標籤。

所以在很多電視劇、戲劇中,呂蒙都是以反面人物的形式出現的。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在正史《三國志》中,我們卻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呂蒙。

這個呂蒙有膽有識、志向遠大。

呂蒙,字子明,汝南人。為了躲避戰亂,

呂蒙一家人南渡長江,投奔了姐夫鄧當。鄧當後來成了孫策手下的將領,經常奉命討伐山越。當時呂蒙只有十五六歲左右,偷偷地混進鄧當的部隊,一起殺賊。鄧當看到後,大為驚訝,喝叱他回去,但呂蒙不聽。

回來後,鄧當將此事告之了呂蒙母親。呂母想要責備呂蒙,但呂蒙卻說:“貧賤的生活難以安居,萬一立下功勞,就能取得富貴。況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呂母便含淚同意了他出征。

這個呂蒙好學不倦、計謀深遠。

起初,孫權很賞識呂蒙,但又擔心他有勇無謀,便勸他平時要多讀書。呂蒙開始用工作忙、沒時間為藉口推脫。孫權便語重深長地說:“我叫你讀書,並不是要你成為一個學者。只不過要你能略懂歷史,作為借鑒。你說你很忙,但你能比我還忙嗎?我常常抽空讀書,也受益良多。”於是呂蒙便折節讀書,很有成效。

魯肅曾經路過陸口,當時呂蒙就在附近駐軍。

魯肅一向看不起呂蒙這種出身行伍的武將,但有人勸他說,呂蒙將軍的名聲越來越大,應該去探望他一下。魯肅便前住。

來到呂蒙住處後,經過一番交談,魯肅被呂蒙的見識深深地打動了,他讚歎道,“沒想到幾日不見,你現在的才識,早就不是原來的吳下阿蒙了!”成語“士別三日,

當刮目相看”就是這樣來的。

即使我們回過頭來看在演義中被稱為小人奸計的“白衣渡江”,實際上是呂蒙讓軍士化妝為白衣商人,騙過據點上的關羽士兵,出其不意地攻下了荊州。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條妙計。

更難能可貴的是,呂蒙不同於一般武將,他懂人心、更懂攻心。攻下荊州後,呂蒙俘獲了關羽及其部下的家眷,都秋毫無犯。呂蒙同時約束手下士兵,禁止擾民,禁止向百姓徵用物資。呂蒙還派人慰問城中的老弱婦孺,給他們的福利甚至超過了關羽。於是很多關羽的將士家屬都寫信勸降,關羽的軍心很快就散了,敗亡便已板上釘釘。

這個呂蒙宅心仁厚、不計前嫌。

西元208年,益州將領襲肅率部投降東吳。當時的大都督周瑜向孫權建議,將襲肅的部眾劃撥給呂蒙統領。按道理說,這對呂蒙是件好事。但呂蒙卻拒絕了,他認為襲肅是個有才的將領,又遠道而來,非常有誠意,不但不能減少他的部隊,反而應該增加他的兵力。在呂蒙的堅持下,孫權採納了他的意見。

呂蒙年輕時,部下犯錯,被江夏太守蔡遺告發,兩人因此有了芥蒂。後來豫章太守顧邵病逝,孫權要呂蒙推薦繼任者。呂蒙認為蔡遺有才,便不計前嫌,極力推薦。孫權看到呂蒙能以大局為重,非常高興。

西元220年,呂蒙因病逝世。孫權悲痛萬分,甚至連飯都吃不下。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呂蒙,“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可見,呂蒙在陳壽老師心中並不是簡單的武將,而是無雙國士。這一評價,相當精准。

壯哉,呂子明!

呂蒙不同於一般武將,他懂人心、更懂攻心。攻下荊州後,呂蒙俘獲了關羽及其部下的家眷,都秋毫無犯。呂蒙同時約束手下士兵,禁止擾民,禁止向百姓徵用物資。呂蒙還派人慰問城中的老弱婦孺,給他們的福利甚至超過了關羽。於是很多關羽的將士家屬都寫信勸降,關羽的軍心很快就散了,敗亡便已板上釘釘。

這個呂蒙宅心仁厚、不計前嫌。

西元208年,益州將領襲肅率部投降東吳。當時的大都督周瑜向孫權建議,將襲肅的部眾劃撥給呂蒙統領。按道理說,這對呂蒙是件好事。但呂蒙卻拒絕了,他認為襲肅是個有才的將領,又遠道而來,非常有誠意,不但不能減少他的部隊,反而應該增加他的兵力。在呂蒙的堅持下,孫權採納了他的意見。

呂蒙年輕時,部下犯錯,被江夏太守蔡遺告發,兩人因此有了芥蒂。後來豫章太守顧邵病逝,孫權要呂蒙推薦繼任者。呂蒙認為蔡遺有才,便不計前嫌,極力推薦。孫權看到呂蒙能以大局為重,非常高興。

西元220年,呂蒙因病逝世。孫權悲痛萬分,甚至連飯都吃不下。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呂蒙,“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可見,呂蒙在陳壽老師心中並不是簡單的武將,而是無雙國士。這一評價,相當精准。

壯哉,呂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