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資料告訴你:90後的錢都花哪兒了?

在節假日一浪高過一浪的買買買浪潮中,你總能看到許多年輕的90後面孔。

與“80後追求情懷”不同,90後是伴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以及移動互聯網普及成長起來的一代,這個群體的數量已占中國總人口的17%,相當於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90後(18-27歲)。作為消費升級的風向標,他們的行為習慣和心理訴求背後是怎樣一個瞬息萬變的市場?

來看90後人群的消費共性

“追求新穎、崇尚品牌、突出個性、注重情感與直覺”是多數90後人群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鮮明特點。

90後是互聯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的消費共性與互聯網的引領密不可分。在移動互聯的時代背景下,90後在產品、管道、行銷、金融四大方面都有獨特的消費特徵。具體來說:

(1)產品:90後偏好相對小眾的消費,過度標籤化、生產線批量化的產品在他們面前居於劣勢。90後是去中心化的一群人,他們不喜歡被標籤化。他們真正喜歡的韓國明星、日本動漫、《中國有嘻哈》、Acfun、Bilibili、Vice、PingWest都是沒有貼上“90後”標籤的,

但它們卻是真正受90後青睞的產品。

除了去標籤化的產品,他們還偏好享受,比如旅遊產品就是一類典型的備受90後追捧的享受類產品,旅遊支出在90後人群的消費總支出中佔有越來越明顯的一席之地。2016年年輕人人均旅遊支出調查資料顯示,2016年年輕人人均旅遊支出總額達到14738元(如下圖)。

比較有趣的是,不同於70後、80後在美妝消費上的大相徑庭,90後男女在美妝上的花費差異不大。

(2)管道:90後喜歡“送服務到眼前”這樣簡單快捷的消費方式。一鍵下單,手機充話費、點外賣、買機票……這些領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可以快速進行O2O融合,如食品消費、社區服務以及旅遊等。年輕人將大量的時間都消費在移動互聯網即智慧手機上。根據相關調查,平均每個人每天使用智慧手機的時間超過了3個小時,90後則大多超過了4個小時,可以說,流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睡覺之外的第三大生活習慣。除基本生活開支和娛樂消費外,移動APP這一新管道也成為所有金融企業的客戶入口、服務入口、消費入口、資料入口。

(3)行銷:90後喜歡對口味的“分類行銷”,偏愛有故事的“內涵行銷”。90後喜歡在自己的小型社群裡各自為戰,有喜歡小清新、有喜歡重口味,有去夜店,有做漢服,有去世界旅遊,也有喜歡宅在家裡看片,不同系列、不同主題的分類行銷方式更能滿足他們各自為戰的需求。

對於一些消費升級類產品,90後喜歡有話題、有故事的品牌,以滿足他們的炫耀性消費心理。他們關注產品/企業背後的故事,偏向於選擇與自己的精神或個性相契合的產品。

在此舉個例子——喜茶。起初,喜茶只是深圳的一間小奶茶店,後被皇茶等模仿,默默耕耘勾畫出絕不加盟等勵志故事,深受90後人群追捧,最後一鳴驚人作為一家創業企業融得鉅資,開始在熱門城市開分店,故事便越來越精彩……對90後來說,喝一杯喜茶,就意味著自己的各大社交軟體上多了一道風景,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其炫耀性消費心理。

(4)金融:大多90後逐漸獨立的財務狀況讓他們產生了更高的消費需求,消費金融與個人理財逐漸受到青睞。相關調查顯示,90後一般不願意到金融網點辦理業務,不喜歡被動接受金融產品和服務,他們更願意通過手機解決金融業務。主打消費金融的網貸平臺拍拍貸資料顯示,其2016年一季度新增的384萬用戶中,有48.8%是90後,90後已成為其平臺上資金淨流入最多的人群。

未來的消費紅利在哪裡?

女生愛美妝,男生愛遊戲愛數碼,搭配上90後的教育背景,筆者認為未來消費紅利的領域極為廣泛,也會更加細緻:食品、家居日用、教育培訓、旅遊、醫療美容……伴隨著各產業的消費升級,逐漸年輕化的消費主力也需要良好的金融支援。

那麼90後接觸網貸理財的程度有多深?他們在這個市場的表現如何?《2017年輕人消費趨勢資料分析》顯示,年輕人在金融保險領域的開支已經超過了居家物業與衣服食品,金融產品已經成為他們消費最多的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顯著異於其他年齡層的成長環境以及與互聯網用戶群的高重合度,使90後比70後、80後更敢於超前消費。參見下圖:

在信貸消費支持之外,90後在理財產品週期需求方面也異於其他群體。90閒置資金較少,對資金的流動性需求較高,因此更偏向超短期的理財產品。80後與70後、60後對理財產品週期的需求較一致,追求期限在3-6月之間的理財產品。

伴隨著90後消費人群的日益成熟,金融服務也正在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使用者畫像為目標客戶定制產品。螞蟻金服、騰訊金融、蘇甯金融等相關金融集團都紛紛推出相應的財富管理模組來滿足年輕人的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5-10年,消費信貸的發展規模可謂巨大。

他們關注產品/企業背後的故事,偏向於選擇與自己的精神或個性相契合的產品。

在此舉個例子——喜茶。起初,喜茶只是深圳的一間小奶茶店,後被皇茶等模仿,默默耕耘勾畫出絕不加盟等勵志故事,深受90後人群追捧,最後一鳴驚人作為一家創業企業融得鉅資,開始在熱門城市開分店,故事便越來越精彩……對90後來說,喝一杯喜茶,就意味著自己的各大社交軟體上多了一道風景,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其炫耀性消費心理。

(4)金融:大多90後逐漸獨立的財務狀況讓他們產生了更高的消費需求,消費金融與個人理財逐漸受到青睞。相關調查顯示,90後一般不願意到金融網點辦理業務,不喜歡被動接受金融產品和服務,他們更願意通過手機解決金融業務。主打消費金融的網貸平臺拍拍貸資料顯示,其2016年一季度新增的384萬用戶中,有48.8%是90後,90後已成為其平臺上資金淨流入最多的人群。

未來的消費紅利在哪裡?

女生愛美妝,男生愛遊戲愛數碼,搭配上90後的教育背景,筆者認為未來消費紅利的領域極為廣泛,也會更加細緻:食品、家居日用、教育培訓、旅遊、醫療美容……伴隨著各產業的消費升級,逐漸年輕化的消費主力也需要良好的金融支援。

那麼90後接觸網貸理財的程度有多深?他們在這個市場的表現如何?《2017年輕人消費趨勢資料分析》顯示,年輕人在金融保險領域的開支已經超過了居家物業與衣服食品,金融產品已經成為他們消費最多的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顯著異於其他年齡層的成長環境以及與互聯網用戶群的高重合度,使90後比70後、80後更敢於超前消費。參見下圖:

在信貸消費支持之外,90後在理財產品週期需求方面也異於其他群體。90閒置資金較少,對資金的流動性需求較高,因此更偏向超短期的理財產品。80後與70後、60後對理財產品週期的需求較一致,追求期限在3-6月之間的理財產品。

伴隨著90後消費人群的日益成熟,金融服務也正在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使用者畫像為目標客戶定制產品。螞蟻金服、騰訊金融、蘇甯金融等相關金融集團都紛紛推出相應的財富管理模組來滿足年輕人的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5-10年,消費信貸的發展規模可謂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