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秦朔:每個企業家請想一想,可以向魯冠球學習些什麼?

作者:秦朔 / 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600篇原創首發文章

十年前,我在第一財經電視“會見財經界”欄目做過一次魯冠球的訪問,也是我唯一一次訪問他,是吳曉波幫助聯繫的。

對魯冠球的去世,雖然已有心理準備,因為幾個月前杭州的朋友說他患了重病,但噩耗傳來,依然震驚。今年是改革開放後第一代浙商的風雨交加年,剛走了馮根生,老天爺又喚去了魯冠球,難道有什麼特別的話非要早點跟他們說?

感謝萬向集團副董事長肖風等朋友的幫助,

我初步梳理了魯冠球身上的一些精神特徵,以供朋友們學習借鑒。

你有阿甘精神嗎?

魯冠球是中國企業界的“阿甘”。他在自述中說,1961年在蕭山縣鐵業社做鍛工,已經做了3年,學徒期滿了,卻因為自然災害後城市要精簡工人,他被精簡回了老家農村。他一心想做工人,就籌了110塊錢,為村裡修單車,後來看到家家吃大麥、小麥都要剝外面的殼,於是聯合幾個人搞了糧食加工廠。

當時個體經濟很不好做,工廠用電沒人給接,這裡剛接上那裡又被拔掉,6年換了7個地方。“文革”一來資產全部上交後,他為錢塘江工程管理局生產鐵路上小軌道的零部件。1969年,在蕭山縣城工作的鄰居告訴他,中央發了一份檔,每個大隊可以搞一個人民公社農機修配廠。他馬上打了一個報告,加入人民公社,工廠從村裡搬到蕭山縣,改名為寧圍公社農機修理廠。
這就是萬向集團的起源。

從上世紀60年代起,魯冠球一直在造東西,沒有離開過製造業,就像永在奔跑的阿甘,而且永不抱怨。他曾說,對民營企業、對商人的“歧視”幾百年前就有,現在依然有,一萬年以後還是如此,只是多與少的問題。“所以,什麼時候你都不要妄想,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什麼身份。路不要多跨一步,話不要多講一句,老老實實做自己的事。我們爭不過別人,

鬥不過別人,但是幹,誰也幹不過我們。 ”

魯冠球曾說萬向沒有什麼“五年規劃”,“形勢好一點,大環境好一點,我的步子就快一點。大環境差一點,我的步子就小一點”,但就是不停止奔跑。

你有愚公精神嗎?

魯冠球是中國企業界的“當代愚公”。他為了自己的夢想矢志不移,

發誓即使子孫三代也要實現造車夢想,“我不成,兒子來,兒子不成,孫子繼續”。

魯冠球多年前就想造整車,“很想做大事,但是實力不夠,只能從小事做起”。1999年,萬向成立電動汽車專案組,決定走“電池—電機—電控—電動汽車”的路子。2002年研製出第一輛電動轎車、電動公車,但由於沒能拿到國內汽車生產資質,一直“有名無分”,只能在路上“示範運營”。與此同時,萬向也通過國際並購加快電動車的進程。2012年收購美國最大的動力電池製造商A123相關資產,2014年收購美國豪華電動車生產商菲斯科(Fisker)。去年12月15日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了萬向年產5萬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項目。今年9月24日,在美國生產的電動車新車下線交付,同時使用汽油、電力和太陽能三種動力來源。魯冠球的造車夢終於成真。

萬向在電動車方面已經投資了數十億,這裡面的一個客觀條件,就是這部分資產不在上市公司裡,能夠持續進行戰略性投入。

你有勤儉作風嗎?

魯冠球親自寫過一篇《勤以勵志,儉以養德》的文章,他不僅把勤勞節儉當成行為習慣,而且作為一種精神狀態。

十年前採訪魯冠球時得知,他的辦公室自1986年起使用,從來沒變過。窗外是一幢幢小樓和廠房,以前則是滿眼的棉花地。他每天5點10分起床,7點左右到公司,晚上6點45下班吃飯,看《新聞聯播》,還要處理白天來不及處理的檔,看書看報,到晚上十一二點。

中國古話說“惟日孜孜,無敢逸豫”,“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魯冠球可謂這種文化的代表,他住的小樓是1983年建的,他不打高爾夫球,他的一句口頭禪是——“坐在辦公桌前,我心裡才踏實!”

你有國際眼光嗎?

萬向集團生產的萬向節1984年就銷往美國。魯冠球說那時是“逼上梁山”,因為當時鄉鎮企業進不了國家計畫,汽車零部件進不了計畫就意味著產品沒有市場,再加上國營大廠對“老鄉”的產品不屑一顧,所以只有出口這條路,因為國際市場不講成分只認產品。為佔領美國市場,魯冠球提出“三淘汰”“四提高”,即“淘汰落後的設備、淘汰落後的產品、淘汰落後的人員”,走“高起點投入、高精尖設備、高層次人才、高檔次產品”之路。

1994年,魯冠球又在美國芝加哥獨資成立萬向美國公司,“在洋人的地方,用洋人的資源,做洋人的老闆,賺洋人的鈔票”。

萬向的產品曾多次被反傾銷,但魯冠球的心態很平衡。他說官司打下來,錢花了不少,但是磨礪了自己,“不管他們對我們怎麼反傾銷,關鍵在我們要提高企業素質,我們要有先進技術,先進工藝。走向世界的過程,就是學習提高的過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萬向是被哈佛商學院連續十多年寫入案例庫的跨國公司,在美國的數十次並購無一失敗。萬向基本上只在破產法庭上買資產,原因一是價格低,二是重組方便。

你能基業常青嗎?

魯冠球靠勤奮拼搏致富,但他超越了財富,而有著“做大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是又紅又專的“常青樹”和“不倒翁”。

在他領導下,萬向通過承包制、股份制改造很早就解決了激勵機制問題。1983年,中央文件說企業也可以承包了,縣裡開大會,縣委書記剛念完檔,他馬上站起來說我要承包,要承包權,成為蕭山縣的第一個。

在戰略上,魯冠球堅持暴利行業不做,千家萬戶能做的不做,指定給國有企業做的不做,沒有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產品不做,穩中求進,固本求新。萬向選擇的產業都不是宏觀調控的對象,而是有先導性、前瞻性、符合國家導向的產業。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用這兩句詩概括魯冠球的一生,應該是恰如其分的。走大道,走正道,走市場化之道,走創新之道,魯冠球因此長盛常青,他將永遠寫在中國民營企業的歷史中,光照過去,啟迪後人。

國外出差途中,匆匆命筆,謹表深深緬懷。

秦朔

二零一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閱讀原文” 即可入學 “秦朔書院”

收聽“中美商業文明通史”

2012年收購美國最大的動力電池製造商A123相關資產,2014年收購美國豪華電動車生產商菲斯科(Fisker)。去年12月15日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了萬向年產5萬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項目。今年9月24日,在美國生產的電動車新車下線交付,同時使用汽油、電力和太陽能三種動力來源。魯冠球的造車夢終於成真。

萬向在電動車方面已經投資了數十億,這裡面的一個客觀條件,就是這部分資產不在上市公司裡,能夠持續進行戰略性投入。

你有勤儉作風嗎?

魯冠球親自寫過一篇《勤以勵志,儉以養德》的文章,他不僅把勤勞節儉當成行為習慣,而且作為一種精神狀態。

十年前採訪魯冠球時得知,他的辦公室自1986年起使用,從來沒變過。窗外是一幢幢小樓和廠房,以前則是滿眼的棉花地。他每天5點10分起床,7點左右到公司,晚上6點45下班吃飯,看《新聞聯播》,還要處理白天來不及處理的檔,看書看報,到晚上十一二點。

中國古話說“惟日孜孜,無敢逸豫”,“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魯冠球可謂這種文化的代表,他住的小樓是1983年建的,他不打高爾夫球,他的一句口頭禪是——“坐在辦公桌前,我心裡才踏實!”

你有國際眼光嗎?

萬向集團生產的萬向節1984年就銷往美國。魯冠球說那時是“逼上梁山”,因為當時鄉鎮企業進不了國家計畫,汽車零部件進不了計畫就意味著產品沒有市場,再加上國營大廠對“老鄉”的產品不屑一顧,所以只有出口這條路,因為國際市場不講成分只認產品。為佔領美國市場,魯冠球提出“三淘汰”“四提高”,即“淘汰落後的設備、淘汰落後的產品、淘汰落後的人員”,走“高起點投入、高精尖設備、高層次人才、高檔次產品”之路。

1994年,魯冠球又在美國芝加哥獨資成立萬向美國公司,“在洋人的地方,用洋人的資源,做洋人的老闆,賺洋人的鈔票”。

萬向的產品曾多次被反傾銷,但魯冠球的心態很平衡。他說官司打下來,錢花了不少,但是磨礪了自己,“不管他們對我們怎麼反傾銷,關鍵在我們要提高企業素質,我們要有先進技術,先進工藝。走向世界的過程,就是學習提高的過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萬向是被哈佛商學院連續十多年寫入案例庫的跨國公司,在美國的數十次並購無一失敗。萬向基本上只在破產法庭上買資產,原因一是價格低,二是重組方便。

你能基業常青嗎?

魯冠球靠勤奮拼搏致富,但他超越了財富,而有著“做大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是又紅又專的“常青樹”和“不倒翁”。

在他領導下,萬向通過承包制、股份制改造很早就解決了激勵機制問題。1983年,中央文件說企業也可以承包了,縣裡開大會,縣委書記剛念完檔,他馬上站起來說我要承包,要承包權,成為蕭山縣的第一個。

在戰略上,魯冠球堅持暴利行業不做,千家萬戶能做的不做,指定給國有企業做的不做,沒有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產品不做,穩中求進,固本求新。萬向選擇的產業都不是宏觀調控的對象,而是有先導性、前瞻性、符合國家導向的產業。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用這兩句詩概括魯冠球的一生,應該是恰如其分的。走大道,走正道,走市場化之道,走創新之道,魯冠球因此長盛常青,他將永遠寫在中國民營企業的歷史中,光照過去,啟迪後人。

國外出差途中,匆匆命筆,謹表深深緬懷。

秦朔

二零一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閱讀原文” 即可入學 “秦朔書院”

收聽“中美商業文明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