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歐美,性騷擾為何“大爆發”?

最近美歐社會關於性騷擾的報導較多。在我看來,這一方面是因為媒體迎合受眾獵奇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種現象確實廣泛存在。

現在的性騷擾比以前更多了嗎?這個問題很難定論,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它被媒體盯上並炒成熱點,就肯定顯得多了。性騷擾、性醜聞話題常炒常新,只要“主角”有頭有臉就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主席卡恩等一些涉性醜聞,過去都曾轟動世界。現在這一系列醜聞也是大概同樣的路數。對媒體而言,爆料這方面的話題可謂屢試不爽,總能輕鬆引起受眾興趣。

克林頓性醜聞

當然,之所以媒體能在這方面發揮自如,主要還是因為這種事太多。它也絕非美歐或其他某個國家、地區特有,而是在各個國家或地方都存在。或許,如果能像古代或當今某些社會那樣奉行男尊女卑、女性不出家門,這種現象就能緩解。

但在世界普遍進入了現代社會時,

這個辦法顯然沒有太多適用性。畢竟,男女平等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標準口號和普遍觀念。隨著權利意識的進一步提升,它更變成了具有“政治正確”性的女權主義。

女權主義的正確說法應該是男女平等主義。女性進入社會各領域,曾點燃女權主義者們的熱情和自豪感。但隨著現實中更多矛盾出現,女權主義近年來遭遇了越來越多難解的困境。

其中一個典型的悖論是:女性廣泛進入職場和社會各領域,

兩性的自由接觸自然增多;但同時,現代社會廣泛存在的性開放甚至性解放趨勢,有時又擴大或模糊了兩性接觸的尺度和界限。其結果是,女性在被鼓舞著更深入地走進社會時,也更多地暴露在性騷擾甚至性侵犯的風險中。

Emma Watson 在聯合國做的女權主義演講

再者,進入社會的女性,在很多行業確實能與男性平起平坐,但在個別領域,男性仍掌握絕對主導優勢。比如最近美歐國家爆出的醜聞,主要發生在政治、金融以及高科技圈。很多女性即便躋身這些圈子,也很難普遍地與男性獲得平等地位。

如果男性處在絕對主導地位,那麼或是由於傳統上男尊女卑的思維作祟,或是女性迫於職業或其他考慮屈就,

兩性接觸都會變得複雜。某些情況下,這種接觸就演變成性騷擾或性醜聞。

現代社會的女性在追求更廣泛男女平等的過程中遭遇悖論或困境,而性騷擾現象就是這種境況的一種體現。正因如此,當我們審視和反思性騷擾、性醜聞問題時,就不能簡單停留在它的表層,而應尋找更深層次原因。

我在幾年前的一本書裡曾提出“欲望經濟”的概念。意思是說,商品經濟的核心是不斷刺激人們的各種欲望。當欲望不多時,我們可以活得比較滿足。但現代社會商品經濟對消費者欲望的原則是:無中生有、有中生大。

而性恰恰是人類各種欲望中最基本的。傳統男尊女卑思想“復辟”甚至從未消除、女性在現代社會更多暴露在被騷擾風險中,加之商品經濟社會對人欲望的放大和對兩性關係尺度的模糊,都是性騷擾或性醜聞背後的原因。我們強烈批評和反對任何形式的性騷擾,但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些源頭上的因素,恐怕也弄不清楚它“頻發”的原因。

(本文系《環球時報》今日14版文章,作者是北京文化學者,文章原標題為“性騷擾為何在歐美‘大爆發’”)

本期精彩回顧

習近平同志簡歷

你好,新常委!

商品經濟的核心是不斷刺激人們的各種欲望。當欲望不多時,我們可以活得比較滿足。但現代社會商品經濟對消費者欲望的原則是:無中生有、有中生大。

而性恰恰是人類各種欲望中最基本的。傳統男尊女卑思想“復辟”甚至從未消除、女性在現代社會更多暴露在被騷擾風險中,加之商品經濟社會對人欲望的放大和對兩性關係尺度的模糊,都是性騷擾或性醜聞背後的原因。我們強烈批評和反對任何形式的性騷擾,但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些源頭上的因素,恐怕也弄不清楚它“頻發”的原因。

(本文系《環球時報》今日14版文章,作者是北京文化學者,文章原標題為“性騷擾為何在歐美‘大爆發’”)

本期精彩回顧

習近平同志簡歷

你好,新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