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九大北京女代表風采|潘瑞鳳:辦好群眾家門口的事最重要

她是百姓心中的“指路明燈”

是受助群眾眼中的“及時雨”

她享有“社區當家人”的美譽

是“春的使者”、“愛的見證”

她是“科學發展觀”的踐行者

是居民群眾的“傳聲筒”

她就是“十九大女代表風采”欄目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女代表

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街道

西便門東裡社區黨委書記

潘瑞鳳

作為西便門東裡社區黨委書記,潘瑞鳳在十幾年的工作中,以“百姓利益無小事”作為理念,將居民當做家人,用真情為社區居民服務,成為居民的貼心人。

她組建助老特需服務隊、申請資金鋪設破舊道路、推動社區網格化管理……對她來說,這份工作始于緣分,成於堅守。

三保險

讓大爺大媽吃上熱乎的

西便門東裡社區常住居民人口達3000餘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比例近三分之一。潘瑞鳳說,自打她來到社區工作,

這些大爺大媽們就成了她最關心的一個群體:“衣食住行醫療,事無巨細,都得上心。”其中,社區老人吃飯問題,曾讓潘瑞鳳十分苦惱:“有些老人兒女不在身邊,腿腳又不利索,買菜都是難事,冬天外出買菜很容易摔跟頭,起火做飯,一轉頭就忘了關火。”

開始,潘瑞鳳和社區的同事們盯上了附近的一家機關食堂,通過合作共建,暫時解決了幾十位老人的吃飯問題,然而,

隨著用餐老人的增多,潘瑞鳳意識到這不是長久之計:“廣內街道搭台,我們聯繫上了社區附近的東興樓飯店,經過協商,他們願意給社區老人提供送餐服務,我們則免去了送餐費,讓老人們儘量享受低廉的價格。”

就這樣,從2013年開始,西便門東裡社區的空巢老人們在家就可以享用老字型大小的美食了:“很多老人說,現在不僅吃飯不愁了,還能吃得順口,特別滿足。”不僅如此,

在潘瑞鳳的聯絡和協調下,西側的德馨養老院也開始為社區的老人們提供就餐服務,加上15分鐘生活圈的網路訂餐,東裡老年人的吃飯問題,現在基本上解決了,“民以食為天,大爺大媽吃的熱乎,我們社區工作者的心也熱乎。”潘瑞鳳說。

管到底

讓老人踏踏實實地走

為了全方位解決社區空巢老人和行動不便老人的衣食住行醫療問題,在潘瑞鳳的宣導之下,社區于2015年成立了“特需服務隊”,有針對性地為老人服務。兩年多來,隊伍已經從最初的13人擴充到30多人,管的事情也越來越細緻。清華池的修腳師傅讓多年遭受腳墊困擾的老人走出了社區,邁開大步遛彎;專業的美髮師讓愛美的大媽們不用花太多錢,就能享受到染髮、燙髮服務。

2013年,張家貴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前來照料他的兩個遠方親戚又因為瑣事鬧了矛盾,居然把老先生“扔”到社區了:“跟我說管不了了,然後倆人就走了,我們只能一邊聯繫他們,一邊安撫老人。”潘瑞鳳說,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天,當天晚上,她和社工一起把張家貴老人送回家,還特意安排人臨時看護老先生,直到兩個親戚回來。

後來,張家貴老人因為身邊無人照料,在家中去世。得知了這個消息後,潘瑞鳳絲毫沒有猶豫,一邊聯繫相關單位給老人辦理死亡證明等手續,一面組織社工幫老人處理善後,“換衣服、抬人都是社區做的。臨終關懷是為老服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作為社區工作者,我們有責任讓老人踏踏實實地走。”潘鳳瑞說。

全方位

幾乎把家安在了社區

紮根西便門東裡社區17年,潘瑞鳳用自己的真心換來了群眾們的真心:“閨女,你今天吃什麼啊,大媽給你做點可口的吧。”“小潘,臉色不太好,回家休息吧,別天天加班了。”走在熟悉的社區裡,潘瑞鳳總能得到諸如此類的關心。81歲的薛阿姨說,書記就像我們的親閨女一樣,疼我們,為我們著想,看她工作這麼辛苦,我們也心疼。

為了讓社區居民享受全方位的優質生活,潘瑞鳳幾乎把家安在了社區,給社區的孩子們尋找展示才藝的舞臺,建設“科普生態體驗館”、社區圖書館;清理樓門小廣告、安裝LED螢幕。十七個除夕夜,潘瑞鳳在工作崗位上度過了十五個,從未休過年假。

“我現在心頭還有幾大心病,比如老舊樓體、污水管線還沒更換完;老人腿腳不便,但加裝電梯還沒實現,民意立項必須是全樓層同意,很難解決,只能見機推進。”談起工作,潘瑞鳳更願意說不足而非成績。潘瑞鳳說,未來她將一如既往地為人民服務,用心換取百姓的笑容。

社區工作17年來,陪社區老人過了15個年三十。對西城區廣安門內街道西便門東裡社區黨委書記潘瑞鳳來說,社區中的老人就是自己的親人。她組建助老特需服務隊、申請資金鋪設破舊道路、推動社區網格化管理……對她來說,這份工作始于緣分,成於堅守。

孤寡老人眼中感激的淚水

特困群眾心中的感激

青少年發自肺腑的歡笑

……

一個個充滿謝意的發言

一個個火樣激情的朗誦

還有那默默無聲深深一鞠躬

……

這些無不淋漓盡致表現著

群眾對黨對政府的真情厚意

構成社區色彩斑斕

扣人心弦的畫卷

2013年,張家貴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前來照料他的兩個遠方親戚又因為瑣事鬧了矛盾,居然把老先生“扔”到社區了:“跟我說管不了了,然後倆人就走了,我們只能一邊聯繫他們,一邊安撫老人。”潘瑞鳳說,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天,當天晚上,她和社工一起把張家貴老人送回家,還特意安排人臨時看護老先生,直到兩個親戚回來。

後來,張家貴老人因為身邊無人照料,在家中去世。得知了這個消息後,潘瑞鳳絲毫沒有猶豫,一邊聯繫相關單位給老人辦理死亡證明等手續,一面組織社工幫老人處理善後,“換衣服、抬人都是社區做的。臨終關懷是為老服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作為社區工作者,我們有責任讓老人踏踏實實地走。”潘鳳瑞說。

全方位

幾乎把家安在了社區

紮根西便門東裡社區17年,潘瑞鳳用自己的真心換來了群眾們的真心:“閨女,你今天吃什麼啊,大媽給你做點可口的吧。”“小潘,臉色不太好,回家休息吧,別天天加班了。”走在熟悉的社區裡,潘瑞鳳總能得到諸如此類的關心。81歲的薛阿姨說,書記就像我們的親閨女一樣,疼我們,為我們著想,看她工作這麼辛苦,我們也心疼。

為了讓社區居民享受全方位的優質生活,潘瑞鳳幾乎把家安在了社區,給社區的孩子們尋找展示才藝的舞臺,建設“科普生態體驗館”、社區圖書館;清理樓門小廣告、安裝LED螢幕。十七個除夕夜,潘瑞鳳在工作崗位上度過了十五個,從未休過年假。

“我現在心頭還有幾大心病,比如老舊樓體、污水管線還沒更換完;老人腿腳不便,但加裝電梯還沒實現,民意立項必須是全樓層同意,很難解決,只能見機推進。”談起工作,潘瑞鳳更願意說不足而非成績。潘瑞鳳說,未來她將一如既往地為人民服務,用心換取百姓的笑容。

社區工作17年來,陪社區老人過了15個年三十。對西城區廣安門內街道西便門東裡社區黨委書記潘瑞鳳來說,社區中的老人就是自己的親人。她組建助老特需服務隊、申請資金鋪設破舊道路、推動社區網格化管理……對她來說,這份工作始于緣分,成於堅守。

孤寡老人眼中感激的淚水

特困群眾心中的感激

青少年發自肺腑的歡笑

……

一個個充滿謝意的發言

一個個火樣激情的朗誦

還有那默默無聲深深一鞠躬

……

這些無不淋漓盡致表現著

群眾對黨對政府的真情厚意

構成社區色彩斑斕

扣人心弦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