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曾國藩“北漂”交不起房租的日子

北漂的日子艱辛,想必每個在帝都打拼過的人都感受過,

初為京官的曾國藩也曾一度和不少北漂族一樣,感受著房租等各項開支的壓力,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

當時在天子腳下做官,遠沒有想像中令人羡慕,俸祿微薄、官職不高,還要承受京城的高物價、高房租……和現在大多數北漂族很像。遠赴京城發展,或許不少人心中都有一個堅定不移、出人頭地的志向,曾國藩也是如此。而很多成功人士並非富二代、官二代,在事業有成之前都需要經過一段“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時期,

唯有堅信夢想,方能收穫正果。

◑曾國藩手跡原稿影印(同治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核心提要:聞劉覺香先生言渠作外官景況之苦,愈知我輩舍節儉別無可以自立。若冀幸得一外官,以彌縫罅漏,缺瘠則無以自存,

缺肥則不堪問矣,可不懼哉!

◆ 也有景況苦的官員 ◆

世人眼裡,都認為做官就意味著發財有錢,其實不儘然。筆者從曾氏早年的家書中知道他的京師生活並不寬裕,甚至可以說得上是拮据。我們來看看他家書中的話:

“孫等在京別無生計,大約冬初即須借賬,不能備仰事之資寄回,不勝愧悚。”(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日稟祖父)

“男今年過年,除用去會館房租六千外,又借銀五十兩。

前日冀望外間或炭資之贈,今冬乃絕無此項。”(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稟父母)

“此刻光景已窘,幸每月可收公項房錢十五千,外些微挪借,即可過度。”(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稟父母)

從以上所抄錄的家書來看,曾氏的收入即俸祿不足以支付他在京師家庭的開銷,

他要靠借錢與別人的接濟來東挪西補地過日子。這不只是他個人的現象,凡出身清貧的小京官差不多都如此。

欠下的這些債,今後怎麼還呢?靠放差。最好的差使編是充任外省的鄉試主考官。這一年四月,曾氏通過考試獲得四川鄉試正主考美差。這趟差使結束後,他獲得約三千兩銀子的收入,所有欠帳一掃而空。曾氏從此脫貧。

小京官不寬裕,地方官也不是人人都有錢。這篇日記裡所說的劉覺香便是景況苦的地方官。地方官要看在什麼地方為官。曾氏說,若在窮困之地為官,“則無以自存”,但富裕之地,又不是隨隨便便可得到的,沒有門路的人則不敢去想——“不堪問矣”。

讀這篇日記,能讓我們得到真實歷史的第一手資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拙誠文化”(hnzcwh)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拙誠文化”(hnzc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