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治霾要打持久戰!環保部將開展“點穴式”專項督察

本報記者 馬維輝 北京報導

“污染治理既要打攻堅戰,

也要打持久戰。”10月23日,北京梅地亞中心二層新聞發佈廳,環保部部長李幹傑如是說。

當日,十九大新聞中心在這裡舉辦記者招待會,請李幹傑介紹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整場記者會用時2個小時,成為十九大6場記者會中耗時最長的一個。

雖然此前的履職經歷主要是在核安全局部門與河北省,但李幹傑對環保工作還是非常熟悉的,

整場記者會基本不用看材料。就算被問到“鄉村振興”這樣冷門的話題,他也能隨口說出一大串數字:從2008年開始,光是中央財政就投入了375億元,共整治11萬個村莊,大約2億農村人口從中受益。

李幹傑表示,中央環保督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達到了“百姓點贊、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決問題”。同時,開展這些行動決不是“運動式”的,而是要探索和建立長效機制。

“受理群眾舉報13.5萬件”

環保部長的記者會,

歷來都是媒體關注的焦點,這從“上座率”就能看得出來。會前10分鐘,工作人員就不得不在大喇叭裡廣播,“現場人比較多,請大家不要用東西占座。”

過去兩年,環保部牽頭開展了4批中央環保督察,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問責1萬餘人,引起了不小的社會反響。記者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於中央環保督察的。有記者提問,應該如何評價這場大督察的效果?

對此,李幹傑表示,

中央環保督察的效果顯著,具體來說有四方面。

第一是大幅提升了各方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的意識。李幹傑表示:“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總結,十八大以來,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我覺得中央環保督察在這其中起到了比較大的推動作用。”

第二是切實解決了一大批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

數字顯示,在4批中央環保督察過程中,環保部一共受理了群眾舉報13.5萬件,向地方交辦了10.4萬件,到目前為止10.2萬件已經得到辦結。

第三是中央環保督察促進了地方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李幹傑表示:“很多地方把中央環保督察當成推動綠色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契機和動力,借此機會加強企業污染防治,較好地解決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大大提升了產業發展的規模和效益。

第四是有效促進了地方環境保護、生態文明機制的健全和完善。李幹傑說,很多地方在中央環保督察中認真地梳理分析問題,加快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粗略統計大概有300-400項。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為各地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中央環保督察取得的成效和積累的經驗,也從一個側面充分反映了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確實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發生了深刻的、歷史性的變革。”李幹傑說。

“既打攻堅戰也打持久戰”

雖然中央環保督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會不會出現督察組一走,污染就重新回來了的情況?該如何形成長期有效的震懾?

對此,李幹傑表示,在中央環保督察的過程中,環保部也創造和積累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經驗,未來還會把它堅持下去。

例如,環保部目前正在抓緊開展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對首輪中央環保督察進行總結,完善相關機制和配套措施,為後續開展第二輪督察做準備;二是研究制定有關中央環保督察的法規,把這項工作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三是針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問題,準備組織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預計今年底、明年初就會開展;四是指導、督促地方建立省級環保督察體系,國家督省、省督市縣。

“國家督省的體制機制已經基本健全,省督市縣正在通過省以下環保垂直管理改革抓緊推進,我們正在抓緊指導督促地方把這個體系建立起來,將來國家和省兩級聯動,一定會使這個機制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李幹傑說。

此外,李幹傑還以正在開展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為例表示:雖然這次攻堅行動是從今年9月到明年3月,但攻堅行動並不是打一次就完了,以後幾年還會長期把它堅持下去。

“大氣污染防治不能太急於求成,問題的積累不是一天兩天,要解決也絕非一夜之間。”李幹傑說,“因此,污染治理既要打攻堅戰,也要打持久戰,既要有打好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也要有打持久戰的耐心。”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開展這些專項行動,制定實施這些措施決不是‘運動式’,而恰恰是在探索和建立長效機制。”他表示,“現在看來,這種長效機制還是管用的,因此我們後續一定會堅持下去。”

發生了深刻的、歷史性的變革。”李幹傑說。

“既打攻堅戰也打持久戰”

雖然中央環保督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會不會出現督察組一走,污染就重新回來了的情況?該如何形成長期有效的震懾?

對此,李幹傑表示,在中央環保督察的過程中,環保部也創造和積累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經驗,未來還會把它堅持下去。

例如,環保部目前正在抓緊開展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對首輪中央環保督察進行總結,完善相關機制和配套措施,為後續開展第二輪督察做準備;二是研究制定有關中央環保督察的法規,把這項工作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三是針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問題,準備組織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預計今年底、明年初就會開展;四是指導、督促地方建立省級環保督察體系,國家督省、省督市縣。

“國家督省的體制機制已經基本健全,省督市縣正在通過省以下環保垂直管理改革抓緊推進,我們正在抓緊指導督促地方把這個體系建立起來,將來國家和省兩級聯動,一定會使這個機制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李幹傑說。

此外,李幹傑還以正在開展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為例表示:雖然這次攻堅行動是從今年9月到明年3月,但攻堅行動並不是打一次就完了,以後幾年還會長期把它堅持下去。

“大氣污染防治不能太急於求成,問題的積累不是一天兩天,要解決也絕非一夜之間。”李幹傑說,“因此,污染治理既要打攻堅戰,也要打持久戰,既要有打好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也要有打持久戰的耐心。”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開展這些專項行動,制定實施這些措施決不是‘運動式’,而恰恰是在探索和建立長效機制。”他表示,“現在看來,這種長效機制還是管用的,因此我們後續一定會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