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自古名醫多長壽,四大名醫自用的養生秘笈趕緊收藏!|聽我給你講養生

編者按

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名醫葛洪、陶弘景活到80歲,

孫思邈更是活到102歲。在長期的實踐中,中國古代名醫總結出了豐富的養生經驗。他們不僅醫技精湛,還保健有方。

大醫孫思邈壽高102歲有何秘訣

耿德章

作者簡介

耿德章,生於 1934年1月,遼寧葫蘆島人。1959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曾任劉少奇的保健醫生,原衛生部保健局局長,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醫院院長。

◎ 五禽戲作為一種養生方法流傳至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葛洪既把治病作為達到健康的重要手段,

又尤為重視預防。

◎在陶弘景看來,影響壽命的因素可概括為情志、飲食、起居的多、大、久、勞,即用之太過。

古往今來,健康長壽一直是人類美好的願望和嚮往的目標。研究表明,實現健康長壽不是夢,也並非幻想。“自古名醫多長壽。”關於名醫長壽的經驗不斷被總結出來,值得我們結合自身狀況,加以借鑒、學習和應用。

華佗

創建五禽戲

華佗是我國東漢末期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同時又是一位養生學家。華佗到底活了多少歲,由於史料不詳,難以確定,但他深諳養生之道是確然無疑的。他的養生理論和法則,經過他自身的實踐檢驗,使他自己成為“曉養性之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的長壽老人。

吳普與樊阿是華佗的兩個弟子,他們認真學習華佗的養生之道,結果吳普年高90餘歲,還“耳目聰明,齒牙完堅”;樊阿壽命更長,100多歲時還有一頭烏黑發亮的頭髮,精力如同青壯年一樣旺盛。

吳普向華佗學習的養生術是五禽戲。五禽戲是古代導引的遺留,經華佗總結、完善、創建而成為一套行之有效的醫療體育健身法。五禽戲作為一種養生方法流傳至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華佗告訴弟子吳普:“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鶴),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

華佗傳授給樊阿的則是一劑秘方,名曰“漆葉青黏散”,

屬藥餌養生方之列。漆葉是一種常見的藥物,《本草綱目》記載其主要功效為“主勞疾,殺蟲”。

青黏是什麼藥物現在還有爭論,後世或以為指玉竹或者黃精。華佗認為堅持服用“漆葉青黏散”能夠“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去三蟲”就是去掉體內的寄生蟲,因為在當時,由於衛生條件較差,寄生蟲引發的疾病為數不少。

葛洪

推崇虛靜養生法

葛洪生於284年,死於364年,享年80歲,是東晉著名醫藥學家。他的一生主要在煉丹與從事醫藥的實踐中度過。他的主要代表作《抱樸子》,展示了一個內道外儒、儒道合一的理論體系,因此被稱為金丹道教的始祖。葛洪既把治病作為達到健康的重要手段,又尤為重視預防。他還注意到歷代養生方法互有長短,不能局限於一種方法,應能兼而修之。這裡就他在服藥與氣功兩方面的養生術作介紹。

服藥,這裡的“藥”指金丹。他首先提出常備藥的觀點,在他看來,服食茯苓、地黃、黃精、麥門冬、枸杞、天門冬、菖蒲、遠志等,有益氣養陰、安神定志等作用。作為養生服餌之品時,既可合用,亦可單服。

他推崇精神調攝和氣功靜坐等虛靜養生法,指出行氣可以治百病、驅瘟疫、禁蛇虎、止瘡血、辟饑渴、延年命等。他主張動靜結合、勞逸結合的鍛煉方法。氣功雖然種類繁多,但基本要領是一致的,即調身、調心、調息,簡言之就是姿勢、入靜、呼吸三者的有機結合。

陶弘景

用之太過不利長壽

陶弘景生於456年,死於536年,是南朝時期名醫。他的《養性延命錄》一書至今還對國人養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他認為,人體生命的基本要素是形和神。自然界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源泉,人體與自然界萬物是息息相關的。

在陶弘景看來,影響壽命的因素可概括為情志、飲食、起居的多、大、久、勞,即用之太過。

用之過多:強調情志太過的危害,對壽命有直接的影響。

用之過久:生活起居和情志活動的久、過,或稱失調,對人類的傷害是顯著的。

用之過勞:勞指過度疲勞、耗盡的意思。過勞、耗盡至今也被認為是導致短命的重要因素。用之過大指活動量超過人體的承受能力。

此外,飲酒量過大、大喜大悲都會對壽命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陶弘景提出,養生要做到“五莫”:“養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聽,莫強食欲,莫大醉,莫大憂怒,莫大哀思,此所謂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還要做到“八勿”:欲延年少病者,誡勿施精命夭殘,勿大溫消骨髓,勿大寒傷肌肉,勿咳唾失肥液,勿卒呼驚魂魄,勿久泣神悲戚,勿恚怒神不樂,勿念內志恍惚,行此道可以長生。

孫思邈

養生應“十要”、“十二少”

孫思邈是唐代著名醫學家,壽高102歲。他一生致力於醫道,博覽群書,精勤不倦,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書中有關養生及老年病防治方面的論述頗為灼見,至今仍有較大的指導意義。他的養生“十要”可簡要概述為:

一要嗇神,嗇神之法即養生之術。告誡人們“莫憂思,莫大怒,莫悲傷,莫大懼,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於所欲,勿涓涓懷忿恨”。要做到“摒外援”以養神。

二要愛氣,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愛氣還須通曉“依時攝生法則”,即使身體適合四季氣候的變化,如冬季嚴寒,陽氣內藏,不可作勞汗出,以免發洩陽氣,有損健康。所以要以食攝養以保氣。

三要養形,即重修身之道,只有重養形方能強身。

四要導引,導引按摩,吐納調氣。類似於健身體操、氣功鍛煉,可防治疾病,延年益壽。

五要少言,做到慎言語以防耗氣。

六要節食,做到節制飲食,以保平安。

七要少欲,做到房事有節,保天年。

八要反俗,即反世俗求長生。

九要醫藥,指服食藥以求保健。

十要禁忌,禁忌是多方面的,如避風寒,飲食不宜過冷過熱,飲酒不宜多等。

他的“十二少”養生法為: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

少喜、少怒、少好、少惡。孫思邈提出諸多養生方法,各具特色,既強調靜養,又重視動養。他認為動養靜養不能孤立進行,而應結合應用,並把動靜結合的鍛煉方法作為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既強調食養,又重視藥餌。他主張飲食要清淡,提倡少量多餐,講究飲食衛生。

在藥餌方面,他把服食具有滋補和防治老年病作用的植物藥作為養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既強調個人衛生,又重視環境居處。個人衛生方面包括皮膚、頭髮衛生等,環境方面重視空氣清新、土地良沃等對人體的作用。(本文節選自《大國醫談健康》,紅旗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

編輯 || 范宏博

他的一生主要在煉丹與從事醫藥的實踐中度過。他的主要代表作《抱樸子》,展示了一個內道外儒、儒道合一的理論體系,因此被稱為金丹道教的始祖。葛洪既把治病作為達到健康的重要手段,又尤為重視預防。他還注意到歷代養生方法互有長短,不能局限於一種方法,應能兼而修之。這裡就他在服藥與氣功兩方面的養生術作介紹。

服藥,這裡的“藥”指金丹。他首先提出常備藥的觀點,在他看來,服食茯苓、地黃、黃精、麥門冬、枸杞、天門冬、菖蒲、遠志等,有益氣養陰、安神定志等作用。作為養生服餌之品時,既可合用,亦可單服。

他推崇精神調攝和氣功靜坐等虛靜養生法,指出行氣可以治百病、驅瘟疫、禁蛇虎、止瘡血、辟饑渴、延年命等。他主張動靜結合、勞逸結合的鍛煉方法。氣功雖然種類繁多,但基本要領是一致的,即調身、調心、調息,簡言之就是姿勢、入靜、呼吸三者的有機結合。

陶弘景

用之太過不利長壽

陶弘景生於456年,死於536年,是南朝時期名醫。他的《養性延命錄》一書至今還對國人養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他認為,人體生命的基本要素是形和神。自然界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源泉,人體與自然界萬物是息息相關的。

在陶弘景看來,影響壽命的因素可概括為情志、飲食、起居的多、大、久、勞,即用之太過。

用之過多:強調情志太過的危害,對壽命有直接的影響。

用之過久:生活起居和情志活動的久、過,或稱失調,對人類的傷害是顯著的。

用之過勞:勞指過度疲勞、耗盡的意思。過勞、耗盡至今也被認為是導致短命的重要因素。用之過大指活動量超過人體的承受能力。

此外,飲酒量過大、大喜大悲都會對壽命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陶弘景提出,養生要做到“五莫”:“養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聽,莫強食欲,莫大醉,莫大憂怒,莫大哀思,此所謂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還要做到“八勿”:欲延年少病者,誡勿施精命夭殘,勿大溫消骨髓,勿大寒傷肌肉,勿咳唾失肥液,勿卒呼驚魂魄,勿久泣神悲戚,勿恚怒神不樂,勿念內志恍惚,行此道可以長生。

孫思邈

養生應“十要”、“十二少”

孫思邈是唐代著名醫學家,壽高102歲。他一生致力於醫道,博覽群書,精勤不倦,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書中有關養生及老年病防治方面的論述頗為灼見,至今仍有較大的指導意義。他的養生“十要”可簡要概述為:

一要嗇神,嗇神之法即養生之術。告誡人們“莫憂思,莫大怒,莫悲傷,莫大懼,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於所欲,勿涓涓懷忿恨”。要做到“摒外援”以養神。

二要愛氣,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愛氣還須通曉“依時攝生法則”,即使身體適合四季氣候的變化,如冬季嚴寒,陽氣內藏,不可作勞汗出,以免發洩陽氣,有損健康。所以要以食攝養以保氣。

三要養形,即重修身之道,只有重養形方能強身。

四要導引,導引按摩,吐納調氣。類似於健身體操、氣功鍛煉,可防治疾病,延年益壽。

五要少言,做到慎言語以防耗氣。

六要節食,做到節制飲食,以保平安。

七要少欲,做到房事有節,保天年。

八要反俗,即反世俗求長生。

九要醫藥,指服食藥以求保健。

十要禁忌,禁忌是多方面的,如避風寒,飲食不宜過冷過熱,飲酒不宜多等。

他的“十二少”養生法為: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

少喜、少怒、少好、少惡。孫思邈提出諸多養生方法,各具特色,既強調靜養,又重視動養。他認為動養靜養不能孤立進行,而應結合應用,並把動靜結合的鍛煉方法作為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既強調食養,又重視藥餌。他主張飲食要清淡,提倡少量多餐,講究飲食衛生。

在藥餌方面,他把服食具有滋補和防治老年病作用的植物藥作為養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既強調個人衛生,又重視環境居處。個人衛生方面包括皮膚、頭髮衛生等,環境方面重視空氣清新、土地良沃等對人體的作用。(本文節選自《大國醫談健康》,紅旗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

編輯 || 范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