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京地圖上隱藏的美味,吃過10個以上才是老南京人!

一方簡單的爐子

一把老舊的竹椅

一塊不起眼的招牌

在車水馬龍的南京街頭

幾十年過去

南京變了

這些小吃卻還是當年的味道

一口下去,除了美食

還有滿滿的情懷

下面,

潮哥就為大家介紹20家

隱藏在南京大街小巷裡的民間至味

如果說住在廣州路上有什麼遺憾,那沒吃過南大的大叔水餃絕對要算一個。

小巷平房門口搭的篷子,沒有招牌,價目表是用小黑板寫的,就連大叔水餃這個名字,也是大學生自發起的。

餃子用一次性飯盒裝,沒有碟子,沒有餃子湯。只有四種味道,其中酸豆角豬肉餡是招牌。

內餡相當的飽滿扎實,外皮Q彈,酸豆角一粒粒的,豬肉末肉質細膩沒有筋,比例調製得剛剛好。

地址:漢口路22號南京大學鼓樓校區(近廣州路)

人均:9元

三七八巷一景,天天排隊,下雨天也照樣排隊。

好多原本住在附近的老頭老太即使搬了家,也要大老遠坐車趕過來買,一買買幾盒。

做蛋餃的幾個人都是啞巴,

因此也叫啞巴蛋餃,在城南的菜場界,仿佛神一樣的存在。

蛋餃是用傳統的老南京做法:鋁勺子加煤爐,現做現賣,肉質很鮮嫩,沒有濃重的豬肉味道,因此也不覺得油膩。

地址:長樂路138號(三七八巷內)

人均:35元

明瓦廊裡面擠滿了人的小店,鐵板魷魚賣到停不下來,

有的人一買就是幾十串,回頭客也很多。

魷魚經過熱水燙,然後在鐵板上烤熟,中途加了很多的洋蔥,香味很濃。

阿福家的醬汁是秘制的,由蔥、薑、蒜加上各類香料熬製成大鹵,配合些許辣椒刷在每一根魷魚串上,顏色一下子就變成明亮的醬色。

吃到嘴裡嘛,肉質鮮嫩,醬味濃郁,一串根本不夠吃。

地址:明瓦廊小吃一條街(近大洋百貨)

人均:13元

“一生一世一間老店”,店面保持著傳統老南京的裝修風格,保留著搪瓷碗和舊錢票。

新推出的菊葉餛飩人氣很高,小餛飩顆顆分明,有嚼勁,很實在,湯汁裡摻拌著少許的小蝦米。

五香茶葉蛋用料新鮮,鹵汁裡面冰糖的味道很濃郁,能煮成溏心蛋也是本事。

特色水八仙餛飩也值得一試,它像一股清流自成一派,肉餡裡面裹著顆粒狀菜丁,一口一個脆甜。

地址:八寶前街9-6號(近海關大樓)

人均:13元

店從路子鋪搬到了雙橋門,人氣不減,想吃一定要趁早去。

小龍家大肉的特色是厚實,肉燒得酥爛,但又不散,一口下去,肥而不膩,韌勁十足,吸足了老鹵的香味,將口腔填得實實在在!

另外湯鹵偏甜,湯裡還放了韭菜末,喝著很提味,雪菜是店家自己醃的,口感清爽。

裝修只能說是典型的蒼蠅小館,找一張乾淨的桌子,不去看地面就好了。

地址:雙橋門28號(巨集光空降設備公司對面)

人均:18元

店面很小,從老門東主街走進來後往右拐第一條巷子往裡走一點就看到了。

豆腐腦很嫩滑,但又有老豆腐的香氣,調料淡淡的醬油香,很鮮。

蝦米紫菜多多,澆上一勺胡椒醬,吃一碗全身都暖和了。

如果喜歡甜口的也可以嘗試一下甜豆腐腦,白糖在底下,需要攪拌一下。

地址:三條營49號老門東內

人均:7元

又一家好口碑明瓦廊臨街小吃,環境如何我想大家都瞭解的,在路邊呲溜呲溜吃吧。

臭豆腐外焦裡嫩,聞起來並不太臭,配上蘸醬吃起來更是香。

加一點辣醬,搭配臺式風味的泡菜一起吃下去的感覺簡直棒。

臭豆腐口感濃郁,但是並不鹹,外皮炸的酥脆,咬下去汁水四溢。

地址:明瓦廊109號(大洋百貨)

人均:12元

正宗老南京味道的酸菜魚館,很一般的裝修,但是擋不住好味道。

他家的特色是魚片非常薄,很容易入味,肉質白嫩新鮮,毫無腥味。

給肥腸32個贊!鹵過的味道很贊,而且非常乾淨。

百搭配菜麵筋包吸足了醇厚的酸菜魚湯底,配上肥腸的鹵香味,成為了讓人難忘的美味。

地址:繡花巷8號(申家巷口)

人均:36元

南京超級網紅栗子,每年9月中旬開賣,12月左右結束,每人限購50元,無論何時去都是大排長隊。

剛出鍋的栗子暖呼呼的最好吃,皮非常好剝,色澤金黃,入口清香軟糯。

沒有泡過糖水,因此細嚼才有甜味出來,不愧為南京栗子界的南波萬,吃了那麼多年都沒吃到一個壞的。

友情提醒千萬別紮緊塑膠袋,拎一邊,透氣,不然全是水汽栗子會變軟,影響口感。

地址:明瓦廊大香爐23號(24中學對面)

人均:32元

十多年的老店,雙龍街第一美食,南京人擼串打卡地,香飄南京城。

常年排隊,羊肉串三塊錢一串,肉粒很大,烤得外焦裡嫩,肥瘦相間,不會乾巴巴,咬下去油潤潤的,味兒夠膻。

從前,去趟麥德龍是件大事,公交換來換去,就為了這一口肉串,堪稱不畏艱難,現在再去,更多的是舊日的情懷。

現在烤串師傅多了,烤得很有經驗,所以排隊等候的時間並不長,速度挺快的。

地址:匯景北路和雙龍大道交口東南角麥德龍超市旁邊

人均:32元

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因為好味道,食客們嘴裡雖然罵著服務不好,但身體可誠實了,放蕩不羈的老店你就只能愛著。

牛肉鍋貼是用菜籽油煎制,出鍋時滿滿的菜籽油香,外皮金黃酥脆,肉質細嫩,滿滿的牛肉餡,湯汁偏甜,味道真心贊。

牛肉小餛飩皮薄透明,個個能看到很實在的肉肉,湯底是牛骨頭熬的,很清淡爽口,配上牛肉鍋貼絕配。

另外,牛肉煎包、熏牛肉和牛肉湯都很推薦。

地址:鼎新路七家灣11號(省交通運輸廳航道局對面巷口)

人均:18元

皮肚面作為南京典型的美食,湯頭,皮肚和麵是最主要的標準。

皮肚要新鮮,還要有咬勁,湯不能太鮮,味精不能放太多,吃完不口幹。麵條嘛,南京人習慣吃“熗一點”。

這些要求,巴子的皮肚面全都符合,大肉實在,紅紅的一碗面既有辣油的香味,卻不辣嘴。

三鮮面裡的雞蛋是溏心蛋,配料的量很足,秋風瑟瑟的季節,吃什麼都不如一碗熱騰騰的面來得舒服。

地址:玉帶園15幢(近評事街)

人均:14元

能仁裡菜場裡的口碑小吃,有白菜、韭菜和海帶絲三種口味,現做現賣。

煎餅的油是老闆自己榨的,所以菜餅金黃可口,軟嫩至極,口感很厚實。

白菜餡裡有些許薑末,味覺上不突兀,雞蛋也很香!

店雖簡陋但衛生過得去,開在老菜場門口,散發著熱騰騰香噴噴的煙火氣,真是美食在民間啊!

地址:雨花北路(近能仁裡菜場)

人均:5元

在隨園吃夜宵你說炒飯攤子出了,我不為所動,但你說烤冷面出攤了,那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長期駐紮在南大後門的漢口路上,比起別的夜宵攤,他家生意最紅火,來吃的大多是附近的大學生,一個大叔和阿姨一起經營,態度非常親切。

配料有雞蛋、烤腸、芝士片、裡脊、金針菇、洋蔥香菜等等,分量很良心,醬汁調得很棒,淡淡的甜味不膩不鹹,他家的辣醬比較辣,喜歡吃辣的可以嘗試。

烤冷面不是傳統南京小吃,但並不妨礙南京人喜歡上這口,尤其在冷冷的秋夜,每一口都是溫暖。

地址:漢口路27-1號

人均:7元

砂鍋店開在中華門一條特別破舊的老街裡,很不好找,但仗著好味道,即便過了飯點,依舊是人滿為患。

三鮮砂鍋和牛腸砂鍋是招牌菜品。

粉絲很滑,牛腸牛肉都很入味,配菜有幹絲、豆芽、海帶、平菇、兩顆鵪鶉蛋。

湯頭有著濃濃的咖喱香味,而且不澀口,一定在巷子口買兩隻酥餅帶進來,就著濃湯,簡直絕了。

地址:中華路中華門城堡旁(近中華門16路車站)

人均:19元

店很小,但是即使過了飯點,還是坐滿了人,連走廊裡都是排隊的人。

招牌酸豇豆大腸炒飯,二十多塊錢一份,飯量很大,幾乎每一口都有大腸,配料豐富,酸豇豆、肥腸、香腸、小青菜、雞蛋,看著顏色很漂亮。

紅燒大腸處理得很乾淨,只有少數有些肥油。煎蛋是溏心蛋,嫩嫩的不老,咬破蛋白,一口就能把蛋黃全部吸出來。

最好吃的還是酸豇豆,每次都會單挑出來吃,不是很酸也不鹹還帶些甜,和家裡自己做的不一樣,說不出的爽口。

地址:豐富路103號

人均:23元

愛吃是一種執念,它讓我清早從城東南到城西北劃出一道堅定的對角線。

大個多汁鮮香脆嫩,我把橋頭鍋貼鮮美程度排名南京第一,超過李記成為另一種存在。

清湯幹切牛肉拉麵,配上鮮嫩不柴的牛肉片,再撒上香菜、蔥花,大口滋溜把拉麵吸進嘴,仿佛原地滿血復活。

牛肉鍋貼肉餡呈藕粉色,加入了些許蔥花,一口咬下去會有爆汁的感覺,菜籽油香氣伴著脆、糯的口感,且不粘牙。

地址:丁家橋18號(中大醫院對面)

人均:20元

小小的門面,兩大鍋油,一個案板,一盆醬,一盆面漿。

明瓦廊這條食街裡,特別能撫慰寂寞的胃的一樣食物。

小魚鍋貼,超多油炸出來的脆餅,塗上特質醬料,醬料不齁人,恰到好處,撒上白芝麻、香菜,卷成幾道再切成小塊,一定要趁熱吃,哢擦脆!

很多人奇怪,不是叫小魚鍋貼嗎?魚呢?其實,小魚被熬化了,拌在醬料裡。

地址:明瓦廊115號(大洋百貨對面巷子內)

人均:9元

邁皋橋站3號口出,過街往左轉,到華電路路口就看到了。店面不大,但是人很多,經常需要等位元。

湯包是傳統的老南京包法,開口朝下。皮子很韌,湯汁鮮甜,肉餡飽滿,沒有明顯的蔥薑味,蘸辣油又是一番風味。

鴨血粉絲湯湯底鮮,鴨肝鴨腸分量十足,很鮮嫩,處理 得沒有一點異味。

酒釀赤豆元宵、辣油餛飩、老鹵蛋也都是老南京風味,值得一試!

地址:明瓦廊115號(大洋百貨對面巷子內)

人均:9元

鴨血粉絲湯,地道南京代表美食,雖然是湯,但通常被當做主食來吃。

鴨血、鴨肉、鴨肝、鴨腸、鴨舌、鍋巴、豆腐果、鹵蛋,配上粉絲,撒點香菜,滴一點辣油,整碗湯下肚,舒暢!

小潘記的鴨舌很肥嫩,口感驚豔。鴨肝、鴨血、鴨肫都非常鮮嫩,尤其是鴨肝,一點都不苦。

鍋巴泡軟了再吃,鹵蛋入味,粉絲晶瑩剔透有彈性,一口粉絲一口鴨肉一口湯,真的覺得人生都圓滿了。

地址:長江路安將軍巷2號(近德基大廈)

人均:16元

阿福家的醬汁是秘制的,由蔥、薑、蒜加上各類香料熬製成大鹵,配合些許辣椒刷在每一根魷魚串上,顏色一下子就變成明亮的醬色。

吃到嘴裡嘛,肉質鮮嫩,醬味濃郁,一串根本不夠吃。

地址:明瓦廊小吃一條街(近大洋百貨)

人均:13元

“一生一世一間老店”,店面保持著傳統老南京的裝修風格,保留著搪瓷碗和舊錢票。

新推出的菊葉餛飩人氣很高,小餛飩顆顆分明,有嚼勁,很實在,湯汁裡摻拌著少許的小蝦米。

五香茶葉蛋用料新鮮,鹵汁裡面冰糖的味道很濃郁,能煮成溏心蛋也是本事。

特色水八仙餛飩也值得一試,它像一股清流自成一派,肉餡裡面裹著顆粒狀菜丁,一口一個脆甜。

地址:八寶前街9-6號(近海關大樓)

人均:13元

店從路子鋪搬到了雙橋門,人氣不減,想吃一定要趁早去。

小龍家大肉的特色是厚實,肉燒得酥爛,但又不散,一口下去,肥而不膩,韌勁十足,吸足了老鹵的香味,將口腔填得實實在在!

另外湯鹵偏甜,湯裡還放了韭菜末,喝著很提味,雪菜是店家自己醃的,口感清爽。

裝修只能說是典型的蒼蠅小館,找一張乾淨的桌子,不去看地面就好了。

地址:雙橋門28號(巨集光空降設備公司對面)

人均:18元

店面很小,從老門東主街走進來後往右拐第一條巷子往裡走一點就看到了。

豆腐腦很嫩滑,但又有老豆腐的香氣,調料淡淡的醬油香,很鮮。

蝦米紫菜多多,澆上一勺胡椒醬,吃一碗全身都暖和了。

如果喜歡甜口的也可以嘗試一下甜豆腐腦,白糖在底下,需要攪拌一下。

地址:三條營49號老門東內

人均:7元

又一家好口碑明瓦廊臨街小吃,環境如何我想大家都瞭解的,在路邊呲溜呲溜吃吧。

臭豆腐外焦裡嫩,聞起來並不太臭,配上蘸醬吃起來更是香。

加一點辣醬,搭配臺式風味的泡菜一起吃下去的感覺簡直棒。

臭豆腐口感濃郁,但是並不鹹,外皮炸的酥脆,咬下去汁水四溢。

地址:明瓦廊109號(大洋百貨)

人均:12元

正宗老南京味道的酸菜魚館,很一般的裝修,但是擋不住好味道。

他家的特色是魚片非常薄,很容易入味,肉質白嫩新鮮,毫無腥味。

給肥腸32個贊!鹵過的味道很贊,而且非常乾淨。

百搭配菜麵筋包吸足了醇厚的酸菜魚湯底,配上肥腸的鹵香味,成為了讓人難忘的美味。

地址:繡花巷8號(申家巷口)

人均:36元

南京超級網紅栗子,每年9月中旬開賣,12月左右結束,每人限購50元,無論何時去都是大排長隊。

剛出鍋的栗子暖呼呼的最好吃,皮非常好剝,色澤金黃,入口清香軟糯。

沒有泡過糖水,因此細嚼才有甜味出來,不愧為南京栗子界的南波萬,吃了那麼多年都沒吃到一個壞的。

友情提醒千萬別紮緊塑膠袋,拎一邊,透氣,不然全是水汽栗子會變軟,影響口感。

地址:明瓦廊大香爐23號(24中學對面)

人均:32元

十多年的老店,雙龍街第一美食,南京人擼串打卡地,香飄南京城。

常年排隊,羊肉串三塊錢一串,肉粒很大,烤得外焦裡嫩,肥瘦相間,不會乾巴巴,咬下去油潤潤的,味兒夠膻。

從前,去趟麥德龍是件大事,公交換來換去,就為了這一口肉串,堪稱不畏艱難,現在再去,更多的是舊日的情懷。

現在烤串師傅多了,烤得很有經驗,所以排隊等候的時間並不長,速度挺快的。

地址:匯景北路和雙龍大道交口東南角麥德龍超市旁邊

人均:32元

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因為好味道,食客們嘴裡雖然罵著服務不好,但身體可誠實了,放蕩不羈的老店你就只能愛著。

牛肉鍋貼是用菜籽油煎制,出鍋時滿滿的菜籽油香,外皮金黃酥脆,肉質細嫩,滿滿的牛肉餡,湯汁偏甜,味道真心贊。

牛肉小餛飩皮薄透明,個個能看到很實在的肉肉,湯底是牛骨頭熬的,很清淡爽口,配上牛肉鍋貼絕配。

另外,牛肉煎包、熏牛肉和牛肉湯都很推薦。

地址:鼎新路七家灣11號(省交通運輸廳航道局對面巷口)

人均:18元

皮肚面作為南京典型的美食,湯頭,皮肚和麵是最主要的標準。

皮肚要新鮮,還要有咬勁,湯不能太鮮,味精不能放太多,吃完不口幹。麵條嘛,南京人習慣吃“熗一點”。

這些要求,巴子的皮肚面全都符合,大肉實在,紅紅的一碗面既有辣油的香味,卻不辣嘴。

三鮮面裡的雞蛋是溏心蛋,配料的量很足,秋風瑟瑟的季節,吃什麼都不如一碗熱騰騰的面來得舒服。

地址:玉帶園15幢(近評事街)

人均:14元

能仁裡菜場裡的口碑小吃,有白菜、韭菜和海帶絲三種口味,現做現賣。

煎餅的油是老闆自己榨的,所以菜餅金黃可口,軟嫩至極,口感很厚實。

白菜餡裡有些許薑末,味覺上不突兀,雞蛋也很香!

店雖簡陋但衛生過得去,開在老菜場門口,散發著熱騰騰香噴噴的煙火氣,真是美食在民間啊!

地址:雨花北路(近能仁裡菜場)

人均:5元

在隨園吃夜宵你說炒飯攤子出了,我不為所動,但你說烤冷面出攤了,那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長期駐紮在南大後門的漢口路上,比起別的夜宵攤,他家生意最紅火,來吃的大多是附近的大學生,一個大叔和阿姨一起經營,態度非常親切。

配料有雞蛋、烤腸、芝士片、裡脊、金針菇、洋蔥香菜等等,分量很良心,醬汁調得很棒,淡淡的甜味不膩不鹹,他家的辣醬比較辣,喜歡吃辣的可以嘗試。

烤冷面不是傳統南京小吃,但並不妨礙南京人喜歡上這口,尤其在冷冷的秋夜,每一口都是溫暖。

地址:漢口路27-1號

人均:7元

砂鍋店開在中華門一條特別破舊的老街裡,很不好找,但仗著好味道,即便過了飯點,依舊是人滿為患。

三鮮砂鍋和牛腸砂鍋是招牌菜品。

粉絲很滑,牛腸牛肉都很入味,配菜有幹絲、豆芽、海帶、平菇、兩顆鵪鶉蛋。

湯頭有著濃濃的咖喱香味,而且不澀口,一定在巷子口買兩隻酥餅帶進來,就著濃湯,簡直絕了。

地址:中華路中華門城堡旁(近中華門16路車站)

人均:19元

店很小,但是即使過了飯點,還是坐滿了人,連走廊裡都是排隊的人。

招牌酸豇豆大腸炒飯,二十多塊錢一份,飯量很大,幾乎每一口都有大腸,配料豐富,酸豇豆、肥腸、香腸、小青菜、雞蛋,看著顏色很漂亮。

紅燒大腸處理得很乾淨,只有少數有些肥油。煎蛋是溏心蛋,嫩嫩的不老,咬破蛋白,一口就能把蛋黃全部吸出來。

最好吃的還是酸豇豆,每次都會單挑出來吃,不是很酸也不鹹還帶些甜,和家裡自己做的不一樣,說不出的爽口。

地址:豐富路103號

人均:23元

愛吃是一種執念,它讓我清早從城東南到城西北劃出一道堅定的對角線。

大個多汁鮮香脆嫩,我把橋頭鍋貼鮮美程度排名南京第一,超過李記成為另一種存在。

清湯幹切牛肉拉麵,配上鮮嫩不柴的牛肉片,再撒上香菜、蔥花,大口滋溜把拉麵吸進嘴,仿佛原地滿血復活。

牛肉鍋貼肉餡呈藕粉色,加入了些許蔥花,一口咬下去會有爆汁的感覺,菜籽油香氣伴著脆、糯的口感,且不粘牙。

地址:丁家橋18號(中大醫院對面)

人均:20元

小小的門面,兩大鍋油,一個案板,一盆醬,一盆面漿。

明瓦廊這條食街裡,特別能撫慰寂寞的胃的一樣食物。

小魚鍋貼,超多油炸出來的脆餅,塗上特質醬料,醬料不齁人,恰到好處,撒上白芝麻、香菜,卷成幾道再切成小塊,一定要趁熱吃,哢擦脆!

很多人奇怪,不是叫小魚鍋貼嗎?魚呢?其實,小魚被熬化了,拌在醬料裡。

地址:明瓦廊115號(大洋百貨對面巷子內)

人均:9元

邁皋橋站3號口出,過街往左轉,到華電路路口就看到了。店面不大,但是人很多,經常需要等位元。

湯包是傳統的老南京包法,開口朝下。皮子很韌,湯汁鮮甜,肉餡飽滿,沒有明顯的蔥薑味,蘸辣油又是一番風味。

鴨血粉絲湯湯底鮮,鴨肝鴨腸分量十足,很鮮嫩,處理 得沒有一點異味。

酒釀赤豆元宵、辣油餛飩、老鹵蛋也都是老南京風味,值得一試!

地址:明瓦廊115號(大洋百貨對面巷子內)

人均:9元

鴨血粉絲湯,地道南京代表美食,雖然是湯,但通常被當做主食來吃。

鴨血、鴨肉、鴨肝、鴨腸、鴨舌、鍋巴、豆腐果、鹵蛋,配上粉絲,撒點香菜,滴一點辣油,整碗湯下肚,舒暢!

小潘記的鴨舌很肥嫩,口感驚豔。鴨肝、鴨血、鴨肫都非常鮮嫩,尤其是鴨肝,一點都不苦。

鍋巴泡軟了再吃,鹵蛋入味,粉絲晶瑩剔透有彈性,一口粉絲一口鴨肉一口湯,真的覺得人生都圓滿了。

地址:長江路安將軍巷2號(近德基大廈)

人均: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