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阿波羅登月,從月球帶回三箱岩石,揭開月球之迷

月球岩石與地球岩石有很大差別。月球岩石中沒有碳、氫、硫、氯、汞等低溫蒸發物質,

而富含鋁、鈦、鋯等不易熔化的耐熔元素。阿波羅宇航員最初從月球上帶回地球的是月面靜海的岩石標本。科學家對其分析後確信,它們由熔岩凝固而成,由高強度、耐高溫、耐腐蝕的鈦、鋯、釔、鈹等金屬組成。而熔化這些金屬合金岩石必須要超高溫——至少需要攝氏4000度以上的高溫,否則無法奏效。月面上怎麼會有這麼高的溫度?科學家們始終難以置信,
拿不出適當的解釋。

小行星撞擊月球表面可以產生4000度以上的高溫,這種情況自然可以把月海中的岩石熔化。但小行星撞擊月面必定會產生環形山,月海中的環形山比月球背面的環形山少很多。這表明月海中只有一小部分面積受到小行星的撞擊,

其大部分面積並未受到小行星的撞擊。月海的面積大約為月球表面面積的25%,而富含鈦元素的月海岩石遍及整個月海。這表明月海中大部分岩石不是由小行星撞擊產生的。地球物理學家羅斯·迪勒博士分析說:誰能想像出,將鈦加熱到如此高溫使其熔化,並覆蓋大小像德克薩斯州這麼大的月海? 如果有月海那麼大的星球撞擊月海,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啦!

阿波羅帶回的月海岩石

40億年前,月球不是地球的衛星。39億年前,月球突然降臨地球,以每秒50至60公里的速度撞擊地球,導致地殼大爆炸。地球上的水就是在這次爆炸中產生的。月海也是在這次爆炸中形成的。

阿波羅帶回的月海岩石

月球與地球相撞,會產生1萬度以上的高溫。這個溫度足以熔化任何物質,要熔化鈦合金岩石就像用刀切豆腐那麼容易!碰撞過後月面熔岩冷卻、凝固而成月海,同時也形成了大量的、遍及整個月海的、由鈦、鋯、釔、鈹等元素組成的金屬合金岩石。至此,困擾了科學家40多年的月球岩石耐高溫之謎已被解開。

至於鈦、鋯、釔、鈹等耐高溫金屬元素是怎麼來的。

美國《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說,40多年前“阿波羅”飛船從月球帶回的岩石進一步證實了這樣的假說:月球是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與地球相撞後形成的。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沒有完全確定月球如何形成,但他們提出了一種得到多數人認可的大碰撞假說,即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叫做“忒伊亞”的行星撞擊地球,地球此後自我修復,而“忒伊亞”的大量碎片則在地球軌道上聚集形成了月球。

來自德國哥廷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說,太陽系內各個行星都由獨特的同位素組成,因此證實大碰撞假說的最佳方法就是比較地球與月球的氧、鈦和矽等元素的同位素比率,不過此前研究的結論都是月球岩石和地球岩石相當相似,無法證實月球主要源於一個業已消失的天體。

最新研究採用一種非常靈敏的先進分析技術,分析了由美國航天局提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波羅”飛船帶回的月岩。結果顯示,月岩的氧17與氧16的同位素比率,確實與地球岩石存在差異。研究第一作者、哥廷根大學的丹尼爾·赫瓦茨在一份聲明中說:“差異很小,難以察覺,但的確存在。我們現在有理由相信大碰撞發生了。”

目前多數關於月球起源的模型估計,月球70%至90%的成分來自“忒伊亞”,其餘10%至30%來自早期地球。赫瓦茨則認為,月球的成分可能一半來自“忒伊亞”,一半來自地球。但他也表示這一觀點尚需得到更多證據證實。

但他們提出了一種得到多數人認可的大碰撞假說,即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叫做“忒伊亞”的行星撞擊地球,地球此後自我修復,而“忒伊亞”的大量碎片則在地球軌道上聚集形成了月球。

來自德國哥廷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說,太陽系內各個行星都由獨特的同位素組成,因此證實大碰撞假說的最佳方法就是比較地球與月球的氧、鈦和矽等元素的同位素比率,不過此前研究的結論都是月球岩石和地球岩石相當相似,無法證實月球主要源於一個業已消失的天體。

最新研究採用一種非常靈敏的先進分析技術,分析了由美國航天局提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波羅”飛船帶回的月岩。結果顯示,月岩的氧17與氧16的同位素比率,確實與地球岩石存在差異。研究第一作者、哥廷根大學的丹尼爾·赫瓦茨在一份聲明中說:“差異很小,難以察覺,但的確存在。我們現在有理由相信大碰撞發生了。”

目前多數關於月球起源的模型估計,月球70%至90%的成分來自“忒伊亞”,其餘10%至30%來自早期地球。赫瓦茨則認為,月球的成分可能一半來自“忒伊亞”,一半來自地球。但他也表示這一觀點尚需得到更多證據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