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曼城與切爾西之戰,瓜迪奧拉靠什麼手段取得的勝利?

大家好,今天我們回顧曼城對切爾西焦點之戰,這是一場具有戰術價值的比賽,值得回顧希望大家喜歡。

封面

本場比賽之前切爾西剛剛在客場苦戰贏下馬競,而曼城則在主場輕取對手,從球隊狀態上切爾西相較曼城吃虧不少。下面我們看看雙方的比賽內容,教練們如何鬥智鬥勇。

雙方陣容:

切爾西依然是他們最近常用的5-3-2陣型,面對曼城的控球,在防守時孔蒂增加了一名中場而不是前鋒(相對于3-4-3陣型)。

阿紮爾 莫拉塔

法佈雷加斯 巴卡約科 坎特

阿隆索 卡希爾 克裡斯滕森 呂迪格 阿斯皮利奎塔

庫爾圖瓦

圖1-切爾西陣容

曼城排出了4-3-3陣型,但是場上的實際情況和圖片展示的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在接下來會說說這個變化。

薩內 熱蘇斯 斯特林

席爾瓦 德布勞內

費爾南迪尼奧

德爾夫 奧塔門迪 斯通斯 凱爾-沃克

埃德森

圖2-曼城陣容

瓜迪奧拉的戰術預案

德爾夫和沃克扮演內收組織型邊後衛的角色,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給大家解釋一下。

圖3-德爾夫與沃克的位置

在4-3-3陣型中,曼城可以採用傳統模式,即席爾瓦和德布勞內在內線組織,把邊路廣闊區域交給邊鋒和邊後衛。

圖4-傳統邊路由邊鋒和邊位元負責

但是這種模式對陣切爾西就會有問題,

因為兩名極具組織能力的席爾瓦和德布勞內都紮堆集中在中場,看下圖這正是孔蒂想要的,如果這樣站位,席爾瓦和德布勞內剛好會落入到孔蒂的包圍圈內。

圖5-傳統的中場站位會被圍剿

瓜迪奧拉的妙計

為了防止最優秀的球員都集中在中路,

瓜迪奧拉他讓他們去邊路發揮,這樣他倆各自發揮的空間就立刻就變得更大了。

圖6-席爾瓦和丁丁向邊路站位

但是,席爾瓦和德布勞內(KDB)去了邊路,中路必然空虛,為了加強中路,瓜迪奧拉讓德爾夫和沃克內收,就像下圖你看到的這樣。

圖7-曼城實際的站位

曼城開局控球率就高達65.7%,德布勞內、席爾瓦和前鋒配合攻擊切爾西的密集防守。

現在,德布勞內在右側拿球,席爾瓦上前支援德布勞內和斯特林。

圖8-德布勞內邊路拿球

現在的切爾西則卡希爾保護著禁區,坎特和法佈雷加斯防守肋部區域,阿隆索在邊線附近防守。

圖11-切爾西邊路防守

曼城會耐心組織,當他們在禁區邊緣受阻時他們會傳回去,再開始新一輪的控球,不會輕易丟失球權。

圖12-曼城耐心組織

在防守方面,曼城會高位壓迫切爾西的進攻組織,爭取在第一時間將球權奪回。

看看下面幾名曼城隊員,分別對切爾西的後場實施高位壓迫。

薩內防守呂迪格

席爾瓦防守巴卡約科

熱蘇斯盯著克裡斯滕森

斯特林控制卡希爾

圖13-曼城實施高位壓迫

這種壓迫讓切爾西很不舒服,失誤連連。

圖14-切爾西失誤

切爾西差點因為低級失誤就吃到一粒進球,足見這種壓迫讓他們多麼不舒服

圖15-切爾西低級失誤險些丟球

幾次之後,切爾西開始警覺起來,他們只能採用長傳拓展空間,打破曼城的壓迫。

圖16-切爾西準備長傳拓展空間

切爾西在禁區前沿剛將球奪回,但是只要球權剛到手,曼城就會立刻瘋狂實施壓迫。逼迫得切爾西不得不慌忙之下傳球,導致失誤。可見曼城的高位壓迫多有效率。

圖17-曼城重新奪回球權

雖然曼城掌握了大量的控球,但是曼城在組織進攻時有時也會出現問題,因為席爾瓦和德布勞內精彩在邊路區域,這樣一些重要的區域並沒有被覆蓋,控球優勢只會形成一個O形的口袋,缺乏聯繫。

圖18-重要區域沒有隊員

現在對於曼城來說最有效的組織方式就是將切爾西的三名中場吸引到邊線附近,這樣他們的另一側必然就會出現空當,可以打到切爾西的軟肋。

圖22-吸引切爾西三名中場到一側

曼城也確實經常在另一側創造出機會,下圖就是轉以後禁區附近創造出一個2V2的局面。

圖23-2v2的局面

雖然如此,但是曼城面對鐵血的切爾西並沒有取得進球,儘管他們的遠射和定位球非常有威脅。

孔蒂的算盤:

切爾西的策略則是快速轉移,奪回球權後立刻前插跑位,看上面的阿斯皮利奎塔壓上的有多快。

圖24-阿斯皮利奎塔前插

這樣,切爾西利用曼城兩名邊後衛內收後留下的空間,也創造了一些的機會。

圖25-切爾西利用曼城邊路的空間

防守時,切爾西的陣型是5-3-2,採用典型的區域盯人防守,中場收緊隨著球移動而移動。

圖26-切爾西區域盯人

進攻方面,切爾西經常打快速反擊,但是總越位,光上半場就越位了5次。

圖27-切爾西越位

切爾西主要利用莫拉塔和阿紮爾打反擊,一場場比賽下來,他們二人越來越默契(和坎特配合),這也可能是切爾西本賽季最大的優勢了。

圖28-依靠阿紮爾和莫拉塔反擊

但是34分鐘後莫拉塔受傷被替下,14次觸球,5次傳球,1腳禁區內射門,由威廉替補出場打莫拉塔的位置。

圖29-威廉的位置

半場結束以後,曼城優勢非常明顯(9腳射門,4次命中目標,切爾西只有兩腳射門),但是雙方互交白卷。

下半場:

下半場曼城以69%的控球率開局,邊後衛、中後衛和費爾南迪尼奧在後場控球組織,德布勞內在邊路,席爾瓦更像一個自由球員。

圖30-曼城後場組織結構

曼城繼續高壓逼搶,熱蘇斯逼搶門將,席爾瓦時刻準備向各個方向跑位協助防守。

圖31-前場繼續壓迫

斯特林盯防卡希爾,德布勞內看著巴卡,薩內控制阿茲皮裡奎塔和法佈雷加斯。

圖32-前場人盯人

曼城依然擅長用定位球創造威脅。

圖33-曼城的定位球示意

圖34-定位球形成威脅

曼城增加了從中路的滲透,熱蘇斯就是很好的支點。

圖35-熱蘇斯回撤接球

當切爾西有機會組織進攻的時候,他們的跑位和傳球又似乎缺乏準確性。看下圖巴卡成功突破第一道壓迫將球傳出。

圖36-巴卡突破第一道防線

但是接下來就並不那麼順利了,似乎總是對不上點,也許和馬競的惡戰影響了切爾西的狀態。

圖37-最後一傳有失水準

下面這個鏡頭竟然發生在世界頂級比賽中,看來切爾西的球員狀態確實不好。

圖38-長傳失誤

這讓下半場的曼城打得很靠前,現在有五名隊員在前場接球。

圖39-235和352不斷切換

曼城2-3-5或者3-5-2不斷根據形勢切換陣型。

圖40-曼城實際的陣型

在防守時孔蒂則變陣4-5-1應對,將威廉拉回作為右路中場,增加防守的面積。

圖41-威廉回撤中場

67分鐘後比賽轉捩點終於出現了,行動開始,沃克持球,切爾西的陣型轉移過來,可以看到此時的德布勞內被小法盯防。

圖42-小法盯防丁丁

但是幾秒鐘之後,曼城將球向另一側轉移,切爾西的陣型因此也發生了移動。這時法佈雷加斯不再盯防弱側的德布勞內。

圖43-德布勞內被放空

請注意看,德布勞內的肩膀是朝向切爾西禁區的,這種3/4站位(半轉身站位)是瓜迪奧拉的原則,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完全背身站立,德布勞內在轉身的時候就會浪費很多時間,進攻視野也有限。

圖44-德布勞內的身體站位

我們可以看到德布勞內接球後有多快就發起了進攻,第一時間做給了熱蘇斯,在切爾西嚴密的防守體系下,捕捉到那一瞬間的機會,最終完成了破門,這次進攻充分體現了現代足球的特點。

圖45-德布勞內發起進攻

我們可以注意看看,丁丁在面對庫爾圖瓦時有多硬,這裡本來有個段子,我們就不在這裡說了,想知道的就去視頻裡找吧,少兒不宜。

圖46-德布勞內破門

之後曼城完全控制了局面,控球率變成了50%-50%,取得領先以後,曼城逐漸放慢了節奏,等待對手放大自己的防區,請看現在的節奏有多慢,這是典型的瓜迪奧拉打法。

圖47-曼城放慢節奏

切爾西不得已開始高位壓迫,想儘快取得球權。

圖48-切爾西高位壓迫

切爾西取得球權更多試圖用傳中打開局面,但是自始至終沒有取得進球。

圖49-切爾西傳中

這場比賽我們可以看出雙方教練如何取捨自己的優缺點,如何利用對方的弱點去打擊對手做出的相應佈置,可以說是一場非常極具戰術價值的比賽。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更多精彩足球教學敬請繼續關注足球之路!

圖7-曼城實際的站位

曼城開局控球率就高達65.7%,德布勞內、席爾瓦和前鋒配合攻擊切爾西的密集防守。

現在,德布勞內在右側拿球,席爾瓦上前支援德布勞內和斯特林。

圖8-德布勞內邊路拿球

現在的切爾西則卡希爾保護著禁區,坎特和法佈雷加斯防守肋部區域,阿隆索在邊線附近防守。

圖11-切爾西邊路防守

曼城會耐心組織,當他們在禁區邊緣受阻時他們會傳回去,再開始新一輪的控球,不會輕易丟失球權。

圖12-曼城耐心組織

在防守方面,曼城會高位壓迫切爾西的進攻組織,爭取在第一時間將球權奪回。

看看下面幾名曼城隊員,分別對切爾西的後場實施高位壓迫。

薩內防守呂迪格

席爾瓦防守巴卡約科

熱蘇斯盯著克裡斯滕森

斯特林控制卡希爾

圖13-曼城實施高位壓迫

這種壓迫讓切爾西很不舒服,失誤連連。

圖14-切爾西失誤

切爾西差點因為低級失誤就吃到一粒進球,足見這種壓迫讓他們多麼不舒服

圖15-切爾西低級失誤險些丟球

幾次之後,切爾西開始警覺起來,他們只能採用長傳拓展空間,打破曼城的壓迫。

圖16-切爾西準備長傳拓展空間

切爾西在禁區前沿剛將球奪回,但是只要球權剛到手,曼城就會立刻瘋狂實施壓迫。逼迫得切爾西不得不慌忙之下傳球,導致失誤。可見曼城的高位壓迫多有效率。

圖17-曼城重新奪回球權

雖然曼城掌握了大量的控球,但是曼城在組織進攻時有時也會出現問題,因為席爾瓦和德布勞內精彩在邊路區域,這樣一些重要的區域並沒有被覆蓋,控球優勢只會形成一個O形的口袋,缺乏聯繫。

圖18-重要區域沒有隊員

現在對於曼城來說最有效的組織方式就是將切爾西的三名中場吸引到邊線附近,這樣他們的另一側必然就會出現空當,可以打到切爾西的軟肋。

圖22-吸引切爾西三名中場到一側

曼城也確實經常在另一側創造出機會,下圖就是轉以後禁區附近創造出一個2V2的局面。

圖23-2v2的局面

雖然如此,但是曼城面對鐵血的切爾西並沒有取得進球,儘管他們的遠射和定位球非常有威脅。

孔蒂的算盤:

切爾西的策略則是快速轉移,奪回球權後立刻前插跑位,看上面的阿斯皮利奎塔壓上的有多快。

圖24-阿斯皮利奎塔前插

這樣,切爾西利用曼城兩名邊後衛內收後留下的空間,也創造了一些的機會。

圖25-切爾西利用曼城邊路的空間

防守時,切爾西的陣型是5-3-2,採用典型的區域盯人防守,中場收緊隨著球移動而移動。

圖26-切爾西區域盯人

進攻方面,切爾西經常打快速反擊,但是總越位,光上半場就越位了5次。

圖27-切爾西越位

切爾西主要利用莫拉塔和阿紮爾打反擊,一場場比賽下來,他們二人越來越默契(和坎特配合),這也可能是切爾西本賽季最大的優勢了。

圖28-依靠阿紮爾和莫拉塔反擊

但是34分鐘後莫拉塔受傷被替下,14次觸球,5次傳球,1腳禁區內射門,由威廉替補出場打莫拉塔的位置。

圖29-威廉的位置

半場結束以後,曼城優勢非常明顯(9腳射門,4次命中目標,切爾西只有兩腳射門),但是雙方互交白卷。

下半場:

下半場曼城以69%的控球率開局,邊後衛、中後衛和費爾南迪尼奧在後場控球組織,德布勞內在邊路,席爾瓦更像一個自由球員。

圖30-曼城後場組織結構

曼城繼續高壓逼搶,熱蘇斯逼搶門將,席爾瓦時刻準備向各個方向跑位協助防守。

圖31-前場繼續壓迫

斯特林盯防卡希爾,德布勞內看著巴卡,薩內控制阿茲皮裡奎塔和法佈雷加斯。

圖32-前場人盯人

曼城依然擅長用定位球創造威脅。

圖33-曼城的定位球示意

圖34-定位球形成威脅

曼城增加了從中路的滲透,熱蘇斯就是很好的支點。

圖35-熱蘇斯回撤接球

當切爾西有機會組織進攻的時候,他們的跑位和傳球又似乎缺乏準確性。看下圖巴卡成功突破第一道壓迫將球傳出。

圖36-巴卡突破第一道防線

但是接下來就並不那麼順利了,似乎總是對不上點,也許和馬競的惡戰影響了切爾西的狀態。

圖37-最後一傳有失水準

下面這個鏡頭竟然發生在世界頂級比賽中,看來切爾西的球員狀態確實不好。

圖38-長傳失誤

這讓下半場的曼城打得很靠前,現在有五名隊員在前場接球。

圖39-235和352不斷切換

曼城2-3-5或者3-5-2不斷根據形勢切換陣型。

圖40-曼城實際的陣型

在防守時孔蒂則變陣4-5-1應對,將威廉拉回作為右路中場,增加防守的面積。

圖41-威廉回撤中場

67分鐘後比賽轉捩點終於出現了,行動開始,沃克持球,切爾西的陣型轉移過來,可以看到此時的德布勞內被小法盯防。

圖42-小法盯防丁丁

但是幾秒鐘之後,曼城將球向另一側轉移,切爾西的陣型因此也發生了移動。這時法佈雷加斯不再盯防弱側的德布勞內。

圖43-德布勞內被放空

請注意看,德布勞內的肩膀是朝向切爾西禁區的,這種3/4站位(半轉身站位)是瓜迪奧拉的原則,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完全背身站立,德布勞內在轉身的時候就會浪費很多時間,進攻視野也有限。

圖44-德布勞內的身體站位

我們可以看到德布勞內接球後有多快就發起了進攻,第一時間做給了熱蘇斯,在切爾西嚴密的防守體系下,捕捉到那一瞬間的機會,最終完成了破門,這次進攻充分體現了現代足球的特點。

圖45-德布勞內發起進攻

我們可以注意看看,丁丁在面對庫爾圖瓦時有多硬,這裡本來有個段子,我們就不在這裡說了,想知道的就去視頻裡找吧,少兒不宜。

圖46-德布勞內破門

之後曼城完全控制了局面,控球率變成了50%-50%,取得領先以後,曼城逐漸放慢了節奏,等待對手放大自己的防區,請看現在的節奏有多慢,這是典型的瓜迪奧拉打法。

圖47-曼城放慢節奏

切爾西不得已開始高位壓迫,想儘快取得球權。

圖48-切爾西高位壓迫

切爾西取得球權更多試圖用傳中打開局面,但是自始至終沒有取得進球。

圖49-切爾西傳中

這場比賽我們可以看出雙方教練如何取捨自己的優缺點,如何利用對方的弱點去打擊對手做出的相應佈置,可以說是一場非常極具戰術價值的比賽。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更多精彩足球教學敬請繼續關注足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