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種騙局專騙爸媽,蕪湖老人已被騙去3萬!這些不易察覺的老人騙局,別讓爹媽再上當!

王小五

“走,老李, 今天沒事,我們去領雞蛋去!”

李小男

“是麼?雞蛋不要錢,一起去!”

你的爸媽是不是也參與過類似的活動?

如果遇到了,

你可一定要長個心眼!

這可能又是面對老人的騙局!

據大江晚報報導,保健品銷售騙局還真是多,上當的人也是“前赴後繼”,該報3月6日熱線版就刊登了一則老人被保健品宣傳騙了3萬元的新聞。日前,又有數位老人帶著保健品向記者反映,他們也遭遇被坑的經歷,說好的“不收一分錢,先付款再全額返款”全是假的!

△老人們高價購買的口服液

事件經過

幾位老人說,他們於上個月下旬參加了在某高檔酒店舉辦的會議,主持人是個操著標準北京口音的人,說是有一批保健品要發放給大家。對方一再強調,這不是做廣告宣傳,不銷售,不收一分錢,只是這些產品原本都是給國家重要領導人、部級以上幹部特供的,

經特許將這批物資拿出來惠及更多老人。

不過,對方也說了,雖然不收一分錢,但需要老人們一個態度,就是要信任產品,認真聽講不要走神,該鼓掌時就鼓掌,想要產品的先付款,次日會全額返還,這就是個態度。當時,會場大螢幕和橫幅上還打出民政部等數個部門“旗號”,甚至還有領導人頭像。

△網路配圖

老人們說,會議連開四天,第一天、第二天有部分老人花錢購買了保健品,次日這些錢全部返還給購買者了,這是他們親眼看見的。 漸漸地,他們開始有些心動了,正好身邊有很熟的人說,也在該公司購買了2萬元產品,後來都兌現承諾返還了。第三天時,會場展示了這款4999塊錢的健體口服液,

還有治療儀、錢幣集、智慧手錶等禮品贈送。他們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可不能再錯過了,就從家或銀行拿來現金。“當時每個人交的錢都放在一個信封裡,信封上寫上交錢人的姓名、聯繫電話,說是交錢顯誠意,次日就全額返還。”幾位老人說。

然而,到了第二天,對方並沒有給他們返還錢款,稱返款活動已經結束,他們這才感到受騙。經家人上網查詢,無論是口服液還是治療儀根本不值這個錢。

“對方不該打著國家、民政部等名頭欺騙,這完全是誤導,還誇大宣傳,將不值錢的產品賣得那麼貴,我們希望能退還產品。”幾位老人說。

記者聯繫了蕪湖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工作人員表示將會把老人們反映的情況記下來,再安排當地監管部門進行調查。

類似的騙局真的是屢見不鮮!

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上當的老人!

各種騙局更是“更新換代”得非常快,

快來一起看看!

據法制晚報報導: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的前提是老年人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然而,如今老年人卻成了被忽悠的主要對象,最近更是頻現“升級版”騙局。

騙局1:中獎退稅

1月6日,湖北宜昌的張爹爹接到電話,稱自己中了8.8萬元的大獎。不過,對方要其支付20%個人所得稅。隨後,對方發來一個銀行帳戶。1月8日一大早,老人趕到銀行準備打款給對方。銀行櫃員發現他不肯說出給誰匯款,覺得異常,便打電話報警。民警趕到後,向老人詳細講解了電信詐騙的慣用手段,並當面打通了騙子的電話,揭穿騙局。

現在類似的退稅騙局不在少數,“政府調控樓市,減免稅收”“國稅工作人員退稅”等,很多老年人容易心動被騙。

警方提醒:接到“中大獎退個稅”等電話時不要輕信,政府部門不會採取打電話的方式辦理退稅、發放補貼、凍結資金等。如遇陌生人電話通知到銀行辦理轉帳手續,無論什麼藉口,都不要輕信。

騙局2:隔日返現

荊州市楊家廠鎮65歲的朱婆婆有一次在鎮上的賓館聽課,免費領到10個雞蛋。現場7名青年男女自稱來自江蘇謠夢紡織品有限公司,宣稱只要老人幫忙宣傳公司生產的駝絨被,每天都有禮品相送。

隨後幾日,朱婆婆約上同村老人,步行5裡路去聽課,每次都有小禮品。一次對方宣稱只要交納100元押金,就可免費領取一個艾灸枕頭,100元隔日退還……在一步步引誘下,主辦方推出了“包治百病”的駝絨被。朱婆婆等51名老人每人掏出1800元背回駝絨被。次日,老人們拿著押金條找上門卻發現人去樓空。而所謂駝絨被後來也被證實是假冒偽劣產品。

此類詐騙多以免費發放禮品為噱頭,吸引老年人繳納保證金,並以隔天返現金為誘餌,獲取大量現金後再卷款潛逃。他們一般選擇非工作日活動,以逃避監管。

警方提醒:老人很容易被“免費禮品”“高額回報”等吸引,對此要多留心眼,多跟子女溝通,當心貪小便宜吃大虧。

騙局3:高官招工

湖北宜昌當陽男子潘某,在宜昌枝江、當陽、夷陵區等地農村行騙作案10餘起,騙走農民養老錢6萬餘元。他冒充退休民政局長,自稱老婆是檢察院的、乾兒子是大企業的老闆,可以幫人安排工作、辦低保等。可當老人們交了不菲的服裝費、保險費後,這個“民政局長”的電話就再也打不通了。直到案發,還有被騙老人在等著“局長”打來電話通知上班。

警方提醒:老年人不要隨便相信所謂的“高官”“老幹部”能幫忙安排工作、辦理政策補貼,千萬別因小失大。

騙局4:相親遭遇“美人計”

去年10月,喪偶的黃大爺在網上發佈了一則徵婚資訊,沒多久,一位40多歲的女子主動與他聯繫,並稱想和他交往。幾天後,兩人相約見面,可一見面,該女子便提出,黃大爺得向她表示一下誠意,給她買禮物。隨後,誤以為自己走了“桃花運”的黃大爺花了1萬餘元為她購買了金項鍊、金戒指和金耳環。可他怎麼也沒想到,幾天後,該女子便帶著這些首飾“失聯”了,這時,黃大爺才醒悟過來自己掉進了“美人計”。事後,他才知道,該女子通過上述方法,先後騙了10多位和他差不多年紀的老大爺。

防騙建議:遇到陌生人打著“相親交友”的幌子主動與自己套近乎或提出物質要求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多加防範。

為什麼老人容易受欺詐呢一、年紀越大就越傾向於相信別人

隨著年紀增大,老年人的知識、資訊結構明顯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對社會中很多複雜的現象知之不多,知覺反應遲鈍,輕信花言巧語,加之與社會接觸較少,分析判斷能力減弱,對花樣日益翻新的騙術不易識別,易被歪門邪說所迷惑,便往往成為犯罪分子詐騙的目標。

二、物質、健康需求增大

部分老年人退休或下崗後經濟狀況不夠穩定,常期望能有機會意外致富,因此容易上假廣告和推銷商的當,損失錢財。另外,隨著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病痛增多,他們對晚年生活的不確定感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感會增強,這個時候,他們會特別迷信各種“神奇”的療法,以求“不得病”,一些江湖騙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心理,打著祛病強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進行欺騙。

三、與親人缺乏溝通、聯繫

人到了晚年,就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懷,而一旦跟家人、親戚的親密聯繫不足,面對陌生人遞過來的“關愛”橄欖枝,老年人很難去設防,要被欺騙很容易。在很多的保健產品詐騙中,騙子就對老人關懷備至,噓寒問暖。另外詐騙者通過電話等手段謊稱自己是老人的兒孫,並且用自己遇到急事為由頭要一大筆錢。看似簡單的手段,卻因為被騙者獨居、與兒孫聯繫少,一時情急,屢屢得手。

四、詐騙的形式越來越專業化

對老人進行詐騙的形式一直在變化,在物價、醫療上漲等背景下,老齡人的安全感降低,很容易陷入到許以重利等融資投資中去。老年人是投資理財風險防範最弱的群體,投資理財知識缺乏,獲取市場行情資訊的管道窄,再加之耳根軟,愛貪便宜。而一些不法份子就利用老年人的這些“特點”,設下投資理財陷阱,引誘老年人上當受騙。

有的時候,你和爸媽說,

他們卻不相信你所說的~

把本文發到他們手機上給他們看看吧,

提醒咱爸媽,小心這些卑劣騙局!

快來一起看看!

據法制晚報報導: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的前提是老年人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然而,如今老年人卻成了被忽悠的主要對象,最近更是頻現“升級版”騙局。

騙局1:中獎退稅

1月6日,湖北宜昌的張爹爹接到電話,稱自己中了8.8萬元的大獎。不過,對方要其支付20%個人所得稅。隨後,對方發來一個銀行帳戶。1月8日一大早,老人趕到銀行準備打款給對方。銀行櫃員發現他不肯說出給誰匯款,覺得異常,便打電話報警。民警趕到後,向老人詳細講解了電信詐騙的慣用手段,並當面打通了騙子的電話,揭穿騙局。

現在類似的退稅騙局不在少數,“政府調控樓市,減免稅收”“國稅工作人員退稅”等,很多老年人容易心動被騙。

警方提醒:接到“中大獎退個稅”等電話時不要輕信,政府部門不會採取打電話的方式辦理退稅、發放補貼、凍結資金等。如遇陌生人電話通知到銀行辦理轉帳手續,無論什麼藉口,都不要輕信。

騙局2:隔日返現

荊州市楊家廠鎮65歲的朱婆婆有一次在鎮上的賓館聽課,免費領到10個雞蛋。現場7名青年男女自稱來自江蘇謠夢紡織品有限公司,宣稱只要老人幫忙宣傳公司生產的駝絨被,每天都有禮品相送。

隨後幾日,朱婆婆約上同村老人,步行5裡路去聽課,每次都有小禮品。一次對方宣稱只要交納100元押金,就可免費領取一個艾灸枕頭,100元隔日退還……在一步步引誘下,主辦方推出了“包治百病”的駝絨被。朱婆婆等51名老人每人掏出1800元背回駝絨被。次日,老人們拿著押金條找上門卻發現人去樓空。而所謂駝絨被後來也被證實是假冒偽劣產品。

此類詐騙多以免費發放禮品為噱頭,吸引老年人繳納保證金,並以隔天返現金為誘餌,獲取大量現金後再卷款潛逃。他們一般選擇非工作日活動,以逃避監管。

警方提醒:老人很容易被“免費禮品”“高額回報”等吸引,對此要多留心眼,多跟子女溝通,當心貪小便宜吃大虧。

騙局3:高官招工

湖北宜昌當陽男子潘某,在宜昌枝江、當陽、夷陵區等地農村行騙作案10餘起,騙走農民養老錢6萬餘元。他冒充退休民政局長,自稱老婆是檢察院的、乾兒子是大企業的老闆,可以幫人安排工作、辦低保等。可當老人們交了不菲的服裝費、保險費後,這個“民政局長”的電話就再也打不通了。直到案發,還有被騙老人在等著“局長”打來電話通知上班。

警方提醒:老年人不要隨便相信所謂的“高官”“老幹部”能幫忙安排工作、辦理政策補貼,千萬別因小失大。

騙局4:相親遭遇“美人計”

去年10月,喪偶的黃大爺在網上發佈了一則徵婚資訊,沒多久,一位40多歲的女子主動與他聯繫,並稱想和他交往。幾天後,兩人相約見面,可一見面,該女子便提出,黃大爺得向她表示一下誠意,給她買禮物。隨後,誤以為自己走了“桃花運”的黃大爺花了1萬餘元為她購買了金項鍊、金戒指和金耳環。可他怎麼也沒想到,幾天後,該女子便帶著這些首飾“失聯”了,這時,黃大爺才醒悟過來自己掉進了“美人計”。事後,他才知道,該女子通過上述方法,先後騙了10多位和他差不多年紀的老大爺。

防騙建議:遇到陌生人打著“相親交友”的幌子主動與自己套近乎或提出物質要求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多加防範。

為什麼老人容易受欺詐呢一、年紀越大就越傾向於相信別人

隨著年紀增大,老年人的知識、資訊結構明顯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對社會中很多複雜的現象知之不多,知覺反應遲鈍,輕信花言巧語,加之與社會接觸較少,分析判斷能力減弱,對花樣日益翻新的騙術不易識別,易被歪門邪說所迷惑,便往往成為犯罪分子詐騙的目標。

二、物質、健康需求增大

部分老年人退休或下崗後經濟狀況不夠穩定,常期望能有機會意外致富,因此容易上假廣告和推銷商的當,損失錢財。另外,隨著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病痛增多,他們對晚年生活的不確定感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感會增強,這個時候,他們會特別迷信各種“神奇”的療法,以求“不得病”,一些江湖騙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心理,打著祛病強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進行欺騙。

三、與親人缺乏溝通、聯繫

人到了晚年,就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懷,而一旦跟家人、親戚的親密聯繫不足,面對陌生人遞過來的“關愛”橄欖枝,老年人很難去設防,要被欺騙很容易。在很多的保健產品詐騙中,騙子就對老人關懷備至,噓寒問暖。另外詐騙者通過電話等手段謊稱自己是老人的兒孫,並且用自己遇到急事為由頭要一大筆錢。看似簡單的手段,卻因為被騙者獨居、與兒孫聯繫少,一時情急,屢屢得手。

四、詐騙的形式越來越專業化

對老人進行詐騙的形式一直在變化,在物價、醫療上漲等背景下,老齡人的安全感降低,很容易陷入到許以重利等融資投資中去。老年人是投資理財風險防範最弱的群體,投資理財知識缺乏,獲取市場行情資訊的管道窄,再加之耳根軟,愛貪便宜。而一些不法份子就利用老年人的這些“特點”,設下投資理財陷阱,引誘老年人上當受騙。

有的時候,你和爸媽說,

他們卻不相信你所說的~

把本文發到他們手機上給他們看看吧,

提醒咱爸媽,小心這些卑劣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