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是什麼讓資深棉花專家在棉花種植條件十分成熟的蘇丹栽了跟頭

 在蘇丹,棉花種植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十分優越。不過,一位中國的資深棉花專家卻在種植條件非常成熟的蘇丹“栽了跟頭”。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蘇丹是傳統的棉花產棉國,

比較大而老的棉花加工廠都有鐵路專用線。

“英國殖民時把鐵路專用線修到了棉花加工廠車間頭,當時就說從棉花加工廠一直到蘇丹港全是鐵路連起來的,這就說明蘇丹原來產棉花的數量是很大的。”

——李會民

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緣的蘇丹拉哈德灌溉區,法烏鎮的一處棉花田

李會民,山東新紀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蘇丹棉花種植基地的高級工程師,同時也是法烏鎮這片種植區的負責人。

五年前,山東高速集團和山東魯棉集團合資在法烏鎮,開辦棉花種植基地,李會民被派到了蘇丹工作。但他沒想到自己這位棉花種植專家,卻在這兒遇到了一系列技術難題。

“新疆的棉花單產在世界上都是最高的,大概四五百公斤一畝地。當時是希望按照中國新疆的模式來,把這個方式搬到蘇丹來,做棉花種植這一塊,當時新疆的也過來指導,但在蘇丹還是不大適應的。”

——李會民

李會民最初的構想是直接借鑒新疆棉花種植的先進經驗。他計畫引進大規模的農機,進行田間作業,

並且使用新疆的地膜種植技術。

然而,這套模式在這兒卻並不適用,原因是蘇丹的土壤和新疆的土壤,其實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李會民說:“它的土質是粘性土,播種方式是幹播濕出,也就是說把棉花種子放到幹地裡,通過澆水才能出苗;國內的是造墒,就是在播種前澆澆水、翻翻地,平了以後就可以種了。一個是土質的影響,這個土質見水很黏,一干就非常硬,正因為這些土質,

我們在國內進的一些農機設備在這裡不太適應。”

不僅如此,蘇丹的氣候也決定了新疆模式行不通。李會民介紹說,這裡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一年有七個月完全幹熱,另外五個月屬於雨季。雨季時,土壤黏著,地表滲水特別慢;旱季時,地表龜裂,手指頭那麼粗的裂縫是隨處可見,

根本沒法儲水。 如果採用新疆的平地灌溉方式,無法達到預期的灌溉效果。

另外,日照強烈、風大速疾等各種自然條件也都與新疆相去甚遠。李會民不得不重新考慮適合蘇丹棉花種植的新模式。

經過幾個種植季的不斷探索,法烏鎮的農田終於長出了成片的棉花,而李會民的種植模式也在這裡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據瞭解,通過租賃土地以及與當地農戶合作種植棉花的形式,僅在去年,法烏鎮的棉花種植總面積就有10萬畝,單產可以達到270公斤,收穫了棉籽5000多噸。而且棉花種植業的進步,還慢慢帶動了當地棉花加工業的發展。

經過幾個種植季的不斷探索,法烏鎮的農田終於長出了成片的棉花,而李會民的種植模式也在這裡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據瞭解,通過租賃土地以及與當地農戶合作種植棉花的形式,僅在去年,法烏鎮的棉花種植總面積就有10萬畝,單產可以達到270公斤,收穫了棉籽5000多噸。而且棉花種植業的進步,還慢慢帶動了當地棉花加工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