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陽節,登高詩詞九首:枕河橫臥丘為嶽,拔地高擎塔作巔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是登高望遠的日子,我發九首原創的登高詩詞。

詩詞作者:陳能雄

滿江紅·登黃山

索道橫空,蒼山湧,懸車縱渡。臨險壑、嶂崖輕越,駕風而禦。萬里重巒飛棹過,

千層疊浪排天怒。挽霞袂、願化搏天鷹,登霄旅。

沉雲腳,停仙步。松臂接,巉岩舞。向層層虹棧,緩行攀附。始信峰前淩霧海,光明頂上觀霞曙。思往初,聖境煉軒轅,乘鸞馭。

【七律】登紫金山

煥煥蒼岩射紫光,江南地脈起龍驤。

俯觀銀練千年秀,遙想金陵十代昌。

但解琴音諧有趣,誰知弈局變無常。

城中幾度風雲動,未改鐘山正氣昂。

【七律】登顧龍山塔

常道龍山貌似拳,金沙盆景小猶全。

枕河橫臥丘為嶽,拔地高擎塔作巔。

心步白雲乘興去,目馳綠野寄思遷。

遠承茅麓朝宗脈,襟帶三湖碧水天。

(注:金壇顧龍山只是個小山坡,

外形像一個拳頭。它的地脈來自茅山,小山回望茅山,有“回龍顧祖”之說。顧龍山就像是擺放在金壇市里的一個盆景,山體雖小,但寺廟道觀等文化古跡一應俱全。在平原居多的地方,一個小山丘就是一座山嶽,一個高塔就是巔峰了。龍山塔矗立於山頂,登上高塔,一城風光盡收眼底。傳言朱元璋的大軍曾駐營過此地,使得小山更增添了一份傳奇的色彩。)

【七律】明山寺觀音大佛(新韻)

遠望高佛聳入雲,萬山朝仰沐慈恩。

玉瓶齊匯三江水,楊柳輕拂四季春。

霞映蓮台升瑞氣,風飄梵樂拭諸塵。

精誠何必嫌言少,一瓣心香意願真。

念奴嬌·登天關山

天關聳峙,挽雲為玉帶,風舒衣袂。緩露真容邀訪客,斜徑古楓攜醉。路伴山泉,人隨溪轉,幸有和風惠。亭台迎候,倚欄休憩堪慰。

仰望峰頂重重,晴空漸碧,洗徹煙巒翠。絕壁蒼崖飛白練,日照虹光霞蔚。坐看松濤,潮聲吟壑,蕩去胸中壘。憑高遊目,蜿蜒何處龍尾?

【七律】步韻杜甫《登高》

風過蒼崖萬樹哀,山龍去脈掉頭回。

層層霧浪排天湧,浩浩松濤動壑來。

眼望紅霞臨絕壁,心摩碧宇上高臺。

夢中奇景曾相識,於此長歌互對杯。

【七律】登黃山

玉蓮秀綻觀音座,千嶂昂朝意聳誠。

懸壁白綾騰霧潤,沖霄青獸望淵驚。

雲生滄海排天湧,峰棹煙空踏浪行。

莫畏迷山多險路,層層棧道樹相迎。

【七律】西湖雷峰塔

黃妃塔影水悠悠,靜沐霞光送晚舟。

拔地高擎千樹擁,憑欄遠眺一湖收。

承于宋藝新風起,建自殘墟舊址留。

歎昔斜暉翁已暮,妄求靈藥病危樓。

(注釋:“歎昔斜暉翁已暮,妄求靈藥病危樓”——雷峰塔原是吳越國王錢弘俶為黃妃所建,初名“皇妃塔”。明代嘉靖三十年,倭寇入侵,疑塔中有伏兵,縱火焚燒,塔的木質結構被毀,僅剩磚結構的塔身。塔通體赤紅,一派蒼涼,有如“老衲”、“醉翁”,使得“雷峰夕照”的景色更有悲壯之美。清末民初,人們聽聞雷峰塔磚可以辟邪治病,經常磨取磚上的粉末,盜取塔磚。到1924年塔腳被挖空,終致坍塌。今天的雷峰塔是建在以前的塔基上的,在塔內還保留著以前的斷牆殘垣。)

【七律】孔望山

滄桑古石不知年,孔聖登臨禮樂宣。

佛像浮崖遙望海,仙盤坐頂近朝天。

黃龍直去雲歸洞,白象將行步踏蓮。

歷數山間陳跡事,東開絲路此中先。

(孔望山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古城城東,傳說孔子曾在此地登山望海,故而得名。山中有東漢時期的佛教摩崖造像石刻、漢代圓雕石象、道教遺跡“杯盤刻石”等人文景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懸壁白綾騰霧潤,沖霄青獸望淵驚。

雲生滄海排天湧,峰棹煙空踏浪行。

莫畏迷山多險路,層層棧道樹相迎。

【七律】西湖雷峰塔

黃妃塔影水悠悠,靜沐霞光送晚舟。

拔地高擎千樹擁,憑欄遠眺一湖收。

承于宋藝新風起,建自殘墟舊址留。

歎昔斜暉翁已暮,妄求靈藥病危樓。

(注釋:“歎昔斜暉翁已暮,妄求靈藥病危樓”——雷峰塔原是吳越國王錢弘俶為黃妃所建,初名“皇妃塔”。明代嘉靖三十年,倭寇入侵,疑塔中有伏兵,縱火焚燒,塔的木質結構被毀,僅剩磚結構的塔身。塔通體赤紅,一派蒼涼,有如“老衲”、“醉翁”,使得“雷峰夕照”的景色更有悲壯之美。清末民初,人們聽聞雷峰塔磚可以辟邪治病,經常磨取磚上的粉末,盜取塔磚。到1924年塔腳被挖空,終致坍塌。今天的雷峰塔是建在以前的塔基上的,在塔內還保留著以前的斷牆殘垣。)

【七律】孔望山

滄桑古石不知年,孔聖登臨禮樂宣。

佛像浮崖遙望海,仙盤坐頂近朝天。

黃龍直去雲歸洞,白象將行步踏蓮。

歷數山間陳跡事,東開絲路此中先。

(孔望山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古城城東,傳說孔子曾在此地登山望海,故而得名。山中有東漢時期的佛教摩崖造像石刻、漢代圓雕石象、道教遺跡“杯盤刻石”等人文景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