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於教媽媽用智慧手機 中間很多困難 說說一本書

媽媽今年七十六了。

自從20年前退休,她就一直生活在我們那個古老的小村子董家舍。

她比以前更加勤奮地侍弄自留地,春是春的菜冬是冬的菜,高高矮矮、紅紅綠綠,地裡總一派生機勃勃。

一到週末,她就喊我們去拔新鮮蔬菜;我們不去,她就自己大清早地送了來,偶爾褲管上還有一星兩星的泥點點。

哦,她成功轉型為一個典型的農民。

每天極早,她都陪著我爸從村上走到三裡路外的街上。我爸走路極不穩,她跟著,從來不急,

不催。

到街上,一路買點葷菜和日用品,一路與攤販、店主或相熟的人熱情地打招呼。然後又不急不緩地走回來。

嗯,她做回了眾口稱讚的專職家庭婦女。

沒事幹,她與村上的大媽老太們遊和。一直習慣用書面語的她,學會了粗言糙語;她抓牌時居然還學著其他人那樣,用手指沾了口水,在牌堆上一按,一張牌就粘過來了。

她從不在乎輸贏,牌品極好,大家搶著跟她來。呃,也算是休閒方式的一種吧。

她認真地過她的退休生活,傳統的退休生活,似乎可以應對 “ 歲月靜好 ” 一詞。不過,她並沒有遠離這個熱氣騰騰的時代,她在這個村子依然是銀髮潮流的引領者——

三年前,也就是媽媽七十三歲那年的國慶日,我們給媽媽買了個智慧手機。哈,這一來,便不可收拾了。

關於教媽媽用智慧手機,中間很多困難,說說一本書。但經歷多次嘗試後,媽媽有了進步,而且是在不經意間,

有了質的飛躍。

那天,我的微信顯示有新資訊。打開一看,是媽媽在試音,我耳朵聽到的都是電視的聲音。過了會兒,她終於喊出了我的名字;我讓她繼續,她便又喊我的名字。

我發了一條朋友圈: “ 我媽會用微信語音了,我比她還激動。 ” 為嘛激動?因為僅僅這個小技能,她用了16天才學會!

一個月後,我把她拉進我們大家族的親友團。媽媽在這個親友團人氣最高,因為只要有人說話,

她就一個個地用語音主動打招呼;她又是群裡年紀最長、輩份最高的,想不紅都難。

又過了一個月,在溧陽度了幾天假的姐姐回北京,媽媽送到高鐵站。候車時,我們抓緊時間教她鞏固另一項技術:拍照,然後發朋友圈。在我們手把手的引導之下,她成功發出了第一條朋友圈。

然而,時間一長,她又忘了。我們也不強求,只要她能看到我們的狀態即可——所以,我們的朋友圈裡,

滿是開心的吃喝玩樂。

因為,我們開心,媽媽才能舒心啊。

那年年底,《 三聯生活週刊 》的記者聯繫上我,希望我能提供溧陽人過年時的餐桌食品。

我列了一個以前我們過年時的年貨清單;怕有遺忘,便把清單通過微信發給媽媽和小姨,請她們補充。

不出半小時,媽媽回過來一段沒有標點的文字: “ 子餃新米豆腐米酒冬筍片炒鹹肉片再加奶奶芥一起炒 ” 。真是絕好的補充。

感激之余,我欣喜地發現:教了好多天沒結果,現在她一下子會手寫文字了!

如果說,僅僅會看微信、發微信,也沒啥大不了的。城市裡會用微信的老人應該也不在少數,簡單的技術活兒嘛。

但是,但是媽媽她居然還狠狠地浪漫了一把。

來年的情人節晚上,她私信微了我這麼一條: “ 祝我的小女、小婿情人節快樂! ” 當時就把我給震住了。我相信她也這樣祝福我姐我哥了,事實也的確如此。

我把這條微信截圖發朋友圈,朋友們也驚歎: “ 你媽太潮了! ” 知道情人節不算什麼,親友團裡你祝他祝大家祝,她不瞎啊。

關鍵是,別的媽媽也會從媒體上知道這個節日,我媽媽與眾不同的是:她會抓住任何一個機會表達她對孩子們的最最真心的祝福,就像她時時刻刻給所有親友最最誠懇的鼓勵一樣。

媽媽還是生活在董家舍,侍弄自留地,陪爸爸上街。但是微信拉近了她和我們的距離,好像我們就在她身邊。

最近,我回娘家,看到房裡有本攤開的筆記本。探頭一看:咦,媽媽已經抄了四整頁名人名言!字字美觀、行行工整、頁頁清晰。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寫成這樣啊!

女兒問她: “ 婆婆,你怎麼想起寫字來了? ”

媽媽說: “ 我看朋友圈裡你舅舅天天抄詩,你媽媽天天抄詩,你英阿姨天天抄詩。他們字寫得好,又能堅持不懈,我也要向他們看齊啊! ”

看,這就是我的潮媽,生活在古老村子裡的潮。我愛她。相信你也一樣。

關 | 於 | 作 | 者

姚愛娟,45歲,溧陽中專教師。熱愛生命,更熱愛生活。樂觀開朗,永遠充滿好奇。

我欣喜地發現:教了好多天沒結果,現在她一下子會手寫文字了!

如果說,僅僅會看微信、發微信,也沒啥大不了的。城市裡會用微信的老人應該也不在少數,簡單的技術活兒嘛。

但是,但是媽媽她居然還狠狠地浪漫了一把。

來年的情人節晚上,她私信微了我這麼一條: “ 祝我的小女、小婿情人節快樂! ” 當時就把我給震住了。我相信她也這樣祝福我姐我哥了,事實也的確如此。

我把這條微信截圖發朋友圈,朋友們也驚歎: “ 你媽太潮了! ” 知道情人節不算什麼,親友團裡你祝他祝大家祝,她不瞎啊。

關鍵是,別的媽媽也會從媒體上知道這個節日,我媽媽與眾不同的是:她會抓住任何一個機會表達她對孩子們的最最真心的祝福,就像她時時刻刻給所有親友最最誠懇的鼓勵一樣。

媽媽還是生活在董家舍,侍弄自留地,陪爸爸上街。但是微信拉近了她和我們的距離,好像我們就在她身邊。

最近,我回娘家,看到房裡有本攤開的筆記本。探頭一看:咦,媽媽已經抄了四整頁名人名言!字字美觀、行行工整、頁頁清晰。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寫成這樣啊!

女兒問她: “ 婆婆,你怎麼想起寫字來了? ”

媽媽說: “ 我看朋友圈裡你舅舅天天抄詩,你媽媽天天抄詩,你英阿姨天天抄詩。他們字寫得好,又能堅持不懈,我也要向他們看齊啊! ”

看,這就是我的潮媽,生活在古老村子裡的潮。我愛她。相信你也一樣。

關 | 於 | 作 | 者

姚愛娟,45歲,溧陽中專教師。熱愛生命,更熱愛生活。樂觀開朗,永遠充滿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