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搜羅廣西徒步十大經典線路(驢友必收藏)

十大徒步線路第十名:潑墨山水 印象灕江

“桂林山水甲天下,
灕江風光在興坪”,楊堤至興坪一帶是灕江景色最美的一段。此地段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沿江兩岸青不斷,奇峰林立,江水清澈,秀水縈回,清風浴水,山水相依,兩岸景色如錦繡畫廊,步行讓你零距離接觸灕江山水。。。

地點:桂林灕江 徒步里程:15公里 徒步時間:1天

總旅程:3天 徒步級別:1級 最佳季節:4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九名:火山奇觀 最美海島 潿洲

潿洲島位於北海半島南面36海裡處,面積24。7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79米,是我國最年輕的火山島,為奇特的海蝕地貌與火山熔岩景觀。島上怪礁奇岩,黃沙碧浪,風光秀麗,四季如春,在高空中鳥瞰如一枚翡翠漂浮在湛藍的大海上,有大蓬萊仙島之稱。

地點:北海潿洲島 徒步里程:8公里 徒步時間:1天

總旅程:3天 徒步級別:1級 最佳季節:10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八名:都柳江民族風情行

都柳江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發源於貴州省獨山縣更頂山(海拔1665米)。經黔東南流入桂北的三江,融安,融水,在桂中象州縣流入紅水河。千百年來,都柳江滋潤著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養育了苗族,瑤族,水族,侗族勤勞智慧的人民。沿江兩岸,植被茂密,高山,峽谷,溪流,溶洞,瀑布,奇花異果,自然景色原始奇麗。世代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少數民族,創造了多姿多彩透著古樸,遠視,神秘的民族風俗文化。三都,榕江,叢江,三江,融安,融水分佈在都柳江水道線上,,猶如都柳江串起的一串晶瑩剔透的珍珠,構成了一個多民族的多樣化的文化生態空間,
一個自然與人和諧交往的區域,都柳江便是蜿蜒流淌在黔東南與桂北崇山峻嶺中的一條翡翠玉帶。

這裡,有蜚聲海外的侗族大歌和苗族蘆笛歌舞,有世界建築藝術瑰寶之稱的侗族鼓樓,風雨樓,有獨特的民居吊腳樓,有千姿百態的民族服飾,有來自遠古的祭祀祖先的大型節目活動,有水族古老神秘的文字——水書,由篇幅浩瀚的民族創史詩和神話傳說故事,更有三國時期有關諸葛亮鬥孟獲的遺跡和傳說,

還有傳說中的月亮山野人和龍塘湖怪。

地點:流域 徒步里程:40公里 徒步時間:5天

總旅程:7天 徒步級別:2級 最佳季節:5月。10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七名:丹霞美景 都嶠朝聖

(大圍頂)位於容縣東南12公里,由紅色砂岩形成的丹崖赤壁及其有關地形構成的丹霞地貌,奇峰峭崖均是醒目的紫紅色,因其“以銳而高甲子一都”,故稱“都嶠山”。又因其在古容州城南面,又稱“南山”或“蕭韻山”。以雄偉巍峨、峰奇石怪、穀幽洞多,、人文資源豐富著稱,集宗教、文化、自然風光於一體的名山。

地點:都嶠山 徒步里程:20公里 徒步時間:2天

旅程:3天 徒步級別:2級 最佳季節:4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六名:自然遺產 七百弄

七百弄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為世界上喀斯特高峰叢深窪地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世界自然遺產)。該區面積251平方公里,海拔800-1000米的峰丘5000多座,1300多個窪地(弄場)中,有324個原始古樸的瑤寨分佈點綴於底部。石山連綿,峰巒疊嶂,高峰叢,低窪地,層層相套,幽深神奇。

地點:七百弄 徒步里程:20公里 徒步時間:2天

總旅程:4天 徒步級別:2級 最佳季節:5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五名:體驗天高地厚 樂業天坑

樂業縣天坑群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喀斯特溶洞群(世界最大的天坑群),由20多個天坑組成,最深的達600多米,淺的也有300多米,形如一個巨大漏斗,隱藏在群山峻嶺之中。天坑群山的“領軍”-大石圍天坑是最有價值的天坑(深613米,長約600米,寬420米,其容積約為0.8億立方米,世界第二)。天坑群囊括了各種類型的天坑和溶洞景觀,具有極高的科考,探險價值,同時還是一個獨特的動植基因庫。

地點:樂業縣 徒步里程:20公里 徒步時間:2天

總旅程:4天 徒步級別:2級 最佳季節:5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四名:人間仙景 聖堂山

聖堂山,位於金秀瑤族自治縣的大瑤山中部,為丹霞峰林地貌,丹峰,碧水,森林相映生輝,蔚為壯觀。方圓150平方公里的聖堂山奇峰崢嶸,古木參天,壯觀的雲海,萬畝變色杜鵑林,令人心曠神怡。金秀的瑤族風情多姿多彩,是世界上瑤族支系最多的縣份。。。

地點:聖堂山 徒步里程:30公里 徒步時間:2天

總旅程:6天 徒步級別:3級 最佳季節:5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三名:徒步廣西三峽 大滕峽

大藤峽位於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下游,峽以桂平、武宣交界的橫石磯為入口,弩濰為出口,全長44公里。峽谷兩岸奇峰聳崎,急流險灘時隱時現,陡坡、深谷、懸崖、峭壁,支流相間,叢山夾一水,灘多流急。夏日灘濤翻滾,洪波擊浪;秋天碧波蕩漾,江山輝映,具有山雄、峰秀、水急、灘險峽谷景觀,素有“珠江流域第一峽”之稱。

大藤峽

總旅程:6天 徒步級別:3級 最佳季節:10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二名:行走在華南之巔 貓兒山

貓兒山為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峰,地跨興安、資源、龍勝三縣,海拔2141.5米,因山形如貓而得名。 貓兒山不僅是廣西的第一峰,也是華南的最高峰,素有“五嶺極頂、華南之巔”的美譽。其山勢雄偉,溝壑縱橫,河谷幽深,溪流急湍,是灕江、資江、潯江的發源地,它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廬山之幽,峨眉之秀於一體。貓兒山林海浩瀚,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其氣候頗具其特色,“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

地點:貓兒山 徒步里程:40公里 徒步時間:2天

總旅程:4天 徒步級別:3級 最佳季節:5月 10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一名:千家垌穿越——尋找失落的家園

千家峒位於橫亙在湘桂之間的都龐嶺上。千家峒又稱毛坪洞、成福洞,最高峰韭菜嶺,海拔2009.3米。千家峒分為上中下三洞,四周高而中間低,野草叢生,鬱鬱蔥蔥,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草原。低凹處水聚成池,池水清澈,是灌江支流秀江、泡江的源頭。據說,當時千家峒住有千戶人家,一說因瘟疫殆盡,二說是因收田租稅被官府追殺趕走。今田地、水渠、菜園、魚塘、屋基、墓地殘存,周圍古木參天,獸蹄鳥跡累累,黃腹角雉、獼猴、飛虎、穿山甲、虎紋蛙、山雀、錦雞等珍稀動物在林中不時出沒。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豐富多彩,是中外瑤族同胞尋根訪祖的聖地,是現代人回歸大自然旅遊的好去處。

地點:千家峒 徒步里程:45公里 徒步時間:3天

總旅程:5天 徒步級別:3級 最佳季節:10月

奇峰峭崖均是醒目的紫紅色,因其“以銳而高甲子一都”,故稱“都嶠山”。又因其在古容州城南面,又稱“南山”或“蕭韻山”。以雄偉巍峨、峰奇石怪、穀幽洞多,、人文資源豐富著稱,集宗教、文化、自然風光於一體的名山。

地點:都嶠山 徒步里程:20公里 徒步時間:2天

旅程:3天 徒步級別:2級 最佳季節:4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六名:自然遺產 七百弄

七百弄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為世界上喀斯特高峰叢深窪地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世界自然遺產)。該區面積251平方公里,海拔800-1000米的峰丘5000多座,1300多個窪地(弄場)中,有324個原始古樸的瑤寨分佈點綴於底部。石山連綿,峰巒疊嶂,高峰叢,低窪地,層層相套,幽深神奇。

地點:七百弄 徒步里程:20公里 徒步時間:2天

總旅程:4天 徒步級別:2級 最佳季節:5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五名:體驗天高地厚 樂業天坑

樂業縣天坑群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喀斯特溶洞群(世界最大的天坑群),由20多個天坑組成,最深的達600多米,淺的也有300多米,形如一個巨大漏斗,隱藏在群山峻嶺之中。天坑群山的“領軍”-大石圍天坑是最有價值的天坑(深613米,長約600米,寬420米,其容積約為0.8億立方米,世界第二)。天坑群囊括了各種類型的天坑和溶洞景觀,具有極高的科考,探險價值,同時還是一個獨特的動植基因庫。

地點:樂業縣 徒步里程:20公里 徒步時間:2天

總旅程:4天 徒步級別:2級 最佳季節:5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四名:人間仙景 聖堂山

聖堂山,位於金秀瑤族自治縣的大瑤山中部,為丹霞峰林地貌,丹峰,碧水,森林相映生輝,蔚為壯觀。方圓150平方公里的聖堂山奇峰崢嶸,古木參天,壯觀的雲海,萬畝變色杜鵑林,令人心曠神怡。金秀的瑤族風情多姿多彩,是世界上瑤族支系最多的縣份。。。

地點:聖堂山 徒步里程:30公里 徒步時間:2天

總旅程:6天 徒步級別:3級 最佳季節:5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三名:徒步廣西三峽 大滕峽

大藤峽位於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下游,峽以桂平、武宣交界的橫石磯為入口,弩濰為出口,全長44公里。峽谷兩岸奇峰聳崎,急流險灘時隱時現,陡坡、深谷、懸崖、峭壁,支流相間,叢山夾一水,灘多流急。夏日灘濤翻滾,洪波擊浪;秋天碧波蕩漾,江山輝映,具有山雄、峰秀、水急、灘險峽谷景觀,素有“珠江流域第一峽”之稱。

大藤峽

總旅程:6天 徒步級別:3級 最佳季節:10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二名:行走在華南之巔 貓兒山

貓兒山為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峰,地跨興安、資源、龍勝三縣,海拔2141.5米,因山形如貓而得名。 貓兒山不僅是廣西的第一峰,也是華南的最高峰,素有“五嶺極頂、華南之巔”的美譽。其山勢雄偉,溝壑縱橫,河谷幽深,溪流急湍,是灕江、資江、潯江的發源地,它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廬山之幽,峨眉之秀於一體。貓兒山林海浩瀚,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其氣候頗具其特色,“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

地點:貓兒山 徒步里程:40公里 徒步時間:2天

總旅程:4天 徒步級別:3級 最佳季節:5月 10月

十大徒步線路第一名:千家垌穿越——尋找失落的家園

千家峒位於橫亙在湘桂之間的都龐嶺上。千家峒又稱毛坪洞、成福洞,最高峰韭菜嶺,海拔2009.3米。千家峒分為上中下三洞,四周高而中間低,野草叢生,鬱鬱蔥蔥,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草原。低凹處水聚成池,池水清澈,是灌江支流秀江、泡江的源頭。據說,當時千家峒住有千戶人家,一說因瘟疫殆盡,二說是因收田租稅被官府追殺趕走。今田地、水渠、菜園、魚塘、屋基、墓地殘存,周圍古木參天,獸蹄鳥跡累累,黃腹角雉、獼猴、飛虎、穿山甲、虎紋蛙、山雀、錦雞等珍稀動物在林中不時出沒。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豐富多彩,是中外瑤族同胞尋根訪祖的聖地,是現代人回歸大自然旅遊的好去處。

地點:千家峒 徒步里程:45公里 徒步時間:3天

總旅程:5天 徒步級別:3級 最佳季節: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