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學探索:人類的意識可以共用嗎?心靈感應真的存在?

意識可以共用?人類可以通過某種方式感應到其他人的意識?心靈感應?這些問題,我們很難去決斷,但是有不少科學家依然相信,我們的意識確實可以共用。

“意識共用”

早在20世紀70年代,南非的動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賴爾•華特森和他的科研合作作者勞倫斯•布雷爾從動物身上發現,所謂的心靈感應可能是由於共用了集體意識。

一般意義上的集體意識是基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模仿、行為傳遞,或者認同某些想法以獲得認同感,

從而形成對某些道德和社會準則的共同理解。但科學研究發現,人的意識共用是不經過任何傳播手段的,而是通過感應實現的。因為他們發現,兩個不存在接觸的動物種群,先後學會了某項同樣的技能。

科學家們表示,集體意識的現實表現形式往往是集體無意識。其對某一類行為的認同接受和行為是經過長期潛移默化的結果,往往表現為自然而然的遵從和無條件的接受。

因此,也有人將這種心靈感應的假說稱之為集體無意識。

集體無意識追根溯源來自原佛洛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師榮格對其進行了延伸。他認為集體意識以一種不明確的記憶形式積澱在人的大腦組織結構之中,在一定條件下能被喚醒、啟動。

但是,北大心理學教授沈政指出,佛洛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本身就不是被主流心理學界所認可的科學理論,

因此,這樣研究也不具備說服力。

“延伸的思想”

無獨有偶,英國科學家魯珀特•謝爾德雷克曾提出的“延伸的思想”假說,也一度引起軒然大波。

謝爾德雷克認為,思想可以延伸到人們周圍的世界,與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相連接。它與電磁場的存在一樣,

思想也有自己的場域,在這個場域裡流動著各種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想法、願望和意見。

而這些想法和意識在空間中遊蕩,就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不過,科學界們表示,總有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對它們更敏感,因此,心靈感應只在互相瞭解很深的人之間發生,並決定於人的感情和社會聯繫。

謝爾德雷克並不認為自己的說法是無稽之談,他甚至找到了一些腦神經科學研究的證據來說明,

人類確實具備預感的能力。

那麼事情有這麼簡單嗎?一切還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