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全市上下形成濃厚氛圍

以天津之進服務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天津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學生以交流會形式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同學們從專業出發、從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出發與老師們展開充分討論 。天津日報記者 谷岳 通訊員 王珅 攝

天津網訊 天津日報報導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征程需要新作為。連日來,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全市上下形成濃厚的氛圍,從基層單位到市直機關,大家都在身體力行,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天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大家表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以天津之進服務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目前,在全市檢察系統中,要求黨組書記、黨組成員和支部書記要帶頭講黨課,在內網網站開闢學習專欄,組織專題研討會、學習交流會等活動,利用內部刊物、“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廣泛宣傳,讓十九大精神入腦入心入魂。

每個支部、每名黨員和幹警都表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體現檢察新作為,自覺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各項檢察工作中。

本市網信系統廣大幹部表示,將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做好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各項工作,充分發揮網路自身優勢,把學習十九大精神轉化為推動網信工作發展的強大動力,

通過互聯網建設積極踐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建設人工智慧、大資料、新型智慧城市、電子商務等涉及百姓的實際工作,將互聯網造福於人民,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的重要要求,為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營造良好的網上輿論氛圍。

全市民政系統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研究貫徹十九大有關民生民政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

民政局將緊緊圍繞報告中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目標,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補齊民生短板,在兜底保障、公共服務、基層治理、為民服務等領域不斷發力,構建以制度體系完備、服務功能健全、部門協同順暢、工作速率高效為特色的現代化民政事業體系。堅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河東區職業介紹服務中心主任李斐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並提出了“更充分”的概念,不僅注重“量”更注重“質”。這些都將是我們就業工作下一步的著力點。為此,我們要堅持主體責任意識,把落實穩定和擴大就業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作為“第一原則”,真正實現就業政策落地。同時,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進一步梳理服務流程、進一步創新服務手段,充分發揮就業管理網路資訊化的平臺作用,突破區域限制,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調辦”,形成良性迴圈,把讓群眾滿意真正落到實處。

河北區光復道街建國道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魏淳洋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一名基層黨員幹部,我要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始終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盡好職責。作為和百姓打交道最密切部門的帶頭人,更要提升能力,多學習、多總結,扎實苦幹,不斷提高崗位必需的各種能力。不忘入黨初心,把黨的政策方針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切實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不斷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東麗區萬新街道黨委書記張紹堂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重千鈞。為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城區品位,萬新街道力爭打造“無違建街道”,徹底根治轄區內的私搭亂建現象,恢復所占公共空間,實施綠化提升改造,全面改善居住環境,傾力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感滿意度。我們將以群眾呼聲為導向,以“策應民生,順應民意 ”的新舉措,彰顯“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的民生情懷,打造美麗家園、增進民生福祉,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居民帶來真正的民生嬗變。

同時,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進一步梳理服務流程、進一步創新服務手段,充分發揮就業管理網路資訊化的平臺作用,突破區域限制,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調辦”,形成良性迴圈,把讓群眾滿意真正落到實處。

河北區光復道街建國道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魏淳洋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一名基層黨員幹部,我要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始終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盡好職責。作為和百姓打交道最密切部門的帶頭人,更要提升能力,多學習、多總結,扎實苦幹,不斷提高崗位必需的各種能力。不忘入黨初心,把黨的政策方針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切實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不斷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東麗區萬新街道黨委書記張紹堂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重千鈞。為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城區品位,萬新街道力爭打造“無違建街道”,徹底根治轄區內的私搭亂建現象,恢復所占公共空間,實施綠化提升改造,全面改善居住環境,傾力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感滿意度。我們將以群眾呼聲為導向,以“策應民生,順應民意 ”的新舉措,彰顯“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的民生情懷,打造美麗家園、增進民生福祉,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居民帶來真正的民生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