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歷史上兩個對中國影響深遠的王朝為何如此短命?

秦朝:秦始皇消滅六國之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超朝,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統一:

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大臣只有參政議事權,無決策權;設立三公九卿,分掌行政、監察、軍事;地方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又統一文字全國修建馳道、直道,興建水利,築靈渠(書同文,車同軌)。修建長城抵禦匈奴入侵,做了這些應該不會很快才對呀,為何到了第三世就滅亡了呢?

隋朝:同樣的一個短命朝代,大定元年即西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于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隨後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這一點和秦朝非常相似,都是結束了長期戰亂統一了國家。為了鞏固統治,隋朝朝廷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政治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並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這個科舉制度後來的朝代都在延用,一直到了民國時期徹底結束。

外交方面,隋朝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臣服的東突厥 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應該說沒有隋朝奠定了基礎,就不會出現後面的大唐盛世。

那麼為何在經歷短短兩朝就滅亡了?

其實是楊廣和秦始皇犯了一樣的錯,用四個字開概括最為恰當,就是“操之過急”,人民剛剛看到國家統一,生活總算有點盼頭,

誰還願意去打仗呢,而楊廣卻急功近利,對四周國家展開征討,擴張隋朝版圖,又消耗大量民力物力修建京杭大運河,每月徵調近兩百萬民夫,掘河的民夫,每日都要經歷高強度的重苦力勞動,加上疾病侵襲,死亡人數占全部一半以上,民心思變。

西元611年山東,

河南發生洪災,終於發生了民變,但是全被楊廣鎮壓,到了613年楊素之子發動叛變,各地義軍紛紛相應,隋朝在此形式下,迅速滅亡。

可是這兩個王朝後面的朝代也在做這些事情,為何會存在那麼長時間呢,小編認為其實這兩個朝代應該是充當了炮灰和潤滑劑的角色,剛開始人們沒有享受到這些政策措施的好處,只是看到了這些措施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經過後來的長久實踐之後享受到了好處,也不會再有多大抵抗了秦始皇修長城如此,隋煬帝修隋唐大運河也如此。

你們認為是這樣嗎?

也不會再有多大抵抗了秦始皇修長城如此,隋煬帝修隋唐大運河也如此。

你們認為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