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摩托羅拉、德州儀器、英特爾……“國際智囊團”給成都支了哪些招?

四川線上消息(王思雨 記者 袁婧)摩托羅拉、英特爾、德州儀器、怡和、施耐德、諾基亞、美敦力、戴爾、阿爾斯通、蘇伊士……10月27日,這些響噹噹的世界品牌齊聚成都。他們為何而來?

2017成都市人民政府國際諮詢顧問團專題諮詢會議舉行。

在前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歐兆倫的召集下,12位顧問和專家,為成都“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增強城市產業支撐力”支招。

圍繞“如何培育先進製造業新優勢,建設國家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城市”“如何以產業新城為核心構建產業生態圈,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如何深化企業服務,培育競相發展的企業群體”“怎樣支援企業創新創造,

培育產業發展新動力”這些議題,這些“國際智囊團”的大咖們有哪些精彩發言、真知灼見?這些“好聲音”不容錯過——

發展先進製造業要有針對性的投入

歐兆倫 銀行家、前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顧問團總召集人

從管理企業的角度出發,在發展先進製造業的過程中,首先資源配置需要相對集中;其次,成都需要選擇可以充分發揮成都優勢的高增值的先進製造業,把政府和城市資源投放在這些行業;最後,通過政府和行業討論來打造有針對性的舉措和支援,加速高增值的工作落戶成都。

怎樣支持企業創新創造,我也有六點建議。一是通過政府採購來吸引企業研發和創新工作轉移到成都;二是通過政府的投資平臺對新產品和服務作出投資,

加速新產品和服務的商業落地;三,在不影響監管的前提下,繼續優化和簡化政府對企業的審批;四是加強和加大本地大學和國際大學共同舉辦聯合課程和學位,幫助人才培育;五是通過組合不同的競爭優勢來打造新的發展動力;六是研究加大成都在中國西部和一帶一路金融行業的角色,作出有針對性的投入。

效率、服務、創新、安全是製造業的增長路徑

富莉莉 摩托羅拉系統(中國)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國家重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創業指數名列前茅、雙一流的高校資源,以及出臺了一系列吸引高層次人才的新政,“蓉漂”現象正在成為美談……這些都是成都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機遇。

新時代成都製造的四條可能增長路徑為效率、服務、創新以及安全。

首先,效率增長。《工業4.0:未來生產力與製造業發展前景》指出未來5到10年,工業4.0將顛覆傳統業務流程,互聯互通將生產系統的速度和效率分別提升為30%和25%。其次,服務增長。在全球定制化時代,製造商正在轉型為服務商。顧客可能忘記你說的話,但不會忘記你帶給他們服務的感受。再次,創新永遠是製造業發展的法寶,它不是狹隘的創新,而是技術、應用、管理及商業模式等融合創新。最後,安全增長。安全是製造業增長的保障。

建立人才誠信信用系統建設

卞成剛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英特爾(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

為了繼續保持成都在高新製造業中的首選地位,吸引和發展相關的研發功能和生態系統,我們堅信雙贏和共同增長是適用於英特爾和成都市的共同準則。

我的個人觀點和建議供參考。第一,持續發展和維持一個友好、誠信、穩定的商業環境,保證政策和法規的延續性;第二,繼續確保成本結構的競爭優勢、透明度和可預測性,以水電氣為例,對生產性企業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繼續加強和發展成熟、連貫、高效的基礎設施和物流管道;第四,繼續培育和發展高品質、專注和多元化的高科技生態系統;第五,加強環境保護;第六,考慮建立人才誠信信用系統的建設,督促人才信用自律,鼓勵企業在人才培養上面投資。

打造更為友好的公民資料平臺

維傑•傑格南森 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顧問、CityNet秘書長

我更擅長的領域是城市規劃設計,顛覆性的技術要求我們重新思考,如何計畫和實施城市發展的解決方案,以期在創造更好就業機會的同時,保護當地及地區環境。我有一個建議,政府未來應該將我們的資料統一公開,打造更為友好的公民平臺,這也是很多歐美城市正在做的事情。

現在物聯網有很多的感測器,收集到了大量資料,成都應該如何處理這些互聯網系統搜集到的資料呢?用這些資訊如何説明我們經營、管理和戰略決策呢?可能私營部門也會各自為政,利用這些資料。在未來傳統的市政規劃會先制定政策指引,會有規劃過程,形成新的體系。我們將會大力投入我們的數位技術設施,這個公眾平臺,包括數字身份證、社會轉移支付、數位支付系統。這樣做了之後,我們還會得到另外一個收益,這些數位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減少物理技術設施的投入,減少環境污染,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希望在成都開展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默罕默德•尤納斯 德州儀器全球副總裁

德州儀器在成都的佈局是在高新西區建了一個非常大的製造生產基地;成都高新西區也成為了積體電路製造業競相選擇的地區。我們致力於提升專業的積體電路製造設備維修服務能力,打造高效的電力供應保障,並且確保充危險物處理能力和加強可持續人力資源供應保障。

關於人力資源供應,我們注意到成都市政府最近出臺了一系列人才鼓勵政策,我們希望能夠在這些方面有所改善,首先我們需要在科學技術、數學等方面教育的投入,教育是高新技術人力資源發展的基礎,在先進製造業方面也是如此,所以我們的政府可以和大學企業一起實現產學研的結合,在工程開發研究專案方面展開合作。德州儀器與中國簽署了10年的戰略合作備忘錄,來支持大學生未來十年的電子設計競賽,我們希望以後在成都能夠開展類似更多的合作。此外,我認為本地公共服務也應不斷改善,比如我們需要有充足的教育資源,良好的交通和便捷的醫療服務,這些便捷的公共服務肯定會讓成都成為一個人才之都。

保證製造業的優勢必須走專業化

沙遜勳爵 英中貿易協會主席、怡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中國不存在一個所謂的中國市場,而是有很多中國地區市場。成都這樣的城市不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城市,而是發展已經非常良好的城市。英國企業在考慮這些製造業工廠的時候,他們才會考慮成都。

如果要成為一個國際級製造基地的話,也要有國際級的創新,滿足國際級的需求,所以政府要制定戰略規劃,來實現可開發土地、基礎設施等一切需要各種各樣的協調和投資。在互聯互通方面,我知道從成都出發,大概3、4個小時基本上就可以到中國的任何地方了,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巨大的戰略優勢。我們要對自己的戰略優勢進行審視;同時成都正在修建第二機場,成都要找機會展示作為空中絲綢之路的地點以及新機場的航運力的巨大優勢。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專業技術正在誕生,中國製造業不斷提升它的價值鏈,走向價值鏈的高端,製造業要保證其競爭優勢,必須要繼續專業化發展,必須要有它的地理優勢。

重視高端技術工人提升培訓

尹正 施耐德電氣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

施奈德電氣是能效管理和自動化的專家,我們致力於能效管理和自動化的融合。成都發展先進製造業、建設創新型城市,我從四個方面提一些想法和建議。第一,往高端製造業,或者更多智慧製造業提升的話,更重要的是從政府的角度,更多地鼓勵企業之間的交流,特別是中外企業,跨國企業、本地企業整個價值鏈上的交流、分享、合作。第二,現在中國製造涵蓋了兩方面,一是智慧製造,二是綠色製造。成都作為中國智慧製造的示範城市,綠色製造也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綠色和智慧並重。第三,多方聯動創新企業服務。第四,人才方面,除了博士、碩士、學士,很重要的一點是高端技術工人的提升培訓。我相信以後所有的這些工業流程會由機器人來解決,但在相當長一個階段,我們仍然需要高端的技術工人。

加快資訊技術基礎和大資料平臺建設

王建亞 諾基亞公司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有資料顯示,2016年成都在就業增長率、工資增長率等方面超過北上廣,成為去年全國最佳表現城市,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仰仗于優秀的人才儲備和不斷提高的創新發展能力。

創新的部分有三個階段,首先是互聯,互聯之後就是融合,最後創造無限可能。互聯是一個大連接,人與人之間的互聯,政務資訊、交通、教育資訊都能實現互聯。融合建立在大平臺和大資料兩方面。在這基礎上接著就可以創造無限的可能,全球15億的車子還沒有相連,所以車聯網非常重要,從汽車的輔助駕駛,到無人駕駛,甚至在芬蘭的第一輛無人駕駛公車,就是我們講的創新,無限的可能。

我們在成都有創新研發中心。今年4月,我們在成都召開合作夥伴大會,將400多家合作夥伴一起帶到成都來。我的建議是,希望成都能夠加快整個資訊基礎建設的發展,特別是5G和無限寬頻政務網;另外,加快打造大資料平臺,加深各行業之間的合作實現融合創新。

再次,創新永遠是製造業發展的法寶,它不是狹隘的創新,而是技術、應用、管理及商業模式等融合創新。最後,安全增長。安全是製造業增長的保障。

建立人才誠信信用系統建設

卞成剛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英特爾(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

為了繼續保持成都在高新製造業中的首選地位,吸引和發展相關的研發功能和生態系統,我們堅信雙贏和共同增長是適用於英特爾和成都市的共同準則。

我的個人觀點和建議供參考。第一,持續發展和維持一個友好、誠信、穩定的商業環境,保證政策和法規的延續性;第二,繼續確保成本結構的競爭優勢、透明度和可預測性,以水電氣為例,對生產性企業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繼續加強和發展成熟、連貫、高效的基礎設施和物流管道;第四,繼續培育和發展高品質、專注和多元化的高科技生態系統;第五,加強環境保護;第六,考慮建立人才誠信信用系統的建設,督促人才信用自律,鼓勵企業在人才培養上面投資。

打造更為友好的公民資料平臺

維傑•傑格南森 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顧問、CityNet秘書長

我更擅長的領域是城市規劃設計,顛覆性的技術要求我們重新思考,如何計畫和實施城市發展的解決方案,以期在創造更好就業機會的同時,保護當地及地區環境。我有一個建議,政府未來應該將我們的資料統一公開,打造更為友好的公民平臺,這也是很多歐美城市正在做的事情。

現在物聯網有很多的感測器,收集到了大量資料,成都應該如何處理這些互聯網系統搜集到的資料呢?用這些資訊如何説明我們經營、管理和戰略決策呢?可能私營部門也會各自為政,利用這些資料。在未來傳統的市政規劃會先制定政策指引,會有規劃過程,形成新的體系。我們將會大力投入我們的數位技術設施,這個公眾平臺,包括數字身份證、社會轉移支付、數位支付系統。這樣做了之後,我們還會得到另外一個收益,這些數位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減少物理技術設施的投入,減少環境污染,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希望在成都開展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默罕默德•尤納斯 德州儀器全球副總裁

德州儀器在成都的佈局是在高新西區建了一個非常大的製造生產基地;成都高新西區也成為了積體電路製造業競相選擇的地區。我們致力於提升專業的積體電路製造設備維修服務能力,打造高效的電力供應保障,並且確保充危險物處理能力和加強可持續人力資源供應保障。

關於人力資源供應,我們注意到成都市政府最近出臺了一系列人才鼓勵政策,我們希望能夠在這些方面有所改善,首先我們需要在科學技術、數學等方面教育的投入,教育是高新技術人力資源發展的基礎,在先進製造業方面也是如此,所以我們的政府可以和大學企業一起實現產學研的結合,在工程開發研究專案方面展開合作。德州儀器與中國簽署了10年的戰略合作備忘錄,來支持大學生未來十年的電子設計競賽,我們希望以後在成都能夠開展類似更多的合作。此外,我認為本地公共服務也應不斷改善,比如我們需要有充足的教育資源,良好的交通和便捷的醫療服務,這些便捷的公共服務肯定會讓成都成為一個人才之都。

保證製造業的優勢必須走專業化

沙遜勳爵 英中貿易協會主席、怡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中國不存在一個所謂的中國市場,而是有很多中國地區市場。成都這樣的城市不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城市,而是發展已經非常良好的城市。英國企業在考慮這些製造業工廠的時候,他們才會考慮成都。

如果要成為一個國際級製造基地的話,也要有國際級的創新,滿足國際級的需求,所以政府要制定戰略規劃,來實現可開發土地、基礎設施等一切需要各種各樣的協調和投資。在互聯互通方面,我知道從成都出發,大概3、4個小時基本上就可以到中國的任何地方了,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巨大的戰略優勢。我們要對自己的戰略優勢進行審視;同時成都正在修建第二機場,成都要找機會展示作為空中絲綢之路的地點以及新機場的航運力的巨大優勢。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專業技術正在誕生,中國製造業不斷提升它的價值鏈,走向價值鏈的高端,製造業要保證其競爭優勢,必須要繼續專業化發展,必須要有它的地理優勢。

重視高端技術工人提升培訓

尹正 施耐德電氣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

施奈德電氣是能效管理和自動化的專家,我們致力於能效管理和自動化的融合。成都發展先進製造業、建設創新型城市,我從四個方面提一些想法和建議。第一,往高端製造業,或者更多智慧製造業提升的話,更重要的是從政府的角度,更多地鼓勵企業之間的交流,特別是中外企業,跨國企業、本地企業整個價值鏈上的交流、分享、合作。第二,現在中國製造涵蓋了兩方面,一是智慧製造,二是綠色製造。成都作為中國智慧製造的示範城市,綠色製造也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綠色和智慧並重。第三,多方聯動創新企業服務。第四,人才方面,除了博士、碩士、學士,很重要的一點是高端技術工人的提升培訓。我相信以後所有的這些工業流程會由機器人來解決,但在相當長一個階段,我們仍然需要高端的技術工人。

加快資訊技術基礎和大資料平臺建設

王建亞 諾基亞公司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有資料顯示,2016年成都在就業增長率、工資增長率等方面超過北上廣,成為去年全國最佳表現城市,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仰仗于優秀的人才儲備和不斷提高的創新發展能力。

創新的部分有三個階段,首先是互聯,互聯之後就是融合,最後創造無限可能。互聯是一個大連接,人與人之間的互聯,政務資訊、交通、教育資訊都能實現互聯。融合建立在大平臺和大資料兩方面。在這基礎上接著就可以創造無限的可能,全球15億的車子還沒有相連,所以車聯網非常重要,從汽車的輔助駕駛,到無人駕駛,甚至在芬蘭的第一輛無人駕駛公車,就是我們講的創新,無限的可能。

我們在成都有創新研發中心。今年4月,我們在成都召開合作夥伴大會,將400多家合作夥伴一起帶到成都來。我的建議是,希望成都能夠加快整個資訊基礎建設的發展,特別是5G和無限寬頻政務網;另外,加快打造大資料平臺,加深各行業之間的合作實現融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