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標題党的“祖師爺”:奴役“感官世界”的傳媒巨擘

創一代初出茅廬就對壘普利策、而後以一己之力煽動美西戰爭、制霸出版業;虎父無犬子,

次子在冷戰時期成功採訪赫魯雪夫,名垂新聞史;三代繼承者在出版業寒冬卻成功轉型多元化、扼守全球輿論。

百餘年後,赫斯特家族的傳奇並未停止演繹,反而上演著內容比標題更加勁爆的即時直播。

●●●“富二代”創業

赫斯特家族的創業並不艱難。19世紀的淘金熱令威廉·赫斯特的老爸賺的盆滿缽盈。隨後他收購了一家地方性報紙《三藩市考察家報》。

然而心不在焉的經營令這家報紙很快就瀕臨破產。直到威廉接手,情況發生了逆轉。

接手老爸的爛攤子併入駐新聞行業之前,威廉只是一個被貼著“富二代”標籤的紈絝子弟。

然而在他的整治下,瀕臨破產的《三藩市考察家報》死而復生。這時才有很多人想起威廉也曾經在哈佛大學就讀。

他曾經把一頭驢子悄悄帶進他的教授房間,並留下字條:“這下就有兩頭了”。

他還在自己的宿舍養了條鱷魚做寵物。直到有一次,他給教授們送去了一堆夜壺,夜壺的底下刻著每位教授的名字。此舉直接導致他被哈佛除名。

然而在大學期間,威廉曾擔任學生刊物《諷刺文》的編輯與商業經理,不僅受到了校內的一致好評,還在短時間內使該刊扭虧為盈。

1887年他正式接手《三藩市考察家報》後,大刀闊斧的改革隨之展開。他購買了當時最先進的出版設備;同時,

威廉深知內容為王,招募了馬克·吐溫在內的一大批知名作家。

1895年,威廉的父親去世,他賣掉了部分股票,並以18萬美元收購了紐約《晨報》,改名為《紐約日報》。隨後,他在內容與版面上進行了更加大膽的創新。增加插圖、彩色專刊和大字標題,並以聳人聽聞的手法,大量刊登犯罪、災禍、醜聞等報導,因而被稱為“黃色新聞”大王。

毫不誇張的說,威廉可謂是標題党的“祖師爺”。

●●●無所不用其極

不到10年的時間,威廉的傳媒生意就已經撼動了當時的報業大亨普利策。

為了達到目的,他先是掀起了一輪價格戰。將報紙的定價降為每份1美分。同時,通過提高廣告費標準來補償報紙發行的虧損。如此一來,《紐約日報》的銷量猛漲到15萬份,但仍低於《世界報》的34萬份。

1896年1月,威廉又上演了一出“上屋抽梯”。他以重金將《世界報》全體人員挖到《紐約日報》。然而普林策憑藉其在傳媒行業的影響力,

很快就從《太陽報》挖來布勒斯本以及採編隊伍。然而令他震驚的是,正當《世界報》有所起色的時候,威廉故技重施,又以高薪挖走了布勒斯本團隊。

衝擊下,普利策也選擇降價並提高廣告費用的方法。然而在慣性作用下,《紐約日報》的銷量絲毫未受影響,《世界報》卻因廣告費的增加遭到了聯合抵制。

雖然威廉的天才有目共睹,但他的為人始終被人詬病。這一點從美西戰爭的爆發中也可一窺一二。

彼時,古巴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威廉當然不會放過如此“良機”。1897年,古巴革命党人卡馬奎被捕並被判處死刑。他16歲的女兒西施尼祿絲為營救父親而“色誘”西班牙駐軍司令官,失敗被捕。

借此,威廉先下手為強。將西施尼祿絲寫成抗拒司令強☆禁☆暴的英雄。在輿論壓力下,西班牙準備走出妥協。

早已洞察一切的威廉搶先一步,派記者將西施尼祿絲救回美國,同時這直接激怒了西班牙。《紐約日報》還刊登了西班牙駐美大使丟失的信件,信中把美國總統說成是“軟弱的、迎合暴民的、卑劣的政客”。

後來,當美國派往古巴護僑的“緬因”號戰艦被炸沉時,《紐約日報》立即指責此事與西班牙有關,煽動“復仇”。終於,在1898年4月18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向西班牙宣戰的決議。美西戰爭期間,《紐約日報》銷量直線上升,經常超過100萬份。

“你給我一張圖片、我給你一場戰爭。”可以說,為了商業利益,威廉無所不用其極。

●●●掌控輿論市場

立世百年,赫斯特集團依舊家族化運營。第三代相較於前兩代創業者而言,對商業邊界消弭的認知更加清晰。因此在傳媒業寒冬下,赫斯特依舊繼續擴張版圖。

如今的赫斯特集團,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媒體巨擘,在全世界範圍內擁有15家日報、36家週報以及300多家雜誌,包括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Harper's Bazaar(《時尚芭莎》)、Cosmopolitan(《時尚》)、Esquire(《時尚先生》)、ELLE等。赫斯特家族通過赫斯特電視集團擁有29家電視臺,覆蓋了18%的美國用戶,同時還擁有A+E、ESPN等美國有線電視網路。

隨著廣告業的持續回升,家族投資的有線電視網路的成功,以及和蘋果公司的深度合作,赫斯特家族的財富依然在不斷增加。

然而三代中也不乏搗亂分子。老威廉的孫女帕蒂·赫斯特就是其中的典型。1974年2月4日,帕蒂在家附近被極端組織共生解放軍綁架。然而戲劇性的是,兩個月後,帕蒂竟然加入了曾經綁架他的共生解放軍。並大肆破壞,甚至搶劫銀行。

但是憑藉著赫斯特家族在美國輿論中釋放的影響力,帕蒂的牢獄之災就隨之結束。她也成為時任總統卡特特赦的罪犯之一。

可以說,赫斯特家族以征服報紙起家,在傳媒業寒冬後又成功轉型,在全域的範圍內掌控了整個輿論市場。在輿論的“天幕”下,赫斯特家族決定了人們應當怎樣瞭解世界。

彼時,古巴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威廉當然不會放過如此“良機”。1897年,古巴革命党人卡馬奎被捕並被判處死刑。他16歲的女兒西施尼祿絲為營救父親而“色誘”西班牙駐軍司令官,失敗被捕。

借此,威廉先下手為強。將西施尼祿絲寫成抗拒司令強☆禁☆暴的英雄。在輿論壓力下,西班牙準備走出妥協。

早已洞察一切的威廉搶先一步,派記者將西施尼祿絲救回美國,同時這直接激怒了西班牙。《紐約日報》還刊登了西班牙駐美大使丟失的信件,信中把美國總統說成是“軟弱的、迎合暴民的、卑劣的政客”。

後來,當美國派往古巴護僑的“緬因”號戰艦被炸沉時,《紐約日報》立即指責此事與西班牙有關,煽動“復仇”。終於,在1898年4月18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向西班牙宣戰的決議。美西戰爭期間,《紐約日報》銷量直線上升,經常超過100萬份。

“你給我一張圖片、我給你一場戰爭。”可以說,為了商業利益,威廉無所不用其極。

●●●掌控輿論市場

立世百年,赫斯特集團依舊家族化運營。第三代相較於前兩代創業者而言,對商業邊界消弭的認知更加清晰。因此在傳媒業寒冬下,赫斯特依舊繼續擴張版圖。

如今的赫斯特集團,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媒體巨擘,在全世界範圍內擁有15家日報、36家週報以及300多家雜誌,包括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Harper's Bazaar(《時尚芭莎》)、Cosmopolitan(《時尚》)、Esquire(《時尚先生》)、ELLE等。赫斯特家族通過赫斯特電視集團擁有29家電視臺,覆蓋了18%的美國用戶,同時還擁有A+E、ESPN等美國有線電視網路。

隨著廣告業的持續回升,家族投資的有線電視網路的成功,以及和蘋果公司的深度合作,赫斯特家族的財富依然在不斷增加。

然而三代中也不乏搗亂分子。老威廉的孫女帕蒂·赫斯特就是其中的典型。1974年2月4日,帕蒂在家附近被極端組織共生解放軍綁架。然而戲劇性的是,兩個月後,帕蒂竟然加入了曾經綁架他的共生解放軍。並大肆破壞,甚至搶劫銀行。

但是憑藉著赫斯特家族在美國輿論中釋放的影響力,帕蒂的牢獄之災就隨之結束。她也成為時任總統卡特特赦的罪犯之一。

可以說,赫斯特家族以征服報紙起家,在傳媒業寒冬後又成功轉型,在全域的範圍內掌控了整個輿論市場。在輿論的“天幕”下,赫斯特家族決定了人們應當怎樣瞭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