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得了骨性關節炎,應該多鍛煉,還是少運動?你怎麼看?

隨著社會老齡化加速,骨關節炎成為漸受關注的焦點問題。

骨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骨關節病,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65 歲以上人群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達50%以上,75 歲以上人群可達約80%。

有人認為,得了骨關節炎後應當儘量少運動少走路,您怎麼看呢?

骨關節炎急性期,關節腫脹的患者需要限制活動,而一般患者則應積極鍛煉。適當運動可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縮、延緩關節退變進度。

但關節炎患者的運動方式因人而異,否則適得其反。

對骨關節炎有益的鍛煉方式有下面幾項:

關節活動範圍鍛煉

每天進行關節在各個方向上的活動鍛煉,努力使關節儘量撐開,活動到最大極限。

在進行關節活動鍛煉時,應以不致關節明顯疼痛為准。如有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要在疼痛能夠忍受的範圍內輕柔運動。

耐力鍛煉

走路是骨關節炎患者理想的鍛煉方式。

沒有嚴重的髖、膝、踝關節疾病或關節不穩的患者,

應當儘量多走路;

水中鍛煉如游泳或泡溫泉對僵硬、疼痛的關節有好處,因為水的浮力可以減少關節承受的重力,溫水還能放鬆肌肉,減少疼痛;

健身房內騎自行車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法,不會給下肢的關節帶來過大壓力。

肌肉鍛煉

強壯有力的肌肉可保持關節穩固,使運動變得更舒適。

高強度的負重鍛煉對關節不利,包括爬山、爬樓、蹲起、拎重物。在這呢,小編重點推薦兩種鍛煉方法:

一、勾腳抬腿鍛煉

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勾腳尖;蹬腳後跟,儘量將膝關節繃直;

抬起下肢(臥位時腳後跟距離床面約10~20 釐米即可,坐位時大腿稍離開座椅即可);

堅持5~10秒鐘;收腿放鬆。

一般5~20個動作為一組,每天視具體情況可完成5~10組。

二、步行

步行是醫生向骨關節炎患者重點推薦的運動方式。

它不僅有助於維持關節軟骨細胞的營養供應,鍛煉關節肌肉力量和協調性,防止骨質疏鬆,

而且對於心肺系統及緩解精神心理壓力也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