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年最佳犯罪美劇,光靠臺詞就讓人害怕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煲仔看劇(baozaitv)原創

這部劇本來上周就想安利給大家,結果一不小心追得過分沉迷,根本沒心思開電腦碼字you know,沒戳,都是它先動的手:

心靈獵人 第一季 Mindhunter

首播: 2017-10-13(美國)

集數:10

改編自前FBI探員JohnDouglas和Mark Olshake的著作《心理神探:美國聯邦調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故事圍繞兩名多次追捕連環殺手FBI探員展開。

男主角霍頓由小喬飾演,

看著很無害的年輕探員,因為一次談判任務失敗被調去學院當老師負責講學工作。卻對現在警方的犯罪追查模式產生質疑。

後來他被FBI行為科學部招募,和搭檔比爾、社會心理學的博士一起組成了一個地下研究小組。7

兩位探員一邊在全國各地警局巡迴授課,一邊與當地最臭名昭著的變態殺人狂對談。一直在不斷摸索和挫折中逐漸找到方法。

他們計畫從行為學和社會學角度來分析歸納這些殺手的心理共性,

建立起一套系統,以便用於以後的實際犯罪調查和犯罪預防。像“連環殺手”、“組織性犯罪”這些專業的犯罪術語也是從這裡產生。

其實在美式犯罪劇裡,專門講心理犯罪劇並不少,這部劇卻又給了觀眾一個犯罪劇的全新展現方式。

沒有單元型的破案故事,也沒有需要追捕的殺人狂,僅靠大量密集而精細的人物對話就推動了敘事,保持了劇情張力沒有沉悶感。

它的臺詞和節奏極佳,這也是拍過《社交網路》、《十二宮》的大衛芬奇最擅長的。

而且全片幾乎沒有什麼暴力血腥的動作場景,只用幾張兇殺照片、殺手的口述回憶就讓觀眾不寒而慄。

與其說它是犯罪劇,其實更像一部有意思的學術劇,它的焦點不在於犯罪,而是去探索剖析犯罪者的心理,為什麼要這麼做,是什麼引發了他這麼做。

劇中幾組跟不同變態殺手的對談都是很精彩的重頭戲,罪犯都塑造得很鮮活。值得注意的是,劇裡所有罪犯的自述部分都來源於真實案例。

最讓煲仔印象深刻的身高兩米的殺人狂魔艾德,他說話邏輯清晰,言行有禮,善於掌控,如果不瞭解他的犯罪史,你會覺得這是一個有親和力的高個知識份子。

(艾德真人照片資料)

就是這麼一個人,15歲就殺了自己的祖父母,又殺害肢解6名女大學生,還砍下了母親的頭顱。

在聽他平淡的口述這些殺人行為,甚至站起來跟探員示範怎麼割喉時,心理上帶來的驚悚比直觀的犯罪畫面更加讓人發麻。

而劇中的女性角色也讓煲仔很有印象,女教授和探員的嬉皮士女友都是70年代女性自我解放的代表,高學歷,獨立專業,對感情有自己的主見,並不是一晃而過的花瓶角色。

整個劇情的走向也並不是單一的研究罪犯從而順利的歸納,每個主角都在這個瘋狂的研究中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

研究越深入越執念的探員霍頓,試圖引誘出罪犯的真心,自己卻開始被黑暗吞噬,整個行為研究小組也開始出現裂痕。

而此時一個嫌疑犯已經悄悄點燃了計畫謀殺的畫稿,這個人就是每集正片開始前出現幾十秒的神秘人,據網友分析這個人很可能是美國最著名連環殺手“BTK”(捆綁、折磨、殺死的縮寫)。或許他會是第二季故事的重點。

眼尖的更會發現,每集的片頭裡還會夾雜一秒閃過的兇殺現場圖片,這也是大衛芬奇愛玩的一個小招式。

目前第一季全10集已經更新完畢,感覺第一季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你對犯罪心理感興趣,這部非典型的犯罪劇值得花一個週末觀看。

不得不感歎,當我們的犯罪劇剛剛開始有好苗頭時候,人家已經去開拓出更高的新角度,光是芬奇式的影像美學和臺詞對白就夠我們的導演製作人膜拜學習了。

煲仔原創文章,轉載授權請先聯繫微信:煲仔看劇 !違者必究!

更多劇評請關注微信訂閱號:煲仔看劇 (ID:baozaitv)

長按可複製到微信公眾號搜索↑↑↑↑↑↑關注,挖掘好劇,重看經典,從此不再劇荒!

劇中幾組跟不同變態殺手的對談都是很精彩的重頭戲,罪犯都塑造得很鮮活。值得注意的是,劇裡所有罪犯的自述部分都來源於真實案例。

最讓煲仔印象深刻的身高兩米的殺人狂魔艾德,他說話邏輯清晰,言行有禮,善於掌控,如果不瞭解他的犯罪史,你會覺得這是一個有親和力的高個知識份子。

(艾德真人照片資料)

就是這麼一個人,15歲就殺了自己的祖父母,又殺害肢解6名女大學生,還砍下了母親的頭顱。

在聽他平淡的口述這些殺人行為,甚至站起來跟探員示範怎麼割喉時,心理上帶來的驚悚比直觀的犯罪畫面更加讓人發麻。

而劇中的女性角色也讓煲仔很有印象,女教授和探員的嬉皮士女友都是70年代女性自我解放的代表,高學歷,獨立專業,對感情有自己的主見,並不是一晃而過的花瓶角色。

整個劇情的走向也並不是單一的研究罪犯從而順利的歸納,每個主角都在這個瘋狂的研究中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

研究越深入越執念的探員霍頓,試圖引誘出罪犯的真心,自己卻開始被黑暗吞噬,整個行為研究小組也開始出現裂痕。

而此時一個嫌疑犯已經悄悄點燃了計畫謀殺的畫稿,這個人就是每集正片開始前出現幾十秒的神秘人,據網友分析這個人很可能是美國最著名連環殺手“BTK”(捆綁、折磨、殺死的縮寫)。或許他會是第二季故事的重點。

眼尖的更會發現,每集的片頭裡還會夾雜一秒閃過的兇殺現場圖片,這也是大衛芬奇愛玩的一個小招式。

目前第一季全10集已經更新完畢,感覺第一季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你對犯罪心理感興趣,這部非典型的犯罪劇值得花一個週末觀看。

不得不感歎,當我們的犯罪劇剛剛開始有好苗頭時候,人家已經去開拓出更高的新角度,光是芬奇式的影像美學和臺詞對白就夠我們的導演製作人膜拜學習了。

煲仔原創文章,轉載授權請先聯繫微信:煲仔看劇 !違者必究!

更多劇評請關注微信訂閱號:煲仔看劇 (ID:baozaitv)

長按可複製到微信公眾號搜索↑↑↑↑↑↑關注,挖掘好劇,重看經典,從此不再劇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