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加坡首富原來是莆田人,讓他們告訴你成功的秘訣

美國《福布斯》最新年度富豪榜上,號稱“新加坡地王”、 掌控房地產公司遠東機構和香港信和集團的黃志祥和黃志達兄弟,

連續八年蟬聯新加坡首富,他們的身家為94億美元。

自第一代創始人黃廷芳於2010年去世後,家族企業就由黃氏兩兄弟分別執掌,在傳承方面曾一度引發外界的質疑。如今,黃廷方孫女、黃志祥的長女黃敏華等家族第三代成員,已被推到了台前,續寫著首富家族“富過三代”的傳奇故事。

一個下南洋賣醬油的如何成為新加坡首富?

“一帶一路”上,素有中國猶太人、東方猶太人之稱的海外莆商的話,即使會使你傷心難過,還是必須點醒你,因為只有我才會那麼做。由於你高高在上,大家只會對你說奉承的話,“忠言逆耳”啊!

父親的言傳身教,讓他受益匪淺。在接管新加坡遠東機構的業務後,

黃志達一直都儘量採取開明的領導方式,鼓勵下屬發表意見和看法,同時積極向他們溝通集團的發展願景和理念。

3、傳承早規劃,早佈置交班大計。

晚年的黃廷方子孫滿堂,有兩個兒子,六個女兒。黃氏家族在傳承上,採用的還是當今海外華商企業中很流行的“子承父業”方式,但在分配過程中,並非簡單的“均分模式”,而是“分塊(地域板塊)不分家”。

“不分家”模式,

已是海外及臺灣等地華人家族企業傳承的常態模式,因它能規避企業所有權的“碎片化”,故而被許多家族企業作為走出“富不過三代”魔咒的優選路徑。

黃廷芳家族的家庭很傳統,從小就調教孩子如何接管家族生意,特別是培養後代的商業嗅覺與決策力。內地改革開放後不久,深圳舉行了首次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黃廷芳就把兩個兒子叫上,一起出現在交易現場,

觀摩競拍。

老二黃志達曾買過一輛豪華跑車,當他高高興興開回家時,黃廷芳劈頭蓋臉就狠狠訓了一頓:要做本分生意人,不出花花公子!沒辦法,黃志達只好把車退掉。

黃廷芳2010年去世,事出突然,黃家二代兩兄弟還是遵從父親生前既定安排,“按部就班”地運作家族企業,告別“黃廷芳時代”後,並未出現外界擔憂的分家爭產等傳承問題。

長子黃志祥,1952年出生,從英國知名學府學成歸來後,

22歲的他,就被父親帶著一起進軍香港市場。1975年的香港,英資集團和華資集團在地產市場上激烈角逐,為了買下香港九龍尖沙咀及中環地皮,他們與馬來西亞糖王大亨郭鶴年等強強聯手,合作競投。

香港一役,獲利頗豐,黃廷芳不久就把黃氏家族在香港的經營管理權,全權交給長子黃志祥,就是今天家族企業旗下的香港“信和系”版圖。90年代後,他又把黃氏家族在新加坡的經營管理權交給次子黃志達,也就是今天的遠東機構旗下產業板塊。

如今,香港信和和新加坡遠東機構,一直分別是黃志祥、黃志達接班,家族第三代也走上台前,管理著旗下各大產業。早在2007年,香港信和已換上黃志祥及長子黃永光搭檔的“父子兵”,另一位黃家第三代、長女黃敏華,早於2005年就升任信和集團總經理。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華商家族,均有戀祖愛鄉的故土情結,根深蒂固,始終不渝。如今,黃氏家族旗下企業,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進軍國內房地產市場,在深圳、廣州、廈門及上海等地,擁有眾多地產、酒店等開發專案。

家風,是傳承路上一盞不滅的心燈。在新加坡,遠東機構一直承襲著創始人的風格——“低調賺錢”,這也是黃廷芳給這個首富家族企業種下的基因。在新加坡,無論是商業區,還是寫字樓,你幾乎很難碰見過“遠東機構”的標誌,甚至直到現在也沒有上市,資金來源大多是自己的錢,以及很傳統地向銀行貸款。

直到2012年8月,遠東機構才嘗試推出了第一隻地產基金,將酒店業務分拆注入遠東酒店信託,以7億新元(約36億元人民幣)的募資規模在新加坡IPO。這一事件引起市場強烈關注,香港首富李嘉誠聞訊也“依樣畫葫蘆”, 隨後決定分拆旗下的一檔基金,以人民幣計價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方式在新加坡上市。

也就是今天的遠東機構旗下產業板塊。

如今,香港信和和新加坡遠東機構,一直分別是黃志祥、黃志達接班,家族第三代也走上台前,管理著旗下各大產業。早在2007年,香港信和已換上黃志祥及長子黃永光搭檔的“父子兵”,另一位黃家第三代、長女黃敏華,早於2005年就升任信和集團總經理。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華商家族,均有戀祖愛鄉的故土情結,根深蒂固,始終不渝。如今,黃氏家族旗下企業,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進軍國內房地產市場,在深圳、廣州、廈門及上海等地,擁有眾多地產、酒店等開發專案。

家風,是傳承路上一盞不滅的心燈。在新加坡,遠東機構一直承襲著創始人的風格——“低調賺錢”,這也是黃廷芳給這個首富家族企業種下的基因。在新加坡,無論是商業區,還是寫字樓,你幾乎很難碰見過“遠東機構”的標誌,甚至直到現在也沒有上市,資金來源大多是自己的錢,以及很傳統地向銀行貸款。

直到2012年8月,遠東機構才嘗試推出了第一隻地產基金,將酒店業務分拆注入遠東酒店信託,以7億新元(約36億元人民幣)的募資規模在新加坡IPO。這一事件引起市場強烈關注,香港首富李嘉誠聞訊也“依樣畫葫蘆”, 隨後決定分拆旗下的一檔基金,以人民幣計價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方式在新加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