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慎終追遠,悼亡詩詞緬懷故人「清明節」

悼亡詩詞四首

請輸入標題 bcdef

《蕭紅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

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我等待著,長夜漫漫,

你卻臥聽著海濤閒話。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請輸入標題 bcdef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風·葛生》

葛生蒙楚,蘞蔓於野。

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蘞蔓於域。

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

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自然和自然的法則隱藏在黑夜之中。

上帝說:生個牛頓吧,於是一切都被照亮。

——亞歷山大·蒲柏寫的牛頓墓誌銘

允執按:照燭三才,暉麗萬有。感天地動鬼神,莫近於詩。詩是天地人神之間至誠一感。悼亡詩、詞是詩詞中的一個形態,觸發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生命行進於遺忘與記憶之間,因為遺忘,生活得以避免痛苦的沉重負累;因為記憶,思念的情感得以喚醒與舒解。每一活著的人都需面對與逝去親人之間的情感,

這是人性深處的自然需求,也是人類精神的原鄉。先聖選擇在這生機勃勃的陽春三月來祭奠逝去親人,遺忘與喚醒、生與死在此時構築成一有著巨大張力的意義空間,這是怎樣的生命智慧?來啟迪今天的我們思索生命的意義!

值此清明時節來臨之際,風雅頌詩經社群特此遴選四首不同年代的悼亡詩詞(其中一首出自詩經,不算他詩)和亞歷山大.蒲柏所寫的牛頓墓誌銘,

悼亡詩基於歷史情感,這個特性決定了只能以自身傳統的悼亡詩來喚醒我們的情感。讓我們一起慎終追遠,緬懷逝去親人。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作者介紹

郭寬潤:民間儒者,上海精一書院執行院長,困而學之者,從事經學禮治方向課題研究多年,致力於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化的研究、推廣、諮詢、培訓、教學,二十餘年企業經營管理經驗的實踐者。風雅頌詩經社群發起人、主辦人。

風雅頌詩經社群發起人、主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