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焦十九大」美國學界:關注中國在新時代的作為

美國學界解讀十九大 關注中國在新時代的作為

中國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動態,是近期美國中國研究學界、智庫以及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他們緊扣“新時代”、“平衡發展”等關鍵字,解讀中國在新時代的發展藍圖。

各方關注度前所未有

從大會開始第一天起,美國主流媒體便對十九大進行了跟蹤報導,並對報告中提到的“新時代”特別關注。多家媒體紛紛以醒目的標題進行報導,《紐約時報》為“習近平與中國輝煌新時代”,

《華盛頓郵報》為“讓中國再次強大!習帶領中國進入強大新時代”,合眾國際社為“中國習近平以新時代講話開啟中共十九大”。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告訴記者,中國過去5年的經濟發展非常成功,中國選了一條不同的路徑。對於西方經濟學界來說,會特別關注中國這樣的發展如何持續。

積極看好中美關係

美國學者認為,中國在下一個5年會持續擁抱全球化。

《戰略性保障和決斷——21世紀的中美關係》作者、雪城大學政治學教授詹姆士·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在不久前一個講座上表示,美國在擁抱“主權”,而中國在擁抱“全球化”。對於中國主張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柯偉林表示,“這是個好事情,應該提倡這一概念,沒有人喜歡我贏你輸的零和規則”。在談到全球治理時,柯偉林特別強調,中國在氣候變化領域將有巨大的機會發揮領導作用。
他說:“中國政府在改善環境方面的承諾讓我印象深刻。”他認為,在過去二三十年中,中國從一個更加開放的國際秩序中受益巨大,中國有能力成為這個秩序的真正領導者之一。

中國擁抱全球化的標誌性舉措無疑是“一帶一路”倡議。蕭慶倫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非常有創新的思路,這將惠及地區以及世界。他認為,美國企業對這一倡議還處於觀望之中。

對於未來的中美關係,

學者以及分析人士也表示出積極傾向,不過他們認為特朗普政府缺乏外交經驗,並對很多處理中國事務的職位至今空缺表示了擔憂。柯偉林認為,中美兩國領導人之間建立了非常積極的工作關係,這有利於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中美關係雖然經歷了各種起起伏伏,但是基本保持穩定。中美之間存在很多共同利益,而且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雙方存在的分歧。
只要保持這種平衡,我們就會有一個積極的關係,無論在文化、貿易還是教育領域。”

(中國社會科學報波士頓10月2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