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又創奇跡!發明神奇“膠水”將沙漠沙子變土壤,可種植水稻

溜溜達達看世界,不慌不忙走天涯。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又創造的一項將沙漠變成綠洲的奇跡工程-烏蘭布和沙漠綠化改造工程。烏蘭布和沙漠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境內,

是我國著名的八大沙漠之一。

烏蘭布和沙漠北至狼山,東北與河套平原相鄰。東近黃河,南至賀蘭山北麓,西至吉蘭泰鹽池,南北綿延170公里,東西延展110公里,總面積約一萬平方公里。

沙漠氣候極端乾燥,降水少得可憐,平均年降水量僅103毫米,降水量最多的時候,也僅有150毫米,而降水量最少的時候僅有33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2300毫米,可見乾旱程度之甚。

沙漠對於環境的影響是嚴峻的,

自古以來,沙漠變綠洲是人人一直以來的希望。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就開始啟動了對烏蘭布和沙漠的治理工作,令人可喜的是,如今,這片以荒涼和乾旱著稱的沙漠竟然長出了大蔥、西瓜等蔬菜水果。

創造沙漠變綠洲奇跡的是參與烏蘭布和沙漠治理工程的重慶交通大學力學教授易志堅團隊。

將沙漠“變沙為土”是易志堅所主張的治理理念,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沙漠的形成是因為缺水,但易志堅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沙子不能保水保養料,這是導致植物極難存活的原因。

如何讓沙子具備像土壤一樣的力學結構呢?經過一年的研究,

易志堅發現土壤顆粒之間存在一種“自我修復和自我調節”的功能,這也是土壤能做到存儲水分的原因。如果沙子也能具備這種功能,那麼種植植物就有了很大的存活可能性。

功夫不負有心人,

最終,在2013年易志堅團隊研究出了一種植物性纖維黏合材料,通俗地理解,它就是一種神奇的植物“膠水”,這種黏合材料放入沙子中,再加水攪拌,就會在沙子顆粒之間形成一張具有彈性的細密的“網”,這網可以使沙子變得像土壤一樣,能夠進行自我修復。

“膠水”創造的奇跡,讓沙漠有了變成綠洲的希望,使用“膠水”改造後的沙土,水分下滲緩慢,基本具備了種植作物的條件。甚至,易志堅團隊在沙漠中辟出3000畝試驗田來種植水稻,豐收的時刻證明了他們的成功,這也是在世界沙漠治理史上的一項奇跡工程。

“膠水”創造的奇跡,讓沙漠有了變成綠洲的希望,使用“膠水”改造後的沙土,水分下滲緩慢,基本具備了種植作物的條件。甚至,易志堅團隊在沙漠中辟出3000畝試驗田來種植水稻,豐收的時刻證明了他們的成功,這也是在世界沙漠治理史上的一項奇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