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想知道在人工智慧的走勢下我們的未來是什麼樣子嗎?

在不久的將來,大型機械和人工智慧將取代大部分簡單重複勞動和危險苦力骯髒勞動,人類主要負責機器維護,生產和研發,那時候中國更在為“機器人生產維護機器人”和“機器承擔更多工”而努力。

能源方面電能已經大部分替代了石油,而電能大部分來自核裂變能,可控核聚變2050年估計還是沒研發出來,再繼續努力吧。

農業全部實現自動化,並少部分實現“無日照立體農業”,通過電能點燈給密集立體排列的水培艙植物提供能量和環境生長,電能轉化為食物,食物轉化為人力,農業無需大量的土地來接收太陽能,農業用地將開始大量轉化為工業,第三產業用地。該個人觀點:只有到機器可以接到人類指令後自行生產機器並維護機器的時代,才算進入共產主義時代,

類似“無日照立體農業”的普及才可以真正實現“想吃什麼跟機器人說一聲,水培艙一周甚至一天之內快速種出”的效果,即按需分配,不過2050年應該沒這麼先進,但已經開始了。

人:按照目前趨勢中國人口2050年應該會跌至10億甚至以下,但取消人口政策外加生產力革命會釋放不可預知的生育意願,

所以不好說。無論人口多少,不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因為缺少的勞動力機器人大部分都可以補充上去。農業人口極少,基本已經取消農業這個大類了,併入工業,叫食品生產工業。因為新事物的創造,新的職業種類也出現了,但可以肯定是的新職業總是和高新工業科技和服務業相關,第三產業比例將越來越大,服務業方面,機器人可替代較少(如銷售,
交通,電信等部門會有部分崗位被機器人或人工智慧替代)

太空:中國已經建立永久駐人的月球基地,主要用於科研(主要是外星礦業技術研究還有一些深空望遠鏡)和太陽能發電,並將能量傳回地球使用,火星也已經建立簡單基地,

正在建設中。太陽系的主要行星都已經分佈了各種探測器,主要任務是探測礦產,有沒有可以挖掘的資源。有沒有發現外星文明這事不好說,但應該肯定找到理論可以接受的時間抵達的宜居星球了,中國應該也會發射離子推力的探測器朝那裡進發,看看上面究竟怎樣,預計幾十年後抵達什麼的。

生活狀態:水下建築系統或半浮建築系統應該已經發明,沿海人口密集地區開始朝水下發展,2050年應該只是一些商業建築從沿海的淺大陸架裡豎起。沿海人口會更加更加密集,內陸人口將繼續減少。高架交通系統也會變發達,城市功能區域(如住宅區商業區)之間會串聯組合混合,會極少量出現混合功能的大型高層建築,即同一棟建築中功能齊備,人住在裡面可以不出建築而正常生活,生老病死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理論都可以在裡面完成。可穿戴電腦已經和手機整合,也和人體配合默契,比手機更方便的穿戴方式。

作者——項伯

2050年應該只是一些商業建築從沿海的淺大陸架裡豎起。沿海人口會更加更加密集,內陸人口將繼續減少。高架交通系統也會變發達,城市功能區域(如住宅區商業區)之間會串聯組合混合,會極少量出現混合功能的大型高層建築,即同一棟建築中功能齊備,人住在裡面可以不出建築而正常生活,生老病死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理論都可以在裡面完成。可穿戴電腦已經和手機整合,也和人體配合默契,比手機更方便的穿戴方式。

作者——項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