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在青島舉行|聚焦

“2017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近日在山東青島舉行,來自國內外數百家肉類行業企業參與了本屆活動。本次產業周為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新希望六和、雙匯、金鑼、科爾沁、農㫙等國內肉類企業展出了多種新品類、新品牌,

顯示出肉類行業面對中國消費者群體的需求變化,以創新積極應對的新氣象。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監三司副司長陳少洲在做主旨演講時表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高度重視食品的安全監管,從生產加工、流通銷售、餐飲消費的環節,從生產經營的許可、過程的控制、產品的檢驗等方面,從企業人員產品等領域都採取了一系列監管措施。

他指出了抽檢發現的主要五個問題:第一,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第二,微生物污染;第三,品質指標不達標;第四,重金屬污染;第五,生物毒素污染。他強調,這些抽檢發現的問題應該引起廣大肉類生產經營者的高度重視。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監管必須零容忍,食品安全抽檢工作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方面。”陳少洲希望大家能夠及時向監管部門反映行業、企業記憶體在的食品安全問題,

這樣就可以通過各方面的努力,發揮社會共治的力量,共同促進食品安全水準不斷提升。

在產業周主體活動——金鑼2017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肉類工業展覽會上,新希望六和旗下“六和”、“六和美食”、“美好”、“千喜鶴”、“本香”、“嘉和一品”等品牌,

分別展示了多種新型肉類產品。新希望六和整體業務負責人鄧成表示,隨著年輕人群成為市場中的消費主流,肉類企業必須在產品研發、管道佈局、傳播推廣等方面創新突破。新希望六和在品類創新上,將圍繞消費場景,量身打造滿足更多年輕群體消費需求的產品。

據介紹,目前,六和已經在上海成立美食研發中心,針對性研發多元化產品。基於人們對即食、安全、健康、營養的產品的需求,

建立中央廚房供應鏈體系。同時大力發展終端店建設、完善社區商超系統、積極推進配送、物流體系。

德國作為全球肉類加工最發達的地區,是世界上加工肉製品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也是加工肉製品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本次產業周,金鑼展出了與德國貝克.吉利尼公司合作推出的低溫系列新品德斯克。

金鑼集團副總裁樊紅旺表示,隨著國內消費健康理念的提升,

消費者對肉製品健康及口味多樣化選擇越來越重視,德斯克就是金鑼針對消費者國際口味需求而進行的一次產品升級,在保障了肉製品風味和品質的同時,也滿足消費者升級的肉食需求。

作為中國肉類龍頭企業,雙匯本次參展的產品,以美式西式產品和新產品為主,共計4大類186個品種,設立了美式西式產品展區、肉製品綜合展區、生鮮品展區、調味品展區、冰鮮雞產品展區、品嘗體驗區等6個模組,集中展示了雙匯近年來企業轉型升級成果。

雙匯發展副總裁杜俊甫表示,經過30多年的發展,雙匯已經成為中國肉類行業龍頭企業和全球最大豬肉食品企業。雙匯始終堅持專業專注做肉類加工行業,堅持冷鮮肉發展方向,與行業的發展相一致。在產品創新上,也堅持高低溫產品一起上,以求與消費者的需求相符合,保持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

據農業部預測,到2020年國內肉類食品的消費量是1億噸。國內肉類行業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然而,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消費者對於肉類產品的品質,尤其是食品安全也提出了日趨嚴苛的要求。

鄧成表示,隨著終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可追溯性、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企業要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資訊化建設、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生產體系建設。

內蒙古科爾沁牛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征濤表示,中國牛肉市場增長潛力巨大,但國內牛肉消費市場依然不成熟,消費者不知道好牛肉的標準,品質成為他們最大的訴求。為此,科爾沁引入了我國第一條具有高度智慧化的屠宰、吊剔、分割、包裝的牛肉生產線,做到每塊牛肉產品都能“追溯”。

王征濤現場向記者演示了科爾沁產品可追溯系統。只要用手機掃一下科爾沁牛肉包裝上的二維碼,一個“產品追溯碼查詢系統”頁面立即彈出。頁面上,這塊牛肉來自哪個養殖場、場主照片、活牛品種、口齡、吃的什麼飼料、屠宰日期、檢疫證號、獸醫的名字、生產商是誰、在哪條生產線上生產、牛肉來自的部位、分割工師等資訊一應俱全,足有幾十項,牛肉的“身世”一目了然。一旦有投訴,就可通過掃碼追溯到產品的每個生產環節,迅速找到原因。

從1986年創始指出之初到現今已經走過31個年頭。得利斯這個老品牌沒有在時代的變遷中被淘汰,“我們的優勢是我們的品質高於一切的產品理念”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于瑞波說道。

另外,於瑞波就中國豬業發展概況及工作展望做了報告,他指出,近三年來,中國的豬肉市場呈現出如下三個特點。第一個是我國豬肉的產量在逐年減少,2014年我們總產量是5671萬噸,到2016年下降到5299萬噸,每年呈現出超過3個點的下降幅度。第二個特點,我國豬肉進口明顯增加。2014年我國豬肉進口137.9萬噸,到2016年增長到295.5萬噸,三年翻了一番還多。第三個特點,我國豬肉的消費呈現下降趨勢。2014年全國豬肉消費是5771.8萬噸,到2016年到了5586.6萬噸。但是今年以來,我國豬肉市場呈現出了新的變化,特別是今年上半年,我國豬肉生產量呈現出了上升的趨勢。

為提升我國肉類食品安全水準、鼓勵肉類產品科技創新、宣導和普及肉類科學消費,產業周主辦方——中國肉類協會還在展會期間舉行了農畉杯—2017全國優質肉類產品評定活動,並在現場舉行頒獎儀式。

“2017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是目前國內規模與影響力最大的國際性行業交流平臺。本屆產業周以搭建行業交流平臺、研究產業發展政策、展示工業進步成果、促進內外貿易交流、培育肉類產業文化、服務企業發展需求六大引擎助力行業可持續發展。金鑼-2017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肉類工業展覽會是“2017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的主體活動。中國肉類協會和世界肉類組織共同主辦的中國國際肉類工業展覽會(CIMIE)歷經十四屆,已發展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肉類貿易展會之一,成為全球肉類企業推廣品牌、發佈最新產品、技術、科技成果的專業平臺。

中國肉類協會執行會長李水龍表示,2017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的舉辦,有力夯實了我國肉類行業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的基礎,加快了我國肉類產業升級和產品創新、科技創新的步伐,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肉類產業供給側改革的貫徹實施,對肉類食品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和重要意義。

作者:記者牛春安

集中展示了雙匯近年來企業轉型升級成果。

雙匯發展副總裁杜俊甫表示,經過30多年的發展,雙匯已經成為中國肉類行業龍頭企業和全球最大豬肉食品企業。雙匯始終堅持專業專注做肉類加工行業,堅持冷鮮肉發展方向,與行業的發展相一致。在產品創新上,也堅持高低溫產品一起上,以求與消費者的需求相符合,保持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

據農業部預測,到2020年國內肉類食品的消費量是1億噸。國內肉類行業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然而,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消費者對於肉類產品的品質,尤其是食品安全也提出了日趨嚴苛的要求。

鄧成表示,隨著終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可追溯性、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企業要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資訊化建設、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生產體系建設。

內蒙古科爾沁牛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征濤表示,中國牛肉市場增長潛力巨大,但國內牛肉消費市場依然不成熟,消費者不知道好牛肉的標準,品質成為他們最大的訴求。為此,科爾沁引入了我國第一條具有高度智慧化的屠宰、吊剔、分割、包裝的牛肉生產線,做到每塊牛肉產品都能“追溯”。

王征濤現場向記者演示了科爾沁產品可追溯系統。只要用手機掃一下科爾沁牛肉包裝上的二維碼,一個“產品追溯碼查詢系統”頁面立即彈出。頁面上,這塊牛肉來自哪個養殖場、場主照片、活牛品種、口齡、吃的什麼飼料、屠宰日期、檢疫證號、獸醫的名字、生產商是誰、在哪條生產線上生產、牛肉來自的部位、分割工師等資訊一應俱全,足有幾十項,牛肉的“身世”一目了然。一旦有投訴,就可通過掃碼追溯到產品的每個生產環節,迅速找到原因。

從1986年創始指出之初到現今已經走過31個年頭。得利斯這個老品牌沒有在時代的變遷中被淘汰,“我們的優勢是我們的品質高於一切的產品理念”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于瑞波說道。

另外,於瑞波就中國豬業發展概況及工作展望做了報告,他指出,近三年來,中國的豬肉市場呈現出如下三個特點。第一個是我國豬肉的產量在逐年減少,2014年我們總產量是5671萬噸,到2016年下降到5299萬噸,每年呈現出超過3個點的下降幅度。第二個特點,我國豬肉進口明顯增加。2014年我國豬肉進口137.9萬噸,到2016年增長到295.5萬噸,三年翻了一番還多。第三個特點,我國豬肉的消費呈現下降趨勢。2014年全國豬肉消費是5771.8萬噸,到2016年到了5586.6萬噸。但是今年以來,我國豬肉市場呈現出了新的變化,特別是今年上半年,我國豬肉生產量呈現出了上升的趨勢。

為提升我國肉類食品安全水準、鼓勵肉類產品科技創新、宣導和普及肉類科學消費,產業周主辦方——中國肉類協會還在展會期間舉行了農畉杯—2017全國優質肉類產品評定活動,並在現場舉行頒獎儀式。

“2017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是目前國內規模與影響力最大的國際性行業交流平臺。本屆產業周以搭建行業交流平臺、研究產業發展政策、展示工業進步成果、促進內外貿易交流、培育肉類產業文化、服務企業發展需求六大引擎助力行業可持續發展。金鑼-2017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肉類工業展覽會是“2017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的主體活動。中國肉類協會和世界肉類組織共同主辦的中國國際肉類工業展覽會(CIMIE)歷經十四屆,已發展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肉類貿易展會之一,成為全球肉類企業推廣品牌、發佈最新產品、技術、科技成果的專業平臺。

中國肉類協會執行會長李水龍表示,2017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的舉辦,有力夯實了我國肉類行業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的基礎,加快了我國肉類產業升級和產品創新、科技創新的步伐,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肉類產業供給側改革的貫徹實施,對肉類食品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和重要意義。

作者:記者牛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