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想去火星,先要瞭解太空旅行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傷害?

50多年來,人類一直在探索太空。1957年蘇聯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衛星名為斯普特尼克1號。從那時起,人類登陸了月球,建造了國際空間站,還發射了哈勃太空望遠鏡。

現在,人們已經開始談論在未來幾十年內要把人類送往火星,但這樣的太空之旅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影響?

眾所周知,太空旅行會使人的骨骼弱化。在人的整個生命中,骨骼會被破骨細胞分解,並釋放出鈣到血液中,同時成骨細胞又會產生新骨。在生命的大部分時間裡,

這兩個過程往往是相互平衡的,當宇航員上了太空生活在微重力下時,平衡就會被打破,這是因為他們的骨頭不需要支撐過多的重量,並且他們也不會受到與在地球上相同的壓力。結果,骨骼中的鈣會被分解並釋放到血流中,造成骨密度下降。

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在微重力下,身體分解骨骼的速度要比產生的速度快很多。在一個月內,宇航員的骨密度能下降多達1%,

這會導致宇航員返回地球時有骨折的風險。

宇航員的肌肉也會有不良影響,特別是他們的腿和背部肌肉,這是由於缺乏使用的緣故。鍛煉有助於防止這些情況,但一項研究發現,即使有鍛煉,肌肉體積和力量仍然會下降,顯然人類並非天生能適應在太空生活。

太空生活的負面影響還有其它方面。沒有地球重力,宇航員甚至可能還會有視力問題。科學家研究了27名宇航員,他們在太空中平均飛行了108天。結果發現,大約22%的宇航員顯示出眼球後部變平,這種視覺異常類似於特發性顱內壓增高症狀,

可能會導致視力喪失。

在太空中,心臟也會發生變化。宇航員的心臟可能會失去品質並且變得更像球形,這可能是因為體內的血液流動減少。當宇航員返回地球時可能會出現血壓下降的情況,導致頭暈,甚至站起來後昏倒。

在不久前,美國宇航員斯科特•凱麗和俄羅斯宇航員米哈伊爾•科爾尼延科在太空駐留一年後回到地球,該任務將幫助科學家更多地瞭解太空飛行時間對人體的影響。在此期間,斯科特•凱麗還有一個在地球上的孿生兄弟,所以科學家還可以研究可能發生的遺傳變化。如果未來計畫要把大批人類送到火星並回來,就需要知道太空旅行將如何影響人體以及如何防止這些負面變化,並讓未來的太空之旅更安全。

如果未來計畫要把大批人類送到火星並回來,就需要知道太空旅行將如何影響人體以及如何防止這些負面變化,並讓未來的太空之旅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