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是否錯過了貴州茅臺?下一個茅臺在哪裡?

前兩天,整個A股市場都在做一件事。

這件事就是看別人賺錢。

繼10月26日站上600元/股之後,10月27日,貴州茅臺再度上攻,截至當天下午收盤,報649.63元,漲幅為7.36%,成交52.84億元,換手率為0.67%,總市值達8161億元。

那為什麼說是看別人賺錢呢?

因為要想持有一手茅臺,其成本已經高達6萬多人民幣,而中證登的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2月份,個人投資者本期末上市A股流通市值在10萬以下的占個人投資者總數的76.73%,為絕對多數。

茅臺大漲之後,段子手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悸動。

“茅臺今天到了639元的價格,一些朋友讓我站在專業的角度分析一下茅臺有沒有泡沫?今天在此統一答覆:茅臺屬於醬香型白酒,白酒沒有泡沫。有泡沫的那是啤酒。”

恩,這樣一說好像也沒啥毛病。

但是,茅臺到底有沒有泡沫可不是一個段子手能說清的。

實際上,當貴州茅臺漲至649元/股,市場上對其未來走勢也出現了較大分歧。

一部分人仍舊堅持看多,其中中金分析師邢庭志拋出845元的目標價。

申萬宏源預測貴州茅臺2017-2019年EPS為20.09、26.18、33.08元,同比增長50%、30%、26%,上調一年目標價至750元。

我們知道,股價取決於股票的每股收益(EPS),以及市場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預估(即PE估值),二者相乘就是股價(股價=EPS*PE)。

媲美巴菲特的投資天才大衛斯,有一條終身受益的投資法則,即後來被人們總結稱之為“大衛斯按兩下”的規律。

所謂“大衛斯按兩下”,就是EPS和PE同時上升,形成股價成倍上漲。

資料顯示,

2015年貴州茅臺EPS為12.34,而今年中報EPS為8.96。按照既往規律估計,今年可能EPS為17.92。而2018年的EPS,券商預測基本都達到23.6左右;相比2015年的12.34,接近翻了一倍。

對比來看,東方財富Chocie資料顯示,在2016年1月股價底部之時,茅臺動態PE=17倍;再看現在PE=33倍,基本實現翻倍。

而再看貴州茅臺的股價,從2016年初210元到目前649元,漲了3倍。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開始為茅臺而擔憂。

茅臺股價加速飆漲,最開心的應該是其忠實投資者——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斌了。

今年5月但斌曾表示,號稱茅臺2018年底能上600,並願意為此賭一個億。當時茅臺股價還在400元/股上下徘徊。

不過,在茅臺成功站上600元之後,但斌也開始擔憂起來。

10月27日上午,但斌表示希望茅臺能夠漲慢點。

否極泰私募基金合夥人董寶珍,也是一位堅定的茅臺投資者,資料顯示,董寶珍在2008年11月就開始買入貴州茅臺的股票,在2010年7月完成建倉,其持有貴州茅臺的成本約為每股160元。

期間,茅臺股價上漲。不過2012年,在中央大力反腐,整治三公消費的背景下,A股白酒板塊走熊,茅臺股價進入陰跌時期。

當年9月,董寶珍與另一位投資人公開打賭稱:“如果茅臺市值跌破1500億元,我就裸奔。”

2012年下半年,茅臺股價從每股220元附近,一路下跌,2013年下跌至每股120元,股價幾乎腰斬。茅臺市值也跌破1500億元。董寶珍不得不履行諾言。

當茅臺此次站上600元後,董寶珍也表示了焦慮。

此外,董寶珍在回答網友提問茅臺能否超過萬億市值時表示,“看這個架勢下個月就要實現吧。”但他也對茅臺能否支撐萬億市值表現擔憂,“可是支持萬億的淨利潤起碼的400億,茅臺在年底能拿出400億淨利潤嗎?”

但是說到底,不管是看多還是唱空,好像跟我們吃瓜群眾並沒有太大關係,畢竟不吃不喝一年也買不起一手。

那要是錯過了貴州茅臺該怎麼辦呢?

答案是等下一個!

根據下圖,我們可以看到10年前的10大公司,分別是埃克森美孚公司,通用電氣、微軟、中國工商銀行、花旗銀行、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皇家荷蘭殼牌石油、美國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移動。

有3家石油,3家銀行,2家運營商,一個科技軟體和工業製造企業,說明在那時候,資源類、金融類以及運營商這種壟斷型企業比較賺錢。

但是10年後的2017年,前10大公司分別是蘋果、穀歌、微軟、Facebook、亞馬遜、伯克希爾·哈撒韋((由沃倫·巴菲特創建於1956年))、阿裡、騰訊,美國強生、埃克森美孚。

這份榜單中蘋果、穀歌、亞馬遜、Facebook、伯克希爾·哈撒韋、阿裡、騰訊,美國強生都是新上榜的企業。而原榜單中通用電氣、工商銀行,花旗銀行、AT&T,殼牌、美國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移動都不見了。

這是一個活生生的十年股票發展史。它深刻反映出了產業的變遷,是一種趨勢。那些領先洞見趨勢的投資者就能夠賺取財富。

那麼下一個10年,會是誰的機會呢?一點高梁小麥,加上取之不盡的赤水河水,一番折騰釀成的茅臺還會是A股的市值老大嗎?

此外,董寶珍在回答網友提問茅臺能否超過萬億市值時表示,“看這個架勢下個月就要實現吧。”但他也對茅臺能否支撐萬億市值表現擔憂,“可是支持萬億的淨利潤起碼的400億,茅臺在年底能拿出400億淨利潤嗎?”

但是說到底,不管是看多還是唱空,好像跟我們吃瓜群眾並沒有太大關係,畢竟不吃不喝一年也買不起一手。

那要是錯過了貴州茅臺該怎麼辦呢?

答案是等下一個!

根據下圖,我們可以看到10年前的10大公司,分別是埃克森美孚公司,通用電氣、微軟、中國工商銀行、花旗銀行、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皇家荷蘭殼牌石油、美國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移動。

有3家石油,3家銀行,2家運營商,一個科技軟體和工業製造企業,說明在那時候,資源類、金融類以及運營商這種壟斷型企業比較賺錢。

但是10年後的2017年,前10大公司分別是蘋果、穀歌、微軟、Facebook、亞馬遜、伯克希爾·哈撒韋((由沃倫·巴菲特創建於1956年))、阿裡、騰訊,美國強生、埃克森美孚。

這份榜單中蘋果、穀歌、亞馬遜、Facebook、伯克希爾·哈撒韋、阿裡、騰訊,美國強生都是新上榜的企業。而原榜單中通用電氣、工商銀行,花旗銀行、AT&T,殼牌、美國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移動都不見了。

這是一個活生生的十年股票發展史。它深刻反映出了產業的變遷,是一種趨勢。那些領先洞見趨勢的投資者就能夠賺取財富。

那麼下一個10年,會是誰的機會呢?一點高梁小麥,加上取之不盡的赤水河水,一番折騰釀成的茅臺還會是A股的市值老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