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令人心酸的國王:被俘後釋放,卻因沒錢再赴敵國為囚,客死他鄉

西元911年,西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查理三世與維京人領袖羅洛(Rollo)達成協議,同意維京人在英吉利海峽沿岸的一塊土地上定居,並封羅洛為公爵。由於維京人又稱為諾曼人,

這塊土地從此被稱作“諾曼第”。英法百年戰爭的隱患,因此而被埋下。

查理三世

1066年,法蘭西諾曼第公爵威廉橫渡英吉利海峽,征服了英格蘭,在大不列顛建立起了諾曼第王朝。此後的150年內,英法之間就形成了一種奇怪的關係:英王在大不列顛是一國之主,

但因為佔有諾曼第,他同時又是法蘭西國王的封臣。後來,諾曼第公國與法國境內的安茹國結成姻親,兩國因此而合併。從此,諾曼第公爵擁有諾曼第、安茹及英格蘭,實力上已足以與法蘭西國王相抗衡。

這引發了法蘭西王室的巨大擔憂。

13世紀初,英王約翰(1199-1216年在位)失政,法王乘機奪回了諾曼第和安茹。法國人的趁人之危,讓歷代英格蘭國王都耿耿于懷,時刻都夢想著奪回歐洲大陸上自己的土地。

1312年,愛德華三世在母親伊莉莎白推翻父親愛德華二世的統治後繼位為王。1330年,愛德華三世不滿母親的專政,又發動政變,殺死母親情夫,軟禁了母親,正式掌控了英國朝局。

愛德華三世

1328年,法蘭西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家族的菲力浦六世即位。此時,孤懸歐洲大陸之外的英王愛德華三世突然發難,聲稱自己血統與法蘭西王室最接近,以法王菲力浦四世外孫的身份要求繼承王位。

法國人理所當然地予以拒絕,說“女系不得繼承王位”。

1337年,愛德華三世通過議會批准額外捐稅,準備對法國開戰。法王菲力浦六世看出英王的圖謀,先發制人,下令法軍搶佔英國在法國西南部的領土基恩,英法“百年戰爭”正式爆發。

菲力浦六世

1340年6月,英國艦隊在埃克呂斯海戰中大敗法軍,從此掌控制海權長達一代人。1346年7月,為支援英國在法國的盟友,愛德華三世率領9000人的部隊橫渡英吉利海峽,登陸歐洲大陸。

菲力浦六世決心熱情地迎接這位遠道而來的不速之客,率領多達35000人的大軍前往堵截英軍。

最終,雙方軍隊在克雷西遭遇。

從雙方實力看,法國兵力差不多四倍於英國,法國又是主場作戰,

已經是占盡優勢。這場英法雙方君主都參加的大決戰,勝負看來已沒有任何懸念。

然而,在戰爭正式開打後,人們才發覺這錯得離譜。

克雷西會戰

英國人利用威力強大的長弓兵,在遠距離對法國軍隊進行射殺,連續打退了法軍十五次衝鋒,使得法國老式重裝騎兵部隊潰不成軍,僅僅讓菲力浦六世帶著60人連夜逃跑。

克雷西戰役結束後,法軍傷亡萬餘人,而英軍傷亡還不到二百人。隨後,英國又趁勝進軍諾曼第,佔領了法國港口加萊,統治加萊長達兩百多年。

法王菲力浦六世在逃回之後,因感染黑死病而亡,約翰二世繼位為法王。

克雷西會戰之後,由於教皇的調停以及黑死病的流行,英法兩國不得不暫時休戰,但雙方的仇恨卻並未因休戰而減退。

1355年,傾向於英國的加斯科尼人與忠於法國的雅文邑伯爵之間爆發戰爭。這年10月,黑太子愛德華率軍,攻擊了瓦盧瓦家族的領地,使法蘭西多數鄉村和城鎮遭到毀壞,法國軍費損耗多達歲入之半!英國軍隊在法國領土上的肆意妄為,更是讓法國對英國恨之入骨。

黑太子愛德華

1356年,黑太子愛德華因屢戰屢勝更加氣盛,率領區區1.2萬人就想穿越法蘭西腹地,向諾曼第方向進發,與當地的盟軍會合。但在盧瓦爾河邊,愛德華發覺河上所有橋樑都已被毀,不得不撤軍。

眼見英國人如此囂張,法王約翰二世徹底被激怒了!他立即下令,集結了不下6萬軍隊,急行軍前往阻截英軍。

“好人”約翰二世

在撤退時,愛德華王子沒有發現法軍逼近,在雷莫蘭汀城前耽誤了幾天,這讓法國人追上了他。直到普瓦提埃附近的莫培督,英軍才發現了法軍——愛德華明白,現在撤退已經為時已晚。意識到敵眾我寡的不利局面,黑太子愛德華主動向約翰二世求和,提出寧願休戰7年以換取退路。

占盡優勢的約翰二世斷然拒絕,並立刻發起了進攻。

英軍一度想從米瓦松河一處淺灘逃跑,但因愛德華所選地形為葡萄園和樹籬遮蓋,騎兵無法施展,撤退已是來不及,只得就地防守。

面對前方英國威力強大的長弓兵,法國人心裡充滿了陰影:十年前的克雷西之戰,法國重騎兵在英國箭雨之下,戰馬紛紛中箭倒地、造成軍隊潰敗的場景歷歷在目,這次無論如何都不能再重蹈覆轍了。法國統帥之一的蘇格蘭人威廉·道格拉斯向約翰二世建議,法國騎士們都身著重甲可以抵禦弓箭,但他們所騎的戰馬卻不行,何不讓騎兵下馬、徒步進攻英軍?約翰二世採納了他的建議,效法英國人讓大部分騎兵下馬,編為三隊,跟隨前面少量的馬隊一塊向前攻擊。

可惜,法國人仍然低估了英國長弓兵的威力。

法軍第一隊雖然進攻到英軍陣前,但在長弓兵的射殺下損失慘重,被迫撤退。第二隊攻擊眼見如此,不戰自退。約翰二世被迫親率第三隊上場,與英軍展開肉搏戰。戰事進行得非常慘烈,愛德華下令弓箭手也加入格鬥,並派出預備隊迂回到敵人側翼發動攻擊。法國軍隊一下潰敗,其餘軍隊則在米瓦松河一個河灣被英軍全數包圍。

百年戰爭

見法軍潰不成軍,約翰二世沒有逃亡,依然頑強地進行抵抗,最終被俘。這一戰,不但約翰二世被俘,他的小兒子也一同落入英軍手中,其餘還有約2000名法軍被俘。此外,有17名大貴族,100名方旗武士和騎士,2000名著盔甲士兵戰死疆場。這是一場多麼慘烈的戰鬥!

國王在戰鬥中被俘!

內憂外患之下,約翰二世的太子查理力量很薄弱,不得不與英國人媾和。1360年,法國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和約,割地賠款,還要用重金去贖回國王約翰二世。

為籌集到贖回國王的資金,太子諾曼第公爵查理被迫召集三級議會,向法國民眾要錢。但法國民眾提出,王國的財政必須接受三級議會的長期監督。這讓查理心有不甘,法國民眾則順勢爆發了起義,反對法國王室的橫徵暴斂。直到1368年7月,法國王室才把這場起義給鎮壓下去。

查理五世

不管有沒有錢,英國人還是給法國國王面子。在協定達成後,約翰二世以一同被俘的幼子為人質,得以先行被放回國。但是,法國國內局勢的動盪,讓約翰二世籌集資金為自己贖身的願望成了泡影。為了實踐諾言,約翰二世毅然又回到了倫敦,以換回作人質的小兒子。

1364年,被稱為“好人”的約翰二世在英國鬱悶而亡,默默地在英國監獄裡駕鶴西去,最終也沒能活著踏上歐洲大陸。

使得法國老式重裝騎兵部隊潰不成軍,僅僅讓菲力浦六世帶著60人連夜逃跑。

克雷西戰役結束後,法軍傷亡萬餘人,而英軍傷亡還不到二百人。隨後,英國又趁勝進軍諾曼第,佔領了法國港口加萊,統治加萊長達兩百多年。

法王菲力浦六世在逃回之後,因感染黑死病而亡,約翰二世繼位為法王。

克雷西會戰之後,由於教皇的調停以及黑死病的流行,英法兩國不得不暫時休戰,但雙方的仇恨卻並未因休戰而減退。

1355年,傾向於英國的加斯科尼人與忠於法國的雅文邑伯爵之間爆發戰爭。這年10月,黑太子愛德華率軍,攻擊了瓦盧瓦家族的領地,使法蘭西多數鄉村和城鎮遭到毀壞,法國軍費損耗多達歲入之半!英國軍隊在法國領土上的肆意妄為,更是讓法國對英國恨之入骨。

黑太子愛德華

1356年,黑太子愛德華因屢戰屢勝更加氣盛,率領區區1.2萬人就想穿越法蘭西腹地,向諾曼第方向進發,與當地的盟軍會合。但在盧瓦爾河邊,愛德華發覺河上所有橋樑都已被毀,不得不撤軍。

眼見英國人如此囂張,法王約翰二世徹底被激怒了!他立即下令,集結了不下6萬軍隊,急行軍前往阻截英軍。

“好人”約翰二世

在撤退時,愛德華王子沒有發現法軍逼近,在雷莫蘭汀城前耽誤了幾天,這讓法國人追上了他。直到普瓦提埃附近的莫培督,英軍才發現了法軍——愛德華明白,現在撤退已經為時已晚。意識到敵眾我寡的不利局面,黑太子愛德華主動向約翰二世求和,提出寧願休戰7年以換取退路。

占盡優勢的約翰二世斷然拒絕,並立刻發起了進攻。

英軍一度想從米瓦松河一處淺灘逃跑,但因愛德華所選地形為葡萄園和樹籬遮蓋,騎兵無法施展,撤退已是來不及,只得就地防守。

面對前方英國威力強大的長弓兵,法國人心裡充滿了陰影:十年前的克雷西之戰,法國重騎兵在英國箭雨之下,戰馬紛紛中箭倒地、造成軍隊潰敗的場景歷歷在目,這次無論如何都不能再重蹈覆轍了。法國統帥之一的蘇格蘭人威廉·道格拉斯向約翰二世建議,法國騎士們都身著重甲可以抵禦弓箭,但他們所騎的戰馬卻不行,何不讓騎兵下馬、徒步進攻英軍?約翰二世採納了他的建議,效法英國人讓大部分騎兵下馬,編為三隊,跟隨前面少量的馬隊一塊向前攻擊。

可惜,法國人仍然低估了英國長弓兵的威力。

法軍第一隊雖然進攻到英軍陣前,但在長弓兵的射殺下損失慘重,被迫撤退。第二隊攻擊眼見如此,不戰自退。約翰二世被迫親率第三隊上場,與英軍展開肉搏戰。戰事進行得非常慘烈,愛德華下令弓箭手也加入格鬥,並派出預備隊迂回到敵人側翼發動攻擊。法國軍隊一下潰敗,其餘軍隊則在米瓦松河一個河灣被英軍全數包圍。

百年戰爭

見法軍潰不成軍,約翰二世沒有逃亡,依然頑強地進行抵抗,最終被俘。這一戰,不但約翰二世被俘,他的小兒子也一同落入英軍手中,其餘還有約2000名法軍被俘。此外,有17名大貴族,100名方旗武士和騎士,2000名著盔甲士兵戰死疆場。這是一場多麼慘烈的戰鬥!

國王在戰鬥中被俘!

內憂外患之下,約翰二世的太子查理力量很薄弱,不得不與英國人媾和。1360年,法國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和約,割地賠款,還要用重金去贖回國王約翰二世。

為籌集到贖回國王的資金,太子諾曼第公爵查理被迫召集三級議會,向法國民眾要錢。但法國民眾提出,王國的財政必須接受三級議會的長期監督。這讓查理心有不甘,法國民眾則順勢爆發了起義,反對法國王室的橫徵暴斂。直到1368年7月,法國王室才把這場起義給鎮壓下去。

查理五世

不管有沒有錢,英國人還是給法國國王面子。在協定達成後,約翰二世以一同被俘的幼子為人質,得以先行被放回國。但是,法國國內局勢的動盪,讓約翰二世籌集資金為自己贖身的願望成了泡影。為了實踐諾言,約翰二世毅然又回到了倫敦,以換回作人質的小兒子。

1364年,被稱為“好人”的約翰二世在英國鬱悶而亡,默默地在英國監獄裡駕鶴西去,最終也沒能活著踏上歐洲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