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是不是只看到河南的不好?尋史中原大地——河南歷史文化底蘊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等,是指以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

中原地區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

先後有20多個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可謂歷史悠久,文化繁榮。

二七廣場

二七紀念塔全稱鄭州二七大罷工紀念塔,為了紀念發生於1923年2月7日的二七大罷工而修建。塔內為二七紀念館,

共設有10個塔層層廳和1個地下層廳,主要陳列展示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歷史起因、經過和結果,展品有實物、圖片和文字資料等。

二七塔內

登上二七塔頂,可以俯瞰到二七廣場周圍的城市中心商業繁華區,以及周圍林立的百貨商鋪。

早就聽說“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也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刹”。

進入登封以後,導遊就讓我們注意路兩邊的武術學校。在這座以少林而聞名天下的城市裡,自然少不了各種中國功夫。

王寶強、李連傑等功夫明星都曾在登封的武校練過功夫。

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之中,

故名“少林寺”

“祖源諦本”牌坊。

圖為少林寺寺門。有沒有覺得很眼熟呢?電影《少林寺》中的經典鏡頭,曾在此取景。

圖為少林寺內的大雄寶殿。

參觀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旁的是流經洛陽的伊河。河上建有形似趙州橋的長橋。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麗景門

原名麗京門,於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為麗景門,是一座重現古都洛陽風貌的城樓,是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成為洛陽古城歷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標誌之一,並且被評為洛陽八景之一。進了麗景門,就是一條集餐飲、住宿、娛樂設施等為一體的風俗街。我在這裡嘗了洛陽著名的“不翻湯”。

洛陽不翻湯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傳統名吃,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相傳清康熙皇帝獨自暗訪民情,途經孟津縣小浪底鎮時饑腸轆轆,忽然聞到一陣奇香。原來是一戶人家的老太正在烙餅,便上前討要。老太說:“餅還沒翻,不熟。”康熙皇帝饑不擇食,說:“不翻不翻,救命要緊。”抓起餅大吃,頓覺美味異常,並為這小餅賜了字。於是,這受過“冊封”的小餅再也不用翻了,因此得名“不翻”。

雲臺山

雲臺山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和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交界處,含紅石峽、潭瀑峽、泉瀑峽、青龍峽、峰林峽、子房湖、茱萸峰、獼猴穀等主要景點。園區內有豐富的地質遺跡,各種地質作用,造就了雲臺山雙崖對峙的峽谷群和各種動態的瀑、泉、溪、潭,共同構成了曠奧兼具的“雲台地貌”景觀。

紅石峽

由於岩石中氧化鐵含量較高,所以岩石呈現紅色。

紅石峽

紅石峽

紅石峽

獼猴谷

其實按照遊覽順序來說,子房湖應該放在紅石峽的後面,因為從紅石峽下來就是子房湖啦。子房湖也是一個水庫,具有蓄水的功能。“子房”是漢代名將張良的字,傳說張子房曾在此隱居。

子房湖

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以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寫實畫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按照《營造法式》一書為建設標準,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風情、皇家園林和古代娛樂為題材的文化主題公園,再現了古都汴京千年繁華的勝景。

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

小宋城

小宋城被稱作“開封人的待客廳”,裡面有各種開封小吃和全國其他地方的小吃。開封以灌湯包為名,到了小宋城自然也要嘗一嘗這裡的灌湯包。

小宋城

開封府

開封府,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包公東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譽為天下首府。史料記載,北宋開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馳名中外。

大相國寺

開封府

大相國寺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現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跡。

大相國寺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旁的是流經洛陽的伊河。河上建有形似趙州橋的長橋。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麗景門

原名麗京門,於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為麗景門,是一座重現古都洛陽風貌的城樓,是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成為洛陽古城歷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標誌之一,並且被評為洛陽八景之一。進了麗景門,就是一條集餐飲、住宿、娛樂設施等為一體的風俗街。我在這裡嘗了洛陽著名的“不翻湯”。

洛陽不翻湯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傳統名吃,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相傳清康熙皇帝獨自暗訪民情,途經孟津縣小浪底鎮時饑腸轆轆,忽然聞到一陣奇香。原來是一戶人家的老太正在烙餅,便上前討要。老太說:“餅還沒翻,不熟。”康熙皇帝饑不擇食,說:“不翻不翻,救命要緊。”抓起餅大吃,頓覺美味異常,並為這小餅賜了字。於是,這受過“冊封”的小餅再也不用翻了,因此得名“不翻”。

雲臺山

雲臺山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和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交界處,含紅石峽、潭瀑峽、泉瀑峽、青龍峽、峰林峽、子房湖、茱萸峰、獼猴穀等主要景點。園區內有豐富的地質遺跡,各種地質作用,造就了雲臺山雙崖對峙的峽谷群和各種動態的瀑、泉、溪、潭,共同構成了曠奧兼具的“雲台地貌”景觀。

紅石峽

由於岩石中氧化鐵含量較高,所以岩石呈現紅色。

紅石峽

紅石峽

紅石峽

獼猴谷

其實按照遊覽順序來說,子房湖應該放在紅石峽的後面,因為從紅石峽下來就是子房湖啦。子房湖也是一個水庫,具有蓄水的功能。“子房”是漢代名將張良的字,傳說張子房曾在此隱居。

子房湖

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以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寫實畫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按照《營造法式》一書為建設標準,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風情、皇家園林和古代娛樂為題材的文化主題公園,再現了古都汴京千年繁華的勝景。

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

小宋城

小宋城被稱作“開封人的待客廳”,裡面有各種開封小吃和全國其他地方的小吃。開封以灌湯包為名,到了小宋城自然也要嘗一嘗這裡的灌湯包。

小宋城

開封府

開封府,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包公東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譽為天下首府。史料記載,北宋開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馳名中外。

大相國寺

開封府

大相國寺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現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跡。

大相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