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相機底大一級壓死人?扒一扒誤導人的玄學大師

很多人把相機畫幅大就是好奉為真理,認為全畫幅和殘副的差別巨大,玩攝影就一定要買全幅,還經常指導別人買相機要一步到位,買殘副以後早晚要換全幅,對手機拍照那更是嗤之以鼻。

事實真的是這樣?

類似這樣的圖片基本都看爛了,時時刻刻提醒你不同畫幅間尺寸差距有多大。尺寸差距看完了, 就是該宣揚類似“畫幅大畫質好太多”這種論調了。

總結下這種論調也可以細分為三小種

第一種是理所當然型,比如“你看感測器尺寸差那麼多畫質能一樣?誰不知道全幅比殘副畫質好”。

第二種是貌似有道理型,比如“畫幅大,色深高,寬容度高,高感好,層次感好,透視好等”。

第三種是玄學型,比如“畫幅大,層次好,色彩好,你看這圖片一看就能看出色深高,寬容度高這種神論”。

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

要說畫幅尺寸差別最大體現是在於單位面積圖元和信噪比。然後是色深,動態範圍和寬容度,

可用高感。最後還要算上與鏡頭的透視和景深關係。

我們一個一個講

1.感測器信噪比和圖元密度

同治造水準下,感測器面積越大,信噪比確實會越高。信噪比高會體現在同感光度值信噪比越高畫面噪點會相對越少,高感光度下相對明顯,低感光度度下會有差距但是微乎其微,認真講你拍照時候用高iso值的情況多麼?

關於圖元密度“同等畫幅,圖元數越高也就是圖元密度越低,

感光能力越差,噪點越多”這句話聽起來很像沒什麼不對,實際上卻是建立在100%放大原圖情況下,實際使用把兩台圖元不同的相機拍出來的照片縮圖到相同大小的照片,然後去比較噪點你再看看還有差別?當然玄學大師具有裸眼高倍放大鏡找噪點功能另當別論。

2.色彩深度

數碼攝像頭的彩色深度指標反映了攝像頭能正確記錄色調有多少,色彩位數的值越高,就越可能更真實地還原亮部及暗部的細節。

然後色彩位元數以二進位的位元(bit)為單位。

有人會拿全畫幅色彩深度都是14bit,殘副都是12bit說事情,我們就暫且不說殘副現在一大堆14bit色彩深度的感測器了,就算默認殘副為12bit,有人要說了這可是二進位單位,差了兩個數量級那色彩要差距多少?其實沒多少....

說下色彩深度的意義,了要解兩個事實先:JPG格式色彩深度只有8bit:一般專業顯示器都是原生8bit(原生10bit顯示器?監視器都是是高級型號才是原生10bit,

那些標稱10bit顯示器都是8bit抖動的)

更高的色彩深度意義在於raw格式更多的細節的留存,在於後期的調整空間。

但是當你看到兩個相機的成品JPG格式照片,還能肉眼分辨出哪個相機色彩深度好?能做到都是玄學大師

3.最大動態範圍和寬容度

最大動態範圍是指一個感測器能記錄的最亮部細節和最暗部細節之間的範圍,而寬容度就是最亮部細節和最暗部細節之間層次的豐富程度。

首先,尼康 索尼殘副寬容度都能能吊打佳能全幅,滿大街影樓還是用佳能,好我們再一次假設全幅動態範圍和寬容度就是比殘副好......

最大動態範圍和寬容度對畫質影響真的大麼?

人像攝影基本離不開燈光設備了,動態範圍和寬容度對人像攝影的影響真不如一塊反光板位置的影響大。

動態範圍和寬容度最大意義就在於風光攝影了,我們要認識到相機動態範圍和寬容度再大也大不過人眼,有經驗的風光攝影師基本都能分辨自己手上相機寬容度夠不夠拍攝當前場景,不夠就用區域曝光法了,動態範圍和寬容度意義對於風光攝影還是在於後期的調整空間......嗯還是後期。

可笑的是有人會拿直出照片看所謂的畫面層次比較寬容度,實際上沒有經過後期仔細調整的圖片,畫面層次感很可能是低寬容度好于高寬容度。高寬容度照片由於保存了更多亮部和暗部細節,直出的直觀表現很可能是一片灰。

講到底最大動態範圍和寬容度的更多意義還是在於後期的調整空間。

4.可用高感

除了特殊需求一般人會用高iso拍照嗎?這個估計玄學大師都很少用

5.畫幅與與鏡頭的透視,景深關係

-透視關係只與距離有關,與焦距無關,不同焦距鏡頭在同一視點上拍攝一個物體,透視關係相同。

-景深與三個因素有關:光圈,焦距,距離。用相同焦距的APS-C畫幅和全幅,控制光圈和距離相同,那麼景深相同。

簡單說同鏡頭,畫幅大贏的是同物距拍攝範圍更大就這些。

至於說什麼空間感更強,虛化更好理論上是不存在的,當然玄學上存在。

總結

實際上畫幅尺寸主要影響也就體現在百分百看原圖的細節,和raw保存的原始資訊對於後期的可調性。玄學大師硬是把這些影響誇張了無數倍,最可笑的是大部分玄學大師還是直出黨.......

為什麼很多攝影新手會覺得相機拍照和手機沒區別,實際上良好的拍照環境下手機和相機拍照還真的沒有什麼區別。類似在空氣乾淨,環境明亮的戶外拍攝遠處風景,手機iso值極其低基本會到100,拍風景也不存在背景虛化,手機和相機都是圖片直出,最大動態範圍和寬容度也體現不出多少,不把兩張原圖百分百全開比細節,能有多大區別,如果相機用套頭估計比了也沒多大區別。。。。。

攝影新手第一次自我感覺進步通常是在買了第一枚定焦的的時候,大光圈虛化,很直觀感覺和手機拍照不一樣,實際上是一種偽進步。。。。

攝影真正的進步通常是在開始理解後期的時候,接觸了像lightroom一類軟體,也知道了raw格式的強大。到此你用全幅也才算有意義,全幅用的久了後期能力也強了,全幅殘副也就一樣了。。。。後期麼好調,不好調都能調。

當然偽進步。。。也可以進階的。。。從大光圈到廣角鏡頭,長焦鏡頭,微距鏡頭。。。不同器材的新新鮮感很可能讓他們視為是一種進步。

這種偽進步還有另一種變態進階,玩膠捲,玩老鏡頭,玩德毒,反正都是通過新鮮感來麻醉自己讓自己覺得自己的攝影水準在進步。。。

前文所說的玄學大師很可能就出現在這兩類人裡,他們特點就是沒什麼作品,也不知道什麼正經理論,怎麼玄怎麼講就對了。。。。

這種偽進步的人還有一種特點,不玩燈光器材,太難。。。

說道底造成這些偽進步玄學大師的主要原因就是數碼時代相機太容易使用了,讓他們造成了一種攝影很容易的錯覺,幾時年前拍一張清晰的人像都十分困難,現在三歲孩子都能做到,幾時年前攝影師還要暗房後期處理底片,現在你講你按下快門就是攝影師?

首先,尼康 索尼殘副寬容度都能能吊打佳能全幅,滿大街影樓還是用佳能,好我們再一次假設全幅動態範圍和寬容度就是比殘副好......

最大動態範圍和寬容度對畫質影響真的大麼?

人像攝影基本離不開燈光設備了,動態範圍和寬容度對人像攝影的影響真不如一塊反光板位置的影響大。

動態範圍和寬容度最大意義就在於風光攝影了,我們要認識到相機動態範圍和寬容度再大也大不過人眼,有經驗的風光攝影師基本都能分辨自己手上相機寬容度夠不夠拍攝當前場景,不夠就用區域曝光法了,動態範圍和寬容度意義對於風光攝影還是在於後期的調整空間......嗯還是後期。

可笑的是有人會拿直出照片看所謂的畫面層次比較寬容度,實際上沒有經過後期仔細調整的圖片,畫面層次感很可能是低寬容度好于高寬容度。高寬容度照片由於保存了更多亮部和暗部細節,直出的直觀表現很可能是一片灰。

講到底最大動態範圍和寬容度的更多意義還是在於後期的調整空間。

4.可用高感

除了特殊需求一般人會用高iso拍照嗎?這個估計玄學大師都很少用

5.畫幅與與鏡頭的透視,景深關係

-透視關係只與距離有關,與焦距無關,不同焦距鏡頭在同一視點上拍攝一個物體,透視關係相同。

-景深與三個因素有關:光圈,焦距,距離。用相同焦距的APS-C畫幅和全幅,控制光圈和距離相同,那麼景深相同。

簡單說同鏡頭,畫幅大贏的是同物距拍攝範圍更大就這些。

至於說什麼空間感更強,虛化更好理論上是不存在的,當然玄學上存在。

總結

實際上畫幅尺寸主要影響也就體現在百分百看原圖的細節,和raw保存的原始資訊對於後期的可調性。玄學大師硬是把這些影響誇張了無數倍,最可笑的是大部分玄學大師還是直出黨.......

為什麼很多攝影新手會覺得相機拍照和手機沒區別,實際上良好的拍照環境下手機和相機拍照還真的沒有什麼區別。類似在空氣乾淨,環境明亮的戶外拍攝遠處風景,手機iso值極其低基本會到100,拍風景也不存在背景虛化,手機和相機都是圖片直出,最大動態範圍和寬容度也體現不出多少,不把兩張原圖百分百全開比細節,能有多大區別,如果相機用套頭估計比了也沒多大區別。。。。。

攝影新手第一次自我感覺進步通常是在買了第一枚定焦的的時候,大光圈虛化,很直觀感覺和手機拍照不一樣,實際上是一種偽進步。。。。

攝影真正的進步通常是在開始理解後期的時候,接觸了像lightroom一類軟體,也知道了raw格式的強大。到此你用全幅也才算有意義,全幅用的久了後期能力也強了,全幅殘副也就一樣了。。。。後期麼好調,不好調都能調。

當然偽進步。。。也可以進階的。。。從大光圈到廣角鏡頭,長焦鏡頭,微距鏡頭。。。不同器材的新新鮮感很可能讓他們視為是一種進步。

這種偽進步還有另一種變態進階,玩膠捲,玩老鏡頭,玩德毒,反正都是通過新鮮感來麻醉自己讓自己覺得自己的攝影水準在進步。。。

前文所說的玄學大師很可能就出現在這兩類人裡,他們特點就是沒什麼作品,也不知道什麼正經理論,怎麼玄怎麼講就對了。。。。

這種偽進步的人還有一種特點,不玩燈光器材,太難。。。

說道底造成這些偽進步玄學大師的主要原因就是數碼時代相機太容易使用了,讓他們造成了一種攝影很容易的錯覺,幾時年前拍一張清晰的人像都十分困難,現在三歲孩子都能做到,幾時年前攝影師還要暗房後期處理底片,現在你講你按下快門就是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