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猜:唐宋時期,共有 _位詩人在金華停留作詩?

金華人傑地靈、歷史悠久

自古為文人墨客嚮往之地

小布搜索“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驚訝地發現

唐宋時期(635-1295年)

有 18 位著名詩人在金華停留

留下詩作 128 首

這個資料不一定準確

但對於瞭解金華人文有幫助

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635-680年,駱賓王,0-45歲。有詩 4 首。

832-893年,貫休,0-61歲。有詩 44 首。

839-907年,羅隱,6-74歲。

1168-1189年,葉適,18-39歲。

1134-1135年,李清照,50-51歲。有詩 1 首。

1154年,洪遵,34歲。

1153-1176年,鄭伯熊,29-52歲。有詩 2 首。

1190-1191年,尤袤,66-67歲。

1136-1188年,唐仲友,0-52歲。有詩 8 首。

1174-1181年,陳傅良,37-44歲。有詩 2 首。

1145-1181年,呂祖謙,8-44歲。有詩 28 首。

1170-1188年,楊萬里,43-61歲。有詩 2 首。

1193年,辛棄疾,53歲。

1214年,戴復古,47歲。有詩 2 首。

1199年,劉過,45歲。有詩 33 首。

989-993年,晁迥,38-42歲。

1000年,楊億,26歲。

1072-1073年,蘇頌,52-53歲。有詩 2 首。

備註:部分因生年難確考,所列年歲為虛擬數。

下面,跟著小布一起循著其中幾位唐宋詩人的腳步感受他們與金華的緣。

駱賓王

635年-680年

635年,居於家鄉義烏。賓王生年難確考,本表所列年歲為虛擬數。

636-640年,居於家鄉義烏。641年,居鄉.作詠鵝詩。作品:《詠鵝》。

642-643年,居於家鄉義烏。

655年,應舉落第,南歸義烏.將至,有《望鄉夕泛》詩。

作品:《望鄉夕泛》。

655年,居義烏時,與高四締交。655年,居故鄉義烏.有《賦得白雲抱幽石》詩。作品:《賦得白雲抱幽石》。

655年,居故鄉義烏.有《賦得春雲處處生》詩。作品:《賦得春雲處處生》。

680年7月20日,七月中旬,至故鄉.有《再與親情書》.廿日,葬母于義烏故山。作品:《再與親情書》。

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一生行跡

貫休

832年-893年

832年,貫休生。

833-834年,居鄉蘭溪。

835-837年,居鄉讀書。

838-840年,出家蘭溪縣登高裡和安寺,師從圓貞長老學《法華經》。

841年,在蘭溪和安寺學佛,並學為詩。

842-846年,在蘭溪和安寺,漸有詩名。

856年,南歸婺州故里,途中逢周樸。作品:《途中逢周樸》。

860年,與婺州刺史楊發游赤松山,有詩唱和。作品:《和楊使君游赤松山》。

861年,春在婺州。

865年,居蘭溪和安禪寺,時出遊周邊名山寺觀,

有詩。作品:《春遊涼泉寺》。《游金華山禪院》。《懷匡山道侶》。《歸故林後寄二三知己》。《題友人山居》。

865年,居蘭溪和安禪寺,有詩。作品:《送僧入馬頭山》。(作年不詳,暫置於此。)

873年,秋冬之際返婺州。

874年,初春在蘭溪,有詩。作品:《對雪寄新定馮使君二首》(其一)。《對雪寄新定馮使君二首》(其二)。

874年,在蘭溪,有詩。作品:《瀫江秋居作》。《野居偶作》。《題蘭江言上人院二首》(其一)。《題蘭江言上人院二首》(其二)。《故林偶作》。

《上杭州令狐使君》。《上盧少卿覓千文》。《謝盧少卿惠千文》。《送緣有禪師與雷處士入武夷山》。《懷武夷山禪師》。

875年,在婺州,與婺州刺史鄭鎰相過從,有詩。作品:《賀鄭使君》。

875年,在婺州,有詩。作品:《宿赤松山觀題道人水閣兼寄郡守》。

878年,返回婺州。

879年,在婺州。春送太守鄭鎰赴閩,有詩。作品:《送鄭使君》。

879年,在婺州。與太守王慥過從酬唱,有詩。作品:《寄拄杖上王使君》。

879年,在婺州,有詩寄王慥。作品:《循吏曲上王使君》。

879年,初秋在婺州,有寄王慥詩。作品:《懷薛尚書兼呈東陽王使君》。

879年,秋在婺州,有寄王慥詩。作品:《賀雨上王使君二首》(其一)。《賀雨上王使君二首》(其二)。《秋望寄王使君》。

879年,在婺州,有詩。作品:《懷張為周樸》。(《懷張為周朴》當作于本年前,具體時間無法考證。)《懷周朴張為》。(《懷周朴張為》當作于本年前,具體時間無法考證。)

879年,疑在婺州,有詩。作品:《秋末寄武昌一公》。(此詩作于黃巢亂前,具體時間、作於何地,不詳,暫置於此。)

880年,春夏在蘭溪,有詩。作品:《陽春曲》。

881年,途經士馬。作品:《經士馬中作》。(士馬,地名,不詳所在,暫置於婺州蘭溪。)

881年,在蘭溪,見赤松山舒道士,有詩。作品:《士馬後見赤松舒道士》。

881年,春末在蘭溪道中,有詩。作品:《春末蘭溪道中作》。

886年,入秋後返故里,有詩。作品:《湖頭別墅三首》(其一)。《湖頭別墅三首》(其二)。《湖頭別墅三首》(其三)。

887年,在婺州。太守蔣環開洗讖戒壇,休為監壇。

887年,在婺州。與此時居婺州的韋莊相交往。887年,在婺州。太守蔣環開洗讖戒壇,休為監壇。與此時居婺州的韋莊相交往。作品:《杜侯行》。

893年,疑歸婺州蘭溪,有詩。作品:《寄翰林陸學士》。

893年,秋,在婺州蘭溪,有詩。作品:《經弟妹墳》、《經友生墳》。

893年,冬,在婺州蘭溪,有詩送鄭准赴舉。作品:《送鄭准赴舉》。

宿赤松山觀題道人水閣兼寄郡守

珠殿香輧倚翠棱,

寒棲吾道寄孫登。

豈應肘後終無分,

見說仙中亦有僧。

雲斂石泉飛險竇,

月明山鼠下枯藤。

還如華頂清談夜,

因有新詩寄鄭弘。

貫休一生行跡

李清照

1134年-1135年

1134年10月,至金華,居陳氏第。

1134年11月24日,在金華完成《打馬圖經》,並為之作序。作品:《打馬圖經序》。

1134年11月,又作《打馬賦》。

1134年11月,又作《打馬圖經命辭》。

1135年3月,在金華,有詞抒孤獨之感。作品:《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1135年3月,在金華,有詩感慨宋室不振,江山難守。作品:《題八詠樓》。1135年5月3日,詔於金華清照居處取哲宗實錄。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一生行跡

鄭伯雄

1153年-1176年

1153-1155年,29歲起任婺州司戶參考。作品:《次韻陳倅瑞岩之什》。

1175年,奉議郎,知婺州。作品:《婺州道中》。

1176年,奉議郎,知婺州。召赴闕。進京途中赴永康訪陳亮、郎翥。

婺舟道中

筍輿時得並溪行,

溪水秋來似鑒清。

仰春雲山勞眼力,

臨流照眼卻分明。

鄭伯雄一生行跡

呂祖謙

1145年-1181年

1145年,8歲,隨侍父親呂大器。

1147年,侍親在婺州。

1157年10月,呂大器福州任滿,隨侍歸婺州。

1158年4月2日,自信州歸婺州,以妻子韓氏廟見。有詩。作品:《春日七首》

1159年11月4日,長女華年出生。

1160年4月,監潭州南嶽祠滿。

1160年8月,自臨安歸婺州。

1161年1月13日,授嚴州桐廬縣尉。

1161年1月23日,長子岳孫出生,旋即夭折。

1161年5月,王十朋為大宗正丞,來訪。

1161年12月,林之奇來訪。

1162年3月28日,歸自臨安。

1162年4月,呂大器除知黃州,代父作謝表。作品:《代倉部知黃州謝表》。《代倉部知黃州謝宰執啟》。《代倉部知黃州通張魏公啟》。《代倉部知黃州謝從官啟》。

1162年6月7日,次子齊孫出生。

1162年8月,以韓氏喪歸婺州。

1162年9月26日,歸葬韓氏于武義縣明招山。韓元吉有墓誌。

1162年9月,次子齊孫夭折。

1163年7月,拜訪潘叔度父親。

1163年12月,朱熹到婺州與呂祖謙見面,同游諸山,訪申大度、申太康墓,並論學。

1164年閏11,歸婺州。

1165年1月,函候汪應辰,請其造福一方。作品:《與汪端明》二。

1165年2月,代父作《湯教授母潘夫人墓誌銘》。作品:《湯教授母潘夫人墓誌銘》。

1165年4月,致書汪應辰兩通,冀其獎掖人物,共扶儒道。作品:《與汪端明》三。《與汪端明》四。

1165年6月,代人作《戒諭兩淮守令恤農詔》。作品:《戒諭兩淮守令恤農詔》。

1165年8月,呂大器為池州守,代父作謝表、謝啟。作品:《代倉部知池州謝表》。《代倉部知池州謝宰執啟》。《代倉部知池州答教官啟》。

1166年5月,外祖曾幾卒,代父作祭文。作品:《代倉部祭曾文清公文》。

1166年11月1日,母卒舟中,護喪歸婺州。

1167年1月22日,葬母親曾氏于明招山。

1167年5月,回明招山。

1167年夏,應朱熹共同編史之約,作編史條例。

1167年夏,潘景憲、彭仲剛等三百多人來學。

1167年9月,函候汪應辰,勸諫當任天下之重有補吾道。作品:《與汪端明》五。

1167年秋,葉適來訪。

1167年冬,與陳亮等講明學問。

1167年,門人鞏豐來學。

1168年5月,岳父韓元吉知建寧府,代作謝表。作品:《為韓尚書作知建甯府謝表》。

1168年9月,制定學規《乾道四年九月規約》十一條,強調孝弟忠信。

1168年秋,自明招山歸城。呂大器出知吉州,代作謝表、謝啟。作品:《代倉部知吉州謝表》。《代倉部通吉州交代錢吏部啟》。《代倉部通吉州胡邦衡侍郎啟》。

1168年11月,代劉夙作《祭忠簡趙公文》。作品:《代劉衢州祭趙忠簡公文》。

1168年冬,在曹家巷授業,講授《左傳》,有《左氏博議》,不論經旨,傳播頗廣。作品:《左氏博議》。

1168年,本年修《東萊公家傳》,盛讚呂好問。

1169年3月4日,自宣城返回婺州。

1169年4月,作《書楊次淵之父所藏舊游諸公手簡後》。作品:《書楊次淵之父所藏舊游諸公手簡後》。

1169年4月,應門人葉重開之請,為其祖父葉洵仁作墓誌銘。作品:《松陽葉君墓誌銘》。

1169年5月,與李丙、戴衍等遊靈洞。有《戴衍字序》。作品:《戴衍字序。

1169年8月11日,自德清歸婺州。以繼室韓夫人廟見。

1169年8月25日,以太學博士補外,添差嚴州學教授。

1169年,以考滿改秩,致書虞允文,示以要勉自講習,求所未至。作品:《與虞丞相》一。

1169年9月23日,韓元吉等來婺州,與之同游蘭溪靈洞。

1169年,為門人吳瑉作《佚老庵記》成,托東陽張伯安刊行。有《與吳景華》。

1169年,為門人吳瑉作《佚老庵記》成,托東陽張伯安刊行。作品:《橫山吳君佚老庵記》。

1169年10月7日,自三衢歸婺州。

1170年閏54日,呂大器自吉州還,呂祖謙自嚴州歸婺侍父。

1170年閏58日,會諸生於麗澤,有學規《規矩七事》。作品:《規矩七事》。

1171年6月8日,歸婺州治韓氏妻喪。

1171年6月13日,張栻以論張說事出知袁州。呂祖謙作書與朱熹論及朝政,並贈所刻《易傳》三本。作品:《與朱侍講》七。

1171年6月17日,葬妻子于明招山。

1171年6月,致書邢世材,述說喪事、國事,心緒不佳。作品:《與邢邦用》三。

1171年,作《祔韓氏志》。作品:《祔韓氏志》。

1171年,侍父歸婺州。作書與執政請祠侍親,不許。作品:《與虞丞相》、《與梁參政》。

1171年7月24日,以通歷任四考,改左宣教郎。召試館職。以侍親為由,再與虞丞相書請祠歸鄉。作品:《與虞丞相》三。

1171年,寫信與邢世材,言欲一意讀書為學。作品:《與邢邦用》四。

1171年,致書陳亮,言辭官事、薛季宣事,並允陳亮暇日為作要齋銘。作品:《與陳同甫》二。

1171年9月16日,除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有謝政府啟。作品:《除館職謝政府啟》。

1172年2月7日,至家,呂大器已去世,丁憂。

1172年2月,複修《喪葬禮》、定《祭禮》。

1172年5月16日,終父親喪事,有書與朱熹,商榷《喪禮》、《祭禮》,欲踐行。作品:《與朱侍講》十四。(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七。)

1172年5月,搜集資料補《伊洛淵源錄》、《二程外書》、《震澤語錄》。

1172年7月,致書陳亮,謝吊親喪,並邀約九月相聚。作品:《與陳同甫書》九。

1172年11月3日,葬父于明招山。

1172年,韓螺所生女夭折。

1173年1月,有《與汪端明》,論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多失真處。作品:《與汪端明》六。

1173年1月,有書與朱熹,與其商榷《五朝名臣言行錄》。作品:《與朱侍講》二十五。

1173年1月,薛季宣來訪,相與討論世務及義理,約定長期的論學計畫。

1173年1月,徐居厚來訪,始從呂祖謙遊。

1173年閏1,魏元履卒,有挽章。作品:《魏元履國祿挽章》二首。

1173年2月,答朱熹書,歡迎其子朱塾來學。作品:《與朱侍講》十七。

1173年4月,致書汪應辰,討論《五朝名臣言行錄》。作品:《與汪端明》八。

1173年5月,八叔呂大虯去世,至明招山料理喪事。

1173年6月,致書朱熹,討論學問,並詢問朱塾到期。作品:《與朱侍講》二十一。

1173年7月,薛季宣卒,遣人往吊。為薛季宣作墓誌銘。作品:《薛常州墓誌銘》。

1173年7月,致書陳亮,論登高當自下發足。作品:《與陳同甫書》八。(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十。)

1173年7月,致書陳亮。作品:《與陳同甫書》五。

1173年7月,致書陳亮論學。鼓勵陳亮刊《易傳》,重議編史及《春秋》等事。作品:《與陳同甫書》六。

1173年7月,長子朱塾前來就讀。為朱塾擇友,規定課程。作品:《與朱侍講》二十二。

1173年7月,刊印《橫渠集》。欲刊《說文》而苦無善本。

1173年7月,刻朱熹藏《程氏易傳》。

1173年8月,劉清之和陸九齡來訪。呂祖謙與朱熹書,稱道陸九齡。作品:《與朱侍講》二。

1173年8月,因刊《橫渠集》,遣人往汪應辰處求《橫渠集》詳本。作品:《與汪端明》十。

1173年9月,陳亮《論事錄》、《歐陽文忠公文粹》成,請呂祖謙評議。呂祖謙字斟句酌,強調為學當本末並舉。作品:《與陳同甫書》四。

1173年9月,命潘景憲為陳亮校《易傳》。陳亮以所撰《伊洛正源》來議,呂祖謙有所批評。作品:《與陳同甫》五。

1173年10月,陸九齡再訪呂祖謙,與同觀《實錄》,有《實錄節》。

1173年10月,作《戒諭沿邊修武備詔》。作品:《戒諭沿邊修武備詔》。

1173年11月,呂祖謙以程文教朱塾。

1173年12月,作書與朱熹,允為《伊洛淵源錄》作序,並允助朱熹向汪應辰及浙東諸人借書、搜羅事蹟。索《祭禮》。作品:《與朱侍講》三。

1173年12月,為朱熹刊《程氏易傳》。

1173年12月,郭養正前來就學。作品:《與郭養正》二。

1173年冬,選古文四十篇示學者作文途徑。

1173年,諸生複集,為講《尚書》。有《癸巳手筆》。

1173年,作學規《乾道九年直日須知》。作品:《乾道九年直日須知》。

1174年1月,以韓元吉守婺故,遣散諸生專意讀書。始編《讀詩記》。閱胡安國《春秋左氏傳》,盛讚其揭出《禮運》“天下為公”意思。有標抹本。

1174年2月,入金柱山讀諸子、《春秋》、《資治通鑒》並標抹。有答潘景憲書。作品:《答潘叔度》十四。(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十。)《答潘叔度》十五。(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十。)《答潘叔度》十六。

1174年2月,義烏有刊刻《精義》者與朱熹衝突,朱熹函請呂祖謙邀官介入以制止。呂祖謙複朱熹書,勸導勿以官司壓人,講學正須於日用間就事上商量。作品:《與朱侍講》十八。

1174年2月,致書汪應辰求取伊洛事蹟,並索朱熹所贈《祭儀》。作品:《與汪端明》十一。

1174年2月,致書朱熹,論當因材施教。作品:《與朱侍講》四。

1174年2月,致書郭養正論修養之道,敦促其實下工夫。作品:《與郭養正》二。

1174年2月,為舉子選古文在建寧刊行。作品:《與朱侍講》六。

1174年3月,至明招山。

1174年3月,《橫渠集》刊出。

1174年3月,收到汪應辰轉寄朱熹《祭儀》,複書汪應辰討論《祭儀》。作品:《與汪端明》十二。

1174年3月,過訪陳亮。

1174年春,遣人至長沙與張栻講論學術,言及朱熹之出處問題。

1174年4月,居明招山。

1174年6月1日,自衢州歸,與陸九淵論學多日。

1174年6月,與汪應辰書,薦陸九淵。並寄《善言錄》、《橫渠錄》、尹焞《論語跋》等。索取程頤資料,《通鑒類編》。作品:《與汪端明》十四。

1174年6月,複陳亮來書。作品:《與陳同甫》二十四。

1174年6月23日,得祠主管台州崇道觀。

1174年6月,應門人張垓之請,為其父張協作墓銘。作品:《大樑張君墓誌銘》。

1174年7月,函候汪應辰,催取《伊川錄》、《通鑒類編》。作品:《與汪端明》十五。

1174年7月,複陳亮來書。作品:《與陳同甫》二十五。

1174年7月,致書陳亮論學。評議陳亮《策問》、《章侍郎行狀》文氣高遠疏宕而議論不合。作品:《與陳同甫》一。

1174年7月,遣潘景憲送朱塾歸閩。

1174年8月28日,自金華赴紹興省外祖母,潘景憲偕行。作《入越錄》。作品:《入越錄》。

1174年8月,應門人汪仲儀請為其母作墓銘。作品:《金華汪仲儀母王氏墓誌銘》。

1174年8月,作書與朱熹討論《伊洛淵源錄》編撰問題。作品:《與朱侍講》二十八。

1174年10月,作詩哭芮燁。作品:《祭酒芮公既歿四年,門人呂某始以十詩哭之》。

1174年10月,作書與周必大,並錄呈哭芮燁十詩。作品:《與周丞相》。

1174年10月,為門生喬德瞻作墓銘。作品:《喬德瞻墓誌銘》。

1174年10月,應劉邦翰請,為其妻作墓銘。作品:《郭宜人墓誌銘》。

1174年11月,應門人盧汝雱請,為其父盧大經作墓銘。作品:《淳安盧君墓誌銘》。

1174年11月,應門人陳錫請,為其母作墓銘。作品:《義務陳錫母朱氏墓誌銘》。

1174年12月,周必大被召,作書為善類賀之。作品:《與周丞相》二。

1174年12月,應薛季宣子之請,為薛季宣作墓銘成。作品:《薛常州墓誌銘》。

1174年12月,應門人王中孚、王中實請,為其父王日就作墓銘。作品:《分水王君墓誌銘》。

1174年12月,應門人汪大度、汪大明請,為其父汪灌作墓誌銘。作品:《金華汪君將仕墓誌銘》。

1174年12月,將陳亮《孟子說》奉還,約定中春面議。作品:《與陳同甫》三。

1174年12月,函候汪應辰,告知來春造訪事。作品:《與汪端明》十六。

1174年,本年作《左氏手記》。作品:《甲午左傳手記》。

1174年,為樓蘊作墓銘。作品:《義烏樓君墓誌銘》。

1174年,作《送朱叔賜赴閩中》二首。作品:《送朱叔賜赴閩中》二首。

1175年1月,在明招。

1175年2月,在明招,作文盛讚袁樞作《通鑒》,併發其微旨。作品:《袁機仲國錄通鑒紀事本末後》。

1175年3月21日,攜潘景憲自婺出發赴閩訪朱熹,始作《入閩錄》。

1175年6月,過三衢歸婺州,作書與陳亮,論其《三國紀年序引》與諸人物贊作法,強調以論者言之,蜀當繼漢為正統。

1175年6月,致書邢邦用,講為學之法。作品:《與邢邦用》一。

1175年6月,作書與張栻,言及朱熹修養尚有不足處。

1175年7月,致書與陳亮,約會見,並詳論其《三國紀年序引》之不足。作品:《與陳同甫》十一。

1175年,門人劉剛中之父劉國華葬。呂祖謙至武義會葬。因游劉氏山園,有詩。作品:《題劉氏綠映亭》二首。

1175年7月,應劉剛中請,為其父劉國華作墓銘。作品:《通判沅州劉公墓誌銘》。

1175年8月1日,複歸明招山。閱《通鑒》,有標抹本。學子多有來從學者。1175年8月,作王某挽章。作品:《王通直挽章》。

1175年9月,作劉某挽章。作品:《劉梧州挽章》。

1175年9月,陳傅良門人林安之來訪。

1175年9月,葉衡罷相歸婺州,呂祖謙下旬自明招山還婺州與相見。

1175年9月,應門人曹起宗之請,為其父曹燁作墓銘。作品:《金華曹君墓誌銘》。

1175年9月,陳亮請呂祖謙為祖父作墓銘,為作。作品:《永康陳君迪功墓誌銘》。

1175年9月,應門人徐文虎之請,為其父徐時乂作墓銘。作品:《分水徐君墓誌銘》。

1175年9月,為曹佃作墓銘。作品:《金華曹君將仕墓誌銘》。

1175年9月,為方元恪作墓銘。作品:《嚴陵方君墓誌銘》。

1175年9月,為劉墉作墓銘。作品:《劉梧州墓誌銘》。

1175年閏9,複書周必大薦士約,冀其多得實材。作品:《與周丞相》五。

1175年閏9,陳亮來信討論所刪正《文中子》、《文中子序引》。呂祖謙複書評議,欲月內相見。作品:《與陳同甫》七。

1175年10月1日,作《台州修城記》,稱讚州守趙汝愚不勞民而有功。作品:《台州修城記》。

1175年10月,應陳傅良之請,為林安之作墓銘。作品:《林安之墓誌銘》。

1175年11月,應撫州守趙燁請,為作《撫州新作浮橋記》,記其捐資作橋解民之困。作品:《撫州新作浮橋記》。

1175年11月,開始修訂《書說》。

1175年12月,為時汝翼作《金華時君德輔墓誌銘》。作品:《金華時君德輔墓誌銘》。

1175年12月,應門人王頤之請,為其父王恬作墓銘。作品:《永康王君墓誌銘》。

1175年12月,應門人徐一夔之請,為其父徐宗盛作墓銘。作品:《徐君墓誌銘》。

1175年12月,邢邦傑去世,為作祭文。作品:《祭邢邦傑》。

1175年12月,幼弟喪,至明招營喪。

1175年12月,《近思錄》刻板。呂祖謙與朱熹議朱塾婚事。

1175年,蘇師德卒,為作挽幛二首。作品:《蘇仁仲計議挽幛二首》。

1175年,有《乙未手筆》。

1176年1月,以邢邦傑去世,致書邢世材慰問,約其春暖講論。作品:《與邢邦用》五。

1176年1月18日,自三衢歸婺州。

1176年1月22日,聞周必大升遷,有書冀其以國事為重。作品:《與周丞相》六。

1176年1月25日,磨勘,轉奉議郎。

1176年1月,致書陳亮,附寄《通鑒論》。作品:《與陳同甫》十七。

1176年1月,為呂祖平母作《方夫人志》。作品:《方夫人志》。

1176年3月23日,長女華年歸於進士潘景良。

1176年3月,有與周必大書談及為學將循序漸進。作品:《與周丞相》八。

1176年5月,作《讀書記》,縱論讀《詩》、《書》、《易》、《戴記》、《通鑒》、《左傳》、西漢書、杜子美詩、韓退之、柳子厚等文,以為即此亦足以使人立世。

1176年5月,以鄭伯熊入朝、鄭鑒入對等事,致書周必大當愛養警惕。作品:《與周丞相》九。

1176年夏,有詩《宣城李君嘗游東湖居士之門,袖詩見過次韻以謝》。

1176年7月10日,遷塾于右司齋,複編《讀詩記》。

1176年7月,有代叔祖知錄作《送宋子華通判長沙》。作品:《送宋子華通判長沙》。

1176年8月17日,周必大至婺州,二人同遊靈洞。

1176年8月,為邢邦用作墓銘。作品:《邢邦用墓誌銘》。

1176年8月,為潘謙之作墓銘。作品:《潘朝散墓誌銘》。

1176年9月19日,游赤松山。

1176年9月,作書與周必大,言將深求其所未至,不敢怠惰。作品:《與周丞相》三。

1176年10月26日,歸自會稽。孝宗重修《徽宗實錄》,以李燾薦除秘書省秘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

1176年10月,因即將赴臨安任職,將朱塾交與潘景憲書院。作品:《與朱侍講》八。

1179年4月13日,歸至婺州。

1179年4月,朱熹再遣朱塾來學。

1179年5月,買宅城西北隅,與唐仲友為鄰,將原居歸官。

1179年5月,周必大為《皇朝文鑒》作序成,觀之不悅。

1179年6月7日,主管建甯府武夷山沖祐觀。

1179年6月,應朱熹之請,為其作大字。

1179年7月28日,芮氏妻病卒。

1179年8月,致書周必大,建議聽朱熹丐祠之請。作品:《與周丞相》十二。

1179年9月15日,葬芮氏於明招山。作品:《祔芮氏志》。

1179年10月,在新居為諸生講說《詩》、《書》等。作品:《己亥秋所記》。

1179年10月,陸九齡來訪。

1179年10月,謝光中自長沙來從學。

1179年10月,作《桐鄉志》。

1179年10月,《呂氏家塾讀詩記》初稿定本。

1179年11月,致書周必大,勸其不必奏請《依字》文字,恐助長孝宗獨裁。作品:《與周丞相》十四。

1179年11月,應門人王自得請為其祖母傅氏作墓銘。作品:《王自得祖母傅氏墓誌銘》。

1179年12月,複書周必大,勉其不必求退。又議張栻處事太疏。作品:《與周丞相》十一。(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九。)

1179年12月,為潘景憲夫人作墓銘。作品:《潘叔度妻朱夫人墓誌銘》。

1179年冬,口授《尚書講義》于弟子時瀾等。

1179年,本年複修《讀詩記》等。

1180年1月1日,始建家廟,修《宗法》及《祭禮》,始作《日記》。

1180年1月,始編《大事記》,作《大事記》序。作品:《大事記序》。

1180年1月,始作《庚子辛醜日記》,修《宗法》及《祭禮》。修《讀詩記》。

1180年1月,《白鹿洞書院記》初稿成,交朱熹討論。作《臥龍庵記》。

1180年2月,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2月,《白鹿洞書院記》定稿,朱熹贊其“辭約義正”。作品:《白鹿洞書院記》。

1180年2月2日,驚聞張栻病卒,幾至委頓。

1180年2月,複書周必大,為朱熹請祠求助。作品:《與周丞相》十五。

1180年3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3月17日,陸九齡自越來訪。

1180年3月19日,為張栻作祭文。作品:《張五十丈祭文》。

1180年3月,托呂祖儉攜書信並所作張栻祭文送朱熹。作品:《與朱侍講》二十九。

1180年3月,長沙謝光中辭歸省親,有書相送。作品:《書鹿鳴之五送謝光中題其後》。

1180年春,複書郭養正,談為官當自盡職事。作品:《與郭養正》三。

1180年春,令諸弟讀《大傳》。

1180年4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4月,陸九齡來訪,論學二十餘日,頗為呂說所動。

1180年4月17日,磨勘,轉朝請郎。

1180年5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5月,建家廟將成,實踐祭儀。

1180年5月20日,應婺州守蕭燧約作《重修釣台記》。作品:《重修釣台記》。

1180年5月,陳亮、徐居厚結伴來訪。

1180年6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6月,複朱熹書,稱讚陸九淵兄弟不易得。答朱熹問家廟事。作品:《與朱侍講》三十。

1180年6月,論朱熹作《再祭張五十丈文》當“弘大平粹”。作品:《與朱侍講》三十二。

1180年6月,周必大以吏部尚書參知政事,作書相勉勵,兼及陳傅良、朱熹事。作品:《與周丞相》十五。

1180年6月,致書陳亮,痛悼張栻之逝。作品:《與陳同甫》六。

1180年7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7月,複項平甫來書。作品:《答項平甫》一。(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十。)

1180年7月,致書周必大,冀其致力於遠大。作品:《與周丞相》十六。

1180年8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8月,門生徐暄來訪。

1180年9月,讀《醫經》。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9月25日,再除著作郎兼國史院編修官,以病辭。

1180年9月26日,作書與朱熹薦門生毛大方。作品:《與朱侍講》三十五。

1180年9月,寄《祭張荊州文》與劉清之。作品:《與劉衡州》二。

1180年10月,讀《醫經》。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10月1日,作辭免劄子,辭官請祠。作品:《再除著作郎史官辭免劄子》。

1180年10月29日,添差兩浙東路安撫司參議官。以病再辭。作品:《除參議官辭免劄子》。

1180年10月,為辭官事作書與周必大,冀其調護。作品:《與周丞相》十七。

1180年10月,作書與潘景圭論學。並望助辭官事。作品:《與潘侍郎》六。

1180年11月,讀《祭禮》。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11月22日,主管亳州明道宮。

1180年11月23日,複陳亮來書,稱陳亮“橫飛直上,淩厲千載之表,真可謂大矣”。作品:《與同甫書》二十六。(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十。)

1180年11月,以奉祠致書周必大,冀其積極進取。作品:《與周丞相》十九。

1180年11月26日,家廟成,行時祭。

1180年12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12月,為東陽郭澄作墓銘。作品:《郭伯清墓誌銘》。

1180年12月,應陸九淵請為陸九齡作墓銘,朱熹盛讚敘述發明有功,用意深至。作品:《陸先生墓誌銘》。

1180年,本年魏國佐多書問,有復函,道思念之情。作品:《與魏寺丞》一。

1180年,為諸生說《周禮》等。

1181年1月,讀《論語》、《歐陽公集》。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2月,讀《論語》、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2月,門人鞏豐來訪。

1181年2月19日,王安自鄱陽徒步來請呂祖謙為母作墓銘,遂扶病作墓表、墓銘。作品:《鄱陽王安母程氏墓誌銘》。

1181年2月,與朱熹書,議及陸九淵為學病處,但亦有所長。陸九淵有約來訪。作品:《與朱侍講》三十九。

1181年2月,朱熹在南康修石堤成,為作記。

1181年3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3月8日,送諸葛誠之。

1181年閏3,讀《醫經》。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閏313日,應遊玠請,為其母作墓銘。作品:《邵武遊玠母墓誌》。

1181年閏328日,與范元章、黃英甫諸人會飯。

1181年閏329日,送黃幾先。

1181年春,致書周必大,稱許陸游,冀周必大為之說趙汝愚。作品:《與周丞相》二十。

1181年春,曾撙以呂本中與曾通道尺牘墨本來,作文陳述呂氏家族與江西學者之間的密切關係。作品:《書伯祖紫微翁與曾通道手簡後》。

1181年4月,讀《醫經》、《正蒙》。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4月19日,門人黃人傑離別。

1181年4月30日,林鼐來訪。

1181年春,複朱熹來函,請朱熹將其《通鑒綱目》錄示。作品:《與朱侍講》四十。

1181年5月,讀《論語》、《易》。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5月15日,定《古周易》十二篇成,門人王莘叟筆受《音訓》一篇。作《書所定古周易十二篇後》。作品:《書所定古周易十二篇後》。

1181年5月24日,送陳正己。

1181年6月,讀《近思錄》。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夏,石應之來訪,居四十八日而別,並有秋約。

1181年7月,讀《論語》。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7月26日,作《大事記》已兩年。

1181年7月27日,修《讀詩記·公劉》。修詩至此結束,朱熹有《呂氏家塾讀詩記序》。

1181年7月28日,《庚子辛醜日記》封筆,至此已一年七個月。

1181年7月,是月詹儀之送葵軒《論語》來,以為為文更穩密。

1181年7月,函請朱熹批評《文鑒》,並痛悼鄭伯熊病逝。作品:《與朱侍講》四十二。

1181年7月,有與石應之手劄。

1181年,本年有抹荊公目錄。

1181年,有《歐公本末》、《臥遊錄》、《坐右錄》。閱《熙寧奏對》。

1181年,定《宗法條目》並行於家中。作品:《宗法條目》。

1181年,本年尤袤有函候起居,有復函。

1181年7月29日,終於正寢,享年四十五。

1181年11月3日,葬明招山。

春日七首

春波無力未勝鷗,

夾岸山光翠欲流。若使畫成驚顧陸,

更教吟出壓曹劉。

呂祖謙一生行跡

楊萬里

1170年-1188年

1170-1188年,43-61歲

1170年11月,43歲,離奉新赴臨安途中即景詠懷。作品:夜宿楊溪曉起見雪。

1188年4月,出京返鄉途中過蘭溪女兒浦。作品:蘭溪女兒浦曉寒。

蘭溪女兒浦曉寒

前年寒早熱亦早,

去年寒遲熱亦遲。

何曾寒暑有遲速,

通融三年那兌支。

人生何必早得意,

芍藥榮時牡丹瘁。

榮枯遲速一笑休,

順風今日好行舟。

劉過

1199年

1199年,45歲

1199年9月3日,游東陽,訪許從道,書信相通。作品:與許從道書。1199年,與許從道游東陽碧涵,有詩。作品:同許從道遊碧涵。

1199年,在東陽,與徐子容交,有文。作品:贈徐子容說。

1199年,寄徐東陽詩。作品:喜雨寄徐東陽。

1199年,在東陽,作詩贈許從道之子。作品:贈許從道之子祖孫。

1199年,在東陽,往來清潭山谷間,盤薄邑裡,作絕句十首。作品:游清潭呂資益蟠穀十絕。

1199年,與郭希呂游東陽石洞,有詩二十首。作品:游郭希呂石洞二十詠。

春雨寄徐東陽

和州昔有賢從事,

今作東陽父母官。

百里望風皆畏易,

四郊得雨及時難。

秋成有望米價減,

水滿不爭民業安。

詩句定多公事少,

不妨閒寫寄人看。

劉過一生行跡

想瞭解更多唐宋詩人的行跡,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唐宋文學編年地圖,超級棒哦!

參考丨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編輯丨盧奕仿

879年,初秋在婺州,有寄王慥詩。作品:《懷薛尚書兼呈東陽王使君》。

879年,秋在婺州,有寄王慥詩。作品:《賀雨上王使君二首》(其一)。《賀雨上王使君二首》(其二)。《秋望寄王使君》。

879年,在婺州,有詩。作品:《懷張為周樸》。(《懷張為周朴》當作于本年前,具體時間無法考證。)《懷周朴張為》。(《懷周朴張為》當作于本年前,具體時間無法考證。)

879年,疑在婺州,有詩。作品:《秋末寄武昌一公》。(此詩作于黃巢亂前,具體時間、作於何地,不詳,暫置於此。)

880年,春夏在蘭溪,有詩。作品:《陽春曲》。

881年,途經士馬。作品:《經士馬中作》。(士馬,地名,不詳所在,暫置於婺州蘭溪。)

881年,在蘭溪,見赤松山舒道士,有詩。作品:《士馬後見赤松舒道士》。

881年,春末在蘭溪道中,有詩。作品:《春末蘭溪道中作》。

886年,入秋後返故里,有詩。作品:《湖頭別墅三首》(其一)。《湖頭別墅三首》(其二)。《湖頭別墅三首》(其三)。

887年,在婺州。太守蔣環開洗讖戒壇,休為監壇。

887年,在婺州。與此時居婺州的韋莊相交往。887年,在婺州。太守蔣環開洗讖戒壇,休為監壇。與此時居婺州的韋莊相交往。作品:《杜侯行》。

893年,疑歸婺州蘭溪,有詩。作品:《寄翰林陸學士》。

893年,秋,在婺州蘭溪,有詩。作品:《經弟妹墳》、《經友生墳》。

893年,冬,在婺州蘭溪,有詩送鄭准赴舉。作品:《送鄭准赴舉》。

宿赤松山觀題道人水閣兼寄郡守

珠殿香輧倚翠棱,

寒棲吾道寄孫登。

豈應肘後終無分,

見說仙中亦有僧。

雲斂石泉飛險竇,

月明山鼠下枯藤。

還如華頂清談夜,

因有新詩寄鄭弘。

貫休一生行跡

李清照

1134年-1135年

1134年10月,至金華,居陳氏第。

1134年11月24日,在金華完成《打馬圖經》,並為之作序。作品:《打馬圖經序》。

1134年11月,又作《打馬賦》。

1134年11月,又作《打馬圖經命辭》。

1135年3月,在金華,有詞抒孤獨之感。作品:《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1135年3月,在金華,有詩感慨宋室不振,江山難守。作品:《題八詠樓》。1135年5月3日,詔於金華清照居處取哲宗實錄。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一生行跡

鄭伯雄

1153年-1176年

1153-1155年,29歲起任婺州司戶參考。作品:《次韻陳倅瑞岩之什》。

1175年,奉議郎,知婺州。作品:《婺州道中》。

1176年,奉議郎,知婺州。召赴闕。進京途中赴永康訪陳亮、郎翥。

婺舟道中

筍輿時得並溪行,

溪水秋來似鑒清。

仰春雲山勞眼力,

臨流照眼卻分明。

鄭伯雄一生行跡

呂祖謙

1145年-1181年

1145年,8歲,隨侍父親呂大器。

1147年,侍親在婺州。

1157年10月,呂大器福州任滿,隨侍歸婺州。

1158年4月2日,自信州歸婺州,以妻子韓氏廟見。有詩。作品:《春日七首》

1159年11月4日,長女華年出生。

1160年4月,監潭州南嶽祠滿。

1160年8月,自臨安歸婺州。

1161年1月13日,授嚴州桐廬縣尉。

1161年1月23日,長子岳孫出生,旋即夭折。

1161年5月,王十朋為大宗正丞,來訪。

1161年12月,林之奇來訪。

1162年3月28日,歸自臨安。

1162年4月,呂大器除知黃州,代父作謝表。作品:《代倉部知黃州謝表》。《代倉部知黃州謝宰執啟》。《代倉部知黃州通張魏公啟》。《代倉部知黃州謝從官啟》。

1162年6月7日,次子齊孫出生。

1162年8月,以韓氏喪歸婺州。

1162年9月26日,歸葬韓氏于武義縣明招山。韓元吉有墓誌。

1162年9月,次子齊孫夭折。

1163年7月,拜訪潘叔度父親。

1163年12月,朱熹到婺州與呂祖謙見面,同游諸山,訪申大度、申太康墓,並論學。

1164年閏11,歸婺州。

1165年1月,函候汪應辰,請其造福一方。作品:《與汪端明》二。

1165年2月,代父作《湯教授母潘夫人墓誌銘》。作品:《湯教授母潘夫人墓誌銘》。

1165年4月,致書汪應辰兩通,冀其獎掖人物,共扶儒道。作品:《與汪端明》三。《與汪端明》四。

1165年6月,代人作《戒諭兩淮守令恤農詔》。作品:《戒諭兩淮守令恤農詔》。

1165年8月,呂大器為池州守,代父作謝表、謝啟。作品:《代倉部知池州謝表》。《代倉部知池州謝宰執啟》。《代倉部知池州答教官啟》。

1166年5月,外祖曾幾卒,代父作祭文。作品:《代倉部祭曾文清公文》。

1166年11月1日,母卒舟中,護喪歸婺州。

1167年1月22日,葬母親曾氏于明招山。

1167年5月,回明招山。

1167年夏,應朱熹共同編史之約,作編史條例。

1167年夏,潘景憲、彭仲剛等三百多人來學。

1167年9月,函候汪應辰,勸諫當任天下之重有補吾道。作品:《與汪端明》五。

1167年秋,葉適來訪。

1167年冬,與陳亮等講明學問。

1167年,門人鞏豐來學。

1168年5月,岳父韓元吉知建寧府,代作謝表。作品:《為韓尚書作知建甯府謝表》。

1168年9月,制定學規《乾道四年九月規約》十一條,強調孝弟忠信。

1168年秋,自明招山歸城。呂大器出知吉州,代作謝表、謝啟。作品:《代倉部知吉州謝表》。《代倉部通吉州交代錢吏部啟》。《代倉部通吉州胡邦衡侍郎啟》。

1168年11月,代劉夙作《祭忠簡趙公文》。作品:《代劉衢州祭趙忠簡公文》。

1168年冬,在曹家巷授業,講授《左傳》,有《左氏博議》,不論經旨,傳播頗廣。作品:《左氏博議》。

1168年,本年修《東萊公家傳》,盛讚呂好問。

1169年3月4日,自宣城返回婺州。

1169年4月,作《書楊次淵之父所藏舊游諸公手簡後》。作品:《書楊次淵之父所藏舊游諸公手簡後》。

1169年4月,應門人葉重開之請,為其祖父葉洵仁作墓誌銘。作品:《松陽葉君墓誌銘》。

1169年5月,與李丙、戴衍等遊靈洞。有《戴衍字序》。作品:《戴衍字序。

1169年8月11日,自德清歸婺州。以繼室韓夫人廟見。

1169年8月25日,以太學博士補外,添差嚴州學教授。

1169年,以考滿改秩,致書虞允文,示以要勉自講習,求所未至。作品:《與虞丞相》一。

1169年9月23日,韓元吉等來婺州,與之同游蘭溪靈洞。

1169年,為門人吳瑉作《佚老庵記》成,托東陽張伯安刊行。有《與吳景華》。

1169年,為門人吳瑉作《佚老庵記》成,托東陽張伯安刊行。作品:《橫山吳君佚老庵記》。

1169年10月7日,自三衢歸婺州。

1170年閏54日,呂大器自吉州還,呂祖謙自嚴州歸婺侍父。

1170年閏58日,會諸生於麗澤,有學規《規矩七事》。作品:《規矩七事》。

1171年6月8日,歸婺州治韓氏妻喪。

1171年6月13日,張栻以論張說事出知袁州。呂祖謙作書與朱熹論及朝政,並贈所刻《易傳》三本。作品:《與朱侍講》七。

1171年6月17日,葬妻子于明招山。

1171年6月,致書邢世材,述說喪事、國事,心緒不佳。作品:《與邢邦用》三。

1171年,作《祔韓氏志》。作品:《祔韓氏志》。

1171年,侍父歸婺州。作書與執政請祠侍親,不許。作品:《與虞丞相》、《與梁參政》。

1171年7月24日,以通歷任四考,改左宣教郎。召試館職。以侍親為由,再與虞丞相書請祠歸鄉。作品:《與虞丞相》三。

1171年,寫信與邢世材,言欲一意讀書為學。作品:《與邢邦用》四。

1171年,致書陳亮,言辭官事、薛季宣事,並允陳亮暇日為作要齋銘。作品:《與陳同甫》二。

1171年9月16日,除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有謝政府啟。作品:《除館職謝政府啟》。

1172年2月7日,至家,呂大器已去世,丁憂。

1172年2月,複修《喪葬禮》、定《祭禮》。

1172年5月16日,終父親喪事,有書與朱熹,商榷《喪禮》、《祭禮》,欲踐行。作品:《與朱侍講》十四。(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七。)

1172年5月,搜集資料補《伊洛淵源錄》、《二程外書》、《震澤語錄》。

1172年7月,致書陳亮,謝吊親喪,並邀約九月相聚。作品:《與陳同甫書》九。

1172年11月3日,葬父于明招山。

1172年,韓螺所生女夭折。

1173年1月,有《與汪端明》,論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多失真處。作品:《與汪端明》六。

1173年1月,有書與朱熹,與其商榷《五朝名臣言行錄》。作品:《與朱侍講》二十五。

1173年1月,薛季宣來訪,相與討論世務及義理,約定長期的論學計畫。

1173年1月,徐居厚來訪,始從呂祖謙遊。

1173年閏1,魏元履卒,有挽章。作品:《魏元履國祿挽章》二首。

1173年2月,答朱熹書,歡迎其子朱塾來學。作品:《與朱侍講》十七。

1173年4月,致書汪應辰,討論《五朝名臣言行錄》。作品:《與汪端明》八。

1173年5月,八叔呂大虯去世,至明招山料理喪事。

1173年6月,致書朱熹,討論學問,並詢問朱塾到期。作品:《與朱侍講》二十一。

1173年7月,薛季宣卒,遣人往吊。為薛季宣作墓誌銘。作品:《薛常州墓誌銘》。

1173年7月,致書陳亮,論登高當自下發足。作品:《與陳同甫書》八。(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十。)

1173年7月,致書陳亮。作品:《與陳同甫書》五。

1173年7月,致書陳亮論學。鼓勵陳亮刊《易傳》,重議編史及《春秋》等事。作品:《與陳同甫書》六。

1173年7月,長子朱塾前來就讀。為朱塾擇友,規定課程。作品:《與朱侍講》二十二。

1173年7月,刊印《橫渠集》。欲刊《說文》而苦無善本。

1173年7月,刻朱熹藏《程氏易傳》。

1173年8月,劉清之和陸九齡來訪。呂祖謙與朱熹書,稱道陸九齡。作品:《與朱侍講》二。

1173年8月,因刊《橫渠集》,遣人往汪應辰處求《橫渠集》詳本。作品:《與汪端明》十。

1173年9月,陳亮《論事錄》、《歐陽文忠公文粹》成,請呂祖謙評議。呂祖謙字斟句酌,強調為學當本末並舉。作品:《與陳同甫書》四。

1173年9月,命潘景憲為陳亮校《易傳》。陳亮以所撰《伊洛正源》來議,呂祖謙有所批評。作品:《與陳同甫》五。

1173年10月,陸九齡再訪呂祖謙,與同觀《實錄》,有《實錄節》。

1173年10月,作《戒諭沿邊修武備詔》。作品:《戒諭沿邊修武備詔》。

1173年11月,呂祖謙以程文教朱塾。

1173年12月,作書與朱熹,允為《伊洛淵源錄》作序,並允助朱熹向汪應辰及浙東諸人借書、搜羅事蹟。索《祭禮》。作品:《與朱侍講》三。

1173年12月,為朱熹刊《程氏易傳》。

1173年12月,郭養正前來就學。作品:《與郭養正》二。

1173年冬,選古文四十篇示學者作文途徑。

1173年,諸生複集,為講《尚書》。有《癸巳手筆》。

1173年,作學規《乾道九年直日須知》。作品:《乾道九年直日須知》。

1174年1月,以韓元吉守婺故,遣散諸生專意讀書。始編《讀詩記》。閱胡安國《春秋左氏傳》,盛讚其揭出《禮運》“天下為公”意思。有標抹本。

1174年2月,入金柱山讀諸子、《春秋》、《資治通鑒》並標抹。有答潘景憲書。作品:《答潘叔度》十四。(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十。)《答潘叔度》十五。(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十。)《答潘叔度》十六。

1174年2月,義烏有刊刻《精義》者與朱熹衝突,朱熹函請呂祖謙邀官介入以制止。呂祖謙複朱熹書,勸導勿以官司壓人,講學正須於日用間就事上商量。作品:《與朱侍講》十八。

1174年2月,致書汪應辰求取伊洛事蹟,並索朱熹所贈《祭儀》。作品:《與汪端明》十一。

1174年2月,致書朱熹,論當因材施教。作品:《與朱侍講》四。

1174年2月,致書郭養正論修養之道,敦促其實下工夫。作品:《與郭養正》二。

1174年2月,為舉子選古文在建寧刊行。作品:《與朱侍講》六。

1174年3月,至明招山。

1174年3月,《橫渠集》刊出。

1174年3月,收到汪應辰轉寄朱熹《祭儀》,複書汪應辰討論《祭儀》。作品:《與汪端明》十二。

1174年3月,過訪陳亮。

1174年春,遣人至長沙與張栻講論學術,言及朱熹之出處問題。

1174年4月,居明招山。

1174年6月1日,自衢州歸,與陸九淵論學多日。

1174年6月,與汪應辰書,薦陸九淵。並寄《善言錄》、《橫渠錄》、尹焞《論語跋》等。索取程頤資料,《通鑒類編》。作品:《與汪端明》十四。

1174年6月,複陳亮來書。作品:《與陳同甫》二十四。

1174年6月23日,得祠主管台州崇道觀。

1174年6月,應門人張垓之請,為其父張協作墓銘。作品:《大樑張君墓誌銘》。

1174年7月,函候汪應辰,催取《伊川錄》、《通鑒類編》。作品:《與汪端明》十五。

1174年7月,複陳亮來書。作品:《與陳同甫》二十五。

1174年7月,致書陳亮論學。評議陳亮《策問》、《章侍郎行狀》文氣高遠疏宕而議論不合。作品:《與陳同甫》一。

1174年7月,遣潘景憲送朱塾歸閩。

1174年8月28日,自金華赴紹興省外祖母,潘景憲偕行。作《入越錄》。作品:《入越錄》。

1174年8月,應門人汪仲儀請為其母作墓銘。作品:《金華汪仲儀母王氏墓誌銘》。

1174年8月,作書與朱熹討論《伊洛淵源錄》編撰問題。作品:《與朱侍講》二十八。

1174年10月,作詩哭芮燁。作品:《祭酒芮公既歿四年,門人呂某始以十詩哭之》。

1174年10月,作書與周必大,並錄呈哭芮燁十詩。作品:《與周丞相》。

1174年10月,為門生喬德瞻作墓銘。作品:《喬德瞻墓誌銘》。

1174年10月,應劉邦翰請,為其妻作墓銘。作品:《郭宜人墓誌銘》。

1174年11月,應門人盧汝雱請,為其父盧大經作墓銘。作品:《淳安盧君墓誌銘》。

1174年11月,應門人陳錫請,為其母作墓銘。作品:《義務陳錫母朱氏墓誌銘》。

1174年12月,周必大被召,作書為善類賀之。作品:《與周丞相》二。

1174年12月,應薛季宣子之請,為薛季宣作墓銘成。作品:《薛常州墓誌銘》。

1174年12月,應門人王中孚、王中實請,為其父王日就作墓銘。作品:《分水王君墓誌銘》。

1174年12月,應門人汪大度、汪大明請,為其父汪灌作墓誌銘。作品:《金華汪君將仕墓誌銘》。

1174年12月,將陳亮《孟子說》奉還,約定中春面議。作品:《與陳同甫》三。

1174年12月,函候汪應辰,告知來春造訪事。作品:《與汪端明》十六。

1174年,本年作《左氏手記》。作品:《甲午左傳手記》。

1174年,為樓蘊作墓銘。作品:《義烏樓君墓誌銘》。

1174年,作《送朱叔賜赴閩中》二首。作品:《送朱叔賜赴閩中》二首。

1175年1月,在明招。

1175年2月,在明招,作文盛讚袁樞作《通鑒》,併發其微旨。作品:《袁機仲國錄通鑒紀事本末後》。

1175年3月21日,攜潘景憲自婺出發赴閩訪朱熹,始作《入閩錄》。

1175年6月,過三衢歸婺州,作書與陳亮,論其《三國紀年序引》與諸人物贊作法,強調以論者言之,蜀當繼漢為正統。

1175年6月,致書邢邦用,講為學之法。作品:《與邢邦用》一。

1175年6月,作書與張栻,言及朱熹修養尚有不足處。

1175年7月,致書與陳亮,約會見,並詳論其《三國紀年序引》之不足。作品:《與陳同甫》十一。

1175年,門人劉剛中之父劉國華葬。呂祖謙至武義會葬。因游劉氏山園,有詩。作品:《題劉氏綠映亭》二首。

1175年7月,應劉剛中請,為其父劉國華作墓銘。作品:《通判沅州劉公墓誌銘》。

1175年8月1日,複歸明招山。閱《通鑒》,有標抹本。學子多有來從學者。1175年8月,作王某挽章。作品:《王通直挽章》。

1175年9月,作劉某挽章。作品:《劉梧州挽章》。

1175年9月,陳傅良門人林安之來訪。

1175年9月,葉衡罷相歸婺州,呂祖謙下旬自明招山還婺州與相見。

1175年9月,應門人曹起宗之請,為其父曹燁作墓銘。作品:《金華曹君墓誌銘》。

1175年9月,陳亮請呂祖謙為祖父作墓銘,為作。作品:《永康陳君迪功墓誌銘》。

1175年9月,應門人徐文虎之請,為其父徐時乂作墓銘。作品:《分水徐君墓誌銘》。

1175年9月,為曹佃作墓銘。作品:《金華曹君將仕墓誌銘》。

1175年9月,為方元恪作墓銘。作品:《嚴陵方君墓誌銘》。

1175年9月,為劉墉作墓銘。作品:《劉梧州墓誌銘》。

1175年閏9,複書周必大薦士約,冀其多得實材。作品:《與周丞相》五。

1175年閏9,陳亮來信討論所刪正《文中子》、《文中子序引》。呂祖謙複書評議,欲月內相見。作品:《與陳同甫》七。

1175年10月1日,作《台州修城記》,稱讚州守趙汝愚不勞民而有功。作品:《台州修城記》。

1175年10月,應陳傅良之請,為林安之作墓銘。作品:《林安之墓誌銘》。

1175年11月,應撫州守趙燁請,為作《撫州新作浮橋記》,記其捐資作橋解民之困。作品:《撫州新作浮橋記》。

1175年11月,開始修訂《書說》。

1175年12月,為時汝翼作《金華時君德輔墓誌銘》。作品:《金華時君德輔墓誌銘》。

1175年12月,應門人王頤之請,為其父王恬作墓銘。作品:《永康王君墓誌銘》。

1175年12月,應門人徐一夔之請,為其父徐宗盛作墓銘。作品:《徐君墓誌銘》。

1175年12月,邢邦傑去世,為作祭文。作品:《祭邢邦傑》。

1175年12月,幼弟喪,至明招營喪。

1175年12月,《近思錄》刻板。呂祖謙與朱熹議朱塾婚事。

1175年,蘇師德卒,為作挽幛二首。作品:《蘇仁仲計議挽幛二首》。

1175年,有《乙未手筆》。

1176年1月,以邢邦傑去世,致書邢世材慰問,約其春暖講論。作品:《與邢邦用》五。

1176年1月18日,自三衢歸婺州。

1176年1月22日,聞周必大升遷,有書冀其以國事為重。作品:《與周丞相》六。

1176年1月25日,磨勘,轉奉議郎。

1176年1月,致書陳亮,附寄《通鑒論》。作品:《與陳同甫》十七。

1176年1月,為呂祖平母作《方夫人志》。作品:《方夫人志》。

1176年3月23日,長女華年歸於進士潘景良。

1176年3月,有與周必大書談及為學將循序漸進。作品:《與周丞相》八。

1176年5月,作《讀書記》,縱論讀《詩》、《書》、《易》、《戴記》、《通鑒》、《左傳》、西漢書、杜子美詩、韓退之、柳子厚等文,以為即此亦足以使人立世。

1176年5月,以鄭伯熊入朝、鄭鑒入對等事,致書周必大當愛養警惕。作品:《與周丞相》九。

1176年夏,有詩《宣城李君嘗游東湖居士之門,袖詩見過次韻以謝》。

1176年7月10日,遷塾于右司齋,複編《讀詩記》。

1176年7月,有代叔祖知錄作《送宋子華通判長沙》。作品:《送宋子華通判長沙》。

1176年8月17日,周必大至婺州,二人同遊靈洞。

1176年8月,為邢邦用作墓銘。作品:《邢邦用墓誌銘》。

1176年8月,為潘謙之作墓銘。作品:《潘朝散墓誌銘》。

1176年9月19日,游赤松山。

1176年9月,作書與周必大,言將深求其所未至,不敢怠惰。作品:《與周丞相》三。

1176年10月26日,歸自會稽。孝宗重修《徽宗實錄》,以李燾薦除秘書省秘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

1176年10月,因即將赴臨安任職,將朱塾交與潘景憲書院。作品:《與朱侍講》八。

1179年4月13日,歸至婺州。

1179年4月,朱熹再遣朱塾來學。

1179年5月,買宅城西北隅,與唐仲友為鄰,將原居歸官。

1179年5月,周必大為《皇朝文鑒》作序成,觀之不悅。

1179年6月7日,主管建甯府武夷山沖祐觀。

1179年6月,應朱熹之請,為其作大字。

1179年7月28日,芮氏妻病卒。

1179年8月,致書周必大,建議聽朱熹丐祠之請。作品:《與周丞相》十二。

1179年9月15日,葬芮氏於明招山。作品:《祔芮氏志》。

1179年10月,在新居為諸生講說《詩》、《書》等。作品:《己亥秋所記》。

1179年10月,陸九齡來訪。

1179年10月,謝光中自長沙來從學。

1179年10月,作《桐鄉志》。

1179年10月,《呂氏家塾讀詩記》初稿定本。

1179年11月,致書周必大,勸其不必奏請《依字》文字,恐助長孝宗獨裁。作品:《與周丞相》十四。

1179年11月,應門人王自得請為其祖母傅氏作墓銘。作品:《王自得祖母傅氏墓誌銘》。

1179年12月,複書周必大,勉其不必求退。又議張栻處事太疏。作品:《與周丞相》十一。(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九。)

1179年12月,為潘景憲夫人作墓銘。作品:《潘叔度妻朱夫人墓誌銘》。

1179年冬,口授《尚書講義》于弟子時瀾等。

1179年,本年複修《讀詩記》等。

1180年1月1日,始建家廟,修《宗法》及《祭禮》,始作《日記》。

1180年1月,始編《大事記》,作《大事記》序。作品:《大事記序》。

1180年1月,始作《庚子辛醜日記》,修《宗法》及《祭禮》。修《讀詩記》。

1180年1月,《白鹿洞書院記》初稿成,交朱熹討論。作《臥龍庵記》。

1180年2月,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2月,《白鹿洞書院記》定稿,朱熹贊其“辭約義正”。作品:《白鹿洞書院記》。

1180年2月2日,驚聞張栻病卒,幾至委頓。

1180年2月,複書周必大,為朱熹請祠求助。作品:《與周丞相》十五。

1180年3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3月17日,陸九齡自越來訪。

1180年3月19日,為張栻作祭文。作品:《張五十丈祭文》。

1180年3月,托呂祖儉攜書信並所作張栻祭文送朱熹。作品:《與朱侍講》二十九。

1180年3月,長沙謝光中辭歸省親,有書相送。作品:《書鹿鳴之五送謝光中題其後》。

1180年春,複書郭養正,談為官當自盡職事。作品:《與郭養正》三。

1180年春,令諸弟讀《大傳》。

1180年4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4月,陸九齡來訪,論學二十餘日,頗為呂說所動。

1180年4月17日,磨勘,轉朝請郎。

1180年5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5月,建家廟將成,實踐祭儀。

1180年5月20日,應婺州守蕭燧約作《重修釣台記》。作品:《重修釣台記》。

1180年5月,陳亮、徐居厚結伴來訪。

1180年6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6月,複朱熹書,稱讚陸九淵兄弟不易得。答朱熹問家廟事。作品:《與朱侍講》三十。

1180年6月,論朱熹作《再祭張五十丈文》當“弘大平粹”。作品:《與朱侍講》三十二。

1180年6月,周必大以吏部尚書參知政事,作書相勉勵,兼及陳傅良、朱熹事。作品:《與周丞相》十五。

1180年6月,致書陳亮,痛悼張栻之逝。作品:《與陳同甫》六。

1180年7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7月,複項平甫來書。作品:《答項平甫》一。(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十。)

1180年7月,致書周必大,冀其致力於遠大。作品:《與周丞相》十六。

1180年8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8月,門生徐暄來訪。

1180年9月,讀《醫經》。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9月25日,再除著作郎兼國史院編修官,以病辭。

1180年9月26日,作書與朱熹薦門生毛大方。作品:《與朱侍講》三十五。

1180年9月,寄《祭張荊州文》與劉清之。作品:《與劉衡州》二。

1180年10月,讀《醫經》。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10月1日,作辭免劄子,辭官請祠。作品:《再除著作郎史官辭免劄子》。

1180年10月29日,添差兩浙東路安撫司參議官。以病再辭。作品:《除參議官辭免劄子》。

1180年10月,為辭官事作書與周必大,冀其調護。作品:《與周丞相》十七。

1180年10月,作書與潘景圭論學。並望助辭官事。作品:《與潘侍郎》六。

1180年11月,讀《祭禮》。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11月22日,主管亳州明道宮。

1180年11月23日,複陳亮來書,稱陳亮“橫飛直上,淩厲千載之表,真可謂大矣”。作品:《與同甫書》二十六。(見《東萊呂太史別集》卷十。)

1180年11月,以奉祠致書周必大,冀其積極進取。作品:《與周丞相》十九。

1180年11月26日,家廟成,行時祭。

1180年12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0年12月,為東陽郭澄作墓銘。作品:《郭伯清墓誌銘》。

1180年12月,應陸九淵請為陸九齡作墓銘,朱熹盛讚敘述發明有功,用意深至。作品:《陸先生墓誌銘》。

1180年,本年魏國佐多書問,有復函,道思念之情。作品:《與魏寺丞》一。

1180年,為諸生說《周禮》等。

1181年1月,讀《論語》、《歐陽公集》。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2月,讀《論語》、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2月,門人鞏豐來訪。

1181年2月19日,王安自鄱陽徒步來請呂祖謙為母作墓銘,遂扶病作墓表、墓銘。作品:《鄱陽王安母程氏墓誌銘》。

1181年2月,與朱熹書,議及陸九淵為學病處,但亦有所長。陸九淵有約來訪。作品:《與朱侍講》三十九。

1181年2月,朱熹在南康修石堤成,為作記。

1181年3月,讀《宗法》。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3月8日,送諸葛誠之。

1181年閏3,讀《醫經》。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閏313日,應遊玠請,為其母作墓銘。作品:《邵武遊玠母墓誌》。

1181年閏328日,與范元章、黃英甫諸人會飯。

1181年閏329日,送黃幾先。

1181年春,致書周必大,稱許陸游,冀周必大為之說趙汝愚。作品:《與周丞相》二十。

1181年春,曾撙以呂本中與曾通道尺牘墨本來,作文陳述呂氏家族與江西學者之間的密切關係。作品:《書伯祖紫微翁與曾通道手簡後》。

1181年4月,讀《醫經》、《正蒙》。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4月19日,門人黃人傑離別。

1181年4月30日,林鼐來訪。

1181年春,複朱熹來函,請朱熹將其《通鑒綱目》錄示。作品:《與朱侍講》四十。

1181年5月,讀《論語》、《易》。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5月15日,定《古周易》十二篇成,門人王莘叟筆受《音訓》一篇。作《書所定古周易十二篇後》。作品:《書所定古周易十二篇後》。

1181年5月24日,送陳正己。

1181年6月,讀《近思錄》。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夏,石應之來訪,居四十八日而別,並有秋約。

1181年7月,讀《論語》。編《大事記》,修《讀詩記》。

1181年7月26日,作《大事記》已兩年。

1181年7月27日,修《讀詩記·公劉》。修詩至此結束,朱熹有《呂氏家塾讀詩記序》。

1181年7月28日,《庚子辛醜日記》封筆,至此已一年七個月。

1181年7月,是月詹儀之送葵軒《論語》來,以為為文更穩密。

1181年7月,函請朱熹批評《文鑒》,並痛悼鄭伯熊病逝。作品:《與朱侍講》四十二。

1181年7月,有與石應之手劄。

1181年,本年有抹荊公目錄。

1181年,有《歐公本末》、《臥遊錄》、《坐右錄》。閱《熙寧奏對》。

1181年,定《宗法條目》並行於家中。作品:《宗法條目》。

1181年,本年尤袤有函候起居,有復函。

1181年7月29日,終於正寢,享年四十五。

1181年11月3日,葬明招山。

春日七首

春波無力未勝鷗,

夾岸山光翠欲流。若使畫成驚顧陸,

更教吟出壓曹劉。

呂祖謙一生行跡

楊萬里

1170年-1188年

1170-1188年,43-61歲

1170年11月,43歲,離奉新赴臨安途中即景詠懷。作品:夜宿楊溪曉起見雪。

1188年4月,出京返鄉途中過蘭溪女兒浦。作品:蘭溪女兒浦曉寒。

蘭溪女兒浦曉寒

前年寒早熱亦早,

去年寒遲熱亦遲。

何曾寒暑有遲速,

通融三年那兌支。

人生何必早得意,

芍藥榮時牡丹瘁。

榮枯遲速一笑休,

順風今日好行舟。

劉過

1199年

1199年,45歲

1199年9月3日,游東陽,訪許從道,書信相通。作品:與許從道書。1199年,與許從道游東陽碧涵,有詩。作品:同許從道遊碧涵。

1199年,在東陽,與徐子容交,有文。作品:贈徐子容說。

1199年,寄徐東陽詩。作品:喜雨寄徐東陽。

1199年,在東陽,作詩贈許從道之子。作品:贈許從道之子祖孫。

1199年,在東陽,往來清潭山谷間,盤薄邑裡,作絕句十首。作品:游清潭呂資益蟠穀十絕。

1199年,與郭希呂游東陽石洞,有詩二十首。作品:游郭希呂石洞二十詠。

春雨寄徐東陽

和州昔有賢從事,

今作東陽父母官。

百里望風皆畏易,

四郊得雨及時難。

秋成有望米價減,

水滿不爭民業安。

詩句定多公事少,

不妨閒寫寄人看。

劉過一生行跡

想瞭解更多唐宋詩人的行跡,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唐宋文學編年地圖,超級棒哦!

參考丨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編輯丨盧奕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