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宋慧喬大婚:一個女神背後,需要一個更神的媽

宋慧喬大婚了。

本來不想追這個熱點。

因為幾乎所有刷屏的文章不過都是“我們好羡慕啊!真是現實版童話啊!”

這種到處撒糖的做法,我是不愛的。

我們總是渴望韓劇能現實化,

這個想法害死了一大批血氣方剛的姑娘們。

但是為啥我又追了呢?

而且之前承諾今天要發真人案例,又背信棄義了一次?(對不起啊,週五一定發,不發是小狗。)

因為我發現,宋慧喬,其實是單親家庭的孩子。

此時想到的,是中國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我不能離婚啊,這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啊!

以後再說這樣的話,你就把“宋慧喬”這三個字甩在她(他)臉上。

注:宋慧喬宋仲基大婚,新郎貼心為新娘子理亂髮。

很顯然,宋慧喬的父母是很有激情的一對,他們在18歲便結婚,第二年生下了宋慧喬。少年夫妻老來伴,一般來說只是童話中的事情。

其實最重要的是,男人和女人只有經歷了足夠多情感中的“試錯”,才能真正懂得三件事:

愛到底是什麼?我人生的主題是什麼?

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一半到底是什麼樣的?

該如何好好經營一段感情?

一般來說,對18歲的孩子而言,這些話題都過於難懂了。

他們只相信愛的無窮力量,相信只要有愛,就可以征服這個世界!

喊口號是過不了日子的。

事實證明,婚姻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欺騙性的一種關係。

就像是地溝油做的菜一樣,對那些格外饑餓的人來說,會特別無法拒絕。

事實上,愛真正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的自我“升級換代”,

而不是讓我們覺得從此一切都圓滿,什麼都不用做了。

於是結婚9年後,宋慧喬父母離婚了。

因為經濟問題、性格差異、軍隊問題?

注:宋慧喬有過幾段感情波折,但始終沒有找到那個讓她下定決心結婚的人。而宋仲基的出現,

讓她終於願意披起嫁衣,甘為人妻,幸福洋溢。

小時候學政治課的時候,有一句話到現在還記得特別清楚:外因很重要,但所有的外因,都是催化劑,變化是由事物本身固有的內部矛盾引起的,內因才是一切的發動機和根本的推動力。

簡單而言:一切障礙和問題都是外因,夫妻一輩子就像是西遊記一樣,要遭遇九九八十一難,才能修成正果,真正的困難從來都不是那些妖精搞的怪,

而是取經團隊自己鬧內訌,才會讓一切不可收拾。

總之,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10歲的女孩該如何應對這樣的人生?

孩子怎麼知道?

只有父母知道。

此時,父母就開始分成兩派了。

第一派是從此生活在生活的陰影中,被災難打倒,成為投降者和順民。

第二派是堅持在生命的暗夜中找到光明,人活一口氣,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

前者的邏輯告訴孩子:投降吧,胳膊扛不過大腿,你就從了吧。好好做一個loser吧!人生毫無樂趣,如果沒有你,我早就死了,所以,拜託你,趕快長大吧,這樣我就可以順遂地離開這個世界了。

或者說:如果不是你,也許我還有未來,我之所以沒有更好的人生,就是因為你這個拖油瓶。

很多媽媽沒有這麼說,但她們的潛臺詞,女兒們都會接收到。

這就是我們的人生觀的問題了。

我說過,一個人是否足夠強大,不看他的A方案是否無敵,而在於他是否還有B計畫。

恐龍就是只有A方案,卻沒有B計畫,所以它們統治地球兩億年,一個隕石就族滅。

如果你的三觀是只有A方案的,那麼你的命運恐怕和恐龍沒有什麼區別,在沒有遇到牆之前,你是無敵的,遇到牆以後,你就只有一個字:死。

那麼,什麼是B計畫呢?

B計畫是當你遇到失控狀態的時候,當你遇到你無法克服的事情的時候,當你身處逆境的時候,當你受傷的時候,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你該怎麼辦。

只有A方案的人,會有一種幻想:千萬不要出現那個結局啊,千萬不要,千萬不要!他們堅信,只要自己不斷祈禱,那些悲慘的事兒就不會發生。

比如很多人跟我說,我從未想過我老公會離開我,我從未想過他會背叛我。

可是憑什麼啊?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人一定會變。

然後當一切發生改變的時候,他們就會癱在地上說,我完了。

但是他們轉念一想,等等,我不算完了,因為還有我的孩子呢!

我可以把所有的脆弱轉嫁到孩子身上!

這樣我就假裝這些脆弱不是我的!我可以認為這都是孩子的,這樣我就可以扮演一個救世主了!

有人跟我這樣說:

我被我媽騙了!

小時候,我爸離開我媽的時候,我媽特別痛苦,我就覺得我爸是個畜生!

現在想起來,我發現我爸真的沒法和我媽那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我一直都想拯救她,可是現在發現,我救不了她。

我發現,每次她來我家照顧孩子的時候,我和我丈夫就要爭吵不休。太可怕了,然後我出現了一種讓自己感到害怕的想法:是不是她看不慣我和老公好好過日子啊!

這就是典型的“惡性共生”。

之前,我舉過一個例子。

媽媽學了心理學,覺得兒子已經11歲了,應該讓他自己睡了。

於是她發“狠心”和孩子分房睡了,當她宣佈的時候,還以為兒子會大哭,沒想到孩子就點點頭說:“好吧!”

這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回到房間,她想:是不是兒子把悲傷藏在心裡,不肯說出來?這可不好,別憋出什麼病來。

半個小時後,她過去看了一下,孩子被吵醒了。

她退出去。

過了一個小時,她想,也許孩子是裝睡呢?說不定現在正在被子裡哭泣呢?

於是她又悄悄把孩子的被子掀開看。

孩子睡得很熟了,枕巾濕了,嘴邊流著口水。

她悄悄退出。

但她又想,也許不是口水,可能是淚痕流到到嘴邊呢。

不行,我要再確認一下。

這次她兒子終於被吵醒。歎了一口氣說:媽媽,過來睡吧。

她滿意了:看來孩子還是不適應啊。

第二天她去接孩子的時候,聽到孩子和另一個好朋友這樣的談話:你媽很黏你?我媽才真正黏我呢,到現在她還非要和我一個床睡覺!你說該有多煩!

這就是“中毒的關係”,孩子被迫要承擔“成人的角色”,來滿足媽媽的依戀。他必須不斷裝成更小的狀態,來承載媽媽無處安放的依戀,代價就是犧牲掉發展自我的機會。

所以,從心理層面,這個11歲的孩子,才是這個家庭的頂樑柱。

那麼有B計畫的人是怎樣的呢?

宋慧喬的媽媽對孩子很嚴格,很小時,就讓她練到了鋼琴十級。媽媽跟她說:就算我有一天死了,你也要繼續好好地活下去!

同時媽媽也會一邊忙於工作,一邊忙於家務,但更重要的是:她還是給宋慧喬照了很多兒時的照片。其中,有宋慧喬慪氣的照片,有睡覺的照片,幾乎是記錄下了女兒的一舉一動。那時還並不是數碼時代,使用的是交卷照相機,從這些照片就可以看出母親真的非常非常愛這個女兒。

注:宋慧喬小時候的樣貌就超群,圓圓的額頭,深深的雙眼皮眼睛,翹起來的鼻子,皮膚白皙,與現在的樣貌別無二致。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B計畫的兩大元素:

錚錚鐵骨: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不會認慫!

苦中作樂: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可以隨時找到生命的樂趣。

總結出來就是:你的姿態,比你遭遇什麼更重要。

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對此絕對是感同身受。

因為他所經歷的,是更極端的世界。在納粹集中營,他每天一睜眼就要回答兩個問題:

我如何活下去?

我為什麼要活下去?

當一個人被剝奪了一切人權,不要說財產,就是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囚徒,每天除了苦役,就是生命的威脅和毫無人性的對待,這麼活著有什麼意義?這樣的忍受還有什麼希望?

很多人就因為這樣的“外因”選擇了自殺,或者慢性自殺——抑鬱。

弗蘭克的回答是:我的肉體是囚徒,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所以他做了兩件事:

1)自我安撫:他每天都定期和自己的妻子重聚——當然是在自己的想像中,他會用他們在一起的所有美好瞬間來安撫自己的痛苦,等待一切未來的可能性。

2)改善環境:因為他有一些獄卒需要的特殊知識,所以他就借此在集中營獲得了比較有利的地位——比如是不是要被送到毒氣室,要不要被分配去做一定會被累死的勞役等等。

最終他活下來了,比他更健壯的很多人都死了。

他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一件事:人永遠都是有選擇的,也永遠都是自由的,奴役人的不是外在的繩索和鞭子,而是內心三觀的囚籠。

而且你內在的選擇,一定會影響外在的環境,而非環境影響內在。

中國文化的鼻祖孔子就是單親家庭出身。

我們所有的文化思維,都是來自這個單親家庭孩子的人生體驗。

換句話說,我們都是受單親家庭孩子的思維影響的民族。

只要你永遠相信一件事: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人難為你,我們一般都是自己難為自己。

這個世界,永遠都有樂趣,只要你願意發現。

我再舉個例子,孫儷,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女主”象徵,也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她媽從法院出來,就抱著孫儷哭:“孩子,以後我該怎麼辦啊!”

孫儷說:“沒事兒,媽,有我呢。”

後來,她媽就辛苦賺錢養家,同時努力支持孩子的夢想。看到母女倆的合照,你會覺得,娘倆的眼神裡,沒有被歲月打倒的痕跡。

注:右一是孫儷媽媽鄧麗芳。

其實我們不是說媽媽一定要永遠強大,而是說,媽媽也好,爸爸也好,一定要教給孩子一件事,那就是怎麼走暗路,怎麼擁有敢於直面人生的勇氣。

“童年的夜晚,我睡了,媽媽還在昏黃的檯燈下織毛衣,學了新花樣就拆了舊的,落水去卷,掛直晾乾,繞成團再織。物質匱乏的年代,聰明的媽媽用雙手不停編織女兒的美麗,待到女兒又有了女兒,媽媽的手,還是沒有停下來……”

我相信,在文章出軌,全國震動之時,這個女人內心一定經歷了崩塌的歷程,否則你不會在《我的前半生》裡看到她那麼震撼的表演。

但她用一句話就解決了這個人生最難的困局:且行且珍惜。

每臨大事有靜氣,這就是一個人的擔當。

不困於情,不亂於心,可以倒下,但一定會站起,如不倒翁一樣,人生總有一根骨頭,是永遠不會折斷的。

因為這樣的孩子,一定從自己的媽媽或者爸爸那裡看到了一個不曾真正被打垮的範本。

體會到深深的被愛的溫暖,這就會構成一個人人格的力量。

如果你沒有這樣一個範本,也沒關係,我們在後半生開始建立這樣的支架就可以了。

你只需要信仰這樣一個宗教: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障礙,都是我們自設的,自己嚇唬自己的。

而一個人的自我發展,就是廢除這些當年毫無質疑就接受過來的催眠的過程。

面對人生,什麼樣的姿態是最好的?

對外,無所畏懼

對內,反躬自省

沒有光,我們就去尋找光;沒有愛,我們就去創造愛;尼采說過: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

其實,想要好好過一生,兩個詞就夠了:

膽色、覺察。

並不是說光有膽量,人生就是坦途,你們可以看到我舉的這三個女人都是玩“姐弟戀”的,都是女大男小的模式,這說明每段婚姻都有它的主題,我們都希望在婚姻中完成對過去的療愈。

但究竟怎樣才能真正好好過完一生呢?

那就需要我們修煉出那雙覺察之眼了。

這就是後話了。

心有助,不孤獨。請關注公眾號:心之助(xinzhizhunvxing)

有心事?問盧悅。免費心理情感諮詢,請加助理微信:hearthloding

你就從了吧。好好做一個loser吧!人生毫無樂趣,如果沒有你,我早就死了,所以,拜託你,趕快長大吧,這樣我就可以順遂地離開這個世界了。

或者說:如果不是你,也許我還有未來,我之所以沒有更好的人生,就是因為你這個拖油瓶。

很多媽媽沒有這麼說,但她們的潛臺詞,女兒們都會接收到。

這就是我們的人生觀的問題了。

我說過,一個人是否足夠強大,不看他的A方案是否無敵,而在於他是否還有B計畫。

恐龍就是只有A方案,卻沒有B計畫,所以它們統治地球兩億年,一個隕石就族滅。

如果你的三觀是只有A方案的,那麼你的命運恐怕和恐龍沒有什麼區別,在沒有遇到牆之前,你是無敵的,遇到牆以後,你就只有一個字:死。

那麼,什麼是B計畫呢?

B計畫是當你遇到失控狀態的時候,當你遇到你無法克服的事情的時候,當你身處逆境的時候,當你受傷的時候,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你該怎麼辦。

只有A方案的人,會有一種幻想:千萬不要出現那個結局啊,千萬不要,千萬不要!他們堅信,只要自己不斷祈禱,那些悲慘的事兒就不會發生。

比如很多人跟我說,我從未想過我老公會離開我,我從未想過他會背叛我。

可是憑什麼啊?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人一定會變。

然後當一切發生改變的時候,他們就會癱在地上說,我完了。

但是他們轉念一想,等等,我不算完了,因為還有我的孩子呢!

我可以把所有的脆弱轉嫁到孩子身上!

這樣我就假裝這些脆弱不是我的!我可以認為這都是孩子的,這樣我就可以扮演一個救世主了!

有人跟我這樣說:

我被我媽騙了!

小時候,我爸離開我媽的時候,我媽特別痛苦,我就覺得我爸是個畜生!

現在想起來,我發現我爸真的沒法和我媽那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我一直都想拯救她,可是現在發現,我救不了她。

我發現,每次她來我家照顧孩子的時候,我和我丈夫就要爭吵不休。太可怕了,然後我出現了一種讓自己感到害怕的想法:是不是她看不慣我和老公好好過日子啊!

這就是典型的“惡性共生”。

之前,我舉過一個例子。

媽媽學了心理學,覺得兒子已經11歲了,應該讓他自己睡了。

於是她發“狠心”和孩子分房睡了,當她宣佈的時候,還以為兒子會大哭,沒想到孩子就點點頭說:“好吧!”

這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回到房間,她想:是不是兒子把悲傷藏在心裡,不肯說出來?這可不好,別憋出什麼病來。

半個小時後,她過去看了一下,孩子被吵醒了。

她退出去。

過了一個小時,她想,也許孩子是裝睡呢?說不定現在正在被子裡哭泣呢?

於是她又悄悄把孩子的被子掀開看。

孩子睡得很熟了,枕巾濕了,嘴邊流著口水。

她悄悄退出。

但她又想,也許不是口水,可能是淚痕流到到嘴邊呢。

不行,我要再確認一下。

這次她兒子終於被吵醒。歎了一口氣說:媽媽,過來睡吧。

她滿意了:看來孩子還是不適應啊。

第二天她去接孩子的時候,聽到孩子和另一個好朋友這樣的談話:你媽很黏你?我媽才真正黏我呢,到現在她還非要和我一個床睡覺!你說該有多煩!

這就是“中毒的關係”,孩子被迫要承擔“成人的角色”,來滿足媽媽的依戀。他必須不斷裝成更小的狀態,來承載媽媽無處安放的依戀,代價就是犧牲掉發展自我的機會。

所以,從心理層面,這個11歲的孩子,才是這個家庭的頂樑柱。

那麼有B計畫的人是怎樣的呢?

宋慧喬的媽媽對孩子很嚴格,很小時,就讓她練到了鋼琴十級。媽媽跟她說:就算我有一天死了,你也要繼續好好地活下去!

同時媽媽也會一邊忙於工作,一邊忙於家務,但更重要的是:她還是給宋慧喬照了很多兒時的照片。其中,有宋慧喬慪氣的照片,有睡覺的照片,幾乎是記錄下了女兒的一舉一動。那時還並不是數碼時代,使用的是交卷照相機,從這些照片就可以看出母親真的非常非常愛這個女兒。

注:宋慧喬小時候的樣貌就超群,圓圓的額頭,深深的雙眼皮眼睛,翹起來的鼻子,皮膚白皙,與現在的樣貌別無二致。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B計畫的兩大元素:

錚錚鐵骨: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不會認慫!

苦中作樂: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可以隨時找到生命的樂趣。

總結出來就是:你的姿態,比你遭遇什麼更重要。

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對此絕對是感同身受。

因為他所經歷的,是更極端的世界。在納粹集中營,他每天一睜眼就要回答兩個問題:

我如何活下去?

我為什麼要活下去?

當一個人被剝奪了一切人權,不要說財產,就是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囚徒,每天除了苦役,就是生命的威脅和毫無人性的對待,這麼活著有什麼意義?這樣的忍受還有什麼希望?

很多人就因為這樣的“外因”選擇了自殺,或者慢性自殺——抑鬱。

弗蘭克的回答是:我的肉體是囚徒,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所以他做了兩件事:

1)自我安撫:他每天都定期和自己的妻子重聚——當然是在自己的想像中,他會用他們在一起的所有美好瞬間來安撫自己的痛苦,等待一切未來的可能性。

2)改善環境:因為他有一些獄卒需要的特殊知識,所以他就借此在集中營獲得了比較有利的地位——比如是不是要被送到毒氣室,要不要被分配去做一定會被累死的勞役等等。

最終他活下來了,比他更健壯的很多人都死了。

他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一件事:人永遠都是有選擇的,也永遠都是自由的,奴役人的不是外在的繩索和鞭子,而是內心三觀的囚籠。

而且你內在的選擇,一定會影響外在的環境,而非環境影響內在。

中國文化的鼻祖孔子就是單親家庭出身。

我們所有的文化思維,都是來自這個單親家庭孩子的人生體驗。

換句話說,我們都是受單親家庭孩子的思維影響的民族。

只要你永遠相信一件事: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人難為你,我們一般都是自己難為自己。

這個世界,永遠都有樂趣,只要你願意發現。

我再舉個例子,孫儷,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女主”象徵,也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她媽從法院出來,就抱著孫儷哭:“孩子,以後我該怎麼辦啊!”

孫儷說:“沒事兒,媽,有我呢。”

後來,她媽就辛苦賺錢養家,同時努力支持孩子的夢想。看到母女倆的合照,你會覺得,娘倆的眼神裡,沒有被歲月打倒的痕跡。

注:右一是孫儷媽媽鄧麗芳。

其實我們不是說媽媽一定要永遠強大,而是說,媽媽也好,爸爸也好,一定要教給孩子一件事,那就是怎麼走暗路,怎麼擁有敢於直面人生的勇氣。

“童年的夜晚,我睡了,媽媽還在昏黃的檯燈下織毛衣,學了新花樣就拆了舊的,落水去卷,掛直晾乾,繞成團再織。物質匱乏的年代,聰明的媽媽用雙手不停編織女兒的美麗,待到女兒又有了女兒,媽媽的手,還是沒有停下來……”

我相信,在文章出軌,全國震動之時,這個女人內心一定經歷了崩塌的歷程,否則你不會在《我的前半生》裡看到她那麼震撼的表演。

但她用一句話就解決了這個人生最難的困局:且行且珍惜。

每臨大事有靜氣,這就是一個人的擔當。

不困於情,不亂於心,可以倒下,但一定會站起,如不倒翁一樣,人生總有一根骨頭,是永遠不會折斷的。

因為這樣的孩子,一定從自己的媽媽或者爸爸那裡看到了一個不曾真正被打垮的範本。

體會到深深的被愛的溫暖,這就會構成一個人人格的力量。

如果你沒有這樣一個範本,也沒關係,我們在後半生開始建立這樣的支架就可以了。

你只需要信仰這樣一個宗教: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障礙,都是我們自設的,自己嚇唬自己的。

而一個人的自我發展,就是廢除這些當年毫無質疑就接受過來的催眠的過程。

面對人生,什麼樣的姿態是最好的?

對外,無所畏懼

對內,反躬自省

沒有光,我們就去尋找光;沒有愛,我們就去創造愛;尼采說過: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

其實,想要好好過一生,兩個詞就夠了:

膽色、覺察。

並不是說光有膽量,人生就是坦途,你們可以看到我舉的這三個女人都是玩“姐弟戀”的,都是女大男小的模式,這說明每段婚姻都有它的主題,我們都希望在婚姻中完成對過去的療愈。

但究竟怎樣才能真正好好過完一生呢?

那就需要我們修煉出那雙覺察之眼了。

這就是後話了。

心有助,不孤獨。請關注公眾號:心之助(xinzhizhunvxing)

有心事?問盧悅。免費心理情感諮詢,請加助理微信:hearthlo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