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看外國人是如何評價客家人的

日本人山口縣造著《客家與中國革命》評語:

客家是中國最優秀的民族,他們原有一種自信與自傲之氣質,使其能自北方胡騎之下,遷到南方,因此,他們的愛國心,比任何一族為強,

是永遠不會被人征服的。氣候又受到海洋交通環境之影響,養成一種島國人民之熱血與精神……翻開數百年之中國歷史,沒有一次政治變動是與客家人無關的。其中的例子,當推洪秀全所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幾乎全部參加革命的將領,都是客家人。其次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除了其本人乃為客家人後裔以外,其他,亦有許多是客家人。可以說,沒有客家人,便沒有中國革命,
換言之,客家的精神,是中國的革命精神……

日本女人以溫柔順從著稱於世,而客家婦女亦毫不遜色。而且我們可以說,日本婦女之所以溫柔順從,是病態,因為她們的生活,須靠男子,不能不籍此求憐固寵;而客家婦女的溫柔順從是健康的,因為她們都能夠生活,她們,純然是真摯的愛,和傳統的對於丈夫的崇敬……

日本人竹越三郎著《臺灣統治志》評語:

客家是臺灣最開化,最堅強和最富民族意識而不易統治的民族,他們的團結力尤其驚人,以致政府當局,不得不限制他們的住居地區,使其不得聚集在一處。

日本共存社出版《東亞共榮圈》一書評語:

客家相傳為越王勾踐之子孫,現居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島等地,他們勤勉、忍耐、好清潔……在廣東省約有4百萬,

有膽有識,好戰鬥。

美國傳教士羅伯密斯對客家人的看法:

美國人對客家人的看法也很透徹。美國傳教士羅伯密斯,在客家地區居住多年,著有《中國的客家》一書,其中評語雲:

客家婦女,真是我們所見到的任何一族的婦女中最值得讚歎的了;在客家中,

幾乎可以說,一切稍為粗重的工作,都是屬於客家婦女的責任。你如果是初到客家地方居住的話,一定會感到極大的驚訝,因為你將看到市鎮上做買賣的,車站及碼頭上的苦力,在鄉村中耕種田地的,深山上砍柴的,乃至建築房屋時的粗工,幾乎全是女人。她們做這些工作,不僅是能力上可以勝任,而且在精神上也非常愉快,因為他們不是受壓迫的,
反之,她們是主動的。原來客家因山多地少的關係,大部分的男子壯丁,都到南洋去謀生,或去到軍政界服務了,在家中多數是有老年人或幼小的孩子,因此,婦女在家中,便成為主幹,這情形粗粗看來,與原始民族社會,看是一模一樣,而實則大大不同。

客家婦女,對於她們的丈夫,都是非常尊敬和服從的,單就這點來說,與原始社會,便有很大的差異,換句話說,既男子仍舊是一家之長。……客家婦女,除了刻苦耐勞和尊敬丈夫以外,她們的聰慧熱情和文化上的進步,也是很使我們羡慕,因為需要勞動,所以客家婦女,自有歷史以來,都無纏足的陋習,她們的迷信程度,也遠不及其他地方的婦女。她們的向神祈求,多是以敬重祖宗為動機。比較客家的男子來,婦女所受的教育,機會是很少的,但她們多數很聰穎,當她們在山中砍柴草時,常常是一面勞動,一面唱她們自己所創造和喜愛的山歌,而且一問一答,應對如流。有些會唱歌的男子,便會唱起含有愛情含義的山歌,向女方挑逗,往往因此成就良緣。現在這種特殊風格的客家山歌,在東方民族學中,已經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了。

美國傳教士肯貝爾《客家源流與遷徙》中說:

美國傳教士肯貝爾,在廣東梅縣傳教樹十年之久,著有《客家源流與遷徙》,其中評語摘錄如下:

客家人可以從其他華人中,于語言上、習慣上辨別之。概言之,婦女不纏足,通常體健而軒昂,惟其如此,故能過起戶外生活……。鄉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能勇敢自主,她們具備全世界山居者愛好自由的特性。……

客家人之往外洋者,為數很多,無論在任何地區,均有客家蹤跡,其人數僅次於廣州人耳。在荷屬東印度、緬甸等處,客家人特別的多。其較早遷於臺灣者,據說有50萬人滿載海南者,亦有相當數目。

美國《國際百科全書》:

美國《國際百科全書》收集外國人關於客家記述之著作,有12種之多,後來續出之客家專篇,更不知凡幾。現歸納如下一段綜合評語:

客家是中華民族中優秀民族之一,教育普及,在全國中為最。

美國天主教神父拜爾德耳:

美國天主教神父拜爾德耳,在嘉應州傳教多年,著有《客家易通》和《客家淺說》兩書,現綜述其序文中評語如下:

客家祖先之歷經變亂,流離轉徙,老弱已淘汰,存者均屬少壯,此乃中華民族中之精華,有如牛乳中之乳酪一般,他們將其刻苦耐勞的優良精神,傳於子孫,因此,現在客家人,均具有一種聰穎堅強之特性,求知欲因亦隨時發達。吾人觀于各地大中學之學生成績,客家學生常列優等,進而獲選公費留學歐美日本者,更占較大之百分比,由此可知客家教育之特別發達,因由於其環境壓迫使然,而客家人之優良傳統,且又聰穎好學,亦其重要原因也!

美國人韓廷敦:

美國人韓廷敦,為現代人文化地理學權威教授,歷年主持《美國地理學會雜誌》刊務,並曾特約客家問題專家羅香林教授撰寫客家文章多篇,著有《自然淘汰與中華民族性》一書,其評語雲:

有數約百萬的客家人,因從事貿易而居留於南洋群島及歐美各國,客家的名稱,英文是HAKKAS,在人類學上已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客家人的重要特性,就是能夠刻苦耐勞和團結,惟其如此,故能在工作上常佔優勢。因為他們能團結,故能以少數外來人的身份,在當地生存和繁衍。客家人很注重武技,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自衛,因為客家傳徙萬里,沿途難免受到搶奪。

法國籍天主教神父賴裡查斯:

法國籍天主教神父賴裡查斯,曾在嘉應州傳教二十餘年,著有《客法詞典》,在自序中評語雲:

在嘉應州,這個不到三、四十萬人的地方,我們可看見隨處都是學校,一個不到三萬人的城中,便有十余間中學和數十間小學,學生的人數幾乎超過城內居民的一半。在鄉下每一個村落,儘管那裡只有三、五百人,至多亦不過三、五千人,便有一個以上的學校。因為客家人的每一個村落都有祠堂,那就是他們祭祀祖先的所在,而那個祠堂也就是學校。全境有六、七百個村落,也就有六、七百個學校,這真是駭人聽聞的事實。按照人口比例來說,不但全國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和他相比較,就是較之歐美各國也毫不遜色。……

為什麼客家的教育會這樣發達呢?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由於環境所促成,因為這地少山多的地方,糧食不夠,男子必須出外謀生,而學習謀生技能,自必先知書識字,況且祖先原由北方遷來者,皆為門戶清高的人物,都存有讀書為貴的觀念,因此他們便極力想法設立學堂,學生大抵免費,所以雖屬乞兒子弟,亦有讀書求學的地方,而不致成文盲,此即所謂教育機會均等者是也……

一般來說,中華民族的特性是保留的、保守的、但客家人例外,因為客家人的特性,客家人的精神,那是革命的、進取的……

東方語文學者科連炳漢及翁荷式泰:

東方語文學者科連炳漢及翁荷式泰兩教授,對於客家人具有相同的見解,現歸納其評語雲:

典型的客家人是勤勞的、剛強的、愛國和熱情的。

英國人愛德爾:

晚清至今,英國人對中國人關係最深,英國侵略中國時間也最久,故對我國當然有深入的研究,瞭解當然也最深刻,且看英國人對客家人的看法如何?

英國人愛德爾著《客家人種志略》、《客家歷史綱要》兩書綜合評語雲:

客家人是剛柔相濟,即剛毅又仁愛的民族,而客家婦女,更是中國最優美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客家民族猶牛乳之乳酪,這光輝,至少有百分之七十是應該屬於客家婦女的。

英國傳教士肯貝爾:

英國傳教士肯貝爾,在中國傳教數十年,曾獲“中國通”之譽。他在汕頭英國人召集之宗教會議中,有如下一段之演講:

客人比城裡人勇敢,富有獨立力行的氣概,渴望自由。……滿洲人入主中國,客家人降服最遲,其後且曾屢次自起兵反抗,第一次乃距今稍久之天平天國革命,第二次是這世紀中新近的事,即辛亥革命是也。

英國人巴素博士:

英國人巴素博士,為研究南洋漢族淵源掌故之權威學者,著有《馬來西亞僑史》。該書第五章“馬來各邦華僑”中,亦有數段關於客家開闢各礦之記載,其評語雲:

客家僑民,素來被認為是具有急進與獨立見解的聲譽的民族。

英國人史祿國:

英國人史祿國,為世界著名人種學家,著有《中國東部和廣東的人種》,其書中之評語:

客家地區教育最為發達,客家人有刻苦勤勞種種優點。

……客家婦女,除了刻苦耐勞和尊敬丈夫以外,她們的聰慧熱情和文化上的進步,也是很使我們羡慕,因為需要勞動,所以客家婦女,自有歷史以來,都無纏足的陋習,她們的迷信程度,也遠不及其他地方的婦女。她們的向神祈求,多是以敬重祖宗為動機。比較客家的男子來,婦女所受的教育,機會是很少的,但她們多數很聰穎,當她們在山中砍柴草時,常常是一面勞動,一面唱她們自己所創造和喜愛的山歌,而且一問一答,應對如流。有些會唱歌的男子,便會唱起含有愛情含義的山歌,向女方挑逗,往往因此成就良緣。現在這種特殊風格的客家山歌,在東方民族學中,已經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了。

美國傳教士肯貝爾《客家源流與遷徙》中說:

美國傳教士肯貝爾,在廣東梅縣傳教樹十年之久,著有《客家源流與遷徙》,其中評語摘錄如下:

客家人可以從其他華人中,于語言上、習慣上辨別之。概言之,婦女不纏足,通常體健而軒昂,惟其如此,故能過起戶外生活……。鄉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能勇敢自主,她們具備全世界山居者愛好自由的特性。……

客家人之往外洋者,為數很多,無論在任何地區,均有客家蹤跡,其人數僅次於廣州人耳。在荷屬東印度、緬甸等處,客家人特別的多。其較早遷於臺灣者,據說有50萬人滿載海南者,亦有相當數目。

美國《國際百科全書》:

美國《國際百科全書》收集外國人關於客家記述之著作,有12種之多,後來續出之客家專篇,更不知凡幾。現歸納如下一段綜合評語:

客家是中華民族中優秀民族之一,教育普及,在全國中為最。

美國天主教神父拜爾德耳:

美國天主教神父拜爾德耳,在嘉應州傳教多年,著有《客家易通》和《客家淺說》兩書,現綜述其序文中評語如下:

客家祖先之歷經變亂,流離轉徙,老弱已淘汰,存者均屬少壯,此乃中華民族中之精華,有如牛乳中之乳酪一般,他們將其刻苦耐勞的優良精神,傳於子孫,因此,現在客家人,均具有一種聰穎堅強之特性,求知欲因亦隨時發達。吾人觀于各地大中學之學生成績,客家學生常列優等,進而獲選公費留學歐美日本者,更占較大之百分比,由此可知客家教育之特別發達,因由於其環境壓迫使然,而客家人之優良傳統,且又聰穎好學,亦其重要原因也!

美國人韓廷敦:

美國人韓廷敦,為現代人文化地理學權威教授,歷年主持《美國地理學會雜誌》刊務,並曾特約客家問題專家羅香林教授撰寫客家文章多篇,著有《自然淘汰與中華民族性》一書,其評語雲:

有數約百萬的客家人,因從事貿易而居留於南洋群島及歐美各國,客家的名稱,英文是HAKKAS,在人類學上已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客家人的重要特性,就是能夠刻苦耐勞和團結,惟其如此,故能在工作上常佔優勢。因為他們能團結,故能以少數外來人的身份,在當地生存和繁衍。客家人很注重武技,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自衛,因為客家傳徙萬里,沿途難免受到搶奪。

法國籍天主教神父賴裡查斯:

法國籍天主教神父賴裡查斯,曾在嘉應州傳教二十餘年,著有《客法詞典》,在自序中評語雲:

在嘉應州,這個不到三、四十萬人的地方,我們可看見隨處都是學校,一個不到三萬人的城中,便有十余間中學和數十間小學,學生的人數幾乎超過城內居民的一半。在鄉下每一個村落,儘管那裡只有三、五百人,至多亦不過三、五千人,便有一個以上的學校。因為客家人的每一個村落都有祠堂,那就是他們祭祀祖先的所在,而那個祠堂也就是學校。全境有六、七百個村落,也就有六、七百個學校,這真是駭人聽聞的事實。按照人口比例來說,不但全國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和他相比較,就是較之歐美各國也毫不遜色。……

為什麼客家的教育會這樣發達呢?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由於環境所促成,因為這地少山多的地方,糧食不夠,男子必須出外謀生,而學習謀生技能,自必先知書識字,況且祖先原由北方遷來者,皆為門戶清高的人物,都存有讀書為貴的觀念,因此他們便極力想法設立學堂,學生大抵免費,所以雖屬乞兒子弟,亦有讀書求學的地方,而不致成文盲,此即所謂教育機會均等者是也……

一般來說,中華民族的特性是保留的、保守的、但客家人例外,因為客家人的特性,客家人的精神,那是革命的、進取的……

東方語文學者科連炳漢及翁荷式泰:

東方語文學者科連炳漢及翁荷式泰兩教授,對於客家人具有相同的見解,現歸納其評語雲:

典型的客家人是勤勞的、剛強的、愛國和熱情的。

英國人愛德爾:

晚清至今,英國人對中國人關係最深,英國侵略中國時間也最久,故對我國當然有深入的研究,瞭解當然也最深刻,且看英國人對客家人的看法如何?

英國人愛德爾著《客家人種志略》、《客家歷史綱要》兩書綜合評語雲:

客家人是剛柔相濟,即剛毅又仁愛的民族,而客家婦女,更是中國最優美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客家民族猶牛乳之乳酪,這光輝,至少有百分之七十是應該屬於客家婦女的。

英國傳教士肯貝爾:

英國傳教士肯貝爾,在中國傳教數十年,曾獲“中國通”之譽。他在汕頭英國人召集之宗教會議中,有如下一段之演講:

客人比城裡人勇敢,富有獨立力行的氣概,渴望自由。……滿洲人入主中國,客家人降服最遲,其後且曾屢次自起兵反抗,第一次乃距今稍久之天平天國革命,第二次是這世紀中新近的事,即辛亥革命是也。

英國人巴素博士:

英國人巴素博士,為研究南洋漢族淵源掌故之權威學者,著有《馬來西亞僑史》。該書第五章“馬來各邦華僑”中,亦有數段關於客家開闢各礦之記載,其評語雲:

客家僑民,素來被認為是具有急進與獨立見解的聲譽的民族。

英國人史祿國:

英國人史祿國,為世界著名人種學家,著有《中國東部和廣東的人種》,其書中之評語:

客家地區教育最為發達,客家人有刻苦勤勞種種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