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管仲當時做了什麼?連諸葛亮敬佩不已!協助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

第一個宣佈獨立起來稱霸的是齊桓公,可以說齊國能成為春秋時期的一霸,那絕對離不開一個人-管仲。西元前7世紀前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管仲又名夷吾,這個傢伙從小品德不太好,

打仗的時候人家都是

往前沖,只有他往後跑,他總是以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歲孩子為由,對自己的逃兵為進行解釋。就連跟朋友鮑叔牙一起做買賣,他也老算計人家。

。管仲開始不是跟著齊桓公的,是公子糾的老師,當時公子糾和齊桓公爭王位的時候,管仲還帶著一個排的人去刺殺齊桓公,但是齊桓公福大命大人沒死,回了齊國就即位了。隨即公子糾就被魯國處死,

要是當時管仲隨著主子駕鶴西去(殉死),也就沒有齊國-齊桓公-或者華夏文明的事了。這是一個特別務實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沒有什麼思想包袱可以限制他。

管仲非常反感漫無邊際的高談闊論,畫大餅,他在相齊的時候,有一個特別精彩的論斷:“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段話對於今天的中國很有現實意義。用我們的話講,吃飽了喝足了才知道禮義廉恥,你得先抓物質文明,然後再抓精神文明。窮山惡水,潑婦刁民,必然是相輔相成的。相反,生活越富裕的地方,精神文明程度也越高。齊國秉承了管仲的務實精神,加上地理位置良好,背靠大海,盡享漁鹽之利,齊國很快GDP就起來了,成為諸侯各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管仲還幫助齊桓公建立起一支多達30000人的常備軍,按照周朝的規定,諸侯國的軍隊規模不能超過7500人,而周天子自己的不對規模也不過35000人。所以你想呀,其他國家哪裡是齊國的對手,但齊國要想對外擴張,也不能兵出無名。當時正逢由蠻、夷、狄、戎勾結起來的遊牧部落攻擊,當時對華夏文明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於是齊桓公就打出了一個旗號:尊王攘夷。

史書記載當時是“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華夏文明,命懸一線!當時的華夏文明應該說是比較先進的,漢族的定居方式已經確立下來,農耕文明達到了一定水準,同時我們還有自己的文字語言,這些都是蠻、夷、狄、戎所不具備的,如果這個時候華夏文明遭到滅絕,那麼對於整個人類文明來說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這個時候誰能夠站出來保衛華夏文明,誰就是保衛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保衛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保衛了當時中原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管仲高舉“尊王攘夷”的大旗,使得齊國一下子佔據了道義制高點。齊桓公出動大軍先是打退了山戎對邢,衛兩國的侵擾,救邢存衛,在諸侯中威望大增。其後,面對楚國南蠻的北向擴張,齊國再度出兵會合中原國家的軍隊共同伐楚,解除了少數民族政權對中原地區的威脅。西元前651年,齊桓公葵丘會盟,周天子都派人來參加這個會盟,承認他的地位他成為春秋時期諸侯各國公認的第一個霸主,齊國也正式成為第一個稱霸的國家。

後來咱們的老祖宗孔子都說:管子相齊,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民至於今受其賜,意思就是我們老百姓到今天都受到管仲的恩賜,如果沒有管仲的話,我們就要被少數民族、遊牧民族同化了,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為野蠻人了。

其後,面對楚國南蠻的北向擴張,齊國再度出兵會合中原國家的軍隊共同伐楚,解除了少數民族政權對中原地區的威脅。西元前651年,齊桓公葵丘會盟,周天子都派人來參加這個會盟,承認他的地位他成為春秋時期諸侯各國公認的第一個霸主,齊國也正式成為第一個稱霸的國家。

後來咱們的老祖宗孔子都說:管子相齊,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民至於今受其賜,意思就是我們老百姓到今天都受到管仲的恩賜,如果沒有管仲的話,我們就要被少數民族、遊牧民族同化了,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為野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