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典故說春秋89:“崤山之役”,秦軍的慘敗

“崤山之役”的典故發生在晉文公死後不久,秦晉兩國在晉國境內的崤山展開的激戰,這也是秦人在整個春秋史上唯一的一次全軍覆沒。

上回說到,晉襄公命令先軫在崤山兩側布下重兵,

只等著秦軍到達後來個一鍋端,而此時的秦軍主帥孟明視還被蒙在鼓裡,他正帶著從滑國繳獲的戰略物資,得意洋洋的領兵沿著洛河一路向前行進,很快就來到了晉軍設下的口袋陣中。

晉將欒枝的位置在崤山東側,他是第一個發現晉軍蹤跡的人,按照事先的約定,他命令手下按兵不動,悄悄的放秦軍過去,然後派人立即向先軫報告。

大約過去了一盞茶,秦軍最後面的部隊也進入了東崤山,

此時整個秦軍都已經完全鑽進了晉軍的伏擊圈,走在最前面的一人,身高九尺有餘,生的虎背熊腰,兩臂粗壯有力,手裡握著數十斤重的銅錘,整個人立在戰車上,能將車身壓得吱吱作響,此人乃秦軍左軍的一名牙將,名叫褒蠻子,在秦國之中素以勇猛善戰而聞名。

這會兒褒蠻子正昂然自得的指揮戰車往前進發,完全沒有注意到在他的左側已經傳出一陣騷動,大約有數百人馬從不遠處的小山坡上沖了下來,擋住了褒蠻子的去路,那軍中為首一人,體型彪悍、面相兇狠,一支閃亮的短柄斬馬刀橫於胸前,目光敏銳而有神,此人乃晉軍中一個下級軍佐,名叫狼曋,論起武力與褒蠻子正是敵手。

這褒蠻子平日裡狂妄慣了,根本不把旁人放在眼裡,如今見一個無名之人膽敢橫在他面前,褒蠻子用手指著狼瞫,臉上堆滿不屑的說道:“大膽狂徒,憑你也敢擋住本將的去路,識相的早些閃開,否則別怪我手下無情。”

狼曋也不甘示弱,冷笑一聲回答說:“匹夫休要倡狂,我乃趙將軍帳下先鋒狼曋是也,奉我家主公之命,專程來取你首級。”

褒蠻子聽完用眼角斜望著狼瞫說:“我還以為是何方神聖,

原來不過是個無名鼠輩,別說是你,就是你主子趙盾來了又能奈我何,我勸你還是逃命要緊,別自討苦吃。”

狼曋不再和褒蠻子多費口舌,當即挺起斬馬刀沖了上來,褒蠻子也掄起銅錘迎戰,二人大戰五十回合不分上下,只是在打的過程中,褒蠻子全神貫注,狼曋卻一邊廝殺,一邊在心裡算著時間,估摸著差不多了,狼曋便按照約定,有意賣個破綻給褒蠻子,

褒蠻子抓住機會又拼殺一陣,逼得狼曋直往後退,狼曋假意招架不住,匆忙轉身帶著部隊離開了。

這下褒蠻子更為得意,回過頭對他身後的一名傳令官說:“你去告訴元帥,就說這山裡面有些個蒼蠅巡哨,成不了多大氣候,如今已經被我殺退,叫他只管放心前行便可。”傳令官答應一聲,隨即拍馬向後方奔去。

孟明得知了這個情況後並沒有像褒蠻子預想的那樣放下心來,反而擔憂的對西乞術和白乙丙二人說:“這山中地形複雜,易守難攻,褒蠻子又驚擾了晉軍的巡哨,我擔心過不了多久就會把晉軍主力招來,咱們還是加快速度,爭取早日出了這山為妙。”

白乙丙和西乞術也有同樣的看法,於是孟明傳令全軍加速行軍,不得遲誤,務必趕在天黑之前離開此地。

大軍領了將令在山中一路小跑,按照褒蠻子在前面所引的路線,沒用多久便穿過了東崤山,進入了清岡峰腹地。

這清岡峰是整個崤山中最崎嶇難走的一段,一眼望去,滿山都是密密麻麻的叢林,遮天蔽日,只在中間很狹小的一段空間內留出一條小路,總寬不過三尺,每次僅能容納兩人並排通過,在這種地形條件的限制下,士兵們只能跟在孟明後面,一個貼著一個緩緩的朝前走,隊伍早就沒了陣型。

過了青岡峰便是千山,這裡雖說海拔與青岡峰相差無幾,但兩側的山坡比起青岡峰卻要平緩許多,孟明自以為出了清風崗便是邁過了最危險的一段,正當他準備長出一口氣的時候,忽然間山的兩側鼓聲大作、號角齊鳴,秦軍們一個個都被嚇得魂飛魄散,沒等他們緩過勁來,無數的滾木礌石就從山頂上湧現,雨瀉一般重重的砸了下來。

由於山間道路狹窄,秦軍擠在這裡的人又太多,所以面對這些西瓜一般大小的巨石塊根本無處可躲,很多士兵都不幸被砸中腦門,腦漿子當成迸裂,有個別運氣好的,雖說沒被砸中要害,但也傷勢不輕,經過這一番折騰,秦軍傷亡了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員,餘下的也是驚魂未定,早已沒了鬥志。

孟明目睹著眼前的慘狀,心裡暗自叫苦,他本想指揮軍隊退出千山,怎奈後路早已被欒枝截住,孟明只好硬著頭皮向前突圍,好在老天有眼,經過一番掙扎,他們算是走出了晉軍布下的巨石陣,暫時保住了性命。

只可惜好景不長,孟明一行人連喘口氣都還沒顧上的時候,一支生力軍高舉著晉軍的旗號向他們撲了過來,前面帶兵之人面如冠玉、眼如彎刀,雙手挺著一把六尺長矛。

孟明通過旗號辨識,來人正是狐偃之子狐射姑,孟明也顧不得想別的,隨手抽出腰間的寶劍就與狐射姑交起手來,若論實力他二人也算旗鼓相當,但怎奈孟明而和他的手下剛剛遭遇過一場劫難,戰鬥力大大削弱,不到三十個來回,秦軍就已經明顯落於下風。

後面的白乙丙和西乞術此時也跟了上來,白乙丙一看孟明被狐射姑拖住,立馬上前橫在狐射姑和孟明之間,轉身對孟明說:“元帥可帶人速行,我來斷後。”

緊要關頭也容不得孟明猶豫,他只得按照白乙丙所說繼續往前,西乞術緊隨其後,誰知兩人沒走多遠,從他們的右側又是一支人馬殺出,從這支軍隊的旗號來看,正是胥臣無疑。

這時候孟明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他只能勉強拼盡僅存的一點力氣與胥臣展開廝殺,西乞術也艱難的在旁邊助陣。

之前走在最前面的褒蠻子已經得知後面主力被圍的情況,他本想領兵回來救援,誰知半道又遇上了先軫提前安排在這裡的薑戎人馬,前面帶隊的乃是新晉提拔起來的郤缺,雙方隨即展開廝殺,之前抄近路趕來的狼瞫,此刻也二次加入戰場,與郤缺合兵一處,共同對抗褒蠻子。

秦軍就這樣被晉軍設下的幾路伏兵截為數段,收尾難以相顧,雙方從正午一直殺到傍晚,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殘損不全的屍體,幾乎能將整個山體填滿,不斷噴湧出來的鮮血也把四周的叢林染成了深淺不一的紅色。

孟明等人本想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從兵力最薄弱的欒枝一處撕開一個口子,但幾次嘗試都失敗,最終秦軍還是沒能逃脫全軍覆沒的劫數,除孟明等幾個帶兵之人被俘以外,其餘人等盡數被殺,晉襄公在先軫的陪同下,站在高地目睹了戰爭的整個過程。

這就是發生在秦晉兩國之間的“崤山之役”的典故。

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天,欒枝等人一大早就押著他們從晉軍那裡繳獲的戰利品來向晉襄公報功,彙報這次伏擊的情況和繳獲物資的數量,晉襄公聽了十分滿意,高度讚揚了手下將士們的英勇無畏。

就在他們說話間,胥臣也押著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三人來到了晉襄公面前,詢問他該如何處置這幾人,晉襄公回答說:“我國正在服喪期間,這幫鼠輩無禮攪鬧,暫時把他們關到曲沃,等寡人告慰先君亡靈時,就要用他們的人頭來祭奠。”

胥臣奉命將孟明等三人帶了下去,接著郤缺又把褒蠻子押到晉襄公面前聽候發落,先軫提議說:“此賊不過一牙將,竟然傷得我軍多人性命,我看不如將他就地問斬,以祭我三軍在天之靈。”

晉襄公點了點頭,朝著眾人問道:“哪位愛卿能替寡人了了此賊。”

萊駒年輕氣盛,這一次他作為護衛跟隨在晉襄公左右,未能參加戰鬥,眼下急於想要表現,因此晉襄公話音剛落,他便從一名衛士手中奪過腰刀,緊走幾步就要下手去砍褒蠻子的腦袋,誰知就在這時,褒蠻子忽然猛一抬頭,沖著萊駒一聲怒吼,只那一瞬間,萊駒竟然完全被褒蠻子的氣勢給震住,嚇得雙手一軟,刀也落在了地上,褒蠻子用勁一甩,從押他的士兵手上掙脫出來,撿起地上的刀朝晉襄公這邊沖來。

晉襄公頃刻間就被嚇得面色慘白,眼看著他的性命就要不保,千鈞一髮之際,遠處的狼曋一把拔出腰間的彎刀,一個箭步跳到褒蠻子身後,雙手狠勁一揮,褒蠻子的人頭當場落地。

晉襄公過了好半天才總算緩過神來,坐定之後他狠勁一拍桌子,氣的沖著萊駒破口大駡:“你身為車右,反不如一個小小的下級軍佐,寡人日後如何才能相信你。”說完晉襄公便下令,免去萊駒的車右職務,由狼曋接替。

萊駒這時候也嚇得不輕,又挨了晉襄公一頓臭駡,頓時被羞得面紅耳赤,跪下來向晉襄公連磕了幾個頭,然後便默默地離開了大營,旁邊的先軫眼看著自己手下就這樣被趙衰的人取代,心中恨得咬牙切齒,由此便和狼瞫結下了梁子。

當天午飯過後,晉軍便離開崤山返回絳邑,晉襄公命令所有人都換上黑色的衣服,以表達對晉文公的哀悼,自此以後,晉國的喪服一律改為黑色。

等他們一行人抵達絳邑時,已經是入夜時分,晉襄公由於打了個大勝仗,心裡十分高興,這會兒根本無心睡覺,等到了宮裡,他把喪服一脫,直接坐著轎子來到了母親文贏的房中,第一時間向母親彙報自己的功績。

這個文贏不是別人,正是當年先嫁與晉懷公圉,後來又跟著晉文公返回晉國的秦國宗室之女,此時她坐在晉襄公面前面無表情的聽著兒子誇誇其談,心裡卻謀劃的是另一件事。

文贏知道孟明等人都是秦國最重要的幾個將領,一旦他們有事,將會給秦國的軍事實力造成嚴重打擊,所以文贏就希望能保住孟明等人的性命,替自己的父母之邦做點事,等晉襄公說完後她接話道:“這件事有些蹊蹺,伐鄭之事在我看來乃是孟明貪功的個人行為,秦伯也許並不贊成,我兒既然已經將秦軍全部消滅,就該對孟明等人網開一面,他畢竟是秦伯的女婿,一旦死於我們之手,必然會激化兩國矛盾,給我國邊境帶來更大的麻煩。”

晉襄公完全沒想到自己的母親竟然會給他提出這樣的要求,他一臉為難的說:“孟明他們可都是秦國舉足輕重的人,就這麼把他們放了,是不是有些不妥?”

文贏安慰他說:“自古兵敗者死,孟明等人擅自行動,損兵折將,他們要是回去,以秦國律法他們還能活的了,我讓你放了他們,不過是向秦國賣個假人情而已。”

晉襄公儘管仍然覺得這樣做不太合適,但畢竟母親開了口,他也不好過於違抗,想來想去,終究還是按照文贏的意思,寫了一封信發往曲沃,要求那裡的人將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釋放,並允許他們自行回國。

等書信送達曲沃的時候,孟明等人正在監獄裡唉聲歎氣,本來他們以為這次落于晉國之手,肯定是必死無疑,他們後悔當初沒聽蹇叔和百里奚的話,如今落得這般下場。

誰知他們的反思還沒進行到一半,外面的看守忽然進來傳話說晉襄公已經下令,他們可以離開這裡回國了,起初孟明等人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當他們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馬上想到這必是文嬴在暗中相助,他們知道晉襄公肯定不會被瞞的太久,所以一刻都不敢耽誤,從曲沃城借來三匹快馬,騎上之後便一路飛奔向黃河方向跑去。

孟明等人猜的沒錯,事情到了第二天就出現了變數,這天一大早,先軫照例入朝來向晉襄公請安,兩人閒聊時話題逐漸轉向這次崤山伏擊,晉襄公有些不好意思的向先軫說起自己已經遵照母親的意思將孟明等人釋放,先軫聽完噌的站起來,臉上的肌肉不由自主的開始抽搐。

晉襄公沒有想到先軫的反應比他預料的還要強烈,竟有些不知所措,先軫這時候已經被氣得完全忘了君臣禮儀,直接走到晉襄公面前高聲吼道:“將士們用生命換來的成果,主公竟然僅憑婦人的隻言片語就把放了,國家大事竟被如此兒戲,今日放虎歸山,早晚必釀成禍患。”說完之後先軫便一轉身離開朝堂,臨出門時居然又轉過身來,面向晉襄公的方向在地上吐了一口痰。

想不到晉襄公被先軫這一罵,不但不為他的無禮而生氣,反而覺得的確是自己做的太草率,晉襄公越想越後悔,立即叫來了陽處父,命令他馬上帶齊人馬去追趕孟明,務必要將他們幾人帶回來。

陽處父按照旨意提了精兵五百人,一路風馳電掣沿著孟明等人的路線向前追趕,而此時的孟明、西乞術和白乙丙也正在發愁,他們經過一夜飛奔,如今已到達黃河岸邊,可是面對著眼前滔滔的河水,他們幾人犯了難。

孟明知道晉襄公的追兵也許很快就會到,如果不趕緊想個辦法過河,他們仍是死路一條,正當他們急的直跺腳的時候,忽然一艘快船迎著風浪從遠處駛了過來。

孟明如獲救命稻草一般,趕緊招呼船隻向他這裡靠近,船夫撐著渡船,在距離岸邊還有幾丈遠的時候卻停了下來,然後問孟明等人:“你們是何人,速速報上名來。”

孟明不敢隱瞞,將他們的真實身份告訴給了船夫,船夫聽了立即將船隻靠岸,然後下船走上前恭敬的跪在孟明等人面前說:“我奉相國之命,在這裡等候幾位元帥已有多日了。”孟明他們這才知道,原來蹇叔早已算准了他們這次出征將會遭遇的結果,還提前派人來接他們,他們不敢耽誤,匆忙跳上小船,船夫雙手一使勁,很快便將船駛向了河心,就在這時,岸上忽然揚起大片塵土,孟明等人抬眼望去,發現陽處父已經帶人趕到。

孟明心裡暗自慶倖,陽處父卻站在岸上高聲叫道:“幾位將軍留步,我家主公還有幾句話要傳達。”

孟明冷冷的說:“感謝將軍遠來相送,只是這河面上水流洶湧,我們不便靠岸,有什麼話將軍就請說吧。”

陽處父又心生一計,對孟明說:“我家主公擔心諸位旅途辛苦,特意讓我捎來一些路上用的乾糧物資給你們。”

孟明和西乞術白乙丙一同站起身來,在船頭一字排開,然後沖著陽處父躬身施禮,接著孟明開口說:“有勞晉侯費心,他的好意我們心領了,承蒙他老人家不殺之恩,如果我們回去若能僥倖保全性命,三年之後必然再來拜會。”

說完孟明下令船夫加快速度,渡船很快便消失在了大霧之中,陽處父站在岸上一直眼睜睜的望著孟明走遠,這才心有不甘的返回絳邑,並向晉襄公轉述了孟明臨走時留下的“三年之後,拜君之賜”的話語。

晉襄公深深的歎了口氣說:“果然如先軫所料,今日放虎歸山,秦晉之間早晚還得有一戰。”於是晉襄公命令先軫和趙衰加緊訓練士兵,隨時做好戰鬥準備。

先軫由於上次在朝堂上情緒激動,一時不慎做出了無禮之舉,過後十分後悔,幾次向晉襄公請罪,希望免去他中軍主帥一職,晉襄公都予以否決,然而先軫的心裡卻始終過不去這個坎。

不過此時的先軫似乎並沒有太多時間考慮這個問題,因為就在崤山之役剛剛過去兩個月,又一場新的戰爭擺在了晉國面前。

這一次挑起戰爭的是晉國北面的狄國,狄國與晉國過去的關係一直都不錯,晉文公流亡時就曾在狄國住了很多年,然而問題出在了晉文公上任後,因他一直忙於稱霸之事,竟將狄國拋卻腦後,沒有給他們送去相應的補償,這下導致狄主的心裡很不平衡,恰好又趕上晉文公病逝,於是狄國便趁機舉兵南下攻打晉國,部隊直逼晉國的箕地。

晉襄公瞭解了情況後,再次點先軫為元帥,撥給他精兵兩萬人抵擋狄國。戰爭開始後,被破格提拔的狼瞫請求擔任先鋒,可先軫卻因為個人恩怨言辭拒絕,甚至出言諷刺於他,狼瞫心裡極為不滿,可當狼瞫的朋友勸狼瞫乾脆殺了先軫起兵造反,狼瞫卻斷然反對說:“那怎麼行,我雖不是什麼聖人,但死也要死的有價值,我想要擔任先鋒,就是希望能死在戰場上,元帥拒絕我,不過是因為他不瞭解我而已,我相信總有一天會讓他們看到我的價值。”

再說先軫否了狼瞫,任命狐鞫居為先鋒,經過近兩個多月的艱苦鏖戰,終於將狄國的進攻徹底打退,先軫眼看著狄兵大勢已去,自己心願已了,於是在最後一場戰爭中,先軫給兒子先且居留下一封遺書,然後脫去所有的盔甲防護,孤身一人沖入敵軍陣營之中,最終戰死沙場,用這樣的方式懲罰了他欺君犯上的罪行。

晉襄公感念先軫的忠勇,下令將先軫屍體找回來,可惜先軫的頭早就被狄兵帶回去請賞了,晉軍最後只找到了他的無頭軀體,晉襄公親自為先軫主持葬禮,又追封先軫為一等侯爵,將他的兒子先且居提拔為中軍主帥,承襲其父之職。

狄國方面聽說了先軫的事情後,專程派人來將先軫的頭顱送回,並送上厚禮表示向晉國賠罪,晉襄公取過先軫的首級打開觀看,發現他的面色依然紅潤、栩栩如生,不由得對先軫產生敬佩,他讓人將先軫首級和軀體縫合在一起,然後重新將先軫安葬,以此表達對先軫的緬懷之情。

說完晉國的事,再把目光轉向秦國,經過半月的顛簸,孟明等人已經回到了雍州,接下來他們將會面臨怎樣的下場,孟明當初親口定下的三年之期能否實現?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拜賜之師”將會為您揭曉答案,敬請關注。

(或關注微信公眾號:典故大雜燴)。

易守難攻,褒蠻子又驚擾了晉軍的巡哨,我擔心過不了多久就會把晉軍主力招來,咱們還是加快速度,爭取早日出了這山為妙。”

白乙丙和西乞術也有同樣的看法,於是孟明傳令全軍加速行軍,不得遲誤,務必趕在天黑之前離開此地。

大軍領了將令在山中一路小跑,按照褒蠻子在前面所引的路線,沒用多久便穿過了東崤山,進入了清岡峰腹地。

這清岡峰是整個崤山中最崎嶇難走的一段,一眼望去,滿山都是密密麻麻的叢林,遮天蔽日,只在中間很狹小的一段空間內留出一條小路,總寬不過三尺,每次僅能容納兩人並排通過,在這種地形條件的限制下,士兵們只能跟在孟明後面,一個貼著一個緩緩的朝前走,隊伍早就沒了陣型。

過了青岡峰便是千山,這裡雖說海拔與青岡峰相差無幾,但兩側的山坡比起青岡峰卻要平緩許多,孟明自以為出了清風崗便是邁過了最危險的一段,正當他準備長出一口氣的時候,忽然間山的兩側鼓聲大作、號角齊鳴,秦軍們一個個都被嚇得魂飛魄散,沒等他們緩過勁來,無數的滾木礌石就從山頂上湧現,雨瀉一般重重的砸了下來。

由於山間道路狹窄,秦軍擠在這裡的人又太多,所以面對這些西瓜一般大小的巨石塊根本無處可躲,很多士兵都不幸被砸中腦門,腦漿子當成迸裂,有個別運氣好的,雖說沒被砸中要害,但也傷勢不輕,經過這一番折騰,秦軍傷亡了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員,餘下的也是驚魂未定,早已沒了鬥志。

孟明目睹著眼前的慘狀,心裡暗自叫苦,他本想指揮軍隊退出千山,怎奈後路早已被欒枝截住,孟明只好硬著頭皮向前突圍,好在老天有眼,經過一番掙扎,他們算是走出了晉軍布下的巨石陣,暫時保住了性命。

只可惜好景不長,孟明一行人連喘口氣都還沒顧上的時候,一支生力軍高舉著晉軍的旗號向他們撲了過來,前面帶兵之人面如冠玉、眼如彎刀,雙手挺著一把六尺長矛。

孟明通過旗號辨識,來人正是狐偃之子狐射姑,孟明也顧不得想別的,隨手抽出腰間的寶劍就與狐射姑交起手來,若論實力他二人也算旗鼓相當,但怎奈孟明而和他的手下剛剛遭遇過一場劫難,戰鬥力大大削弱,不到三十個來回,秦軍就已經明顯落於下風。

後面的白乙丙和西乞術此時也跟了上來,白乙丙一看孟明被狐射姑拖住,立馬上前橫在狐射姑和孟明之間,轉身對孟明說:“元帥可帶人速行,我來斷後。”

緊要關頭也容不得孟明猶豫,他只得按照白乙丙所說繼續往前,西乞術緊隨其後,誰知兩人沒走多遠,從他們的右側又是一支人馬殺出,從這支軍隊的旗號來看,正是胥臣無疑。

這時候孟明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他只能勉強拼盡僅存的一點力氣與胥臣展開廝殺,西乞術也艱難的在旁邊助陣。

之前走在最前面的褒蠻子已經得知後面主力被圍的情況,他本想領兵回來救援,誰知半道又遇上了先軫提前安排在這裡的薑戎人馬,前面帶隊的乃是新晉提拔起來的郤缺,雙方隨即展開廝殺,之前抄近路趕來的狼瞫,此刻也二次加入戰場,與郤缺合兵一處,共同對抗褒蠻子。

秦軍就這樣被晉軍設下的幾路伏兵截為數段,收尾難以相顧,雙方從正午一直殺到傍晚,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殘損不全的屍體,幾乎能將整個山體填滿,不斷噴湧出來的鮮血也把四周的叢林染成了深淺不一的紅色。

孟明等人本想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從兵力最薄弱的欒枝一處撕開一個口子,但幾次嘗試都失敗,最終秦軍還是沒能逃脫全軍覆沒的劫數,除孟明等幾個帶兵之人被俘以外,其餘人等盡數被殺,晉襄公在先軫的陪同下,站在高地目睹了戰爭的整個過程。

這就是發生在秦晉兩國之間的“崤山之役”的典故。

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天,欒枝等人一大早就押著他們從晉軍那裡繳獲的戰利品來向晉襄公報功,彙報這次伏擊的情況和繳獲物資的數量,晉襄公聽了十分滿意,高度讚揚了手下將士們的英勇無畏。

就在他們說話間,胥臣也押著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三人來到了晉襄公面前,詢問他該如何處置這幾人,晉襄公回答說:“我國正在服喪期間,這幫鼠輩無禮攪鬧,暫時把他們關到曲沃,等寡人告慰先君亡靈時,就要用他們的人頭來祭奠。”

胥臣奉命將孟明等三人帶了下去,接著郤缺又把褒蠻子押到晉襄公面前聽候發落,先軫提議說:“此賊不過一牙將,竟然傷得我軍多人性命,我看不如將他就地問斬,以祭我三軍在天之靈。”

晉襄公點了點頭,朝著眾人問道:“哪位愛卿能替寡人了了此賊。”

萊駒年輕氣盛,這一次他作為護衛跟隨在晉襄公左右,未能參加戰鬥,眼下急於想要表現,因此晉襄公話音剛落,他便從一名衛士手中奪過腰刀,緊走幾步就要下手去砍褒蠻子的腦袋,誰知就在這時,褒蠻子忽然猛一抬頭,沖著萊駒一聲怒吼,只那一瞬間,萊駒竟然完全被褒蠻子的氣勢給震住,嚇得雙手一軟,刀也落在了地上,褒蠻子用勁一甩,從押他的士兵手上掙脫出來,撿起地上的刀朝晉襄公這邊沖來。

晉襄公頃刻間就被嚇得面色慘白,眼看著他的性命就要不保,千鈞一髮之際,遠處的狼曋一把拔出腰間的彎刀,一個箭步跳到褒蠻子身後,雙手狠勁一揮,褒蠻子的人頭當場落地。

晉襄公過了好半天才總算緩過神來,坐定之後他狠勁一拍桌子,氣的沖著萊駒破口大駡:“你身為車右,反不如一個小小的下級軍佐,寡人日後如何才能相信你。”說完晉襄公便下令,免去萊駒的車右職務,由狼曋接替。

萊駒這時候也嚇得不輕,又挨了晉襄公一頓臭駡,頓時被羞得面紅耳赤,跪下來向晉襄公連磕了幾個頭,然後便默默地離開了大營,旁邊的先軫眼看著自己手下就這樣被趙衰的人取代,心中恨得咬牙切齒,由此便和狼瞫結下了梁子。

當天午飯過後,晉軍便離開崤山返回絳邑,晉襄公命令所有人都換上黑色的衣服,以表達對晉文公的哀悼,自此以後,晉國的喪服一律改為黑色。

等他們一行人抵達絳邑時,已經是入夜時分,晉襄公由於打了個大勝仗,心裡十分高興,這會兒根本無心睡覺,等到了宮裡,他把喪服一脫,直接坐著轎子來到了母親文贏的房中,第一時間向母親彙報自己的功績。

這個文贏不是別人,正是當年先嫁與晉懷公圉,後來又跟著晉文公返回晉國的秦國宗室之女,此時她坐在晉襄公面前面無表情的聽著兒子誇誇其談,心裡卻謀劃的是另一件事。

文贏知道孟明等人都是秦國最重要的幾個將領,一旦他們有事,將會給秦國的軍事實力造成嚴重打擊,所以文贏就希望能保住孟明等人的性命,替自己的父母之邦做點事,等晉襄公說完後她接話道:“這件事有些蹊蹺,伐鄭之事在我看來乃是孟明貪功的個人行為,秦伯也許並不贊成,我兒既然已經將秦軍全部消滅,就該對孟明等人網開一面,他畢竟是秦伯的女婿,一旦死於我們之手,必然會激化兩國矛盾,給我國邊境帶來更大的麻煩。”

晉襄公完全沒想到自己的母親竟然會給他提出這樣的要求,他一臉為難的說:“孟明他們可都是秦國舉足輕重的人,就這麼把他們放了,是不是有些不妥?”

文贏安慰他說:“自古兵敗者死,孟明等人擅自行動,損兵折將,他們要是回去,以秦國律法他們還能活的了,我讓你放了他們,不過是向秦國賣個假人情而已。”

晉襄公儘管仍然覺得這樣做不太合適,但畢竟母親開了口,他也不好過於違抗,想來想去,終究還是按照文贏的意思,寫了一封信發往曲沃,要求那裡的人將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釋放,並允許他們自行回國。

等書信送達曲沃的時候,孟明等人正在監獄裡唉聲歎氣,本來他們以為這次落于晉國之手,肯定是必死無疑,他們後悔當初沒聽蹇叔和百里奚的話,如今落得這般下場。

誰知他們的反思還沒進行到一半,外面的看守忽然進來傳話說晉襄公已經下令,他們可以離開這裡回國了,起初孟明等人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當他們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馬上想到這必是文嬴在暗中相助,他們知道晉襄公肯定不會被瞞的太久,所以一刻都不敢耽誤,從曲沃城借來三匹快馬,騎上之後便一路飛奔向黃河方向跑去。

孟明等人猜的沒錯,事情到了第二天就出現了變數,這天一大早,先軫照例入朝來向晉襄公請安,兩人閒聊時話題逐漸轉向這次崤山伏擊,晉襄公有些不好意思的向先軫說起自己已經遵照母親的意思將孟明等人釋放,先軫聽完噌的站起來,臉上的肌肉不由自主的開始抽搐。

晉襄公沒有想到先軫的反應比他預料的還要強烈,竟有些不知所措,先軫這時候已經被氣得完全忘了君臣禮儀,直接走到晉襄公面前高聲吼道:“將士們用生命換來的成果,主公竟然僅憑婦人的隻言片語就把放了,國家大事竟被如此兒戲,今日放虎歸山,早晚必釀成禍患。”說完之後先軫便一轉身離開朝堂,臨出門時居然又轉過身來,面向晉襄公的方向在地上吐了一口痰。

想不到晉襄公被先軫這一罵,不但不為他的無禮而生氣,反而覺得的確是自己做的太草率,晉襄公越想越後悔,立即叫來了陽處父,命令他馬上帶齊人馬去追趕孟明,務必要將他們幾人帶回來。

陽處父按照旨意提了精兵五百人,一路風馳電掣沿著孟明等人的路線向前追趕,而此時的孟明、西乞術和白乙丙也正在發愁,他們經過一夜飛奔,如今已到達黃河岸邊,可是面對著眼前滔滔的河水,他們幾人犯了難。

孟明知道晉襄公的追兵也許很快就會到,如果不趕緊想個辦法過河,他們仍是死路一條,正當他們急的直跺腳的時候,忽然一艘快船迎著風浪從遠處駛了過來。

孟明如獲救命稻草一般,趕緊招呼船隻向他這裡靠近,船夫撐著渡船,在距離岸邊還有幾丈遠的時候卻停了下來,然後問孟明等人:“你們是何人,速速報上名來。”

孟明不敢隱瞞,將他們的真實身份告訴給了船夫,船夫聽了立即將船隻靠岸,然後下船走上前恭敬的跪在孟明等人面前說:“我奉相國之命,在這裡等候幾位元帥已有多日了。”孟明他們這才知道,原來蹇叔早已算准了他們這次出征將會遭遇的結果,還提前派人來接他們,他們不敢耽誤,匆忙跳上小船,船夫雙手一使勁,很快便將船駛向了河心,就在這時,岸上忽然揚起大片塵土,孟明等人抬眼望去,發現陽處父已經帶人趕到。

孟明心裡暗自慶倖,陽處父卻站在岸上高聲叫道:“幾位將軍留步,我家主公還有幾句話要傳達。”

孟明冷冷的說:“感謝將軍遠來相送,只是這河面上水流洶湧,我們不便靠岸,有什麼話將軍就請說吧。”

陽處父又心生一計,對孟明說:“我家主公擔心諸位旅途辛苦,特意讓我捎來一些路上用的乾糧物資給你們。”

孟明和西乞術白乙丙一同站起身來,在船頭一字排開,然後沖著陽處父躬身施禮,接著孟明開口說:“有勞晉侯費心,他的好意我們心領了,承蒙他老人家不殺之恩,如果我們回去若能僥倖保全性命,三年之後必然再來拜會。”

說完孟明下令船夫加快速度,渡船很快便消失在了大霧之中,陽處父站在岸上一直眼睜睜的望著孟明走遠,這才心有不甘的返回絳邑,並向晉襄公轉述了孟明臨走時留下的“三年之後,拜君之賜”的話語。

晉襄公深深的歎了口氣說:“果然如先軫所料,今日放虎歸山,秦晉之間早晚還得有一戰。”於是晉襄公命令先軫和趙衰加緊訓練士兵,隨時做好戰鬥準備。

先軫由於上次在朝堂上情緒激動,一時不慎做出了無禮之舉,過後十分後悔,幾次向晉襄公請罪,希望免去他中軍主帥一職,晉襄公都予以否決,然而先軫的心裡卻始終過不去這個坎。

不過此時的先軫似乎並沒有太多時間考慮這個問題,因為就在崤山之役剛剛過去兩個月,又一場新的戰爭擺在了晉國面前。

這一次挑起戰爭的是晉國北面的狄國,狄國與晉國過去的關係一直都不錯,晉文公流亡時就曾在狄國住了很多年,然而問題出在了晉文公上任後,因他一直忙於稱霸之事,竟將狄國拋卻腦後,沒有給他們送去相應的補償,這下導致狄主的心裡很不平衡,恰好又趕上晉文公病逝,於是狄國便趁機舉兵南下攻打晉國,部隊直逼晉國的箕地。

晉襄公瞭解了情況後,再次點先軫為元帥,撥給他精兵兩萬人抵擋狄國。戰爭開始後,被破格提拔的狼瞫請求擔任先鋒,可先軫卻因為個人恩怨言辭拒絕,甚至出言諷刺於他,狼瞫心裡極為不滿,可當狼瞫的朋友勸狼瞫乾脆殺了先軫起兵造反,狼瞫卻斷然反對說:“那怎麼行,我雖不是什麼聖人,但死也要死的有價值,我想要擔任先鋒,就是希望能死在戰場上,元帥拒絕我,不過是因為他不瞭解我而已,我相信總有一天會讓他們看到我的價值。”

再說先軫否了狼瞫,任命狐鞫居為先鋒,經過近兩個多月的艱苦鏖戰,終於將狄國的進攻徹底打退,先軫眼看著狄兵大勢已去,自己心願已了,於是在最後一場戰爭中,先軫給兒子先且居留下一封遺書,然後脫去所有的盔甲防護,孤身一人沖入敵軍陣營之中,最終戰死沙場,用這樣的方式懲罰了他欺君犯上的罪行。

晉襄公感念先軫的忠勇,下令將先軫屍體找回來,可惜先軫的頭早就被狄兵帶回去請賞了,晉軍最後只找到了他的無頭軀體,晉襄公親自為先軫主持葬禮,又追封先軫為一等侯爵,將他的兒子先且居提拔為中軍主帥,承襲其父之職。

狄國方面聽說了先軫的事情後,專程派人來將先軫的頭顱送回,並送上厚禮表示向晉國賠罪,晉襄公取過先軫的首級打開觀看,發現他的面色依然紅潤、栩栩如生,不由得對先軫產生敬佩,他讓人將先軫首級和軀體縫合在一起,然後重新將先軫安葬,以此表達對先軫的緬懷之情。

說完晉國的事,再把目光轉向秦國,經過半月的顛簸,孟明等人已經回到了雍州,接下來他們將會面臨怎樣的下場,孟明當初親口定下的三年之期能否實現?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拜賜之師”將會為您揭曉答案,敬請關注。

(或關注微信公眾號:典故大雜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