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英格蘭時光之旅 遇見最迷人的英倫范兒

踏足北英格蘭的土地,歷史的回憶在足尖之上喚醒,

時光撲簌簌如潮水般褪去,古老的傳說與故事在此浮現。關於羅馬時期,關於英格蘭貴族,關於文學,關於財富,關於信仰,關於戰爭,一切的一切,那些史詩一般的曾經,藏匿於北英格蘭廣袤的土地,藏匿于古樸優雅的鄉間與城鎮。呐,這正是北英格蘭最迷人的英倫范兒。

我們的邂逅,或是已成荒蕪的廢墟,抖落一地荒涼的美感。或是在不斷的修葺下,依舊一塵不染,金碧輝煌。

時光是最好的塑造者,幾經興衰輪回,歲月洪荒,它們在此刻與旅行者相見:

約克——漫步中世紀的英倫

英王喬治六世曾這樣說過,“約克的歷史,就是英格蘭的歷史”。這裡是古不列顛島的要塞,其建城歷史可以回溯到西元71年,羅馬人在此建立堡壘。在此後近2000年的悠長的歲月中,

維京人、諾曼人、盎格魯人、丹麥人等也相繼在歷史的舞臺中登場。

走進約克,仿佛置身於一個中世紀古城。縱橫交錯的鵝卵石小路,散落城市各處的羅馬人維京人遺跡,標誌性的柯利弗德塔和大教堂……更可走上古城牆一覽整個古城的風貌。

每一個來到約克的人,都會忍不住把目光投向最為標誌性的,氣勢恢宏的約克大教堂。它有著享“哥特建築的眼睛”之美稱的玫瑰窗。教堂自13世紀初動工,250年後才完工,你甚至能看到相鄰的裝飾卻屬於兩種不同時代的風格。在頂棚還有現代小朋友畫的宇航員圖案。它並不想僅僅成為一座華美的博物館,而是做一個鮮活有生命力的建築。

無論是不是鐵路迷,都不容錯過約克的國家鐵路博物館,這座世界上最大的鐵路博物館,把傳說中各種老式火車和鐵路彙聚於此,世界上最大的蒸氣動力機車、維多利亞皇后搭乘過的小轎車,更有令人震撼的英國皇室御用的奢華專列,簡直就是把豪華的宮殿搬上了車廂。

杜倫——最酷學生宿舍

特勒姆Durham這座城市,如今也常被翻譯為杜倫,相對而言“杜倫”似乎是一個更有英倫范兒的名字。很多人初識它或許都是因為大名鼎鼎的世界百強名校杜倫大學,在英國實屬頂尖級的院校了。學校依然保持著中世紀以來的傳統學院制,與《哈利波特》中大家熟悉的四個學院類似,在杜倫,16個各具特色的學院,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運作體系,給身處學院的學生以強烈的歸感。

在這座大學城裡,能看到很多年輕有朝氣的面孔,而與之相對的,則是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濃郁的文化氛圍。

杜倫最著名的兩棟建築,當屬大教堂Durham Cathedral和城堡Durham Castle。城堡在1072年時被征服者威廉徵用以保衛半島。非常難得的是,900年件,城堡裡一直有人居住,直至今日。現在它已成為杜倫大學的學生宿舍,近千年的古堡作為宿舍,想想也是挺酷的一種體驗。

在城堡對面,就是著名的杜倫大教堂,是英格蘭現有的最壯觀的羅馬式教堂。這裡供奉著第一個被教皇冊封為聖人的聖庫斯伯特(St. Cuthbert) 的遺體,同時也是建立教堂的初衷。

1832年,當時的主教Van Mildert提議建立杜倫大學並將教堂作為作為大學最初的教學場所。時至今日,杜倫大教堂仍然作為杜倫大學象徵之一矗立於世。

威爾河在杜倫拐了一個彎兒,在教堂與城堡之下靜靜流淌,這裡也是杜倫大學的學生們練習競舟的地方。

赫爾姆斯利——探秘失落的古堡

在北約克郡沼澤國家公園,詩畫般的北英格蘭鄉間,Helmsley城堡隱匿於此。走過吊橋,圍牆與城門,微微傾斜形如牙齒狀的的碉樓矗立於此,曾經的豪門深宅,如今已成為一片荒蕪的廢墟。古老的石塊散落在草地上,訴說著900年間的遙遠時光。從鼎盛到衰落,它見證了城堡主人在十字軍東征時立下的赫赫戰功,作為內戰時期的要塞見證了戰時的硝煙彌漫,直至走向荒蕪與毀滅。

赫爾姆斯利城堡興建於1120年,起初為木質結構,直至60年後才開始改為石建,城堡幾經易主,從公爵到鄉紳,也曾作為赫爾姆斯利統治者的寓所。那曾經是段擁抱騎士精神的社會,那些關乎儀式、戰鬥中的英勇、宗教方面的資助,共同反映在城堡的奢華恢弘之中。

我們拜訪赫爾姆斯利城堡的時候,燦爛的陽光照進荒蕪的城堡,落於附著在舊磚塊上的苔蘚,像是照亮古老的箴語——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賈斯特——黑白色古羅馬小鎮

羅馬人統治時期修建了諸多要塞,一些依託要塞發展起來的城鎮就叫**Chester,如曼徹斯特Manchester、溫徹斯特Winchester。賈斯特小鎮Chester的名字也同樣來源於此。它是羅馬時期的軍事要塞,用以防衛來自南邊的威爾士人,轉眼間,近2000年過去,如今的賈斯特已成為了一座風景優美的旅遊小鎮。

十三十四世紀,賈斯特曾是繁榮的港口,後因迪河河口淤塞和利物浦港的興起而衰落,直至十九世紀通鐵路後再次興起。當年羅馬人修建的城牆保存至今,完整地繞城一周,可謂是英國保存最好的城牆,城牆下就是靜靜流淌的護城河。在城牆附近,還有一座羅馬圓形劇場的遺址,據說當年可包容7000名觀眾。

不需要絢麗張揚的色彩,僅僅是黑與白兩種顏色,就足以勾勒出賈斯特Chester這座小鎮獨特的風韻。城市裡散落著諸多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顏色都是黑白相間,一般只有兩層樓。黑與白,至今不過時的顏色,如今看來反倒有些現代的時尚的味道。

市中心最為標誌性的就是金光燦燦的東門大鐘(Eastgate Clock),年代並不算久遠,是1897年為了慶祝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0周年而建造的。這裡也是賈斯特最主要的商業街,商鋪林立,登上大鐘所在的塔樓,19世紀的黑白建築一覽無餘。

小鎮不大,步行也足以探訪城市的各個角落,不過我們初來賈斯特時,則參與了獨具特色的體驗——坐著露天的雙層老爺車漫遊街巷。車子自賈斯特大教堂出發,在黑白相間的小房子之中穿梭,最有意思的則是車上為我們講解的女士,一副維多利亞式的裝扮,漂亮優雅,和一路的環境很是相配。一路上,摻雜著英式幽默的故事,引得車上的遊客陣陣歡笑。

北方天使——守護先民土地的鋼鐵之翼

在北英格蘭地區紐卡斯爾,最具標示性的當屬“北方天使”(the Angel of the North),這個身長54米,羽翼展開各有50米長的雕塑,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給人以深深的震撼。

北方天使由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在1998年完成,每年都有超15萬遊客前來瞻仰。雕像以鋼鐵為材料,重達200噸,其中身體部分重100噸,兩隻翅膀各重50噸。

藝術家創作靈感來源於Gatehead這片土地繁盛又沒落的歷史。當年19世紀工業革命,以煤礦及造船業為命脈的工業大城逐漸蕭條。政府希望透過意味深長的鋼鐵天使,帶給東北居民願景和希望,同時也守護天使腳下那一片曾經是綿延不絕煤礦場的先民土地。

惠特比——潮起潮落間的舊時光

車子行進在前往惠特比的路上,突然在路的盡頭出現一片耀眼的藍色,那裡便是大海了!

靠海的城鎮,多半有著獨特的美麗,惠特比的晴日,美得不像話,彩色的房屋錯落層疊,漁船靜靜停靠在港口,海鳥盤旋在海岬,一切如一幅的絢麗的油畫。

布萊姆·斯托克正是在這裡獲得了靈感,寫下了著名的吸血鬼小說《德古拉》。

1753年到1833年八十年間的時間,惠特比的漁民以捕鯨為生,名揚天下。1963年,挪威的漁民送給惠特比一對鯨魚的下頜骨,它如今仍舊保留於此,旁邊便是庫克船長的塑像。這裡也是庫克船長開始航海學徒生涯的地方,也是從這裡,他開始了環球探索之旅。這位英國著名的探險家和航海家,三度遠征太平洋,最早發現了南半球的紐西蘭和澳洲東海岸。

小鎮最具魔幻色彩的,當屬惠特比修道Whitby Abbey,修道院始建於657年,867年修道院被維京人破壞。至到1078年, William de Percy下令重修該院,但修道院在亨利八世在位的1540年又毀於一旦。1914年德國攻打英國時,修道院被炮火猛攻只剩殘垣斷壁。

如今的修道院,雖已是斷壁殘垣,卻又掩飾不住昔日的輝煌宏偉。它矗立海邊的懸崖,數百年來靜觀潮起潮落,雲卷雲舒,以俯瞰的視角,見證世間的興衰榮辱歲月無常。

在英國實屬頂尖級的院校了。學校依然保持著中世紀以來的傳統學院制,與《哈利波特》中大家熟悉的四個學院類似,在杜倫,16個各具特色的學院,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運作體系,給身處學院的學生以強烈的歸感。

在這座大學城裡,能看到很多年輕有朝氣的面孔,而與之相對的,則是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濃郁的文化氛圍。

杜倫最著名的兩棟建築,當屬大教堂Durham Cathedral和城堡Durham Castle。城堡在1072年時被征服者威廉徵用以保衛半島。非常難得的是,900年件,城堡裡一直有人居住,直至今日。現在它已成為杜倫大學的學生宿舍,近千年的古堡作為宿舍,想想也是挺酷的一種體驗。

在城堡對面,就是著名的杜倫大教堂,是英格蘭現有的最壯觀的羅馬式教堂。這裡供奉著第一個被教皇冊封為聖人的聖庫斯伯特(St. Cuthbert) 的遺體,同時也是建立教堂的初衷。

1832年,當時的主教Van Mildert提議建立杜倫大學並將教堂作為作為大學最初的教學場所。時至今日,杜倫大教堂仍然作為杜倫大學象徵之一矗立於世。

威爾河在杜倫拐了一個彎兒,在教堂與城堡之下靜靜流淌,這裡也是杜倫大學的學生們練習競舟的地方。

赫爾姆斯利——探秘失落的古堡

在北約克郡沼澤國家公園,詩畫般的北英格蘭鄉間,Helmsley城堡隱匿於此。走過吊橋,圍牆與城門,微微傾斜形如牙齒狀的的碉樓矗立於此,曾經的豪門深宅,如今已成為一片荒蕪的廢墟。古老的石塊散落在草地上,訴說著900年間的遙遠時光。從鼎盛到衰落,它見證了城堡主人在十字軍東征時立下的赫赫戰功,作為內戰時期的要塞見證了戰時的硝煙彌漫,直至走向荒蕪與毀滅。

赫爾姆斯利城堡興建於1120年,起初為木質結構,直至60年後才開始改為石建,城堡幾經易主,從公爵到鄉紳,也曾作為赫爾姆斯利統治者的寓所。那曾經是段擁抱騎士精神的社會,那些關乎儀式、戰鬥中的英勇、宗教方面的資助,共同反映在城堡的奢華恢弘之中。

我們拜訪赫爾姆斯利城堡的時候,燦爛的陽光照進荒蕪的城堡,落於附著在舊磚塊上的苔蘚,像是照亮古老的箴語——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賈斯特——黑白色古羅馬小鎮

羅馬人統治時期修建了諸多要塞,一些依託要塞發展起來的城鎮就叫**Chester,如曼徹斯特Manchester、溫徹斯特Winchester。賈斯特小鎮Chester的名字也同樣來源於此。它是羅馬時期的軍事要塞,用以防衛來自南邊的威爾士人,轉眼間,近2000年過去,如今的賈斯特已成為了一座風景優美的旅遊小鎮。

十三十四世紀,賈斯特曾是繁榮的港口,後因迪河河口淤塞和利物浦港的興起而衰落,直至十九世紀通鐵路後再次興起。當年羅馬人修建的城牆保存至今,完整地繞城一周,可謂是英國保存最好的城牆,城牆下就是靜靜流淌的護城河。在城牆附近,還有一座羅馬圓形劇場的遺址,據說當年可包容7000名觀眾。

不需要絢麗張揚的色彩,僅僅是黑與白兩種顏色,就足以勾勒出賈斯特Chester這座小鎮獨特的風韻。城市裡散落著諸多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顏色都是黑白相間,一般只有兩層樓。黑與白,至今不過時的顏色,如今看來反倒有些現代的時尚的味道。

市中心最為標誌性的就是金光燦燦的東門大鐘(Eastgate Clock),年代並不算久遠,是1897年為了慶祝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0周年而建造的。這裡也是賈斯特最主要的商業街,商鋪林立,登上大鐘所在的塔樓,19世紀的黑白建築一覽無餘。

小鎮不大,步行也足以探訪城市的各個角落,不過我們初來賈斯特時,則參與了獨具特色的體驗——坐著露天的雙層老爺車漫遊街巷。車子自賈斯特大教堂出發,在黑白相間的小房子之中穿梭,最有意思的則是車上為我們講解的女士,一副維多利亞式的裝扮,漂亮優雅,和一路的環境很是相配。一路上,摻雜著英式幽默的故事,引得車上的遊客陣陣歡笑。

北方天使——守護先民土地的鋼鐵之翼

在北英格蘭地區紐卡斯爾,最具標示性的當屬“北方天使”(the Angel of the North),這個身長54米,羽翼展開各有50米長的雕塑,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給人以深深的震撼。

北方天使由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在1998年完成,每年都有超15萬遊客前來瞻仰。雕像以鋼鐵為材料,重達200噸,其中身體部分重100噸,兩隻翅膀各重50噸。

藝術家創作靈感來源於Gatehead這片土地繁盛又沒落的歷史。當年19世紀工業革命,以煤礦及造船業為命脈的工業大城逐漸蕭條。政府希望透過意味深長的鋼鐵天使,帶給東北居民願景和希望,同時也守護天使腳下那一片曾經是綿延不絕煤礦場的先民土地。

惠特比——潮起潮落間的舊時光

車子行進在前往惠特比的路上,突然在路的盡頭出現一片耀眼的藍色,那裡便是大海了!

靠海的城鎮,多半有著獨特的美麗,惠特比的晴日,美得不像話,彩色的房屋錯落層疊,漁船靜靜停靠在港口,海鳥盤旋在海岬,一切如一幅的絢麗的油畫。

布萊姆·斯托克正是在這裡獲得了靈感,寫下了著名的吸血鬼小說《德古拉》。

1753年到1833年八十年間的時間,惠特比的漁民以捕鯨為生,名揚天下。1963年,挪威的漁民送給惠特比一對鯨魚的下頜骨,它如今仍舊保留於此,旁邊便是庫克船長的塑像。這裡也是庫克船長開始航海學徒生涯的地方,也是從這裡,他開始了環球探索之旅。這位英國著名的探險家和航海家,三度遠征太平洋,最早發現了南半球的紐西蘭和澳洲東海岸。

小鎮最具魔幻色彩的,當屬惠特比修道Whitby Abbey,修道院始建於657年,867年修道院被維京人破壞。至到1078年, William de Percy下令重修該院,但修道院在亨利八世在位的1540年又毀於一旦。1914年德國攻打英國時,修道院被炮火猛攻只剩殘垣斷壁。

如今的修道院,雖已是斷壁殘垣,卻又掩飾不住昔日的輝煌宏偉。它矗立海邊的懸崖,數百年來靜觀潮起潮落,雲卷雲舒,以俯瞰的視角,見證世間的興衰榮辱歲月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