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微信首款保險產品上線 這個爆款或是保險業洗牌的開始

最近,微信悄悄上線了自己的第一款保險產品。而這款產品,很有可能成為讓眾多保險公司“如夢初醒”甚至“如坐針氈”的爆款產品。

11月2日,部分微信使用者打開微信的錢包頁面時,

會發現在九宮格裡多了“保險服務”這一項。點開“保險服務”,進入的便是“微保”的頁面,可以看到一款叫做“微醫保”的健康險產品。

騰訊稱,目前保險服務尚處於公測階段,全國僅有1%的微信用戶可以看到。

微信要賣保險這事兒,是20天前傳出來的消息。

10月11日,

由騰訊持股57.8%的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獲得保監會的批復,准許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借微民保險獲得一張保險代理牌照的騰訊作為大股東,將貢獻出微信和QQ這兩大國民級產品作為其銷售管道。其中,微信將更有可能作為主陣地。

而昨天出現在微信中的“微保平臺”就是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的線上平臺。

騰訊曾表示,自己不僅僅只想做一個保險產品代理銷售平臺,而是想做一個定制化平臺,

在市場上已有的高度同質化保險產品之外,由合作夥伴開發一些定制化的保險產品。

而這次出現在微信中的首款產品——“微醫保·醫療險”就是一款高度定制化的健康險產品。研究它的條款你會發現,它幾乎可以稱得上目前市面上條款最優的健康險產品。

這款產品突破醫保報銷限制,對國內公立醫院的自費項目、自費藥都能賠付。具體來說,包含300萬的一般醫療保障,並針對保監會定義的高發100種重大疾病提供600萬重疾醫療保障,即100種重疾都能獲得0免賠100%賠付的保障。

而它的價格卻非常親民。以有社保的人為例,21周歲216元,26周歲276元,31周歲372元,36周歲456元。這個價格低於市場上幾乎所有同類健康險產品,包括眾安保險力推的尊享e生。

除了高性價比的優勢外,微醫保在服務層面也做了很多創新,包括急速賠付、快速就醫、押金墊付、專家預約、專人陪診、專家病房/手術安排等等。這都是傳統保險公司難以做到的。

超高性價比+創新型服務,再搭上微信這個超級管道,

微醫保具備了一個爆款保險產品應具備的所有條件。

這個產品的開發是由泰康線上完成的,它和眾安保險一樣,是一家持有牌照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當然,不排除騰訊向其注入了部分資料上的支援。

騰訊+泰康線上的組合,外加一個優秀的爆款產品,足夠讓眾安保險緊張一回了。

在微醫保上線之前,眾安保險的尊享e生可以說是性價比最高、最互聯網化的健康險產品。某一線美元基金投資人告訴36氪,“尊享e生在2017年上半年保費已經做到了20億以上。” 這相比2016年2.1億的總保費是個巨大的增長。

而如今,騰訊入局,勢必加速攪動這剛有一絲漣漪的池水。

慘痛的價格戰如果真的到來,最終也將不可避免的引發行業的變革和洗牌。一位業內人士對36氪說:“這款產品對保險業的衝擊,可能不亞於餘額寶對傳統理財市場的衝擊。”

雖然說,要將一款全新的保險產品直接推向C端市場比理財產品要難的多,但微醫保這個產品,可能是健康險這個險種範圍內,管道+產品創新做的最激進的一次了,它會比其他產品都更有機會點燃消費市場。

跳出這個產品,對於任何一家保險公司來說,騰訊都可以算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合作夥伴——這是一個價值連城的流量入口。

據騰訊2017年二季度財報,截至6月底,微信月活躍帳戶數達到9.63億,QQ月活躍帳戶數為8.5億。截至2016年12月底,騰訊移動支付的月活躍帳戶及日均支付交易筆數均超過6億。

借著微信的寶地,微保還在醞釀更多的定制化保險產品。

微保董事長劉家明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希望把微保做成一個有騰訊特色的平臺,未來要繼續挖掘騰訊本身跟保險相關的一些場景和資料,補齊不同的險種。 在健康險之後,微保還會陸續推出的車險以及與騰訊的虛擬場景相關的保險產品。

這跟騰訊的想法也非常契合。騰訊告訴36氪,國內的互聯網保險平臺大多採用大賣場形式,每個險種都可以看到十幾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使用者很難做出選擇。所以微保選了一條不一樣的路——每個險種只推出2-3個產品,簡化條款,加大保障範圍,增強理賠跟進,並精准地匹配用戶需求。

自進入2017年以來,騰訊明顯加快了在保險業佈局的節奏。

1月,騰訊與高領資本共同收購英傑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交易完成後,騰訊持有英傑華人壽保險的20%股份 ;緊接著在2月,保監會批復了和泰人壽的開業,騰訊旗下獨資子公司在其中的出資比例達15%;9月,騰訊持股10.42%的眾安保險也在香港IPO,並且股價節節攀升。

所以在未來,眾安、和泰、英傑華都有可能成為微保的合作方。騰訊除了提供流量入口,提供定制保險產品所需的場景和資料,還會圍繞微信進行產品的行銷運營活動,包括朋友圈精准廣告。

而對於第一個吃螃蟹的泰康線上來說,它無疑享受了第一波微信流量的紅利。但如此低價的一款產品很可能利潤空間非常低,甚至虧本賣。所以,在更多玩家進來之前,泰康線上也需要把握有限的時間視窗,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壁壘。

騰訊在保險行業要下的這盤棋,才剛剛開始。

某一線美元基金投資人告訴36氪,“尊享e生在2017年上半年保費已經做到了20億以上。” 這相比2016年2.1億的總保費是個巨大的增長。

而如今,騰訊入局,勢必加速攪動這剛有一絲漣漪的池水。

慘痛的價格戰如果真的到來,最終也將不可避免的引發行業的變革和洗牌。一位業內人士對36氪說:“這款產品對保險業的衝擊,可能不亞於餘額寶對傳統理財市場的衝擊。”

雖然說,要將一款全新的保險產品直接推向C端市場比理財產品要難的多,但微醫保這個產品,可能是健康險這個險種範圍內,管道+產品創新做的最激進的一次了,它會比其他產品都更有機會點燃消費市場。

跳出這個產品,對於任何一家保險公司來說,騰訊都可以算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合作夥伴——這是一個價值連城的流量入口。

據騰訊2017年二季度財報,截至6月底,微信月活躍帳戶數達到9.63億,QQ月活躍帳戶數為8.5億。截至2016年12月底,騰訊移動支付的月活躍帳戶及日均支付交易筆數均超過6億。

借著微信的寶地,微保還在醞釀更多的定制化保險產品。

微保董事長劉家明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希望把微保做成一個有騰訊特色的平臺,未來要繼續挖掘騰訊本身跟保險相關的一些場景和資料,補齊不同的險種。 在健康險之後,微保還會陸續推出的車險以及與騰訊的虛擬場景相關的保險產品。

這跟騰訊的想法也非常契合。騰訊告訴36氪,國內的互聯網保險平臺大多採用大賣場形式,每個險種都可以看到十幾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使用者很難做出選擇。所以微保選了一條不一樣的路——每個險種只推出2-3個產品,簡化條款,加大保障範圍,增強理賠跟進,並精准地匹配用戶需求。

自進入2017年以來,騰訊明顯加快了在保險業佈局的節奏。

1月,騰訊與高領資本共同收購英傑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交易完成後,騰訊持有英傑華人壽保險的20%股份 ;緊接著在2月,保監會批復了和泰人壽的開業,騰訊旗下獨資子公司在其中的出資比例達15%;9月,騰訊持股10.42%的眾安保險也在香港IPO,並且股價節節攀升。

所以在未來,眾安、和泰、英傑華都有可能成為微保的合作方。騰訊除了提供流量入口,提供定制保險產品所需的場景和資料,還會圍繞微信進行產品的行銷運營活動,包括朋友圈精准廣告。

而對於第一個吃螃蟹的泰康線上來說,它無疑享受了第一波微信流量的紅利。但如此低價的一款產品很可能利潤空間非常低,甚至虧本賣。所以,在更多玩家進來之前,泰康線上也需要把握有限的時間視窗,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壁壘。

騰訊在保險行業要下的這盤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