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朝的太監權力那麼大,為什麼始終威脅不了皇權

最早的宮廷上是沒有宦官的,真正把宦官叫做太監,始于明朝。作為古代最親近皇帝的人之一,(沒辦法,皇帝也是人,即使能騰雲駕霧的猴子,也需要吃飯喝水睡覺,需要人照料),

很多太監漸漸成為了皇帝的生活助手,甚至是理政助手。在古代,有兩個朝代,宦官的權力甚至達到了頂峰,一個是唐朝,一個是漢朝。漢朝的宦官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程度立皇帝,而唐朝中後期,宦官不但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歡立皇帝,還可以廢除皇帝,軟禁皇帝,甚至殺死皇帝。在這方面,明朝是一個另類,明朝也有很多權傾一時的太監,都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的地步。
可是有明一代,無論皇帝是懦弱還是貪玩,無論太監如何權力在手,從不敢越皇權一步,對於皇帝來說,廢掉一個皇帝,如同虐死一隻螞蟻般簡單。比如正德年間的劉瑾。後面的魏忠賢。這是為什麼呢?

總的來說,原因主要兩個:

1、明代特殊的政治體制導致

大家都知道,在朱元璋之前,每朝都有一個丞相,丞相的作用非常大, 幫助皇帝管理天下。可惜優良傳統到了老朱家就行不通了,朱元璋得了天下不久就把丞相制度給取消了,老朱能力超群,一人可以兼任丞相的工作,後面的朱棣也能做到。權力的分配這個時候只有皇帝和文官,但是到了明宣宗時期,文官的實力漸漸的膨脹了起來。朱元璋和明成祖期間,下屬的人都是幹活的,

這個時候天下的事情,皇帝漸漸的力不從心,但是看著文官集團做大又不能不管。於是明宣宗開始培養宦官,也就是太監,甚至開始教育太監讀書了。有文化太監漸漸成為了政治上的一種力量。於是,明政權的權力分配由文官、皇帝拔河,變成了皇帝、文官、宦官集團三方的博弈,而這一切都是明朝皇帝一手策劃的。有時候皇帝和文官一頭,比如嘉靖朝,在位幾十年沒有出過一個名太監,
全部都是幹雜役的下屬;有時候皇帝和宦官一頭,比如劉瑾和魏忠賢時期;有時候皇帝懦弱,文官和宦官勾結在一起,比如張居正和馮保,欺負的就是當時年幼的萬曆母子。三方勢力互相獨立,誰也不能少了誰。但是宦官是由皇帝給的,代表著是皇帝的權威去制約文官。宦官始終都是聽著皇帝的話。

本人製作

2、最重要的原因:宦官沒有兵權

近代有一句話說的好:槍桿子下出政權。再多的權力,沒有掌握到兵權,就沒有創造時代的力量!唐朝的十常侍之所以那麼囂張,是因為唐朝的皇帝深處內宮,每天能看到的是宦官,不願意把權力分配的太多給外人,就重用了宦官,甚至把兵權也給了宦官,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旦宦官的權力達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就會爆發,後期很多皇帝就是被宦官滅了的。明朝皇帝雖然重用太監,出現很多權傾一時的太監,但是,始終軍事力量是在皇家和文官手裡。鄭和下西洋是動用了兵權,但是在朝皇帝是當時全球第一國家CEO朱棣,即使造反也成不了氣候,再者,鄭和在歷史上的形象很好,估計也不會幹出這樣的事情。唯一和軍事力量有關的時候就是太監作為監軍,而朝廷給與宦官的軍事權力只限于對軍事指揮官的監察和對軍隊動向的監視,壓根沒有指揮軍隊的權力。

鄭和

所以,在明朝,一個宦官如果想要威脅皇權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曾經的曹吉祥本來想做一次皇帝的癮,帶的也只是自己養的蒙古兵,想動大明的軍事力量還只是幻想。所以,有明一代,名太監很多,但是想要動皇權的太監無。

(歡迎關注頭條君,本人會寫出越來越多的)

一旦宦官的權力達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就會爆發,後期很多皇帝就是被宦官滅了的。明朝皇帝雖然重用太監,出現很多權傾一時的太監,但是,始終軍事力量是在皇家和文官手裡。鄭和下西洋是動用了兵權,但是在朝皇帝是當時全球第一國家CEO朱棣,即使造反也成不了氣候,再者,鄭和在歷史上的形象很好,估計也不會幹出這樣的事情。唯一和軍事力量有關的時候就是太監作為監軍,而朝廷給與宦官的軍事權力只限于對軍事指揮官的監察和對軍隊動向的監視,壓根沒有指揮軍隊的權力。

鄭和

所以,在明朝,一個宦官如果想要威脅皇權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曾經的曹吉祥本來想做一次皇帝的癮,帶的也只是自己養的蒙古兵,想動大明的軍事力量還只是幻想。所以,有明一代,名太監很多,但是想要動皇權的太監無。

(歡迎關注頭條君,本人會寫出越來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