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急性胃出血的判定及處理

急性胃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原因,約占 70% 左右。

引起急性胃出血的常見疾病是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癌、出血性胃炎及口服阿司匹林、考的松等藥物引起的急性潰瘍、嚴重燒傷和大手術等引起的應激性潰瘍等。

判定急性胃出血,主要是根據急性大嘔血和黑便。一般出血不超過 500 毫升,多以嘔血為主,也有以便血為主。患者嘔血前有噁心感,便血前有便意感,便後雙眼發黑、心慌,甚至暈厥,而且常伴有面色蒼白、口渴、脈快無力、血壓下降等症狀。

潰瘍病患者多發生有規律的上腹痛,用鹼性藥物可使疼痛得以緩解。 X 線鋇餐檢查對潰瘍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胃癌患者除可能被觸及包塊外,還有明顯食欲不振、上腹不適、消化不良及消瘦等表現,且病情發展迅速。

X 線鋇餐檢查及胃鏡檢查有助於確診。藥物引起的急性潰瘍或外傷引起的應激性潰瘍者,大都有長期內服阿司匹林、考的松等藥物的歷史或近期做過大手術、發生嚴重燒傷等情況。

對大部分急性胃出血患者可採用非手術的方法治療,如輸血、輸液、使用止血藥物等。胃癌引起的出血和經上述治療措施仍不能控制的胃出血可考慮手術治療。張燦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