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薛仁貴一生中唯一一次大敗

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漢族,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

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薛仁貴出身于河東薛氏南祖房,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去世,年七十。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著有《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今已佚。

薛仁貴大名,相信演義小說已經神話,在歷史上他也是傳奇唐代名將。

西元661年,鐵勒酋長比粟毒夥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為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出兵討伐思結、拔也固、僕骨、同羅四部。當時鐵勒九姓擁兵十幾萬,憑藉天山之地利,企圖與大唐軍隊一決勝負,但被唐軍打得大敗。

鐵勒部被迫投降,為了消除後患,薛仁貴命令部下將13萬已經投降的鐵勒人就地坑殺。

薛仁貴一生中唯一的敗仗,那就是青海大非川之敗了,首戰,唐軍與一萬多吐蕃軍於河口(今青海瑪多)遭遇。吐蕃軍猝不及防,大敗,傷亡甚眾,損失牛羊萬餘頭。薛仁貴令鼓西而進,乘勝進佔烏海城,以待後援,此時薛仁貴心中一定又想起自己僅率兩千人攻入高句麗重鎮扶餘城的壯舉,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土長歌入漢關”的歌聲似乎又在西域迴響。但郭待封並沒有遵守薛仁貴的指令,在大非嶺上憑險置柵,構築工事,而是擅自率後隊繼進,又未能及時到達烏海城與薛仁貴會合。郭待封行至半路,吐蕃20萬大軍從天而降。郭待封不能抵敵,輜重、糧草盡失。薛仁貴被迫退保大非川。八月,吐蕃軍在論欽陵指揮下,在大非川以40萬大軍逼唐軍決戰。薛仁貴無險可據,更無糧草供應軍需,
大敗,幾乎全軍覆沒。薛仁貴“與欽陵約和而還”,唐殘兵才得以生還,吐谷渾被併入吐蕃,逃亡可汗諾曷缽回到故地的願望永遠也不可能實現了。

大非川之戰是唐朝開國以來對外作戰中最大的一次失敗,吐蕃憑此戰一躍成為與大唐分庭抗禮的西部豪強,吐谷渾亦成為吐蕃別部。唐朝被迫撤銷四鎮建制,安西都護府遷至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關於安西都護府的事情前章已簡述)。

可以說薛仁貴一生唯一一次大敗也全是因為當時的殺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