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告訴你銀行理財有多坑

銀行在老百姓眼裡算是最靠譜的一個儲蓄資產機構,

銀行中的理財也一直排在基金、股票等理財產品前面。很受大眾歡迎,大部分有點理財意識的老百姓,會將資產投進銀行理財產品之中。可是銀行理財產品真的能做到萬無一失嗎?這裡面有多坑,你都知道嗎?

很多買過理財產品的人都有這麼一個共識:買之前理財顧問說的天花亂墜:"怎麼可能賠本呢?";但是一旦虧本了,銀行就不認帳了,於是雙方產生了很多糾紛。

其實這些所謂的“銀行理財產品”也不是就像騙子那樣就把你錢騙走了,

而是讓你不是那麼輕易的把本金拿回來。銀行定期存款最多是給你按活期利息算,本金是一分不會少的。所以說大家一定得擦亮眼睛看清楚所謂的“銀行理財產品”。

預期收益代替實際收益,

多數朋友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是認為將錢直接放入銀行等待“貶值”,還不如理財獲取些收益。銀行正是抓住了這樣的心理,在宣傳理財產品的時候,將高收益作為一個吸引民眾投資的手法。

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往往會有一個資金募集期,時間在兩三天到半個月不等,這段期間內,將錢投入產品中的朋友們是沒有收益的,最多只是按照活期利率計息,所以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要被高收益率所迷惑。

某些銀行從業人員在推銷理財產品時,會著重強調收益,卻將風險一筆帶過。

並且產品說明書中充斥大量專業術語,讓人難以看懂。還有些理財產品的資訊披露並不完整,比如資金去向、產品資訊、收費專案等都不明確。

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需要擦亮眼睛,避開理財產品中的幾大“坑”項。當然,也不一定非要選擇銀行裡的理財產品,市面上也有很多基金等到期還本付息的理財產品,基金理財產品,收益並不比銀行的差。

理財不要太急功近利,這樣才不會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