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朝一種毒辣兵器:發出躲不了,擊中就沒命,咋不去殺八國聯軍?

清朝一種毒辣兵器,發出躲不了,擊中就沒命。有人會說,是不是血滴子啊?不是的,血滴子是一種傳說,真東西並不存在,江湖上也沒有人使用。我們說的這種兵器是一種小巧的暗器,

它叫袖箭。

袖箭是一種擊發暗器,因藏於袖中故名。袖箭一般分為單發袖箭、雙筒袖箭、三才袖箭、四象袖箭、梅花袖箭、七煞袖箭等,外形都差不多,只是內裝的箭數不同。

單發袖箭內藏一支箭,每次也只能發射一支箭,箭筒長8寸,周徑8分,筒頂有蓋,連於筒身,

蓋的中央有一裝箭孔,筒蓋下一至兩寸處有蝴蝶片,為發射機關。筒底裝有彈簧,簧上有一塊圓鐵板,裝箭後,彈簧壓下,用蝴蝶板將箭卡在筒中,發射時撥動蝴蝶片,彈簧彈起,筒中箭便可彈射而出。明末猛將劉綎善用袖箭,百發百中。

梅花袖箭每次裝箭6支,

可連續發射。箭筒徑約為1寸2到1寸5,較單發袖箭略粗。筒內有6個小管,中間1支,周圍5支,狀如梅花瓣。每個筒上各有一蝴蝶片控制開關,匣蓋之後有鐵圈,發射一箭之後,須將筒壁旋轉一定角度,使之連續射出。梅花袖箭為明朝人劉延所創,山東李兒窪的李天壽號稱“神箭”。李天壽七世孫李佩技藝驚人,不論死耙活耙,皆百發百中。李佩早年曾入綠林,後改行保鏢,群盜震懾,呼為“穿雲箭”。

其它類型的袖箭與單發袖箭和梅花袖箭構造類似,如雙筒袖箭裝兩支箭,三才袖箭裝三支箭,四象袖箭裝四支箭,七煞袖箭裝七支箭。

除了裝箭多少之外,袖箭還有外形上的區別,有一種龍頭袖箭,其形如龍,龍頭是發射口,使用方法和威力與普通袖箭一樣。


還有的袖箭在箭筒上雕龍,稱為“雕龍袖箭”,使用方法也和其他箭射一樣。

袖箭使用的是無羽短箭,箭長7寸,鏃長l寸,最大射程30米,有效射程10米,3米內殺傷力最為強大。

使用袖箭時,將箭筒縛於小臂處,筒之前端貼近手腕,用衣袖遮蓋。因袖箭射程很短,一般在白刃格鬥時使用,多用於暗殺。

袖箭中最毒辣的是毒袖箭,箭支上塗有劇毒,射中必死。近戰格鬥時,雙方相距一般不超過3米,

此距離發射袖箭殺傷力最強大,一旦袖箭發射,對方根本躲不了,瞬間奪命。

袖箭始於明末,流行於清朝,但多見於江湖仇殺。晚清時期,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義和團也有袖箭,但和八國聯軍交手時卻沒有派上用場。主要是袖箭的射程太短,沒等義和團沖到有效射程內,已經被八國聯軍的火槍擊斃了。而對於清軍來說,袖箭算是旁門左道,軍中並不裝備。清軍有的是先進武器,也用不著袖箭這種低端兵器。

已經被八國聯軍的火槍擊斃了。而對於清軍來說,袖箭算是旁門左道,軍中並不裝備。清軍有的是先進武器,也用不著袖箭這種低端兵器。